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1 / 1)

加入書籤

西南工业大学的成立,在渝州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

新增一所大学,那么必然整个渝州乃至蜀川的高中学子都将会受益。

大学在招生上面,必然会向着当地进行倾斜。

这天,陈元庆来西南工业大学进行视察,还约上了市教育局的领导。

西南工业大学的规划面积极大。

陈元庆并不打算让西南工业大学开分校,而是全部的专业,都是集中在一个地方。

国内很多的大学,都是有分校区。

这一方面是大学间进行合并形成的分校区格局,另外还有就是大学想要发展壮大主动开设分校区。

不仅仅在本市开设分校区,甚至还跨市乃至跨省开设。

说句实话,跨市和跨省开设的分校区,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大学了。

西南工业大学的建设是进行分期进行,现在完成的,是一期建设。

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阅览室、男女生宿舍楼、食堂、运动场和各类实验室用的大楼。

这里要重点说下教学楼。

教学楼是有很多的。

比如说,上文化理论课程的教学楼、做实验的教学楼、上艺术课程的教学楼、上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楼等等。

修一栋教学楼,投入上还真的不算是太大。

西南工业大学的教学楼修建得都是很厚实,但每栋下来也就三五百万的样子。

这样的教学楼,管上百年,反正是肯定没有什么问题。

运动场挺是大的,有红土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网球场等。

当然了,足球场现在就只是铺的煤渣。

尽量的降低投资成本。

在该花钱的地方,陈元庆是舍得花钱的,但在该省钱的地方,他也省。

西南工业大学在前几年,是别想着说能够通过高价学费来招生。

至于说特招生……

学校的名气还没有起来之前,这些先是别讲。

整个学校的修建,都是从北辰集团财务公司那边借钱,以后这些钱是否要还?

先是看情况了。

反正先把帐给理清楚。

“西南工业大学设立了三个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和人文学院。”

“因为刚开校的缘故,理学院只开设三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以及材料物理。”

“工学院开设机械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

“人文学院开设文学、外语、经济、法学、艺术等专业。”

人文学院将会是西南工业大学招生人数上最多的。

相比起理工学院的投资巨大,人文学院的投资可就要小很多。

民办大学就是靠着人文学科来赚钱的。

只需要老师和教室,就是能够教课了。

基本上都是课本上的知识。

不需要采购各种的实验设备之类的。

庞大的教学楼,巨大的图书馆,这些建筑无不是在昭示着修建这座学校的人有着怎样的野心。

陈元庆他们一行人走进教室,教学设备什么的,自然是安装完毕了。

像是顶上的吊扇,都是有的。

空调肯定是没法在每间教室里面安的。

但是,在图书馆的阅览室,是有空调,冬季的时候还会供暖。

给爱学习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当然了,实验室那边,自然也将会是冬暖夏凉。

人的大脑想要正常的运转,本身就不能太冷和太热。

现在已经都五月份了,西南工业大学的招生简章,自然是得要尽快进行发布。

此时,互联网才是刚刚兴起,人们还不习惯在网络上面查询信息。

但是,西南工业大学依旧是将招生简章给发到了网络上。

还有就是报纸。

以及,将招生简章寄到各所高中。

在省内的话,就是派人到高中去。

确保每一个高三班级,都是能够看到西南工业大学的招生简章。

对于高中来讲,多了一所本科高校,肯定是好事。

这样子一来,自家学生考上大学的几率又是增加了。

就是在学费上面,西南工业大学是有着些贵啊!

现在读大学要交学费,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西南工业大学的学费也是太贵了,一年要两千多块。

比华清京大都要贵。

就这价格,对于西南工业大学来讲,依旧是亏损的。

前期的亏损是能够接受的,总是得要先投资,把事情给做起来,后面再考虑赚钱的事。

陈元庆的想法很简单,先学习互联网企业,先烧钱将规模和名气给做起来。

等出成绩了,西南工业大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加强,有了大量的学生想要来学校就读,这个时候再考虑提升学费的事。

而且陈元庆知道,在接下来,各所高校的学费,都是会不断的提升。

大众对高校学费高涨,也会越发的能够接受。

民办大学一年一两万的学费,依旧有很多学生去就读。

有些民办大学,一年可是能够赚上几个亿。

西南工业大学第一届招生人数在三千人。

其中人文学院计划招生两千人,工学院招生800人,理学院招生200人。

人文学院招这么多人,自然是有着原因的。

在教育成本上面,文科生是最为低的。

只需要有上课的老师和教室,就能够进行正常的教学了。

当然了,工学院和理学院的学生,对于北辰工业来讲都是需要的。

这些学生,以后大部分都会推荐去北辰工业上班。

算是陈元庆花费了一笔钱来培养未来的员工。

在西南工业大学里面,也是有不少来自前苏联的教授。

他们将会在学校里面任教。

这些人,可都是些理想主义者。

不然的话,也是不会来到华国。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三流的学校靠校长。

这话在此时有没有,陈元庆不知道。但在后世的互联网上,这话却获得了大家很大的认同。

陈元庆想要打造的,是超一流大学,要成为全球最顶尖的大学。

目标很远大,实现起来却是相当难。

当然了,在有了目标之后,就要想办法实现目标。

所以西南工业大学必须得要有好的文化氛围,好的管理制度,以及一名好校长。

即使名校,也扛不住一名乱来的校长。

“校训和校徽,确定了下来吗?”

“有几个方案了,但拿不准具体用哪个,还得要老板你来拿主意。”

陈元庆最终在校训上面选择了“求是,明德”

求,追求、探究;是,真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陈元庆希望西南工业大学的学生,是有德行之人,是能有探究精神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