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2章 就剩一个门阀了(1 / 1)

加入書籤

大牛闻言,有些感动。

他跪在地上,重重磕了三个响头:“陛下,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

陈行绝欣慰的点了点头。

……

大战告捷,玉门关的百姓也放松了不少。

陈行绝在城里走动,发现不少百姓都在摆着火盆烧纸钱。

“他们在做什么?”陈行绝问道。

大牛解释道:“陛下,这是在祭奠佳人,这场战争,死去的亲人不知道多少,他们这是在寄托哀思呢。”

陈行绝闻言,沉默了下来。

是啊,这一战虽然赢了,可是死去的将士和百姓也不在少数。

玉门关一旦打仗的话,受苦受累的还是百姓。

田地没了,门店也关闭了,生活都难以为继。

亲人的去世,更是让人心痛。

可是,这就是乱世。

他不得不继续打仗。

身在乱世,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陈行绝只能咬着牙,用一代人的苦,换下一代的甜蜜。

这一代人把仗打完了,说不定就能换来千秋万世的太平。

至少,能够解决这群雄割据的乱世。

你换个几百年的太平,也是好的呀。

陈行绝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沉重,继续向前走去。

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带领大乾国走向繁荣昌盛。

到时候,百姓们就不用再受这些苦楚了。

……

接下来的日子,陈行绝开始着手安排玉门关的重建工作。

同时,他也开始调兵遣将,准备迎接接下来的大战。

这一日,陈行绝站在城楼上,看着远方。

大牛忍不住问道:“陛下,您在看什么?”

“朕在看,翠鹰回来了没有。”陈行绝沉声说道。

大牛闻言,沉默了下来。

翠鹰娘娘已经失踪了这么久了,一直都没有消息。

他们派出了大量的人手去寻找,可是却始终却始终没有找到她的踪迹。

陈行绝深吸了一口气,收回了目光:“算了,朕决定带着军队班师回朝了。”

大牛一愣:“陛下,不找翠鹰娘娘了吗?”

陈行绝摇了摇头:“找,但是不能一直留在这里找。既然找不到,那就先回去吧。大军不能一直留在草原玉门关,毕竟朕还要对付西关河那边的反贼。”

孟以冬也听到了这话,她忍不住开口问道:“陛下,您真的决定要回朝了吗?”

陈行绝看了她一眼,缓缓开口:“嗯,朕已经决定好了。朕相信,翠鹰不会出事的。就算她真的出事了,朕上哪里去找?现在找人就和大海捞针一样,太难了,除非她自己回来找朕。”

孟以冬闻言,沉默了下来。

她知道,陈行绝说的是事实。

古代找人,实在太难了。

陈行绝深吸了一口气,平静道:“让人准备一下,明天回帝都吧。”

“是!”大牛和孟以冬同时应道。

陈行绝看着远方,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他知道,朝廷那边已经催促了很多次了。

毕竟他御驾亲征,实在是太危险了。

如今,玉门关大捷,他们很希望自己回去。

毕竟,谁家的皇帝天天往外跑的?

第二天,大军便整装待发。

陈行绝坐上马车,带着大牛、孟以冬等人,缓缓出了玉门关。

百姓夹道相送。

康力牛在前面开路,绝天营和三大军在两侧护送。

陈行绝的马车在中间,旁边是几个随从的马车。

大军走了三天三夜,这才走出了这片荒凉之地。

又走了两天,这才安然无恙回到了帝都。

内阁大臣,包括太师这些人全部都从宣武门一直迎接。

“恭迎陛下凯旋!”

文武百官,个个跪下,齐声恭贺。

陈行绝笑了笑,说道:“都起来吧,明日早朝再说,内阁大臣留下。”

说完,陈行绝便进入了皇宫。

来到了后宫。

那些嫔妃们个个欢喜无比,尤其是杜晚晴,更是激动得眼泪汪汪。

“陛下,您可算回来了。”

陈行绝看着她们,露出了笑容:“朕回来了,朕平安回来了。”

“这段时间,你们可好?”

几个嫔妃都说道:“一切都好。”

陈行绝看着杜晚晴的肚子,已经很大了,顿时心安不少。

“晚晴,你的肚子更大了。”

杜晚晴喜极而泣:“陛下,臣妾担心死你了,如今终于安全回来,臣妾,臣妾。。”

陈行绝握住了她的手:“别哭,别哭,你有孕在身,可不能哭,朕不是没事吗?你最贤惠了,这段时间让你担心了。”

旁边的几个嫔妃都纷纷说道:“陛下,我们担心您,也跟担心晚晴姐姐一样呢。”

陈行绝笑了起来:“朕知道,朕知道,朕的嫔妃们个个都好,朕去草原那里,也牵肠挂肚想着你们呢,战场上刀剑无眼,不管你是皇帝还是谁,众生平等。”

“朕能活着回来,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

几个嫔妃都纷纷点头:“陛下说的极是。”

陈行绝深吸了一口气:“好了,朕晚上再来陪你们,现在朕要去一趟养心殿,内阁大臣们还在等着朕呢。”

“晚晴,朕先送你回宫,你先好好休息,朕晚上再来看你。”

杜晚晴乖巧的点头:“好,臣妾听陛下的。”

陈行绝便带着杜晚晴回到了宫中,这才转身去了养心殿。

来到了养心殿,陈行绝便看到了内阁大臣钟太师和祭酒大人。

“微臣参见陛下!”两人纷纷拱手。

陈行绝挥了挥手:“起来吧,朕不在的这段时间,朝廷可有什么事?”

钟太师说道:“陛下,一切都好,明司南大人将那些读书人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民间也没有出现什么暴乱。”

陈行绝点了点头:“嗯,那就好。”

如今的内阁,只设了两个大臣,钟太师和祭酒大人。

至于明司南,这个人太倔强,跟人吵吵架最在行,但是让他配合别人做事,那基本上不可能。

内阁是皇帝的左膀右臂,陈行绝不想让一个破坏氛围的人进来,只好让他继续干开办民校负责民生教育的事情。

这种事,最适合明司南这种正直又不怕死的愣头青了。

陈行绝看着两人:“朕这次找你们来,是想要跟你们商量一下接下来的事情。”

“西关河一带的事情如何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