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磷酸铁锂(1 / 1)
去年,北辰汽车发布了旗下第一款纯电车型Model1。
在市场上面引起了一定反响,但并不算大。
在国际上,已经有老牌车企是放弃研发纯电汽车,觉得这条技术路线有问题。
或者说,在现阶段有着太多的技术瓶颈无法突破,商业化前景不明。
大漂亮金融业发达,所以基本上大上一些的公司都是上市企业。
甚至一些公司,已经是没有了绝对的控股股东。
大股东持有的股分,也是不算多。
董事会聘请CEO来管理公司,依照公司业绩来评价一名CEO是否合格。
所以,大漂亮的企业现在愈发的看重业绩,特别是短期业绩。
即使知道电动车在未来很有发展前景,应该坚持投入。
但现任CEO凭什么要为继任CEO做未来技术布局?
到时候享受成果的是继任CEO,和自己这个现任CEO有半毛钱的关系。
所以,很多企业的现任CEO都倾向于将公司的短期业绩给搞好。把股价先给拉上去,这样子董事会高兴,投资者高兴,自己的位置坐得稳,每年高额的薪资到手。
企业的未来?
又不是我的企业,谁在乎他的未来。
甚至对于企业的大股东来讲,也不是太在乎。
他们是金融资本。
只想要股价上涨赚钱,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根本就不在意。
企业不行了,就直接放弃。
卖掉股票,去投资下一个好企业。
被金融资本把持的公司,短期股价会大涨,但长期来看,这家公司基本上是完蛋的。
潜力已尽!
北辰汽车这一头给扎进去,不少人还挺反对的。
觉得北辰汽车好不容易有这么好的发展势头,应该将精力专注于油车上面。
北辰汽车虽然是上市公司,但是北辰集团是绝对控股股东,在公司内部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其他股东派人进入到了董事会,但是根本影响不了北辰汽车的经营决策。
甚至对于北辰汽车每年拿出20%的净利润作为年终奖进行发放都无法进行阻止。
而且,北辰汽车在上市之后,到现在都还没有进行过分红。
分红!
为什么要分红?
陈元庆可并没有打算是要分红。
对于陈元庆来讲,即使不分红,也是合理的动用北辰汽车的资金。
北辰汽车是将现金存入在北辰集团财务公司的。
而且,北辰汽车还向银行进行了借款。
相比起正常的商业贷款利率来讲,北辰汽车的借款利率是比较低的。
北辰集团财务公司然后将钱给投入到了北辰集团下属的其他公司。
陈元庆很清楚接下来几年时间的经济将会迎来飞速发展,自然就是要举债扩张,更多的生产出产品。
经常的,晚上陈元庆搂着周姝婷聊这个事情。
在大举扩张的同时,又是要控制风险。
陈元庆可不想自己在未来还暴雷了。
此时,陈元庆正在巨能电池。
巨能电池是北辰集团收购了渝州电池总厂而建立起来的。
渝州电池总厂的火车头电池还是有着不低的知名度。
巨能电池现在依旧是在生产火车头电池。
但更多的精力,是花费在两轮电动车电瓶生产上面,以及汽车动力电池的研发。
涉及的业务增加,巨能电池的研发团队也是在不断增加。
现在巨能电池投入巨大的精力在研发磷酸铁锂电池。
锂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锂电池也是特别出现爆炸的情况。
即使在十几年后,某知名手机品牌采用的锂电池就接连出现爆炸的情况,被称之为移动炸弹。
因此品牌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在各大竞争对手的共同宣传下,失去了很大的市场。
商战嘛,就是要抓住对手的错误,并持续的进行攻击。
见到对手犯错,永远都不要想着放他一马。
陈元庆来巨能电池,主要是视察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情况。
磷酸铁锂电池的发展并不长,在1996年的时候才是发现磷酸铁锂具有可逆性地迁入脱出锂的特性。
这种材料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有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潜力。
但是,想要实现商业化,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还有很多的技术限制需要突破。
陈元庆看到了关于磷酸铁锂的报告,他知道磷酸铁锂电池在未来的潜力,自然就指示巨能电池在这块投入重金进行研发。
因此巨能电池在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走在前列的。
或者说,是最前列。
在相关专利的申请上面,巨能电池是最为多的。
今年,大漂亮那边成立了一家锂电池生产商A123公司。
名字挺是随意的。
但名字虽然随意,可背景却很大。
五名创始人有MIT(麻省理工)和Cornell(康奈尔大学)背景。
技术背景强悍,又有着得到实践验证的技术成果,刚是成立就吸引到了大批投资者。
陈元庆自然也是注意到了A123公司,深入的了解了一番之后,有着些惊讶。
仔细的回忆了一番之后,发现根本就没有听说过A123这家公司。
不应该的啊!
理论上来讲,这家公司应该在未来很是知名才对。
但陈元庆又是很确定,这家公司必然在未来夭折了。
很简单的原因,陈元庆记得特斯拉使用的电池是小日子松下公司的三元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真正的被大众所知,是比迪亚发布刀片电池。
还有十几年时间呢!
“我们在全力的推进对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进展得很快。”
锂电池的技术路线有不少,磷酸铁锂电池只是很有潜力的一条。
如果没有陈元庆的干预,对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将会按部就班的进行。
可现在,巨能电池是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上面。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如此状态下,研究推进的速度自然就很快。
但这种状态是不正常的。
技术路径是需要验证的。
在成功之前,谁也不知道到底哪条路径才是能成功。
就像是前方有几条岔路,都看起来很好的样子。
在这个时候,肯定不会选择就只走一条路,而是每一条路都安排人走。
力量上自然就分散了。
而现在的情况就是,陈元庆让全部的人都走了一条路。
现在看起来,陈元庆的干预反馈出来了正向的结果。
当然了,有时候这种干预也会出现负面的结果。
所以一般还是别做干预为好。
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是陈元庆这样知道未来的结果,其他人的每一次干预就属于在赌博。
只要是赌,基本上就是十赌九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