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1 / 1)
西南工业大学的成立,在渝州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
新增一所大学,那么必然整个渝州乃至蜀川的高中学子都将会受益。
大学在招生上面,必然会向着当地进行倾斜。
这天,陈元庆来西南工业大学进行视察,还约上了市教育局的领导。
西南工业大学的规划面积极大。
陈元庆并不打算让西南工业大学开分校,而是全部的专业,都是集中在一个地方。
国内很多的大学,都是有分校区。
这一方面是大学间进行合并形成的分校区格局,另外还有就是大学想要发展壮大主动开设分校区。
不仅仅在本市开设分校区,甚至还跨市乃至跨省开设。
说句实话,跨市和跨省开设的分校区,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大学了。
西南工业大学的建设是进行分期进行,现在完成的,是一期建设。
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阅览室、男女生宿舍楼、食堂、运动场和各类实验室用的大楼。
这里要重点说下教学楼。
教学楼是有很多的。
比如说,上文化理论课程的教学楼、做实验的教学楼、上艺术课程的教学楼、上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楼等等。
修一栋教学楼,投入上还真的不算是太大。
西南工业大学的教学楼修建得都是很厚实,但每栋下来也就三五百万的样子。
这样的教学楼,管上百年,反正是肯定没有什么问题。
运动场挺是大的,有红土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网球场等。
当然了,足球场现在就只是铺的煤渣。
尽量的降低投资成本。
在该花钱的地方,陈元庆是舍得花钱的,但在该省钱的地方,他也省。
西南工业大学在前几年,是别想着说能够通过高价学费来招生。
至于说特招生……
学校的名气还没有起来之前,这些先是别讲。
整个学校的修建,都是从北辰集团财务公司那边借钱,以后这些钱是否要还?
先是看情况了。
反正先把帐给理清楚。
“西南工业大学设立了三个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和人文学院。”
“因为刚开校的缘故,理学院只开设三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以及材料物理。”
“工学院开设机械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
“人文学院开设文学、外语、经济、法学、艺术等专业。”
人文学院将会是西南工业大学招生人数上最多的。
相比起理工学院的投资巨大,人文学院的投资可就要小很多。
民办大学就是靠着人文学科来赚钱的。
只需要老师和教室,就是能够教课了。
基本上都是课本上的知识。
不需要采购各种的实验设备之类的。
庞大的教学楼,巨大的图书馆,这些建筑无不是在昭示着修建这座学校的人有着怎样的野心。
陈元庆他们一行人走进教室,教学设备什么的,自然是安装完毕了。
像是顶上的吊扇,都是有的。
空调肯定是没法在每间教室里面安的。
但是,在图书馆的阅览室,是有空调,冬季的时候还会供暖。
给爱学习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当然了,实验室那边,自然也将会是冬暖夏凉。
人的大脑想要正常的运转,本身就不能太冷和太热。
现在已经都五月份了,西南工业大学的招生简章,自然是得要尽快进行发布。
此时,互联网才是刚刚兴起,人们还不习惯在网络上面查询信息。
但是,西南工业大学依旧是将招生简章给发到了网络上。
还有就是报纸。
以及,将招生简章寄到各所高中。
在省内的话,就是派人到高中去。
确保每一个高三班级,都是能够看到西南工业大学的招生简章。
对于高中来讲,多了一所本科高校,肯定是好事。
这样子一来,自家学生考上大学的几率又是增加了。
就是在学费上面,西南工业大学是有着些贵啊!
现在读大学要交学费,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西南工业大学的学费也是太贵了,一年要两千多块。
比华清京大都要贵。
就这价格,对于西南工业大学来讲,依旧是亏损的。
前期的亏损是能够接受的,总是得要先投资,把事情给做起来,后面再考虑赚钱的事。
陈元庆的想法很简单,先学习互联网企业,先烧钱将规模和名气给做起来。
等出成绩了,西南工业大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加强,有了大量的学生想要来学校就读,这个时候再考虑提升学费的事。
而且陈元庆知道,在接下来,各所高校的学费,都是会不断的提升。
大众对高校学费高涨,也会越发的能够接受。
民办大学一年一两万的学费,依旧有很多学生去就读。
有些民办大学,一年可是能够赚上几个亿。
西南工业大学第一届招生人数在三千人。
其中人文学院计划招生两千人,工学院招生800人,理学院招生200人。
人文学院招这么多人,自然是有着原因的。
在教育成本上面,文科生是最为低的。
只需要有上课的老师和教室,就能够进行正常的教学了。
当然了,工学院和理学院的学生,对于北辰工业来讲都是需要的。
这些学生,以后大部分都会推荐去北辰工业上班。
算是陈元庆花费了一笔钱来培养未来的员工。
在西南工业大学里面,也是有不少来自前苏联的教授。
他们将会在学校里面任教。
这些人,可都是些理想主义者。
不然的话,也是不会来到华国。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三流的学校靠校长。
这话在此时有没有,陈元庆不知道。但在后世的互联网上,这话却获得了大家很大的认同。
陈元庆想要打造的,是超一流大学,要成为全球最顶尖的大学。
目标很远大,实现起来却是相当难。
当然了,在有了目标之后,就要想办法实现目标。
所以西南工业大学必须得要有好的文化氛围,好的管理制度,以及一名好校长。
即使名校,也扛不住一名乱来的校长。
“校训和校徽,确定了下来吗?”
“有几个方案了,但拿不准具体用哪个,还得要老板你来拿主意。”
陈元庆最终在校训上面选择了“求是,明德”
求,追求、探究;是,真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陈元庆希望西南工业大学的学生,是有德行之人,是能有探究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