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自取灭亡的死路(1 / 1)

加入書籤

那可是我们用勇士的鲜血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土地啊。

“一群蠢货。”

铁木真看着他们那副没出息的样子,心里暗骂了一声。

“你们以为南人那些肥猪真的敢跟刘启动手吗?”

“他们连那个胆子都没有。”

“我这么说,只是给他们一个出兵的借口,给他们画一个天大的饼。”

“让他们心里长草,让他们去骚扰刘启的后方,让他不能安安稳稳地对付我们。”

“这就够了。”

“至于那些土地,等我们解决了刘启,回头再从他们手里拿回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到时候,整个中原都是我们的牧马场。”

高,实在是高。

帐篷里的所有人,都对自己的大汗佩服得五体投地。

大汗的智慧简直比天上的星辰还要深邃。

先用一支特种部队去掏刘启的后心。

再用一招合纵连横去断刘启的后路。

让他陷入两线作战,首尾不能相顾的绝境。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那个刘启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得被活活玩死。

“最后,还有一件事。”

铁木真的目光,落在了帐篷角落里一堆被小心翼翼收集起来的,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武器碎片上。

那些扭曲焦黑的金属残片。

在他的眼里却比最璀璨的宝石还要珍贵。

“把我们草原上所有最好的工匠都给我找来。”

“还有,我们从中原抓来的那些汉人工匠,也全都带过来。”

“让他们日夜不停地研究这些东西。”

铁木真拿起一块开花弹的弹片,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我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花多少代价。”

“我必须知道,这东西是怎么造出来的。”

“我,也要有我们自己的‘天雷’。”

这是一个着眼于未来的,更加长远的布局。

铁木真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归根结底是一场技术的战争。

谁掌握了更先进的武器,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他或许现在还无法超越刘启。

但他必须开始追赶。

他要学习,要模仿,甚至要超越。

他要用南人自己的技术来打败南人。

这位草原的雄主在经历了一场惨败之后。

非但没有消沉,反而被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斗志和智慧。

他从军事,政治,科技三个维度。

为刘启编织了一张足以致命的天罗地网。

一场真正决定两个民族,两种文明命运的全方位战争。

才刚刚拉开序幕。

刘启还沉浸在雁门关大捷的喜悦中。

他还不知道,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

正在从他看不见的地方悄然向他袭来。

雁门关的大捷让整个大沥朝堂陷入了一片狂欢之中。

刘启用一场无可争议的碾压式胜利。

向全天下证明了他和他麾下那支全新的军队到底有多么恐怖。

那些曾经对他心存疑虑,阳奉阴违的官员们。

现在看他的眼神就跟看神仙一样。

就连小皇帝刘协都在金銮殿上毫不吝啬地,把所有能想到的赞美之词都用在了他的身上。

刘启毫无疑问成了这个国家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救世主。

可刘启自己却没有半点沾沾自喜。

他的心情反而一天比一天更加沉重。

因为,他发现了一个非常反常的现象。

雁门关外的草原人,在经历了一场惨败之后,并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卷土重来。

他们,消失了。

整整半个月的时间,雁门关外都安静得像一片鬼域。

铁木真的八万大军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

连一个斥候的影子都看不到。

事出反常必有妖。

刘启的直觉告诉他,那个叫铁木真的草原雄主,绝不是一个会轻易认输的人。

他现在这种诡异的沉寂,一定是在酝酿着一个更加可怕的阴谋。

“主公,会不会是他们被我们打怕了,自己退兵回草原了?”

张铁山有些乐观地猜测道。

在他看来,经历了那样一场屠杀式的惨败,任何一支军队的士气都会被打到崩溃。

选择退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可能。”

刘启摇了摇头,语气无比笃定。

“如果我是铁木真,我绝不会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

“那样的话,他这个刚刚统一了草原的‘天可汗’威信何在?”

“他手底下那些桀骜不驯的部落首领们还会服他吗?”

“他这一退,整个草原联盟可能就散了。”

刘启的分析让张铁山背上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那…那他们会去哪儿了呢?”

“我不知道。”刘启的眉头紧紧锁在了一起。

“但他们一定还在附近,像一群潜伏在暗处的狼,等着我们露出破绽。”

“然后,给我们致命一击。”

为了搞清楚敌人的动向,刘启派出了他麾下最精锐的侦察部队。

羽林卫里的“夜不收”。

这些经过现代化特种训练的士兵两人一组,携带着望远镜,电台和足够的干粮。

如同幽灵一般潜入了茫茫的关外草原。

他们要像撒网一样,把方圆百里的区域都梳理一遍。

找出铁木真主力部队的藏身之处。

可几天过去了,传回来的消息却让刘启的心沉得更厉害了。

所有的侦察小队都没有发现大部队集结的迹象。

他们只发现了一些被刻意掩盖过的,大军撤离的痕迹。

而且那些痕迹的方向非常奇怪。

它们不是指向北方返回草原。

而是指向了西边,那片更加荒凉人迹罕至的群山之中。

“他们想干什么?”

刘启站在巨大的沙盘前,看着上面标记出的敌人动向,陷入了沉思。

从雁门关往西,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太行山脉。

那里山高林密,道路崎岖,根本不适合大军通行。

铁木真把他的八万大军带进那种地方到底图什么?

难道他想翻越太行山,从另一个方向进攻中原?

这个想法刚一冒出来,就被刘启自己给否定了。

不可能,太行山脉的险峻他比谁都清楚。

别说是八万大军,就是八千人想在没有道路的情况下翻过去都得脱层皮。

更何况他们还带着大量的战马和辎重。

这根本就是一条自取灭亡的死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