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桑与棉,用别人的地和人来养自己(1 / 1)

加入書籤

两人相拥,半响,才逐渐放开。

“婉妹,走,进屋,我这次可是给你带了礼物过来。”

“嗯,听夫君的。”

朱高煦拉着韦清婉已经微微有些粗糙的手来到屋内,将木盒打开,里面打造精美的金簪、金手镯、金项链等等出现。

朱高煦看着木盒里的首饰,都愣了一下,因为这些首饰打造得极为精美,像项链下面,还镶嵌了一颗上好的玉石,很小的一颗,但使得项链看着越发艳丽。

每个首饰,都打磨得非常好,做工可以说完全不比皇宫里的差了。

他虽然不用这些,但该有的眼光,朱高煦还是有的。

这下朱高煦算是知道王玉为什么用了大半天时间了,原来是这样,当初他从皇宫里确实带了一些手艺人出来,那些都是朱棣给他的,难怪做出来的丝毫不比皇宫的差。

韦清婉看着这些首饰,拿在手中,心中万般感动,每一样都是那么爱不释手。

她其实没有什么首饰的,就剩下一些还是朱高煦硬着给她留下的少许,其余的在大明时都卖了。

如今她喜爱这些,也并非因为精美,更不是因为是黄金所做,而是因为这是朱高煦送给她的,韦清婉才觉得格外珍贵与感动。

但感动之余,韦清婉也格外的心疼,因为都是黄金做的,她可是知道如今朱高煦发展这里是需要钱财为支撑的。

尽管心中万般不舍,韦清婉还是放在桌上,推到朱高煦面前。

“王爷,这些我不能要,拿出去卖了吧,如今大汉国正是需要钱的时候,不能因为我而耗费钱财。

等以后王爷将大汉国发展起来了,大汉国强大了,到时我再置办些就可以了。

而且现在不用这些,我也习惯了,突然要穿戴,我还适应不了呢。”

朱高煦看着韦清婉将首饰又推回来,看着眼中强忍的不舍,并没有说什么,而是拿起镯子,亲手开始为韦清婉戴上。

随后又拿起其他首饰,一一穿戴,最后来到韦清婉身前,笑容浮现。

“婉妹真美,想来天上仙女,也不及婉美半分。”

两人饶是‘老夫老妻’了,韦清婉听着朱高煦这些话,脸色依旧微红,柔情的白了朱高煦一眼。

朱高煦看着韦清婉这个模样,顿时笑出了声。

他知道韦清婉跟着吃了很多苦,许多话他也不准备说了,因为说再多,在他看来,不如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如今他也正是这样做的,自己的女人,还需要他自己来疼,自己来宠。

就在朱高煦笑得高兴时,韦清婉的手已经伸到朱高煦腰间,轻轻一拧,朱高煦佯装吃痛。

“婉妹快住手,我不说了,我来还有正事,还有正事呢。”

“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看着韦清婉逐渐放开,朱高煦假意揉着腰,咧着嘴笑了。

“知道了,我这次过来,还有一事,这个首饰你也看见了,非常的精美,若是拿出去卖,少有女子能够挡得住这般诱惑。

所以我准备开一间店铺,准确来说是妆颜阁,不仅是这些首饰,包括其他银饰、木饰等等,还有其他一些玉石做的首饰,胭脂水粉、衣物等等,全部放在一起售卖。

到时修建出一座三层或者多层的阁楼,阁楼的装修大气精致一些,最底层放一些日常的首饰等等,楼层越高,则售卖的物件越珍贵。

这样需要的全套,都可以在妆颜阁买到,比如买了首饰,需要更好的胭脂水粉打扮,更需要更为合适的衣物来衬托,就全齐了。

现在往来这里的人逐渐增多,以后来这里行商的人会更多,这个妆颜阁的生意也肯定不会差。

我准备让你来开,正好这些你也熟悉,擅长,你好好准备,准备好了,就让王玉去做。”

这些商铺,朱高煦很清楚,早晚都会有人做的,既然都会有人做,那自己就先做,每个行业占一种,成为龙头,这样也能保证王宫内廷以及国库的一项稳定收入。

起码他牵头的这些生意,会为大汉国朝廷创造税收,正好做成行业标杆后,其他人还敢不跟着做?

