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预测下一步动向(1 / 1)
乐呵呵观看战士们编排的节目,待一个节目结束。
陆北向直属团的战友们介绍起李兆林主任,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第三军政治处主任,地委常委小金子。小金子是和第六军三师的王贵一起执行西征,来到黑嫩地区。
整理仪容,李兆林主任上台后向战士们敬礼。
“直属团的同志们,我代表第六军党委和地委常委会,向诸位战友进行最真挚的问候。在西征的路上,大家坚强的完成先遣任务,为后续部队西征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了黑嫩地区的抗日斗争有利条件。
第六军军委和地委的上级首长们,特此向直属团的同志致敬!”
说罢,李兆林主任和小金子再次立正,向大家敬礼。
全体战士们都立正,向他们回礼。
得到上级的指示,西征任务已经完成。
李兆林继续说:“虽然西征完成,但黑嫩地区的抗日斗争将将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大的挑战在等待我们。东北三千万百姓期待着我们,CX八道的百姓盼望着我们,全国四万万同胞都在注视着我们。
我们为国家、民族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永垂史册、千古不朽!”
向直属团全体指战员发表演讲,而后是小金子。
对方是一位相当纯粹的人,讲话比较一丝不苟,但极为谦虚,有种儒雅文士的感觉,但长期军事领导又让人觉得极为坚毅强干。
短暂讲话过后,李兆林主任宣布扩大运动会的范围,这次到来的十几名同志,都是从其他部队特意来参加运动会的,他也将会作为运动员的身份参加。
东北抗日联军北满部队,第一届军运会就这样开办起来。
李兆林和战士们一起在台下观看节目,小金子找到队伍里的CX族战士,和他们一起聊天,询问他们是来自何地,叮嘱战士们不要忘记家乡。
告诉他们,东北的抗战和CX的斗争是一体的,要和队伍里其他民族的战士团结一致,一起打败日寇侵略者。
坐在一旁,陆北看见金智勇、李光沫、朴光贤等二十几名战士哭的不行,他们想念故国八道。比起沦陷区内的东北战士们,他们是流落异乡的过客。
也是来到抗联后,陆北才了解到这些尘封的旧事,双方亲如兄弟,是最危难之际的同甘共苦兄弟,有着海枯石烂的血盟。
和同胞们攀谈交心,小金子见陆北正在盯着自己笑,想起什么从腰间挎包里取出一包香烟,顺手丢给他。
“王贵托我送给你的。”小金子笑着说。
陆北接住香烟,不由地摇头一笑:“他那小子,打海伦县没少捞好东西,就给我一包烟打发了?”
“那这得你亲自找他要,哈哈哈。”
陆北拆开香烟,取出一支后剩下的都给战士们分了。
联欢会还在继续,李兆林和小金子、陆北、吕三思、曹大荣几人,走进密营木屋开会。
点燃兽油灯,李兆林瞧见放在床头的收音机。
“嗬!哪儿来的好玩意儿?”
“打土豪来的。”
李兆林抚摸着收音机问:“能听见关内的广播吗?”
“不行。”
陆北解释道:“可能关内的广播电台发射率较低,无法覆盖到龙北地区,如果在热冀辽地区有可能能够接收到。闲着没事,倒是能听听东京的广播节目。
老吕懂日语,分析出不少有用情报,日本人已经打到武汉,在长江中游和国军展开数月血战。虽然武汉沦陷,但是从时间上和规模来看,日寇显然无法彻底占据,情况对我们还是比较有利的。”
众人眨巴眼,心里有些说不出来的苦涩。已经打到武汉了,战况还在有利。
借着话头,陆北向众人分析全国的抗日局势,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有限,打了这么久的全面国战,他们的物资储备是不够的,势必会加大对于关外的掠夺统治。
而抗联又是他们的肉中刺,这颗刺不拔掉,他们永远无法充分掠夺东北地区资源。
“显而易见,去年的大讨伐可以看出,日寇的战争潜力已经被开发殆尽,迫切的需求关外战略资源,如此才会不顾一切对我们抗联进行围剿。
这绝非一时的,而是他们长期决定的,如这样的困难在未来都是常态。”
经过分析过后,李兆林和小金子都十分认可。
日寇的战争潜力也就到这里,想要继续发起大规模战役,必须要有充足的物资支持,东北的资源很丰富。煤炭、木材、钢铁都是急需的战争资源。
随后,陆北谈起石油问题:“钢铁巨兽是要有石油来驱动的,我们关内虽然有石油,但是大多在西北地区,关外好像还没有听说有石油开采吧?
日寇的石油供应,大多由英美诸国,从东南亚购买橡胶、石油等战略资源。他们想要继续发动侵略战场,石油问题不解决,战争机器就是废铁堆。”
“所以?”李兆林低声问:“你的意思是说,日寇有可能为了寻求能源供应,向欧美诸国开战?”
“肯定的。”
吕三思嚷嚷道:“日本人又不傻,非得跑东南亚打仗,苏俄那边就有现成的啊,你咋不提?”
“我没提吗?”陆北反问。
“没有。”
众人皆摇摇头:“没说这茬,没提。”
“哦,日本人一定会和毛子干仗。”
笃定的说,陆北直接说出日寇的下一步军事目标。
这样的结论让众人欣喜若狂,一旦苏日两国开战,必将是大战,从这段时间苏军对于抗联态度的转变,他们从一开始爱答不理,到有限度的合作,如今已经到了态度一百八十度的改变,足以看出端倪。
“等等。”
李兆林抚摸着收音机,他没想到陆北两人居然从日本人的广播电台中,分析出这么多情报。
“小陆,你不是说苏方不会与日寇展开大规模战争,充其量也只是小规模边境冲突。”
点点头,陆北说:“是的,毛子不会真的大打出手,他们也需要远东地区的局势稳定。”
“但日本人会满足苏方的期望吗?”
“这谁能说得准?”
是啊,这事谁能说得准。
随后,李兆林向他们告知,这次来到直属团,是给他们配给通讯设施的。
苏军从抗联过境的人员中挑选合适战士,经过数个月的培训,已经有十几名合格的通讯员,熟练掌握电台的收发、通讯的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