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咋滴,不认识了?(1 / 1)
问到这件事,经过随行翻译转述后,拿着烟斗的普希金将军陷入思考。
他走过去坐在沙发椅上,抬手示意众人都落座。
“远东军区会向莫斯科汇报,我们手中有充足的证据表明日寇在东北进行生化细菌武器的制造,这对日寇的国际舆论是一个强有力的打击。
相信莫斯科方面会向外界披露,请诸位对莫斯科有信心,这是无产者政权的承诺。”
闻言,众人面露喜色。
陆北差点跳起来,他们手中有日寇的研究资料,正儿八经的日军七三一部队的研究资料,虽然不知道里面记录研究什么。
可以想象,一旦欧美社会主流得知这些事情,势必会引起全世界的同情与愤慨,不要小瞧这份力量。虽然英美诸国对于细菌武器的研究没有停止,但民众是反对的,特别是宗教团体。
很多欧美民众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受生化细菌武器的荼毒,是坚决反对研制和使用的,这是违反人类最基本的道德伦理准则。
随后,普希金和众人攀谈起来,而陆北被叫去另一个地方。
陆北不肯走,直到冯中云委员和赵军长、戴军长几人批准允许后,陆北才肯离开。这让普希金将军不由得莞尔一笑,向抗联首长们表扬起陆北,认为他遵守命令,是一位合格的战士。
在两位蓝帽子的带领下,陆北被带到隔壁房子,走进去里面是一间指挥所,房间中摆放着一张巨大沙盘,是远东地区的复刻沙盘地形。
十几名苏军将领正在对照陆北绘制的地图,还有带来的日军关东军情报进行分析,有翻译员正在对陆北的草稿记录进行翻译,将中文翻译为俄文,供他们参考。
一名将军指向陆北,嘴里嚷嚷着什么。
随行翻译说:“军长同志询问你,孙吴地区的日军兵力部署情况,还有铁路公路交通线,以及机场、发电厂、车站等位置的精确标注。”
“是!”
陆北走过去,抬眼看着眼前极为精细的沙盘,从盒子里取出一枚日军旗子,扎在孙吴以北、逊河沿岸的地区,指出这里便是日军师团驻地。
“根据侦察确定,日军驻扎在孙吴的部队是日军第一师团,指挥部在孙吴县城内。同时在胜山沿江地区,这里有一个漏斗型豁口,绵延十几公里正在修筑永久性工事。
驻扎在边境的是日寇所谓第五边境守备队,现如今主要任务是修建胜山要塞,兵力有一千多人。同时在孙吴县东侧车站位置,有一个装甲分队,有坦克、装甲车十余辆。
在沿孙吴县到胜山要塞位置,也就是沿逊河至胜山要塞豁口处,有一条铁路公路运输线,直到这个位置。他们在这里修建有滑雪训练场,目前有一个大队的日军在这里接受训练,配属有装甲部队和高炮防空部队。”
“机场位置。”随行翻译说。
陆北拿起旗子,在沙盘上标注出日军在孙吴地区的三个机场,还有精细到论米计算的铁路公路线。
苏军将领们窃窃私语,开始讨论起来,随后要求陆北将各种日军设施全部标注出来,与他们空军侦察到的情况进行比对,发现陆北提供的军事信息更为精准。
不仅仅是孙吴地区,陆北把从五大连池地区到孙吴的铁路公路线都给标注出来,同时告诉苏军将领们沙盘制作有问题。
“在辰清镇地区,也就是五大连池地区到孙吴的必经之路上,右侧是小兴安岭山区,多为山丘,而左侧为科洛河流域沼泽湿地区,只有这一条细长的通道能够通过。
包括你们制作的这里,这里日军已经沿途都在构筑永久性防御要塞,他们还在孙吴地区有一支细菌部队,已经完成细菌武器的制作。”
说了老半天,面对无休止的追问,陆北真TMD口干舌燥,可又不能不说。
了解完孙吴地区的日军部署情况后,那群苏军将领大手一挥,叫陆北滚蛋。他们继续吵个不停,似乎是对之前的判断有错误的估计,没想到日军会突然在某处位置有要塞存在。
离开指挥所,陆北抬头看了眼天空,发现已经黑暗。
门外,冯中云委员在等待。
他是地委派遣到苏方伯力城的联络负责人。
“怎么样?”
陆北笑着说:“就问我关于孙吴地区的日寇军事部署情况,还有交通线及重要军事设施的具体位置,没有多问什么,我也不会泄露组织秘密。”
“谁问你这个了?”
将身上的呢绒风衣脱下来,冯中云搭在陆北身上:“你们在境内受苦了,我却在这里吃饱穿暖,真想让队伍上的同志也吃饱穿暖。”
“革命有分工不是,您在这里也是为了抗日而工作。”
“你是会安慰人的。”
走出军营,外面有一架马车等待,冯中云说他住在附近一个集体农庄中,其他过境的同志都在那里。本来有一部分同志在双子城,是他要求苏方将抗联的同志组织起来,不然东一群、西一帮子,难以管理。
过境的部队都在另一个军营,赵军长他们已经返回军营,按照地委张兰生书记的指示,过境休整之后的人员都需要在开江前返回东北,不允许留在苏方境内。
目前赵军长他们正在组织部队,准备回到三江地区进行斗争。
坐在马车上,陆北认可道:“张兰生书记做的很对,决不能让队伍过多逗留,不然贪图安逸对队伍有危害性。地委现在如何,张兰生书记还好吗?”
“还是那样,他不愿离开来到伯力,说身为地官员决不能抛弃队伍和民众,所以只好由我来伯力主持工作。”冯中云解释道。
“上级知道我率部过境的事情吗?”
“已经知道了,张兰生书记肯定你的决定是出于整个抗日阵营,不会追究责任的,这点你放心。李兆林主任也发来电报,说表示理解,认为这是出于统一战线需要。
不过你最好还是在开江之前回去,要服从组织命令,你是一位好同志,我不说你也知道该如何做。”
陆北点点头:“我会在开江之前回去,那里也有我的战友们。”
一路聊着,冯中云委员是一位极好相处的人,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也是一位老好人,连句硬话都不舍得说的。正因为他是一个老好人,所以才被地委撤销书记职务。
但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位极好的同志,像一位温和的兄长。
乘坐马车,陆北抵达一处集体农庄。
冯中云带陆北前往一家农户,他已经跟主人家说好了,让陆北借宿一段时间,很多同志都是借宿在当地农户家里。
“阿廖沙先生。”
敲响木门,从窗外看里面还有灯火。
屋内响起窸窸窣窣声,里面一位老头儿打开门,热情的和冯中云握手,随后向陆北握手,欢迎他住在这里。
冯中云说:“这户人家只有阿廖沙夫妇居住,他们的儿子在远东军当兵。”
“谢谢,达瓦里氏。”陆北笑着握住他的手。
走进屋内,屋里十分温暖,火炉旁一位老妇人正在和一个女孩缝缝补补,后者瞧见冯中云后立即起身。
“冯委员~~~”
那个傻丫头拿着针线,难以置信看向站在一旁的陆北。
陆北笑着摘下头顶的军帽,露出锃亮的大光头:“咋滴,不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