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温馨的家(1 / 1)

加入書籤

“我的娘嘞!”

天色未明之时,房间外有人跑进来,猛地跳上床给陆北狠狠来了一下。

揉搓着稀疏睡眼,或许是放下一切戒备,陆北连有人摸进来都没有发觉。捂着肚子,陆北差点连隔夜饭都吐出来,小满仓兴奋的抱住他的脖子,在身上溜来溜去。

“陆老师,我可想死你啦!”

揉搓肚子,陆北将这皮猴子从身上拽下来。

“我看你是想我死。”

满仓在床上跳来跳去,俗话说七岁八岁——狗都嫌,这话是真没作假。

“快点起床,大家都来看望你了,陆老师。”

被满仓唠唠叨叨催促着,陆北起身穿衣,眼中满是溺爱。

以前队伍里有很多小鬼,现在只有他一个,其他人都被送到地方群众家里抚养,养大了就是老百姓的亲儿子、女儿,为养父母养老送终。

穿戴整齐,陆北戴上他那顶苏式骑兵尖头帽,上面有一颗五角星,从入伍之初便配发给他的军帽,当时被服厂还在,能够生产一些制式军装。

在盥洗室随意擦了把脸,陆北来到客厅,屋里挤满人。

顾大姐、金大姐她们都在这里,还有两名军部警卫队的伤残战士,都是原第六军的同志。听闻陆北来到这里汇报情况,都特地早早来见面。

许久未见,陆北挨个和众人握手,握手礼是抗联极为常见的礼仪。

“小陆,你可瘦了。”

顾大姐拉住他的胳膊说:“以前你刚来的时候,这脸上还有肉,现在脸上的肉都瞧不见。”

“姐,这打仗没办法。”

“在这里多住几天,好好养养身体。”

陆北为难一笑:“这恐怕不行,那边还有同志们在等我回去,不能在这里久留,大家都咋样?”

“挺好的。”

“都挺好。”

“你就放心,我们大家伙都好。”

大家围坐在火炉子旁聊天,作为屋主人的阿廖沙夫妇招呼大家一起用早餐,屋内充满欢声笑语,聊着身边发生的事情,将自己的生活趣事分享出来。

不多时,冯中云委员来到这里。

“冯委员。”

“冯委员好。”

“好好好。”冯中云向大家打着招呼。

用完早餐,冯中云委员带陆北去另外一个地方,是撤入苏方境内抗联部队的临时营地,那里有百余名战士,赵军长他们都在此处休整训练。

临走时,黄春晓叫住陆北,从自己脖子上取下一条围巾抛给他,这惹得屋里顾大姐他们一阵嬉笑起哄。

随意将围巾搭在脖子上遮住面庞,陆北看了眼对方,断定这绝对是故意而为之。嗅着围巾上若有若无的女人香味,陆北挺乐在其中。

坐上马车,两匹驽马在车夫的驱赶下在雪地里奔跑。

冯中云双手插在暖袖中打趣道:“等胜利了,你们俩就凑合过得了,那丫头挺讨人喜欢的。”

“哼哼~~~”

陆北眼神黯淡些许:“我也得有命活到胜利的时候。”

“她也是抗联的战士,也可能看不见胜利。”冯中云轻描淡写的说。

“算了,别想那些事。”

“你跟吕三思一个德行。”

“说说工作上的事情吧。”

冯中云也不再提及这个话题,他说:“主要是今后斗争上的问题,某些方面的总结和社会规律,根据地委张兰生书记的命令,赵军长他们马上要率部过境回到东北继续战斗。”

“去三江地区,不和我一起回黑嫩?”

“对。”

冯中云也不拐弯抹角:“李兆林主任和赵军长在有些方面存在分歧,要是把他们俩放在一个篮子里,早晚得出问题。这是张兰生书记和地委组织决定的,大家也都同意。”

乘坐马车在乡间公路颠簸一个多小时后,陆北来到伯力城东面郊区一个废弃的临时军营,这里便是赵军长他们平时休整训练的地方,各种训练设施都较为齐全,还有营房能够提供休息的地方。

见到冯中云委员,战士们热情打着招呼,和他们寒暄几句。

来到一间指挥部,屋里三位军长都在,还有几位较为眼熟的干部,众人围坐在一张木桌前,桌上铺着一张军用地图,上面用铅笔画出几条路线图,似乎是准备回到东北的路线。

取下呢绒风衣挂在架子上,陆北立正向屋里的同志敬礼,众人也都站起身回礼。

“都来了,那就开始会议。”赵军长手里夹着一根香烟,他非常喜欢抽烟。

落座后,冯中云委员先是代表地委方面宣布一些指示,然后便商量起队伍该从何地返回东北,他们已经派出好几支侦查小队回到东北,差不多摸清楚三江地区的情况。

这些议题暂且与陆北无关,他也懂事的闭上嘴,当一尊泥塑雕像。

上午开完会议,等中午的时候一辆苏军汽车驶来,一名苏军军官说关于孙吴地区的情况,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询问陆北,他又被拽去苏军指挥部,接受那些将领们的拷问。

对于一位来自异国他乡,且如无根浮萍一般的寄居客,还是一名华人,那些将领参谋们动辄大呼小叫。

询问孙吴发电厂的事情,那是刚刚建好的发电厂,就在不久前,苏军手中没有这个发电厂的确切情报,陆北为他们指出具体数据地标,至于功率大小,陆北就不知道了。

然后他就被赶走,用一辆汽车送到抗联临时营地。

回到临时营地,继续听他们商量事情。

冯中云委员拿出一份报告说:“根据关东军参谋本部对伪满政府的指导计划,他们将会在今年彻底完善户籍制度,一方面是更好的压榨群众,为侵略战争而准备。

另外一方面是打击我们抗日联军,断绝群众与队伍之间的联系,像是派去地方工作人员深入村屯领导群众爱国抗日,这已经行不通了。日寇宪兵部队对于户籍制度管理严格,一旦发现不在户籍登记的人,一律都会被抓捕。

地委也有要求,各部队在捣毁部落集团、伪政府警署、公所之类时,应当销毁户籍册和人口登记表、出荷粮派摊等记录账册。”

这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不过陆北就挺好奇,抗联是怎么拿到关东军参谋部对伪满政府的指导计划文件,想了想大概是苏军情报部门提供的。

随后,冯中云委员又根据地委的指示,重申民族政策。

日寇对于某些少民的政策较为倾斜,也就是迫害程度较轻,不会如同农耕地区群众那样,按规矩要砍头的,或许只是关起来打一顿,该打一顿的,就是警告一番。

不过并非没有迫害,但凡有反日行为和与抗联牵扯不清,那都是要砍头的,砍头的规模在个人,而非连坐十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