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1 / 1)

加入書籤

春节期间,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是消除过去一年的疲惫,展望新一年的日子。

当然了,也是一次情报交流的时刻。

好久不见的人们,相互诉说着在过去一年的生活状况。

无论好坏,都是说上一说。

陈元庆从老太太张桂兰那里,听到了大量老家的情报。

谁家的狗下了几只狗崽,老太太都一清二楚的。

在农村,各家都是知根知底的,所以各家但凡是有丁点事情,大家都知道。

在城市里面,特别是新小区,来自于不同的地方。

之前根本就不认识。

即使作为对门的邻居,一年到头的,可能也见不到几次。

陈元庆:“陈涛,听说你耍女朋友了?”

时间过得还真快,当年的三岁小儿,现在已经读大二了。

陈涛并没有选择去西南理工就读,而是去了金陵大学。

陈元庆很怀疑,这小子书想要跑得远远的。

陈涛收起手机:“庆满满,这点事也传得太快了,都到你耳朵里了。”

陈元庆拍了拍陈涛的肩膀:“说说吧,女朋友漂亮不漂亮?”

陈涛的个子可不低。

超过一米八。

这小子赶上了好时候,从小都吃喝不愁,牛肉牛奶什么的,都可劲造。

外加上平时锻炼多。

这不就长高了嘛!

陈涛瞅了眼站在不远处的陈玉燕:“比我姐漂亮。”

陈元庆:“你别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陈涛笑着道:“有机会的话,我带她来给你看看,你就知道我是不是在吹牛了。”

“行,到时候我可得要好好看看。”

陈元庆犹豫了一下,问道:“她不知道你的身份吧?”

陈涛:“庆满满你放心吧,我在学校里面很低调的。”

低调?

真称不上。

平时各种活动,陈涛参加得挺多。

像是篮球赛,陈涛的水平可相当不错,能够砍下不少分。

但像是炫富之类的事情,陈涛是真的没法做。

陈元庆要给陈涛一辆车,被何秋菊给拒绝了。

每个月何秋菊给陈涛的生活费是不少,但也只够让他生活得不错,可想要奢侈,是不可能的。

当然了,陈涛这谈了女朋友之后,何秋菊每月给他添了一千块钱。

在陈涛的同学看来,他只不过是家里条件不错的同学。

家里条件不错的同学,在学校里面很普遍的。

都21世纪了,千万富豪在全国也是已经有几十万人。

百万富豪自然是更多。

至于说曾经的万元户,早几年前就已经不再提了。

很多孩子,现在是陆陆续续的长大,到了结婚年纪,也都是结婚了。

也是有不少孩子,正在读大学的年纪。

这些年对教育的重视,让他们大多是考上了大学。

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读完就去当兵。

能够提干自然更好,不行退伍回来找个事情干。

进厂还是去自己创业,都是可以。

大多数人都还是选择自己创业的,要是创业不行,再是老老实实的进厂干活。

有退路,所以就有更多的选择。

人一旦有了退路,遇到困难的时候,心里面老想着自己不用这么苦这么累,实在受不了就算了。

不像是没有退路的人,咬着牙也是要拼了命的坚持。

有的事情,再坚持坚持就成功。

但是,有退路也是有一个好处,就是敢想敢做。

世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想得多却做得少。

因为不敢乱来。

没有试错的成本。

一旦失败了,这一辈子可能就翻不了身。

赌上自己一辈子,不得要谨慎一点,哪敢是随意的下注。

反正有退路的人,胆子就更大。

家里面能兜底,反正不行,大不了就回家啃老去。

陈元庆也是很鼓励年轻人多去闯一闯,做出点事业出来。

对他们在创业方向,以及创业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陈元庆也是解答。

“现在华国入世了,有着很多的机会。只要把握住了机会,就能够实现阶层的跃迁和财富的自由。”

“机会都是干出来的,不要相信所谓我站在原地等机会什么的。机会不可能自己找上门,得要在干过程中,发现机会然后抓住机会。”

上天是无比公平的,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会给上很多发财的机会。

但等来的机会,最终也是抓不住的。

原因很简单,在原地等待的人没有抓住机会的能力。

去干事,就是培养能力。

等到机会来临的时候,直接抬手就能够抓住。

不敢说直接一飞冲天吧,但小富还是基本上没有问题。

要是配上自己能力不错,大富也是可期的。

“听说有人创业失败了。”

陈元庆说到这个的时候,有人的面色不对。

“失败从来都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失败是一件好事。”

“我反而更加担心你们没有经过失败,不知道失败是什么滋味。然后就觉得自己成功是理所当然的,整个人就飘飘然,自己多么牛皮,谁也是不看在眼里,也听不进人的劝。”

“失败是很宝贵的人生经验。是在为通往成功的道路打基础。”

“失败的经验越是丰富,成功的基础就越牢靠。”

陈元庆:“你们不要怕失败,你们有失败的资本。这些都是你们将来取得成功的基石。”

“有的人现在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前途是一片的光明。”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日里,和市、县的领导一起喝酒吃饭。”

“这很是不错。但是,我要讲的是,在这个时候,得要有危机意识。这一点,大家可以回去问问爷爷奶奶和妈老汉,以前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穷。”

“遇到天不好的时候,日子是怎么过的。”

“现在农村里面,各家都还保留着一个传统,那就是柜子里面有吃上一年时间的口粮。即使明年没有收成,也是不会缺粮吃。”

陈元庆:“这种习惯为什么有?大家可以好好的思考上一下。”

“平时的时候,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来找我。我能给出上一些意见,但我不能够保证我的意见对不对。你们遇到事情的时候,还是得要自己多思考。”

陈元庆对老家的年轻人,算是掏心掏肺了。

每年都是能够接受首富的亲自创业指导,这在整个华国,可没有什么人能够有这个待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