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三进天牢(1 / 1)

加入書籤

这让雍和帝更是忌惮!

结果朝堂之上的气氛瞬间有些不对,不着急封赏没问题,是正常的流程。

但雍和帝亲口说贾珏身世的—问题,那就...

被贾珏在幕后捞出来的康浩更是双目一瞪,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雍和帝道:

“陛下何故如此?肃毅侯为国征战,如今有流言飞语,必是敌国离间之计!臣请斩杀此等恶贼,义正视听!”

这是史鼐也站了出来,缓缓说道:

“陛下,肃毅侯之身世,根本不必多虑。肃毅侯虽本为贾家后街族人,但即便如此,凡有族人降生,必有族老记录。若真是抱养,怎么会没人知晓?”

谢鲸也站了出来,行礼道:

“不错,肃毅侯忠君爱国,如何能受此屈辱?臣请陛下斩杀此獠,以正国法!”

开国一脉的众人也纷纷站了出来,全都顺着史鼎和谢鲸的话说下去。

都察院那边虽然也无奈,但还是站出来开始对线。

毕竟都察院是真的有风闻奏事的权利,再说方才刘御史已经‘认识’到错误了!可都察院再牛,也是文人!

开国一脉这些人在别的事情上或许不行,但是在摆祖宗功劳和骂别人祖宗的事情上非常顺手。

结果没多长时间,整个朝堂之上文武全都卷了进来,分成了几派在骂。

不过不要以为他们都是被动卷入的,很多人都是故意卷进来的!现在所有人都明白雍和帝的担心,也能明白现在不封赏的原因。毕竟现在战事还没完呢!

别的不说,

后续的粮草、军队调度还没到盘锦那边呢!

贾珏的动作这么快,已经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了!

以大家的预计,贾珏就算是能扭转战局,也至少要在一两个月之后了!他们主要的目的,是拦住巴特尔,而不是反杀

可谁能想得到,贾珏带着一百亲卫先一步出发,竟然能招募到那么多的青壮!

这一点其实不只是雍和帝在担心,不少文官也在担心。

这肃毅侯的威望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而且战事未完,后续的战事不知道还有多少。

还有之前固守边关的诸多将领,还有后续赶过去的将领。现在就封了贾珏,别人封不封?

战事才开始,就封贾珏做国公,等战事打完了,王爵都不够封吧?!

史鼐他们也明白这些,所以对于这一点并不是很在意,他们在意的是身份的问题!就在这时,雍和帝双目微眯,拍了下扶手冷声道:

“够了!朕方才说过了,朕是相信肃毅侯的!都察院也是职责所在,无罪!”雍和帝并非是要保刘御史,不过是个小官,没什么价值。

他需要的是刘御史说出的这件事!

只要有了这件事,后续可操作的空间可就大了!

贾珏的‘父母’已经不在了,若是能动一些手脚,那么将来封赏的时候,就有话可说了!不过只是这样还不够!

他并不放心,因为方才兵部尚书康浩和户部尚书崔磊的态度,还有整个开国一脉至是靖国公沈丞的态度都让他提防!

大乾的皇室只能姓秦!

也绝对不允许出现曹魏养虎为患的事情!

哪怕是他的位置坐不稳,这天下也得是他的儿子来做!

现在他总算是明白了太上皇这些年的辛苦,也懂得了这个位置的艰难。

“诸位爱卿,莫要忘了一件事情!在关内尚有五万鞑子大军,和不知道具体数目的溃散的蛮子大军!这些人对大乾依旧是一个威胁!”

众人纷纷点头,这些人的确是威胁。

因为贾珏手上的人手不够,只能带领几万青壮去追击巴特尔的二十万大军。这倒是也没什么说的,谁让朝廷调派军队的速度太慢了....

而且边关九镇没有旨意根本不敢调派军士,就算是调派也不敢太远,数量也不能太多。

......

