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土匪(1 / 1)

加入書籤

走对了,敌军无暇收敛的尸体代表他们正在往林子外面走。

这片山林很深,人迹罕至、与世隔绝。

原来陆北预计三天时间走出山林,但直到第四天他们才走出小兴安岭西麓山林,低矮的山峦下便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真在的一望无际。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画面,但还是很让人心旷神怡。

走出山林,山坡下有一片收割的玉米地,土路上的车轴印很清晰,还有牛马蹄子踩踏的痕迹。在山坡上陆北便远远眺望到一个小村屯,希望村里的老百姓能够接纳他们。

还未走出玉米地,骑兵斥候迎面便在路上撞见一名背着粮食的男人,对方被客客气气请到陆北面前。

“老乡,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军,是打日本人的队伍。”

男人闻言很是兴奋:“你们就是抗联?”

“是。”

“前些日子日本人进山被打的哭爹喊娘,就是你们打的?”

“是。”

男人放下肩上的粮食袋,极为激动的打量这队骑兵。

陆北问:“你咋背着粮食进山,住在山里吗?”

“没。”

男人解释道:“正闹土匪,我寻思藏些粮食在山里,土匪进村也能留些自己吃。日本人收了出荷粮,土匪又来抢粮食,这日子没法过了。

村里前天来了土匪说要两万斤粮食,这不,我进山藏些粮食,打算和家里人在山里猫冬。”

“土匪?”

“可不是,十几条枪,就在前沟窝棚住着。”

陆北问:“日本人不管?”

“土匪又不打日本人,谁乐意管?”

于是乎,众人互相一视。

搂草打兔子,顺带手给土匪剿了算逑,不仅能在当地群众中树立威望,保不齐还能搞点武器弹药。陆北正愁没地方熟悉情况,他连自己具体在什么村子都不知道,只知道在通北镇西侧附近。

一挥手,陆北说:“别忙活了,我们顺手帮大家伙把土匪给剿灭干净。”

“啥?”

“帮你们打土匪啊。”

男人挠挠头:“这我不能做主,要不你们跟我回村里,让村里人合计合计,我们给你们凑些开拔费。这年头不容易,我们凑不出太多钱,您别嫌弃。”

“谁要钱啊。”陆北说。

“不要开拔费?”

周围的战士们纷纷附和,向他解释。

抗联是老百姓的队伍,他们都来自于群众中,是人民的子弟兵。承担着驱逐日寇、保护群众的责任,而且队伍有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面对众人七嘴八舌,男人还是有些半信半疑,但他至少明白,抗联是打日本人的队伍,是好人。

在男人的带领下,众人牵着战马来到村屯。

这是一个很小的村屯,只有三十几户人家。

陆北很高兴,在三江地区,如这样的小村屯都被迁走,安置在部落集团中。这也间接证明西征是正确的选择,黑嫩平原村落繁多,日寇对于此处防范较轻,还没有开始大规模进行‘集村并屯’政策。

听闻抗联骑兵部队来到这里,主动帮他们剿匪,不要一分劳军费,这可实在是个怪事。历朝历代的军队,甭管官军还是地方军,出兵剿匪都是要劳军费、开拔费的,还得征粮。

召集村里的人开群众大会,陆北站在村口的石碾子上宣传抗联的政策,诉说日寇的暴行,号召群众团结起来,为推翻日伪的统治献上一分力量。

群众很积极,积极询问啥时候打土匪,他们给带路。

村里的村长故作镇定:“抗联的好汉,您直接说打土匪的事,要不打日本人也行。”

陆北汗颜道:“我们刚刚来到这里,还不熟悉情况,等休息一晚,明天就去剿匪可行?”

“不急,您说啥时候都行。”

“村长,我问你个事。”

“您说。”

陆北问:“出荷粮,你们缴了吗?”

“缴了,警署的人带着枪来收粮,谁敢不给。”

安排战士们休息,向村里的老百姓购买一些冬衣,这年头冬衣很昂贵,一件棉衣甭管多埋汰,能换四五十斤粮食。有些群众家里就一身冬衣,谁出门就谁给穿上。

在村里买了十几套冬衣,还有护膝鞋袜什么的,陆北概不讲价,老百姓也没多要。有几名群众甚至送出刚刚裁剪好的棉袄,死活都不肯收钱。

比起日伪军的大缺大德,抗联的优良作风更受老百姓欢迎。

夜晚。

陆北在村长家里,向他打听山外面的事情。

“海伦县被你们打下来了,镇公所当官的说了,只要给他们告密,就发十块大洋,抓住一个抗联还给发一百斤粮食。前些日子,警署的人来村里收取荷粮,还在跟我们说。

谁要他们的臭钱,把我们祸害不行,王八犊子才给他们当狗腿子。”

陆北点点头:“是的,汉奸最为可恨。”

“这不。”村长说:“镇公所还说过几天得拉夫,村里要出十个人去镇里出工,不管饭不管住,还得我们自己自备粮食,花钱租窝棚住。”

“拉夫修什么?”

“这那儿知道,您要有心,我帮您打听打听。”

“多谢了。”

随后,陆北问起土匪的事情:“这里常闹土匪?”

油灯下,村长表情怪异盯着陆北瞧:“不是本地人?”

“嗯呐。”

一旁的老侯解释道:“东北土匪多,老张家就是土匪出身,别的不多,就土匪多。”

“哦。”

陆北还是有些难以适应,‘土匪’这个名词,在他上半辈子里只存在于村里人骂街的时候,在他老家那是一种很恶毒的词汇。谁要是被骂上一句土匪,很大概率会动手。

抽了口卷烟,村长有些爱不释手:“闹好些年了,原来就三四个,多亏了日本人帮衬,给好些户人家给闹饥荒。没辙,想活命就得干这行。

甭说他们了,改明儿我家闹饥荒,保不齐也得端起手炮干绺子这行买卖。”

“手炮?”陆北很少接触东北的老百姓,对于他们某些方言差些理解。

老侯继续解释:“手枪的意思。”

“村长,你有枪?”

“多稀罕,还有杆大抬炮呢。”

陆北说:“炮,三眼铳?”

“那啥烂玩意,等着。”

说罢,村长便从炕上爬起来,招呼家里人去隔壁屋里帮忙搬东西。

当一杆长两米多,用榆木制成,绑着铁圈的抬枪出现,陆北有些懵。这玩意儿他在电影上见过,某‘申遗电影’中就有这玩意儿,没想到是真有啊?

用手指量了下口径,少说八十毫米以上。

陆北挠挠头:“您老有这玩意儿,还怕土匪?”

“土匪那玩意儿不能站着让我嘣啊,难不成我抬着玩意儿蹲村口,那不成二傻子?”村长如是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