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产业链的一环(1 / 1)
整个北辰集团下属企业当中,有亏损的,但亏损的原因并不是经营问题,而是投入了大量资金到技术研发上面出现的亏损。
亏损的企业需要通过财务公司进行输血,问题不大。
毕竟,陈元庆能够接受亏损的企业,都是未来极其有发展前景的。
就像是渝州微电。
渝州微电表面看起来生意挺是好的,生产的面板光刻机和封装光刻机在市场上面销售得还不错。
面板光刻机在工作原理上面和芯片光刻机相似,有很多的技术有着相同之处。
但面板光刻机相比起芯片光刻机在精度上面要求低上很多。
渝州微电除了进口国外的元器件之外,也是将定单给到国内的一些研究单位。
维持整个供应链的运转。
供应链必须得要运转起来才是能够发展壮大。
渝州微电的面板光刻机在价格上面比小日子更加便宜,另外技术上面也并不差,各家面板企业自然是知道应该如何进行选择。
渝州微电成立时间不长,能够在技术上面就追上国外?
这必须得要说到国家的支持。
渝州微电刚成立的时候,的确是一个光架子,但迅速的通过并购整合了国内相关的研究机构。
国内在一些方面是落后,但无论哪个方面,在国内想要找的话,都是能够找到相关的研发人才。
只不过平时的时候,这些人才并没有有效的整合起来。
但只要有了资金投入,就可以通过国家力量进行整合。
当然了,这一般的企业肯定没有这个资格。
但渝州微电背后是陈元庆。
陈元庆拿着一份发展计划书去到京城找领导,很多事情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毕竟某人在过往是不断证明了自己办企业的能力。
旗下企业个个都发展得相当好。
现在的液晶面板企业的日子并不是太怎么好过。
2001年全球TFT企业都是处在一个亏损的阶段。
在这个时候,自然也是影响到了渝州微电的面板光刻机的销售。
“听说,京东方有意是收购南韩的液晶面板公司HYDIS。”
京东方即京城东方电子集团。
在华国,以“东方”冠名的公司太多了,什么东方锅炉、东方集团等等。
京东方上市之后,就觉得这名有问题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谁的下属公司呢!
所以必须得要改名。
就改成了京东方。
东方电子集团在2000年12月的时候在深交所增发A股,达乐投资在陈元庆的要求下作为战略投资者入场。
说句实话,东方电子集团现阶段的各项指标,是不符合达乐投资一贯的投资要求的。
陈元庆:“HYDIS?是现代集团旗下的那家液晶面板公司?”
这家公司还不错的。
在液晶面板生产能力上全球排名第9位,有完善的技术研发能力和遍及全球的销售网络。
当然了,排在第9位,技术研发能力也就处于能跟随上主流的水平。
一个行业里面,一家企业能够在技术能力上面跟得上主流,已经是很牛了。
但这还不够。
原因很简单。
任何行业里面都讲究赢家通吃。
只能够勉强跟上主流,却无法站在潮头,那么也就意味着一旦其他企业在技术上面又是有了突破,就会失去掉一部分市场。
几次下来,就会坚持不住的,被市场所淘汰。
一个行业里面有十几家大企业,还有无数小企业,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就是这样子不断丢失市场,然后消失掉了。
企业竞争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想要活下来,就得要不断的力争上游。
任何的落后,都是不可接受的。
意味着,随时都可能死掉。
即使行业第一了,也并不是高枕无忧。
陈元庆一下子就对上了。
京东方的确是通过收购现代集团旗下的液晶面板业务从而进入到液晶面板领域。
说起来,京东方对于液晶面板的追求,还是挺早的。
1993年的时候就成立了液晶面板预研小组。
当然了,这预研小组说明不了什么东西。
技术路线很多时候就是一场押宝,押对了吃香喝辣,押错了就输了裤衩回不了家。
之前的时候,京东方和某家小日子的企业谈过在国内合资建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可能性。
但没有成。
传言说,小日子内部有人反对。
“对。其还欠渝州微电2000万美元的设备款。”
为了将面板光刻机卖出去,渝州微电也是费足了心思。
价格上面比起国外同类产品要更加低,一台便宜上百分之二三十,对于液晶面板生产厂家来讲,就节约上不少生产线建设成本。
价格低了,在质量上面得要保证啊!
渝州微电保证是提供售后服务,而且还是免费。
像是在南韩,渝州微电就设立了专门的售后服务中心,长期派驻了工程师在那边。
渝州微电还使出了一个杀手锏,就是可以先货后款。
当然了,在一定期限内未付款,就要开始算利息了。
可以接受一次性付清,也可以分期付款。
这样子一来,渝州微电的销售倒是上去了,但自身的资金压力就变得有点大。
但还好渝州微电的背后有北辰集团进行支持。
资金压力大但也是能够坚持。
陈元庆不由的挑了挑眉:“HYDIS欠着我们2000万美元的设备款,京东方那边知道吗?”
“这个,他们应该还不知道。”
陈元庆:“将这个事情告诉他们。另外,我们在背后推动一下这个事情尽快的落地。”
和国外的企业进行合作,陈元庆总是有着些担心。
国内一些企业,很“迷信”于外国的产品设备。
但也是有很多企业,采购国产设备。
和这类企业结成同盟,助力其发展。
京东方进入到液晶面板领域,在未来可是一路成长,是全球液晶面板巨头之一。
有很长一段时间,华国在半导体行业是缺芯少屏。
就是京东方解决了屏幕问题。
至于说芯片,现在陈元庆只能够寄希望于华辰半导体和华芯国际。
华芯国际的150纳米制程工艺已经是相当的成熟,可以进行大规模的量产,在全球范围内敞开了接单。
在130纳米制程工艺上面,已经是实现了小规模量产,但在合格率上面还比较低,正在想办法进行解决。
无法向市场提供代工服务,但给华辰半导体提供代工服务是没有问题的。
主要是用于超级计算机芯片上的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