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再搞个海带养殖(1 / 1)
一听张建国算清这笔经济账,王大春脸上的愁容瞬间烟消云散,当即咧嘴笑出了声,手里攥着的铁锹把都跟着晃了晃。
三千九百块,这钱他完全出得起!
他原先还琢磨着,搞养殖怕是得跟林宇那加工厂似的,一投就十万二十万的烧钱,心里头一直没底,没成想这么实惠!
这一下,他彻底放了心,连肩膀都不自觉地舒展了不少。
跟着林宇打拼这么长时间,他手里早攒下了不少积蓄,跑船的分成、加工厂的红利一笔没少,就连之前特意存着准备结婚的钱也分文未动,算下来手里差不多有小一万块了。
建设养殖池这些完全够用,就算再多出来一些费用,他也能承担得起。
想到这儿,王大春心里的那点犹豫彻底烟消云散,他往滩涂边的礁石上一靠,咧嘴露出爽朗的笑,一拍大腿道:“行!钱不是问题,这养殖咱就搞!”
这话一出口,张建国顿时愣了愣,推了推眼镜,语气里满是吃惊:“大春同志,你可别冲动啊!三千九百块真不是小数目,我这还只是粗略估算,真到挖池、买设备的时候,保不齐还有额外支出,比如育苗棚的加固材料、后期的饵料补充,这些都得花钱......”
没等张建国说完,王大春突然挺直了腰板,故意端起了点架子,脸上带着几分“凡尔赛”的得意,摆了摆手:“嗨,张技术员,您说的那点钱算啥?小钱!我出得起!”
一旁的林宇看着他这副刻意装出来的“财大气粗”模样,忍不住“噗嗤”笑出了声,伸手拍了拍王大春的胳膊:“你可别在这儿吹了。”
这一笑一闹,反倒让张建国更吃惊了,他上下打量着王大春,又看了看林宇,语气里满是感慨:“哎呦,你们青山渔村可真不得了啊!三千九百块在这儿都算小钱,难怪敢琢磨海产养殖这种精细活儿,果然有底气!”
林宇笑着摇了摇头,跟张建国拆台:“你别听他的,他这是逮着机会就忍不住装呢!前阵子还跟我念叨,说攒钱结婚要省着花,这会儿一听说养殖能成,就开始摆谱了。”
王大春被戳穿了,也不恼,反倒笑得更欢:“俺这不是心里踏实了嘛!真有底气才敢这么说,总不能让您觉得俺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丢了咱渔村的脸面!”
海风里满是三人的笑声,张建国看着眼前这两个性格爽朗的年轻人,心里也跟着热乎起来。
三人往回走着,林宇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猛地转头看向张建国,眼睛亮了亮:“张技术员,我突然有个想法,咱这儿的海域,搞海带养殖可行不?”
这话一出,旁边的王大春先愣了,凑过来挠了挠头:“你咋突然想搞海带了?要搞养殖跟我一起搞海参多好,有你参与,我心里还踏实。那海带又不值钱,费劲养它干啥?”
林宇低头踢了踢脚边的海沙,又抬头看向村里的方向,语气放缓了些:“你忘了前阵子的冰雹灾?不少人家的地绝收了,家里壮劳力没活干,日子过得紧巴。我要是搞海带养殖,能多雇些人,翻耕养殖区、投放苗绳、日常管护,都需要人手,这样受灾的家庭多少能多份收入,日子能好过点。”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再说,咱加工厂偶尔也做海带丝、海带结的加工,之前都是从罗老板那儿进货,要是遇上他货源紧,咱的加工订单就得拖。要是咱自己养海带,既能省了进货钱,还能保证货源稳定,以后想扩大加工品类也方便。我能力有限,能帮衬一点是一点,总不能看着乡亲们犯难。”
张建国在一旁听得真切,看向林宇的目光里多了几分赞许,忍不住点头:“林宇同志,你这想法好啊!自己日子过好了,还想着帮衬乡亲,有这份心就不容易!”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海水捻了捻,“而且你选对了,咱这海域水浅、光照足,海水里的氮、磷含量也合适,特别适合海带生长。之前我还琢磨着跟你提一嘴,没成想你先想到了。不过海带养殖跟海参、鲍鱼不一样,是另外一套技术。得用苗绳夹苗,还要搭浮筏,根据水温调整养殖深度,后期还得及时收割,不然海带长老了就没嚼头了。”
“只要能养就行!”林宇一听“可行”,立马来了精神,“技术上的事儿有您指导,我不怕麻烦。而且我想搞大规模的,养得越多,能雇的人就越多,帮衬的家庭也能更多。”
王大春还是有点担心,皱着眉说:“可罗老板那边的海带订单也不多啊!你养这么多,到时候卖不出去咋办?总不能都堆在厂里吧?”