不过好在这关内的只是被困住的五万鞑子大军和溃散的蛮子,若是在搞不定这些人,他们也没脸活着了。

兵部尚书康浩刚要站出来献计,雍和帝就直接开口道:

“传旨各边关重镇,立刻派斥候摸清关内那五万余鞑子大军和溃散的蛮子大军位置!另,肃王秦艾,瑞王秦茂各从五军营、三千营提军三万,即刻北上!”

“秦艾、秦茂,你们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配合边关各镇剿灭这些大军,还边关和百姓一个安宁!但你们此去只有督军之责,并无指挥权!”

这旨意一出,二皇子秦艾和三皇子秦茂都是眼冒精光!领兵?!

这是所有皇子都梦寐以求的事情!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雍和帝要这么做,但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最大的机会!

不仅在领兵的过程中可以收买将领,培养幸福,甚至还可以在事后通过李代桃僵和替死的方法,来抽调一些精锐作为死士培养!

而且打仗,就一定有钱粮可以上下其手!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只要表现的足够好,很有可能被直接封为太子!“是,儿臣谨遵父皇旨意,必不负父皇所托!”X2

看着两个皇子欣喜的模样,康浩急道:“陛下,不可啊....”

雍和帝的打算,大家都看的明白。

这是要削弱贾珏的功劳,也有可能是想要夺取贾珏后续的战场指挥权

甚至,雍和帝想要将贾珏从前线调回来!

送两个皇子去边关只是第一步,不管是捞取名望,还是以皇子身份压制贾珏,都是一部好

棋。

虽然群臣心里都有些失望,但也明白雍和帝这么做无可厚非。

实在是贾家太‘旺’了!

别看贾家这一年死了这么多人,可这算什么?

初代宁荣两位国公,几乎将那一代近三千贾家青壮都拼光了,才在开国之初占有一席之地。

荣国府二代国公贾代善也不必多说,刚恢复一些生气的贾家,在他的带领下,又是拼进去了上千的青壮!

这三位国公的爵位都是用自家人的人命堆出来的!

如果有这个机会,在场所有人都愿意这么做!

可他们没有……

如今贾珏再次异军突起,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先后立下大功。

虽然贾家族人没有因为他在战场战死,但宁荣二府的嫡系死了不少。

私底下大家都说贾珏是扫把星,是他克死了这些人。

但换做是他们,他们也愿意和贾珏换这个机会。

可即便如此,

换做他们是雍和帝,他们也不会愿意让贾家再出一个国公了!

而且也有不少人,根本就不想看到贾家在出一个国公,一个权倾天下的武将!

所以即便很多人对雍和帝的做法感到心凉,却依旧没有说什么。

雍和帝如今也明白了,靠恩威并施来治理群臣是不够的,还要靠利益!

就在雍和帝要继续开口的时候,康浩急忙道:

“陛下,不可啊!”

雍和帝眉头一皱,他其实很看重康浩的。

康浩这个人是一根筋,做事从来都没有私心。

这样的人,是国家的脊梁。

可这样的人犯起轴来,真的很烦人,很气人!

“怎么,康爱卿有什么看法?”

到底是兵部尚书,该有的尊荣还是要有的。

康浩上前几步,沉声道:

“陛下,京师三大营不可妄动,皇子督军亦没有先例。况且两位皇子不懂军事,贸然随军,有害无益!更何况如今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若是有个什么....”

他的话还没说完,雍和帝就气的直发抖!

这人怎么一直都在挑着自己的痛处,和自己对着干?!

这到底还是不是他的臣子?!

别的臣子就算是不死忠他这个皇帝,明面上也根本不敢这般的顶撞!

如今雍和帝长期失眠、猜忌、懊悔,整个人的精神都有些不太正常了。

他目光有些暴戾的盯着康浩,打断了康浩的话,冷冷的说道:

“够了!康浩,你是在说朕的皇子没有这个资格么?!还是朕不该插手边关之事?!”

雍和帝目光阴冷的看着康浩,可康浩丝毫不惧,坦然道:

“是!”

