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关于这次的比试规则(1 / 1)

加入書籤

晚宴上,李从萱一直有些沉默。

包括和她一路前来的那两名上京武府弟子,亦是话很少。

上京武府就来了这三名弟子,结果都这样,好像一下子变内向了。

其他像东水武府,云顶武府的弟子,反倒是都在侃侃而谈。

上京武府那领队的执教先生,看到这个情况整个人都有点懵。

一直以来,上京武府的弟子在这项历练当中,都是意见领袖。

这次历练,长辈们将决定权转交给年轻一辈们。

通常来说,年轻一辈都会信服上京武府的弟子。

可今日,李从萱他们三个看起来,似乎有些撑不起场面......

东水武府和云顶武府的五名弟子,今夜尤其活跃。

上京武府的弟子不愿出这个风头,他们自是当仁不让。

令陆霄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晚宴上,自己竟然会颇受重视。

东水武府和云顶武府的弟子,好几次询问自己的看法。

看起来,秋日盛会上自己的表现,影响力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晚宴上,长辈们都很识趣地没有插话。

年轻一辈们一起商量后日的比试。

当然,对于大夏的众人来说,这说是历练更为恰当。

其他小国的弟子那里,确实算是比较重要的一次比试。

陆霄在来之前已经听钟南和俞峰说过比试的规则。

这些比试的规则,都是前几年里实行的。

今年的规则如何,就由陆霄他们这些年轻人自己决定。

当然,要学前几年的规则,继续沿用也无妨,只是少了些新意。

年轻一辈在拿到权力之时,总会弄些和前人不同的东西来,以示自己的不同。

说起这个规则,之前不怎么说话的李从萱三人,终于开口插话。

他们应该是早就想过了这些,不想浪费之前耗在上面的精力。

李从萱作为上京武府的代表,开口谈及她们想的比试规则。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

每名小国的弟子,要与大夏的三名年轻武者交手。

“和他们交手之后,我们给他们打分。

评价分值从一到十,按照我们的感觉,给到他们一个分数就好。”

听到这话,周围众人皱眉想了想。

似乎这个规则,有些过于简单了,而且有些......

“我们大夏武者的实力,和他们的差距过大。

前几年里,都是通过刻板的比试淘汰,最后剩下的几人,其实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

并且前几年里,很多时候也都故意放他们过。

总要选三个人出来,还不如我们直接给到评价分值。

最后通过分值高低选出三人,这三人大致上也就是我们认可的三人。”

在人前开始说起话之后,李从萱的状态就要好很多了,没有那么拘谨了。

其实李从萱的提议,是有实际意义的。

这样子筛选出来的武者,确实能消除更多的意外成分。

比试淘汰的话,抽签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最后的成绩。

周围众人自然也能想到这一茬。

只是,大家还是想到了一些问题。

犹豫之间,云顶武府的一名弟子忍不住开口。

“从萱郡主,这个比试规则似乎有些不合适。

别人和我们都是同辈,都是年轻武者。

我们和他们比试,去给他们评分,这恐怕不太好吧。”

陆霄亦是在听她说到一半时,就感觉到了这一点。

同样都是年轻一辈,大夏弟子去给别人评分,稍稍有些傲慢。

不过,陆霄并非完全反对。

如果从筛选人才上来说,这确实比普通的比试淘汰,要有利得多。

旁边的东水武府的人,也都开口说着其中问题。

言语之中并不激烈,只是陈述一些可能的情况出来。

但这种回应,就是在表明他们对李从萱的提议不支持。

李从萱似乎也看明白了局势。

言辞也比之前更严肃了一些,开口说道:

“发生什么问题,我李从萱担责就是。

这几年里,我们大夏在十二国大比上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虽然几个小国只有三个名额,但总算是一份助力。

我们顾虑这些人情世故,反而忽略了十二国大比,那才是大问题。”

李从萱还挺有魄力的,这种话说出来,如果结果不是很好,她肯定会被怪罪。

身侧,其他两位上京武府的弟子附和接话。

“十二国大比才是一切的核心。

大比的成绩,关系着我们大夏是损失资源,还是获取资源。

甚至会影响当世各国之间的格局。

不管什么规则,最终总会有人不满意,何不用一个能真正选出合适之人的规则?”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周围其他武府的弟子,好像也没那么容易找到理由来反驳。

更主要的原因,也是不想因为这些小事,互相闹得不愉快。

陆霄也给到了认同,并没有纠结和找她的问题。

这一点出乎李从萱的预料,她还以为,陆霄会记恨她,各种找她的问题。

可实际上,陆霄才没有那么无聊,去找她的茬。

晚宴上,她那个小眼神可是看了陆霄好几次。

其实,陆霄觉得她还挺有魄力的。

敢这样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这个规则真要是运用起来出现问题,她是郡主也会被人指责。

晚宴上定下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其他的细则,就明日再敲定。

后日比试时,就可以直接运用了。

李从萱他们其实也早就把细则都给想好,还落到了文书上。

上京武府多年都是带头人,早就想好了这些。

之前只是看到陆霄,她李从萱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十二国大比一共有五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有十二人,一共六十人。

五个年龄段,是十七岁至二十二岁的年轻武者。

这五年,应该是武者修行中最具代表性的五年。

再是晚慧的修行之人,也差不多在这个年纪展露头角。

大夏派去参加十二国大比的年轻一辈,自是涵盖了五个年龄段,每个年龄的弟子都有。

但给到这些小国的三个名额,只接受明年二十二岁的弟子。

按理说,天赋不够优秀,年龄越小差距越小。

给这些小国的,应该是十七岁弟子的名额才更好。

以前确实是这样。

可这些小国的十七岁弟子,很多都还懵懵懂懂的。

在十二国大比上,时常出洋相。

所以这些小国,主动提议要年龄大一点的弟子前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