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现在和未来(1 / 1)
“摩托车业务在接下来数年时间里面,都会是我们的核心业务。国内市场即将进入到一个极其激烈竞争的阶段,到时候摩托车利润将会大幅度的降低。”
现在北辰工业在摩托车业务上的利润率可有着些高的。
北辰工业搞的直营模式。
按理来讲,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摩托车价格应该被打了下去的。
可是,北辰工业是傻了才会在这个时候降价。
此时摩托车依旧属于稀罕物。
谁家要是买了一辆摩托车,就直接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家庭。
谁家有姑娘要出嫁,就首先考虑这种富裕家庭的。
正常家庭嫁姑娘是为了让姑娘以后过上好日子,不是让姑娘去吃苦的。
至于说不正常的家庭……
反正吧,有些人的脑壳也不知道一天天都在想些什么。
总是做出最差的选择。
如此的市场情况下,北辰工业自然是不会和赚钱过不去。
价格上面,是并没有降的。
除非有某一天,摩托车实在销售不出去了,那就会通过降价的手段来刺激销售。
“有不少摩托车厂,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摩托车发动机生产能力,都是从我们这里采购的发动机。”
这样的摩托车厂,还是不少。
而且,有好些家采购量还不小,年采购量几万台。
年产几万辆摩托车,产值可就是过亿。
即使在未来,年产值过亿的厂子也是当地的大厂,而现在……
陈元庆自然明白项娜的意思:“断供发动机这事,永远都不要想,也不准做。谁想要买我们的发动机,我们都卖。”
即使,最终人家采用北辰工业生产的发动机在市场上打败了北辰工业的摩托车。
北辰工业依旧的要全力支持人家。
北辰工业在摩托车业务上面被人打败,只能够说技不如人。
败了也认。
陈元庆捏着下巴,他得要好好的考虑上一下,把发动机业务给独立出来。
“只有竞争,才是会有进步。去年,我看摩托车就没有推出什么新车型,完全的在靠着原先的车型吃老本。”
项娜:“主要是老车型的销售情况很好,没有必要推出新车型。”
老车型好啊!
成本什么的都给降下去了,利润自然就涨了起来。
陈元庆:“这样子可是不行。我们现在不仅仅在国内市场,还在冲击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手可不是国内摩托车行业这些弱鸡,而是真正的巨头。”
北辰工业必须得要进行调整。
不能够觉得自己在国内市场上就厉害得没边,然后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如此。
并不是如此的啊!
国内市场上厉害,是因为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弱。
并不能够给北辰工业造成太大的竞争压力。
即使北辰工业现在处于一个技术停滞状态,国内其他友商想要追上来,也是需要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行。
实际上,受到北辰工业的刺激,国内的摩托车厂商也是在快速进步的。
不进步不行啊!
还像是以前那样子,磨磨蹭蹭的,根本就没有办法在市场上面活下来了。
就说发动机吧!
二冲程发动机马力的确是大,可在国内已经很少有摩托车厂商用了。
全面的转向四冲程发动机。
脚踏摩托车依旧是市场主流,但是电启动摩托车已经在市场上一些高档车型上出现。
乃至于电喷摩托车,在市场上面也是能够见得到。
就是价格上面,要比较贵。
这些变化,都是北辰工业给带来的。
面对市场的如此变化,对于摩托车厂商来讲,只能够跟进。
实力强的大摩托车厂,就研发新的发动机。
实力不行的摩托车厂,没办法研发发动机,那么就采购。
北辰工业敞开的卖发动机,市场上面倒是不缺这玩意。
北辰工业的发动机大卖,自然是将进口发动机的数量给打了下来。
北辰工业的发动机挺贵的,但是再怎么也比进口发动机要便宜。
去年的时候,在汇率上面又是进行了调整,对于国内企业来讲,进口的东西价格自然就是在上涨。
“所以,汽车业务是我们的未来。”
项娜:“老板放心吧,对于造汽车,大家心气都很高的。也都是清楚,短暂的亏损是必须的,未来肯定能赚钱的。”
相比起摩托车业务的高盈利,汽车业务这块现在处于一个亏损的状态。
没有看错,就是处在一个亏损的状态。
汽车生产线就不说了,为了研发生产线,北辰工业投入了太多的资金。
整个生产线研发自然也不是北辰工业单打独斗。
而是和众多企业进行合作。
其中就包括长安。
长安现在还并没有搞合资车,得要等到1993年的时候才弄。
如果没有众多的支持,北辰工业想要把汽车生产线给搞出来,也是不可能的事。
陈元庆轻轻的点头:“国内的汽车市场总体上面来讲还是太小。特别是轿车市场上面,能够买得起轿车的人,不多。”
“我们得要造一辆大家都能够买得起的轿车,价格在四五万样子的入门级轿车。”
陈元庆脑子里面,瞬间想到的是奥拓。
奥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在大街上随处可见。
特别在蓉城,有一段时间里面奥拓是所有车型里面销售量最高的。
承载式底盘技术北辰工业自然是在进行研发,但是现在还没有成功。
至于说技术引进什么的,陈元庆在此时根本就没有考虑。
对陈元庆来讲,与其花钱引进技术,还不如花钱砸在研发上面。
其他人觉得国内技术落后,也不相信国内的研发人员,陈元庆是相信的。
他坚信只要投钱,就能够把想要的技术给研发出来。
投了钱还没有研发出来?
那肯定是钱没有投够。
继续投钱的同时,还继续加人。
一个人搞不定就两个,两个人搞不定就五个人,五个人搞不定就十个人。
十个人还搞不定,那就百个人。
反正就一句话,人不是问题,只要能搞定,再多的人都弄来。
当然了,一个团队里面,人数太多的话,管理上面也是将会变得极其有难度。
但是在华国,只要稍稍有一点管理才能的人,就能够很容易管理上成百上千的人员。
因为国人真的是很好管理的,根本就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上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