这话一说,不少人都打了个寒颤。

他们虽然已经在慢慢的架空雍和帝了,但谁都不敢在这个时候顶撞,而且还是这样明目张

胆的!

雍和帝忽然笑了起来,但笑的很是渗人!

“好好好,来,夏守忠,扶康大人上来,让他来坐朕的这把龙椅,让他来号令天下,为国为民!”

这等诛心之言说出来,满朝文武全都跪在地上。

只有康浩一人皱眉的看着起身的雍和帝,沉声道: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陛下所虑,臣非是不知。但如此局势,不可火上浇油!”

“肃毅侯未来如何,臣不敢断言。但如今五万鞑子大军和不知数目的蛮子正在关内,他们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他们的战力,也不是泥捏的!”

“两位皇子若是领兵,不,哪怕只是随军,一旦出现变故,天下如何?!更何况皇子随军若和将领有不合意见,将领如何处置?!”

“若是因皇子之失,以致出现不可挽回的变故,如何处置?!况且城外三大营是京师的最后防线,岂可轻易调动?!”

康浩的‘死不悔改’,让雍和帝的眼睛越发的红了!

从知道杀死贾敬和玉阳的火器有多可怕时,从太子被杀时,他就一直失眠...

而且猜忌每一个人!

再加上名声的损失,国内的乱局,边关的危机,这让他的精神一直都在紧绷着,时刻都处于压力之下。

“康浩!”

雍和帝用尚存一丝的理智从嘴里挤出了这两个字,但康浩依旧没有停下,而是开口缓缓说道:

“陛下若有安定天下之心,不若派两位皇子前去城外赈灾,去各地配合当地府衙、大营,安顿灾民。如此才是陛下该有之责,皇子该做之事!”

“康浩!你好大的胆子!妄议朕,妄议皇子!来人,将他拖下去,杖毙!”

雍和帝彻底失控,整个人都有些疯狂的味道了。

他看着站的笔直的康浩,哪怕是现在都站的笔直的康浩,心中越发的愤怒。

因为他觉得康浩这样,反倒是在嘲讽他一样!

外面的殿卫刚进来,户部尚书崔磊就高声道:

“陛下息怒!康大人一时失言,还请陛下息怒!”

崔磊出声,他的门生、同窗、利益集团还有康浩的门生同窗也纷纷开口。

随后就是开国一脉的诸多勋贵,紧接着就是那些真正忧国忧民臣子和清流们、。

雍和帝眼见如此多的人在求情,整个人都被怒火拥抱着。

可随后他的那一丝理智将他给拽了出来,他知道,如果这样就杖毙康浩,他就真的是个昏君了!

深吸了几口气,双眼依旧血红,但语气平缓了不少。

“康浩目无君主,非议皇室,革去官职,打入天牢!”

众人的嘴角抽了抽,这已经是康浩第三次进天牢了!

而这次能不能出来,那就真的不一定了。

后宫,长秋宫。

温皇后听到锦溪的禀报之后,眉头微蹙。

有贾珏的大力支持,不断的银票攻势之下,在搭配她的手段,如今宫内大半的宫女太监都是她的耳目。

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还不等下朝,她这边就能知道个大概了。

锦绣轻声道:

“娘娘,两个皇子一旦随军出去,以后怕是势力更甚。但如今旨意已下,怕是无法阻拦。如今还是要想办法通知肃毅侯,让他提前有个准备。”

“哪怕是不做什么,也不能被两个皇子夺了权利和功劳。若不然等肃毅侯回来,陛下一定

会以调查身世的借口再次圈禁,到时候娘娘再想办法就来不及了。”

知道温皇后和贾珏的事情,锦绣自然也明白贾珏以后就是温皇后唯一的指望。

只有贾珏走的越来越高,温皇后的地位才越来越稳固。

这看起来很好笑,但却是真的。

温皇后轻轻点头,低声吩咐道:“你立刻让人去贾家送信,将今日之事都说给他们听,让他们想办法尽快给贾珏通风报信。”

锦溪愣了一下,惊愕道:

“娘娘,咱们送信不是更好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