王后开的店铺都交税了,其他人还想逃?还想不交?

这样做直接就可以把那些人的后路封死,为朝廷创造稳定的税收。

而且等到后面真要对某一块进行变动时,同样先拿自己的生意开刀,其他人还能有理由反对?

做这些,朱高煦想的可不仅仅只是如今的赚钱,更是为了以后可能会做出的改变,埋下契子罢了,虽然不一定会用上,但一定得有。

他也不会去和别人抢占这些资源,他很清楚,后面肯定会滋生其他的生意,以及越来越多的同类商铺出来,而在如今这个情况下,他这样做还可以起到带头作用。

就如同纺织阁一般,韦清婉带头做着,已经开始有人在准备开设衣纺的事情了,越来越的生意,正在逐渐滋生。

韦清婉闻言,基本没有迟疑,当即就应了下来。

“既然王爷说了,那我就试试,不过到时候你可得帮我看着,我还没有经验。”

朱高煦说的,韦清婉基本也不会拒绝,而且朱高煦说的这种妆颜阁,大明之内都还没有,她也挺感兴趣的。

到底是女子,谁又能对这些有真正的抗拒力呢。

事情交给韦清婉,两人又聊了一会,朱高煦就拉着韦清婉回去了,因为天色已晚。

翌日,王玉来到朱高煦身前,看着朱高煦笑容就没有消失过,这让朱高煦很不爽。

“王玉,你到底想干什么,你直接说,一直这个笑,也不怕把脸给笑麻了。”

“王爷,臣这是高兴呢,征战的张将军他们又带回来一批人手,又是十来万人。

而且在这期间,自己主动到来的,各城统计出来的数目也有十多万人,现在大汉国的人口,已经是逐渐起来了。”

朱高煦听得脸一黑,他还以为是什么事,合着就这,这事他早就知道了,张辅、靳荣、韦兴三个人的军报就没有断过。

“王玉啊,你与其高兴这些,不如好好想想,如今人增加了这么多,粮食呢?”

“王爷说对了,原本臣是挺担心粮食的,不过柳进的商队回来了,这会差不多快到港口了。

柳进先派回来的人说,这次装了整整三十七艘船的粮食,另外还带了不少的香料和其他物资。

虽然钱财没有带回来多少,收获也是不菲,而且这里第二次耕种已经开始了,粮食虽然说不上富裕,但勉强可以维持了。

后面每次耕种,耕地都会越来越多,臣估算过了,再过三五年,产出的粮食勉强可以维持国内内部食用了。”

朱高煦听得也来了兴趣,他还以为先回来的会是李航与陈宏,没有想到是柳进先回来了。

不过这一出去就是几个月,时间也不少了,朱高煦甚至还在想着,柳进的船队有没有遇到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毕竟两人走的方向,都是一样的。

在朱高煦遐想时,王玉的声音再度传来,比刚才严肃了许多。

“王爷,还有一事,臣建议可以分出一部分田,种植桑与棉。

如今这里往来行商的人增多,衣物和布料,也是大部分人争相购买的,尤其是丝、绸。

而如今这里原本的桑,柴佬虽然有种植,但面积比较小,臣觉得可以适当扩大范围。

至于棉,如今这里虽然不需要,包括有一些小国因为寒冬不冷的原因也不需要,但大明以及更多的地方,还是有很大需求的。

臣已经研究过了,这里很适合种植棉,比大明北地都更加适合!”

朱高煦听着王玉提出的建议,没有说话,而是沉思了起来。

桑与棉,他其实是想过这个问题的,但因为这里耕地的限制,他之前完全没有提。

因为一旦种植桑与棉,必然会占用耕地,如今粮食都还紧缺的情况下,去种植桑与棉,实在有些浪费了。

朱高煦沉思半响,随即看向王玉。

“苏禄国那里怎么样了?渤泥有没有退兵?”

