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凡间(1 / 1)
山旭接过书卷查看了一番,确认无误后点了点头:“师兄,如果确认了,我便在此盖印登记了。”
“赔偿金多少?”这时,苏墨开口问道。
“一千灵石,需在半年内还清。”山旭答道。
“行,就这个了。”苏墨果断道。
一千灵石的赔偿金对他而言尚在承受范围之内,这也算是给自己留了一道后手,若当真无法按时完成任务,也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任务既已定下,苏墨心中便安定了不少。
接下来,只需稍作准备,明日便可启程。
回到住所,苏墨依旧静心绘制符箓,为行囊再添一分保障。
江江还未从房内出来,苏墨也不知她是否又在装睡。
不知从何时起,她竟变得有些贪睡了。
风卷着落叶,悄然飘落在窗柩之旁。
一双明亮的眼眸,此刻正扶着下巴撑在窗边,静静地凝望着庭院中那道专注的身影,不知是在欣赏这秋日的景致,还是在欣赏着景中的人。
……
次日,天光大亮,苏墨已收拾好了所有行囊。
他看向一旁同样准备就绪的江江,问道:“都收拾好了?”
“嗯!”江江重重地点头,用力地紧了紧背上的小包袱,那里面装着的并非行装,而是一些她珍爱的书籍,都是苏墨平日里为她所写的。
苏墨曾问过她为何要带上这些。
她的回答是:“路上无聊了可以看呀。”
苏墨又问,既然不为欣赏沿途的景物,那又为何定要跟着出来。
她却偏着头,笑得眉眼弯弯,说:“重要的不是看什么景物,而是和谁一起看。”
对此,苏墨也只得报以一个温和的微笑。
两人并肩走出宗门,便径直朝着江江所说的东方而去。
她们上次遇见蛟龙的位置,距剑宗足有万里之遥,若要赶去,仍需消耗不少时日。
为了节省时间,苏墨长臂一伸,便将江江拦腰抱起,足尖轻点,身形化作一道流光,快速地消失在了远方的天际。
江江则安然地蜷缩在苏墨温暖而坚实的怀中,感受着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
——
残阳浅落,静谧的黄沙峰下,唯有几声虫鸣在草丛间低吟浅唱,为这寂寥的夜色平添几分生机。
峰下蜿蜒着一条河流,河水并不宽阔,却因裹挟了大量的黄沙而显得浑浊,当地人称之为黄沙河,山峰亦因此得名。
河畔,一条被往来车马踩踏出的小径,在斑驳的林荫下时隐时现。
一辆老旧的马车正沿着小道悠悠前行,车轮碾过沙土,发出“吱呀”的轻响。
“我说少侠啊,你们这般人物,为何会想到来我们这穷乡僻壤?”车夫是一位叼着长杆烟斗的老者,他浑浊的目光中透着一丝好奇,手中的马鞭有一下没一下地在空中甩出清脆的响声。
马车后方装载着满满当当的货物,皆是黄沙村所需的米面油盐。
每隔些时日,他便会这般赶着马车,前往邻近的城镇,换取村民们赖以生存的物资。
“老人家有所不知,”马车上,苏墨的目光掠过一丝恰到好处的哀伤,缓缓解释道,“前些日子,家乡遭了天灾,一场大难过后,亲友离散,我与小妹侥幸存活,只能背井离乡,四处逃难。
如今路过此地,见山水尚可,便想着寻一处安身立命之所,恰巧就遇见了老人家您。”
他与江江来到这黄沙峰已有数日,循着江江记忆中的地点去寻那条蛟龙,可惜只在原地发现了些许打斗过的狼藉痕迹,却不见蛟龙踪影。
想来是上次小满等人惊动了它,让它觉得此地不再安全,早已逃离。
但苏墨并不愿就此罢休。
他能捕捉到空气中残留的一缕微弱而独特的腥气,那蛟龙受了伤,在这方圆万里之内,唯有此地最为偏僻,少有修士踏足,是其最佳的藏身疗伤之所。
他断定,那孽畜定还潜藏在这黄沙河的某处。
连日来的追踪奔波,心神消耗颇巨,正巧在河边歇脚时遇见了这位出镇归来的老翁,便顺势搭上了他的马车。
听完苏墨的解释,老者陷入了良久的沉默,只是“吧嗒吧嗒”地抽着烟。
半晌,他才将烟斗在车辕上轻轻磕了磕,抖落一撮烟灰,叹息道:“谁说不是呢?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哪里会管我们这些凡人的死活。
只要天灾不影响到他们的乌纱帽,我们这些人,便是能不管,便不管了。”
苏墨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答。
老者的话糙理不糙。
自他踏入这片地域以来,沿途所见,触目惊心。
蝗灾肆虐,瘟疫横行,更有山匪趁乱侵扰,有些地方甚至赤地千里,田地干涸龟裂,庄稼枯死在地里。
虽是天灾人祸不断,此地官府却毫无作为,换来的,只有凡人在绝望中苦苦求生。
虽然苏墨一路之上,也帮助了不少的人。
但效果甚微。
毕竟,自己能够帮助一时,但却是不能帮助一世。
黄沙村因紧邻黄沙河,侥幸未受旱灾波及,但因地处偏远,常有野兽出没,村民的日子也同样过得十分清苦。
老者名为苗卫,祖祖辈辈都生活于此。
他似乎是打开了话匣子,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不过你们兄妹俩且放宽心,只要到了我们村子,虽不敢说能过上多好的日子,但总归比别处强上不少。
你们若愿意,便安心住下吧。”
闻言,苏墨脸上露出一抹真诚的微笑:“那便多谢老人家了。”
苗卫摆了摆手,咧嘴笑道:“客气啥,日后若有机会请我吃席,记得备上好酒就行。”
“一定,一定。”苏墨笑着应承。
马车缓缓前行,江江始终没有言语,只是乖巧地依偎在苏墨身旁,恬静地垂眸看着手中的一卷书籍,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前方的密林渐渐变得稀疏,视野豁然开朗。
不多时,黄沙村的轮廓便映入了苏墨的眼帘。
村子不大,一眼望去,不过零零散散十几户人家,皆是土坯茅草搭建的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