第173章 禅让(1 / 1)
光大五十七年(623年),四月。
皇长子、汉王陈至泽以病薨,时年五十三。
汉王好施仁政,在藩国,常使百姓税赋悉免,举国惟征三分商税、五分关税。
百姓便之,作歌谣颂其德,然其府库亦无积蓄,遇急务,财用不足,汉王往往以俸禄补之。
又寡嗜欲,虽布衣粗食足以置身,不好女色,终身所娶,不过王妃一人。
帝常叹曰,汉王若为官,必为当世良吏,可惜生我帝王家。
或有人诬汉王不过欲由此致虚名而求储位。
帝责之曰,能为虚名至如此,若居君位,民必爱之,亦为良君。
初,皇后沈婺华于诸子女中最爱汉王,帝罢汉王而以代王为太子,后不解,泣泪问之故。
帝曰,汉王好为孔孟事,我好荀子,孔孟尚仁,荀子尚法,以汉王为嗣,则我之后,恐将人亡政息。
后复问帝,仁君莫非天下之福乎?
帝对曰,仁君能为一时之仁,然人之性恶,遇仁君,天下或一时称为盛世,而其暗中积弊,则将流毒于子孙。
欲施天下人以仁,不在有仁君,而在有仁法。
有仁君,天下初称清泰,后必扰乱。
有仁法,天下初为扰乱,后必清泰。
君,一人一时之力也,法,万人百世之力也,仁法所以胜仁君者,即在于是。
代王能守法修法,在我之后,使天下之法渐至于仁,故立焉。
后默然,自是不复责问于帝。
帝闻汉王死,哀之久,诏赠汉王亲王爵,并赐汉王谥号曰“仁”。
太子请以其汉王长子袭汉王位,并世袭罔替,以为国之藩屏,帝善太子所请,许之。
六月。
常骏航海使罗马还,上言舟船入罗马境,至于埃及,副使魏徵已登岸使君士坦丁城,将自陆路东还。
又言,众人归时,闻大食人(阿拉伯人)慕门(穆罕默德)立乌玛国于麦地那,慕门所立天方教甚能得人,大食或将归于一统。
又言,大食之地,当东西之要冲,其国人亦强悍,大食一统,足以遮绝东西海上商路,恐非国家之福。
帝然其言,而以大食地距中土绝远,不可征,惟叹之而已。
九月。
诏置天寿郡于丹丹宣抚司之南,以控扼南洋东西水道,使天寿郡隶于广南经略府,治于狮城(今新加坡)。
十月。
唐王李渊遣使来贡,以唐境汉人少,请朝廷如隋时旧例,许百姓西迁。
帝许之,复赐唐王图书三万卷,赐唐公卿从三位以上衣饰服玩,责唐王勿忘中夏典章风仪。
唐以下国,执臣礼甚恭。
故其百官品次,称位不称品,其大臣称正一位者,比陈之正二品,称正二位者,比陈之正三品,其余皆如此例。
十二月。
西隋王杨倓筑泰安城(今西班牙韦尔瓦)成,宫室未就,而先置书院。
初,杨倓以敏慧美姿仪,于诸孙之中,最得杨广宠爱,杨倓又爱儒学,好读书,故虽随杨广征波斯,尤命侍从携诗书千卷以从之。
后杨广身死,杨倓累经颠沛,书多散佚。
泰安书院成,杨倓集其旧书,才得二百余卷,常深自幽叹,乃多译罗马书籍为汉文书以充其所藏。
先是,西隋人在罗马境,多从罗马之俗,用西土服饰,泰安城立,杨倓以为隋之社稷复得存,乃令麾下悉用隋俗,改着东土衣装。
光大五十八年(624年),正月。
帝以老迈,召见太子于内廷。
帝言,人老智昏,难为善政,所以仍居帝位,不过希冀圆满。
又言,至光大六十年,将禅天子位于太子,太子当有备。
时太子受帝命监国政,掌大小之事,闻命惶恐,言已绝无他志,更辞禅让之论。
帝责之曰,父子何必相猜忌,居君位者,自当以生民为念,当让则让,虽死无所恨。
太子固辞之,请止禅让之事,帝不许。
三月。
太子以帝禅让之志已坚,不可辞,欲献礼于帝,乃请普置郡咨议局于各道中郡以上,又请增发国债二十亿,以修缮道路。
帝悦而善之,下诏皆如其请。
六月。
工部试制火铳九年,终有成。
造火铳二种,其一曰三眼铳,能击数十步外(百米),用铅子为杀伤。
