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为了民族的独立自由(1 / 1)

加入書籤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对人存有怀疑并非担忧,虽然负责政治保卫工作的曹大荣已经审查过,吕三思也与对方见过面。

这是已经死去的人教给陆北的窍门,用一支枪去考验一个人,但凡熟悉枪械的老手,总会露出一丝破绽。无论从抚摸对方的手掌,还是从对方握枪射击的方式,陆北都没有察觉到不合理。

‘我们’——‘咱们’。

这是只有一面之缘罗掌柜的所由衷而发的,他们一家称抗联并非‘你’,而是极为自豪的称之为‘我们’。

教导白浩安开枪,对方是一个新手,连枪都不知道该怎么拿。

撞针被拆下来,这支枪不可能击发,陆北接过手枪捯饬一二,对方实在是一个新手,根本不懂其中的道道,以为自己鲁莽导致手枪出现故障。

对准前方一棵松树,子弹从枪膛内射出,碗口粗的松树完好无缺,倒是地上多了一个弹孔。

地下工作不比战场上危险,一旦暴露将会遭受最恶毒的审讯,陆北经历过一场并不算严厉的审讯,知道那滋味很难熬。

“不到万不得已,希望您用不上这支枪。”

白浩安深受感动,他来到这里不仅仅见到近期大闹五大连池地区的第五支队支队长陆北,还见识到军容威武的抗联骑兵部队,得到最高礼遇。

如他所说的那样,这片土地已经很久没有看见中国人的军队。

小心翼翼将手枪收起来,这被白浩安视为抗联接纳他的证物,只要对日伪的统治不满,愿意帮助抗联进行斗争,他永远都是抗联的一份子。

这并非抗联所认定的,若是日寇在这里,也会认定白浩安是抗联分子。

敌人会帮助抗联分辨敌我,他们对于抗日分子持杀无赦的理念。

白浩安告诉陆北,日寇对于奴化教育已经达到顶点,任何关于中国或者中国历史的事件都不会出现在课堂上,小学教育较严重,而中学则是重灾区。

日寇为了更改历史,进行奴化教育,称东北地区百姓对于中央政府已经反抗数百年,将伪满的建立塑造成对于中原政府的反抗果实,编写教材不承认东北是中国的一份子。

如日寇对游牧民和农耕民族的政策一样,他们将侵略战争转化为民族矛盾,很多学生深受荼毒,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始终坚持东北永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件事,说一次不会有人相信,但当谈论上百次、上千次,乃至写在教科书上,那会极大迷惑学校里的学生,青年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白浩安向陆北论述起自己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他吸收一部分组织的统一战线政策,认为抗日不是极少部分人的责任,应该将抗日作为全民族的责任。

而陆北对于他的工作进行指导,认为当前的任务是发掘抗日积极分子,将少部分积极分子吸纳进组织,形成一个具有团结性、纯洁性的抗日团体。

当前的局势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地下人员,首要保证的是队伍的纯洁性,对于摇摆动摇者当给予及时的劝导和保密,让他们从心里认可抗日活动。日伪在东北地区的暴行是最好的宣传工具,越是压迫便越会激发起民众的反抗决心。

东北沦陷已经很多年了,日寇在这片土地上深耕细作发展极多的汉奸卖国贼,需一步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才能谈具体行动。

学生这个群体具有先天性的进步,工人罢工、农民起义、学生罢课,这些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具有进步性。

简单畅谈对于学生运动和地下工作,白浩安对于组织的政策极度好奇和欣赏,换一句话来说。

投共一念起,天地霎时宽!

当一片地区内出现一个冒头的红色人物,千万不要大意,很多时候那片地区已经形成一个组织,永远不要想着斩草除根,那是永远烧不尽的野草,倔强的从土地里探出萌芽。

牺牲的人将会作为闲花野草的养料,再度孕育出数不尽的花朵枝蔓。

有识之士永远不会拒绝这种思想。

短短半天时间,白浩安已经彻底沉迷,这事急不来,后续会有地委工作人员前往北安县与他接头,将组织的政策与理想仔细向他阐述。

陆北只不过是勾起他肚子里的蛔虫,这会如‘瘟疫’一般传播,点起的星星之火,最终成燎原之势。

考虑到白浩安时间有限,在对方依依不舍的目光下,战士们与他告别。

他们将会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民族的独立自由!

······

告别白浩安,临近黄昏之时,陆北率领一连骑兵部队撤入山林中,前往数十公里外的南北河。

他要去开会,顺带商量商量如何折腾日伪军。

根据苏方提供的情报,称关东军在五月十二日以所谓蒙军侵犯‘国境边境’为由,挑起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情况出现。

苏方远东军区要求抗联获取东北境内关东军调遣情况,同时北满地委认为此次冲突极有利于东北的抗日斗争,下令配合远东军、蒙军开展自卫反击战。

现在是最好的机会,得使劲儿找毛子要援助,等诺门罕战役结束之后,将会有一大批日军装备可能援助给抗联。别的不说,光是日军的武器装备就能让抗联鸟枪换炮。

但毛子的缴获援助不是那么好拿的,得有脸面找他要,还需堵住毛子的嘴,让其心甘情愿给抗联提供军事援助。

两日后的中午时分。

陆北抵达海伦县南北河地区,极顺利的找到西北指挥部,向李兆林主任汇报近期工作,请求上级指示下一步行动。

“报告!”

整理仪容,陆北走进南北河西北指挥部密营驻地,屋内的李兆林主任瞧见他后,大笑着握住他的手。

“你小子最近惹不少麻烦事。”

“啊?”

李兆林幽默的说:“给日本人惹麻烦。”

“这点我承认。”陆北痛痛快快道。

因为各主力部队都在平原地带进行游击作战,南北河西北指挥部只有少量同志,经过一个冬天的搬家,李兆林把军服厂都搬过来。

所谓军服厂,也不过只有三台老旧的缝纫机,还有二十几名后勤人员不仅要负责制作军服,还要兼顾生产种粮食,有时候还得扛起枪去迎战进山搜寻的日伪特务。

左右看了几眼,陆北问:“咋就我一个人,不是说开会吗?”

“你小子瞎嚷嚷啥?”

外面响起不满的叫喊声,陆北回头望去,发现是王贵那小子。

这家伙发了大财,左右两支驳壳枪,脚上是牛皮军靴,妥妥暴发户模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