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锦山之战(一)(1 / 1)
只是一次火力侦察,锦山外围一侧的敌军阵地火力和配属兵力,就完全暴露出来。
锦山绵延十公里左右,这样长的山势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敌军采取占据大小数十几个个山头制高点,在山下构筑阵地,形成两道防御工事,堵住山坳间的通道。
杂乱无序的阵地,简易至极的工事,低到发指的军事素养。
他们为了能够快速构筑工事,选择在山腰缓坡地带,而非选择在山顶、山脊棱线构筑阵地。正常来说需利用山势陡坡,各子母阵地形成火力夹角,让进攻方需要仰攻,并且还要承受背后、及左右两侧的火力覆盖。
这些都没有,也庆幸没有。
若是换做日军,陆北连火力侦察的心思都没有,会一头扎进南边的湿地沼泽地带。
“报告,迫击炮架设完毕!”熊云气喘吁吁道。
“发射!”
“是!”
转过头,熊云大喊道:“榴弹准备,发射!”
‘砰——咻!’
‘咻~~~’
随着数枚榴弹落下,敌军设置在山顶的迫击炮阵地遭到攻击,有两枚榴弹落在山顶,另外几枚不是越过山顶,便是落在山顶前方。
“修正弹道,放!”陆北举着望远镜看向千米之外的山顶。
“三号、五号炮位,降低一个刻度,一号、二号修正射击诸元,其余炮位提高两个刻度!”
“一发榴弹,放!”
迫击炮群发威,对敌军炮兵阵地进行反制射击,雪夜中看不清炮弹落点,事实上炮弹爆炸不会产生火光,只有出膛的一霎那才会闪烁火光。
一轮炮击后,熊云侧耳倾听来着远方的爆炸声。
“不要停,修正射击诸元,放!”
“继续装弹!”
弹药手搬起硕大的炮弹,灌入炮膛中,随着一发又一发榴弹、杀伤弹出膛,前方山顶忽然响起剧烈的爆炸声,一连串的爆炸声回荡而来,敌军炮兵阵地遭到打击,弹药殉爆。
对面锦山一侧敌军犹如无头苍蝇似的火力点停止射击,陆北用望远镜看见山脚下的枪口火光几乎全部消失,在失去炮兵支援后,敌军选择抛弃山脚阵地,转移至山上。
打击掉敌军炮兵,早已蓄势待发的战士们开始推进。
经过火力试探之后,陆北对于锦山上的敌军防御有了一个大致估计,对方选择以北面、中段、南面,及山坳隘口处作为防御重点。依据山势各制高点构筑防御阵地,如同撒豆子般扑在东面。
锦山南北走向,敌军将兵力堆积在东面。
召开连以上干部军事会议,陆北向众人安排作战计划。
“一连负责中段至山坳隘口方向,佯攻敌军。三连由中段突进,围攻北段山脉,逐个拔除敌军阵地,注意南段敌军阵地火力,二连抽调三个班,从北面山头迂回至山后,猛击背后,让敌军腹背受敌。
炮兵掩护三连进攻,别拉音山阵地的敌人不要管,把他们晾在一边。”
陆北不断下达命令,北段山脉地势较高,而南段山脉与北段中间形成一个山坳,从这里进攻要遭受背后敌军火力,不适合主攻。
由此,他让一连负责佯攻,给予敌军压力,减轻三连的压力。
二连由北面进攻,分出一部分兵力迂回至敌后,从山后发起包抄。三连中断突进,切断北段和南段之间的联系,与二连一起进攻。
这是一场硬战,能否啃下这块骨头,关乎整场战局的走向。哪怕日军知道桦川地区境内抗联兵力绝不是主力,但如此攻城拔寨敢于野战、攻坚战的部队,绝不会放任继续游荡,势必发大兵围困。
命令下达至各连队,连长下达至各战斗班、组。
风雪夜色中,一队一队战士奔赴前方,极为肃杀。
缴获而来的重机枪和迫击炮成为攻坚战的主力,部队配属有大量掷弹筒,对于逐个拔出敌军简易到不行的阵地工事极为有效。
挑起夜灯,熊云摘下自己脑袋上的骑兵尖头帽,正在计算弹道落点位置。在夜色中他无法分辨炮弹落点,只能利用侦察到的位置坐标,用三角尺各种工具计算射击诸元,打击敌军火力点。
这是一个技术活,对于只读了两年私塾的他来说,很有挑战性。但陆北教过他们怎么无视野射击,前方战斗班也会用曳光弹引导射击,他现在还没有抓耳挠腮,只是为操作如此之多的迫击炮感到兴奋。
通讯员胡安胜盯着他看,初来不过数日,他对于这支部队感到极度震惊。曾经他质疑过直属团取得的各种战绩,但现在心中的质疑已经烟消云散。
这是一支精锐无比的部队。
陆北参与北段山脉的攻坚战斗,拿下北段山脉,他便能够居高临下对于南段山脉进行攻击,这场战斗注定会牺牲很多人。
奔走在雪夜中,鹅毛大雪落下,风速很大。
数枚榴弹划过天空,落在锦山上的敌军阵地上,掩护部队发起进攻。
尚且还没有人举枪射击,都在尽可能利用炮火掩护靠近敌军阵地,日军也不外乎是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
步炮协同,陆北训练过他们,早在组建炮兵队时,他们便已经熟稔掌握。陆北告诉他们,整个中国能进行步炮协同的军队屈指可数,他们是其中一支。
右手拎着步枪,陆北同二连的战士抵近至山脚下。
负责迂回穿插的是宋三,他率领二连三个班的战士,由背后发起进攻,在命令下达时已经骑马狂奔至北面,绕过北面山丘从背后发起进攻。
“拉开,相互协同进攻,不要扎在一起!”田瑞大喊着。
他今年虚岁十七,实际上只有十六岁,但已经是打过一年仗的老兵,担任二连副连长,是机枪手,青年团团员,烈属。这样的身份,放在他这样的少年郎身上,格外不符称,但事实的确如此。
陆北第一次和他见面时,他背着背篓进山拾捡柴火,如今已经是团内的骨干分子。
没有人在意他今年多大,只知道他作为机枪手,十分称职。
“各班组长注意,交替掩护进攻。”
“掷弹筒手,注意火力支援,看着点脑袋上面的树枝,别把掷榴弹砸自己脑袋上!”
田瑞作为基层指挥员,充分协调各战斗班组,依次交替向前推进。
跨过山脚下的简易阵地,固守的伪军抛弃第一道方向,选择集中兵力固守第二道防线。各战斗班组都知道自己的任务,也知道自己该如何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