三眼铳价廉,然其值已贵于劲弩,大抵造一铳用钱六千。
其二曰鸟铳,其工甚难,价数倍于三眼铳,大抵一铳用钱三万。
鸟铳亦用铅子,能射百步之外(150米)。
帝与太子亲往视之,太子以为器利,可配于禁军。
帝以为价贵,命缓之,以银万两(合一千万钱)悬赏能改进工艺者,又使工部再为精研其术。
是月,帝以老迈,恐不堪远行,使太子代天北巡。
九月。
其年春,唐王李渊遣秦公李世民统唐兵四万复征波斯。
李世民素善军略,当世良将之中,罕有比者,故波斯不能抗。
是月,李世民以唐兵二万破波斯兵五万于法尔斯(今伊朗设拉子),波斯法尔斯以东之土,悉入于唐。
李渊置升、严、弦、智、睦、润、均等七州,辖其南土,使李世民总南土招讨事。
十一月。
诏罢海北经略府,置海北道布政司。
诏置述德(今越南胡志明)、崇法(今柬埔寨磅同)、长乐(今泰国曼谷)三卫于广南经略府。
窦建德自东洲航海还,上言东洲大疫未止,东洲之人疫病死者半。
又言图南宣抚使李密以东洲大疫,塔国(特奥蒂瓦坎)衰弱,招抚其国土酋十七人,于图南东、北置十七安抚司。
帝异之,召窦建德问,李密欲自立否?
窦建德答曰,东洲少汉人,虽自立,何所乐,料其不过欲立功早还耳。
帝然之。
窦建德又言,东洲广袤无极,船队虽竭尽全力而不能见其尽头。
帝问所至何处返,窦建德出所画图集以指示之,帝方知船队至于东洲东岸一大河口处(今亚马逊河)还。
帝问东洲东岸,有无蛮夷、国家。
窦建德叹而言曰,东洲东岸,惟见野人,航船难为补给,所以不能穷东洲之极,以此故也。
帝闻是言,亦叹之。
初,窦建德为探东洲东岸,尝募金夷安抚司之土人,营港寨于南山国(蒂亚纳瓦科文明)南,既归,请于彼处置官署以辖之。
帝从其请,诏置南山世袭千户所(今智利安托法加斯塔),许窦建德荐族子一人为千户所世袭校尉。
光大五十九年(625年),三月。
太子北巡还于建康,帝使太子掌五军都督府。
五月。
太子请帝复遣常骏下西洋,窦建德探东洲,诏从之。
七月。
帝悉委国政于太子,幸茅山延寿宫避暑热。
十月。
帝自茅山还建康大明宫。
广南经略说长乐(今曼谷)以北孟人诸土酋附陈,诏置宣抚司三、安抚司十五于是土。
光大六十年(626年),二月。
帝改茅山延寿宫曰重华宫。
三月二十一。
帝御大明宫紫宸殿,集公卿百官于殿内,宣诏禅皇帝位于太子。
是日,太子即皇帝位于紫宸殿,帝改称太上皇,移居别宫。
四月。
上皇移居于茅山重华宫。
新皇帝朝重华宫,归,大赦天下,诏改明年曰绍圣元年。
六月。
唐王世子李建成为秦公李世民所诛杀,唐王李渊大惊,令以秦公为世子。
初,唐世子与秦公有隙,以秦公累破波斯,功高震主,欲除之,旧以秦公统兵在外,不能行。
是岁春,唐世子说唐王,秦公统南土重兵,日久恐将生变,请召秦公还大兴辅政,以全父子兄弟之谊,唐王许之。
是月,秦公还大兴,将入城,唐世子伏兵于道,欲诛之,秦公先知其事,遣侍卫袭世子所统众,斩唐世子李建成于城门。
秦公兵强威盛,既诛世子,唐臣皆附而从之,唐王无奈,故立焉。
八月。
唐王李渊让国于唐世子世民。
唐王李世民尊李渊为太上王,改明年曰贞观元年。
是月,遣使入贡,请朝廷封册。
十月。
上皇使帝掌军机处,自是,上皇不预政事焉。
是岁,唐王李世民复征波斯。
西隋王杨倓为国中汉兵聘番人女子三千人为妻。
是岁,天下附籍之民,有七千一百六十六万,虽两汉全盛之日亦不及也,光大之治隆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