“渤泥国原本只是停下了进攻,还想打听王爷的大汉国,后面是李航过去了一趟,渤泥国直接退兵了。

而阇婆和那孤儿国还在徘徊,后面不知为何,阇婆也退兵,那孤儿国看见苏禄国对他出兵,也直接回去了。”

王玉不知道朱高煦为什么突然会问起这个,明明在说桑与棉的问题,虽然跳脱,但还是如实回答着。

哪怕说完,王玉都没有搞懂苏禄国与他们说的那个问题有什么关联,这让王玉一时有些伤神。

因为他发现,自己总是跟不上朱高煦的想法,本质身为朱高煦的幕僚,却是跟不上朱高煦的思维,这事想想,还是挺打击人的。

朱高煦听后,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缓缓出声。

“你说,让苏禄国为我们种桑,觉得如何?”

“啊?让苏禄国给我们种桑?”

王玉瞪大眼睛看向朱高煦,这能行?他怎么觉得有些不靠谱呢?

朱高煦没有去在乎王玉的眼神,当即开口。

“种桑需要耕地,也需要不少人力,如今大汉国耕地吃紧,最为需要的还是粮食,而人力方面,哪怕土著被带出来了,但需要用人力的地方太多。

而若是让苏禄国给我们种植,到时我们只需要以低廉的价格去收购,人力与耕地,直接省了下来。

加上与苏禄国的距离并不远,带回来后依旧新鲜,成本也并不高,但这还能让苏禄国的人对我们更加感激,这算是给苏禄国的人送去一门大生意,又可以养活不少人。

这事就这样定了,你过后派人去苏禄国,将这事定下来了!”

朱高煦目光如炬,让苏禄国生产原材料,他拿回来养蚕加工成高贵的丝绸,而让苏禄国因为这个生意使得更多的人受益,那么苏禄国对大汉国的依赖,将会更深。

这个法子,完全就是多赢,他必须得实行下去。

王玉听着朱高煦的话,却是直接惊呆了,他还真的没有想过,这种事还能这么玩?

按照朱高煦说的,苏禄国出人出地,他们就出一些种苗,以及低廉的收购价,再搭上点运费,就可以了?

王玉心头无比震撼,真要是这样做了,他们直接赚麻了。

哪怕是他们自己种,桑苗依旧需要,而且还要出人出耕地,出人都还涉及到费用,最后收购,同样也需要钱,并且还会耽搁如今他们种植粮食。

现在好了,这些烦恼全没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支出的钱,更少了,这才是重点。

至于苏禄国会不会好好做,就凭着之前与苏禄国建立的关系,以及这么近的距离,苏禄国敢不好好做试试?真以为大汉国不会动武了?

想通这些,王玉看向朱高煦的目光,无比的敬佩。

“王爷奇才,臣,自愧不如。”

在王玉眼中,一般人都想不到的,朱高煦想到了,大才都不足以形容了,只有奇才。

有时候王玉都特想知道,朱高煦自从改变后,明明都是人,但那个脑子,让他觉得朱高煦和他之间总有一个人不是人一样。

朱高煦听着王玉的夸赞,也是毫不客气的收下。

其实他很清楚,这个法子并不难,难的是思维转变罢了。

“行了,既然桑的问题解决了,那接下来说说棉的事。”

“王爷,臣知道了,种棉也在外面找一个小国来给我种!”朱高煦话音刚落,王玉就接上了。

朱高煦听得脸顿时一黑,一阵扶额。

“王玉啊王玉,你让其他小国来种棉,交给谁?我们还能控制哪个小国?你就这么有把握对方种植之后不会涨价?你就....

好主意,棉也可以让其他小国来种!”

朱高煦想到这里,顿时笑出声来,他突然发现这个法子简直不要太好。

而一旁的王玉是直接呆住了,他不过就是顺口一说,朱高煦原本还反对,怎么突然就改主意了?

还这个主意好?

王玉自己都不知道这个主意哪里好了。

想了一会也没有想通,他都在怀疑人生了,他自己随口说的,真就那么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