林宇反倒笑了,拍了拍王大春的肩膀:“你忘了海带耐存?新鲜海带晒干或者烘干之后,能存一两年都不坏,要是做成盐渍海带,存得更久。咱有足够的时间找销路。除了罗老板,还能联系城里的菜市场、罐头厂,实在不行,咱自己加工成即食海带丝,装袋卖,总能卖出去。放心,我心里有数,不会让海带烂在手里的。”
随后林宇就拉着他往海边的礁石上坐,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笔记本和铅笔:“张技术员,您快给我讲讲,这海带养殖具体得咋弄?苗绳、浮筏这些,我都没接触过,得一点一点记清楚。”
张建国接过铅笔,在笔记本上先画了个简单的浮筏草图,一边画一边说:“海带养殖核心是‘浮筏栽培’,咱先从最基础的浮筏搭建说起。浮筏得用聚乙烯绳做主缆,每根主缆长个50米左右,两端用锚石固定在海底,防止被海浪冲走。主缆之间每隔2米搭一根横缆,横缆上再挂苗绳,苗绳选1.5米长的尼龙绳就行,每隔10厘米夹一簇海带苗,一簇夹个3-5株,这样密度刚好,既能保证光照,又不会浪费空间。”
“那苗从哪儿来?啥时候投苗最合适?”林宇赶紧追问,笔尖在纸上跟着动。
“苗种可以从省水产研究所订,选‘荣福’或者‘爱伦湾’这两个品种,抗病性强,长得也快。投苗时间得赶在10月底之前。”张建国指着海面,“现在海水温度还在20℃左右,再过一个月降到15℃以下,正好是海带幼苗的适应期。要是投晚了,水温太低,苗容易僵住不长。投苗的时候得注意,苗绳要沉到水下1.2米左右,太深了光照不够,太浅了容易被风浪打坏。”
王大春在一旁听得认真,也插了句嘴:“那日常管护呢?是不是跟海参似的,得天天看着水温、水质?”
“管护也有讲究。”张建国点点头,“前期主要是调苗绳深度,水温高的时候往下放个20厘米,水温低了再往上提,保证海带始终在最适合生长的水层。等海带长到30厘米长,就得开始‘间苗’,把长得密的地方疏一疏,不然互相抢养分,最后都长不大。还有,每隔半个月得检查一次浮筏,看看锚石牢不牢、绳子有没有断的,特别是刮大风之后,要是浮筏被吹歪了,海带扎堆,很容易烂。”
林宇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了两页,又指着草图问:“那收割呢?啥时候收最合适?收下来之后咋处理,才能保证新鲜?”
“收割在来年4月份,海带长到1.5米左右,叶片厚实、颜色墨绿的时候最好。”张建国说,“收割得用专用的镰刀,从苗绳根部割,别伤着剩下的苗,要是管理得好,一茬苗能收两拨。收下来的海带得赶紧运上岸,先在海水里洗干净泥沙,然后要么直接送加工厂焯水、烘干,要么用盐腌起来存着。要是堆在太阳底下晒,容易晒出白霜,影响口感和卖相。”
他又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咱这海域靠近火山喷发区,海水里矿物质多,虽然对海带生长好,但也得注意监测,每隔一周测一次海水的pH值,要是偏碱了,就得往养殖区泼点淡水调一调,不然海带容易生病。还有,别跟海参养殖区离太近,海带会吸收水里的氮磷,跟海参抢养分,最好隔个500米以上。”
林宇把最后一句也记下来,合上笔记本,心里彻底有了底:“您这么一说,我就清楚多了。明天我就去跟村长爷爷商量,划一片专门的海域搞海带养殖,再去订苗绳和苗种。等浮筏搭起来,就雇村里受灾的乡亲来帮忙,争取赶在10月底前把苗投下去。”
张建国看着他雷厉风行的样子,笑着点头:“你这劲头好!产苗我倒是可以给你们联系。另外我再给你找几本海带养殖的资料,里面有详细的管护表格,到时候照着做就行。只要细节盯紧了,今年的海带肯定能有好收成。”
“那可真是太谢谢你了......”一听这话,林宇顿时高兴地不得了,拉着张建峰就往回走,说什么都要再喝几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