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朱棣一生的夙愿,完美搭配的父子(1 / 1)

加入書籤

朱高煦看着朱棣这个架势,他已经知道朱棣接下来会和他说什么了,但还是停了下来。

“爹,让老大和老三打几枪吧,我看着他们用,不然出了问题,后悔都晚了。”

朱高煦想要将朱高炽也一起带上,因为后面就涉及到其他事了,不把朱高炽叫上,后面他可不想挨个扯。

而朱高煦这番话,则是让朱棣心头无比动容,这是多好的孩子啊,这么为朱高炽与朱高燧着想。

其实按照最差的想,要是朱高炽与朱高燧使用火绳枪真出问题,朱高煦的机会就来了,他说不定真的会立朱高煦为太子。

虽然还有一个朱瞻基在,但朱高炽与朱高燧没了,朱高煦的机会依旧最大。

如今朱高煦这样说,这是真的没有其他任何想法,朱棣心中怎么能不高兴,不欣慰。

朱高燧心中则是感动,想着他之前还在怀疑朱高煦别有用心,朱高燧一时都有些自责。

他与朱高煦的关系最亲近,他更清楚朱高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时他怎么能那样去想朱高煦呢?他真该死啊。

朱高炽心头则是复杂,别看他和朱高煦看着走得近关系好,实际上关系很差,之前朱高煦出海,他确实想要与朱高煦改善关系,但后面又不了了之。

加上朱瞻基被朱棣那样用,被朱高煦带了过去,他心中其实有很大的想法。

就连刚才,他还在那样去想朱高煦,其实朱高煦都不知道的是,当时他在暗中就挥手示意下面的人下去做准备了,但凡这里出现情况,就会立即出现。

他这个小动作没有任何人发现与察觉,身处深宫之中,他比朱高煦与朱高燧都更要清楚其中的凶险。

但现在他才发现,终究还是他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是他想岔太多了。

朱高煦看着几人的样子,只是一笑,他现在已经丝毫不在乎朱高炽与朱高燧心中会怎么想了,他只想达到自己的目的罢了。

朱棣看着朱高炽与朱高燧没有继续动作,心中一叹,只得开口。

“你们两个还愣着做什么,想要试试火绳枪就抓紧,磨磨蹭蹭的。”

朱高炽与朱高燧听着朱棣有些不满的语气,当即开始动了起来。

朱高燧还好,毕竟见朱棣用了几次,加上他本身就对火器熟练,有基础,上手也很快。

朱高炽就显得手忙脚乱了,看得朱棣一阵皱眉。

朱高煦来到朱高炽身旁,给朱高炽讲解着。

“老二,之前是我错怪你了,别往心里,我这个当大哥给你赔不是。”

“老大,说这些做甚,你们有那个警惕心是好事。

不过有一件事我得提醒你,回去之后和你家那小子好好聊聊,这次回来的路上,经历可是不少。”

朱高煦不想和朱高炽说太多,提了一下路上遇到的事,就不再言语。

朱高炽心中尽管好奇,但也没有再问,他倒是想要知道,这路上到底经历了什么,竟然让朱高煦主动提醒他。

朱高炽射击两次,就没有了什么欲望,他只是想看看这个火绳枪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而已。

朱高燧射击了五次,这才意犹未尽的放下手中的火绳枪,与朱高炽转身看向朱棣。

朱棣也没有说什么,带着几人就往殿内走去。

来到里面,每个人都只觉得无比暖和,朱高煦与朱高燧又亲手为朱棣将盔甲卸下,换上棉衣。

这时几个太监端着一壶热酒,几个小菜走了进来,摆放在桌上,齐齐退了下去。

“今天老二回来,咱们一起喝一点,算是为老二接风洗尘了。”

朱棣笑着亲手为三人倒酒,让朱高炽与朱高燧心头一时有些害怕,朱高煦倒是坦然接受了。

“举杯。”

一口热酒下肚,朱高煦只感觉胃都是暖暖的,随即夹了一口菜吃了起来。

朱棣看着一点没客气的朱高煦,满脸笑意,又看着不敢动筷子的朱高炽与朱高燧,只觉得扫兴。

朱高炽也是发现了,当即也开始夹菜吃了起来,朱高燧当即跟上,只是两人都显得很是小心翼翼。

吃了几口菜,喝了几口酒,朱棣放下筷子。

“老二,那个火绳枪,你给咱详细说说,这个火绳枪,咱是肯定要装备到大军的。

其实咱本想着明后年的时候就去亲征瓦剌,这事之前咱就跟你说过,鞑靼被咱打得元气大伤,但瓦剌部越发的开始活跃起来。

咱之前派去的使者,那个答里巴(孛儿只斤·答里巴,永乐八年在马哈木的拥立下为蒙古大汗),竟然敢藐视咱派去的人,当真可恨。

然而这都没有什么,咱担心的是,如今瓦剌势大,之前鞑靼又被咱给收拾了,一旦瓦剌统一蒙古诸部,这对大明而言,将会是灾难。

早则开年之后,迟则后年,咱是肯定要带兵亲征漠北,将瓦剌的崛起之势打下去。

东部的瓦剌与西部鞑靼,以及其余蒙古诸部,必须要形成制衡,才对大明最为有利。

咱本来还有些担心的,大军远征,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老二你给了咱一个惊喜啊,竟然带来了这样的火器,这次咱说什么也得将瓦剌给彻底打下去!”

朱棣说到这里,显得意气风发,豪情万丈。

“咱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在咱有生之年,将北方的鞑子,蒙古诸部,彻底解决,这样咱死了之后,咱可以正大光明的去见你们的爷爷了。

到时咱可以在你们爷爷面前自豪的告诉他,他一直担心的北部边患,他的儿子我,为大明解决了这么一个祸患。

咱如今老了,过一年少一年,咱如今就这么一个愿望,你们三,愿意帮咱吗?”

朱高煦听着朱棣的豪言壮语,感受着朱棣的大志向,被朱棣的话语所感染,正是热血上涌时,听到最后,朱高煦骤然反应过来,朱棣这个人真鸡贼。

他知道朱棣这个愿望肯定是真的,朱棣也确确实实是在向着这个愿望前进,历史上五次亲征蒙古,最终还是死在亲征的路上,所以朱高煦是相信朱棣说的这个愿望是真的。

因为除此之外,朱棣想要死后下去堂堂正正的去见朱元璋,这一直是朱棣的心结,别人不知道,但他和朱高炽、朱高燧都是清楚的。

本来这都没有什么,他是绝对支持的,但就是最后那句话,他们三个愿不愿意帮忙,朱高煦才觉得鸡贼。

因为大明的实际情况,朝廷文官以朱高炽为首,都想让朱棣停下用兵,让大明恢复,这也使得朱棣想要亲征没有那么容易。

但现在这句话出来,朱高炽敢不同意?百官敢反对?

而且朱棣有一点说得没错,那就是鞑靼被朱棣削弱了一次,瓦剌势大,一旦瓦剌统一蒙古,对大明确实非常的不好,大明边境,将从此不再安宁。

这是朱棣战略眼光的展现,对蒙古诸部都绝对的重视,一举一动都有监视。

而对他而言,朱棣这番话一说,他还怎么用火绳枪的事跟朱棣谈生意?

他制作生产火绳枪,可是都需要成本的,让他一个‘弱小’的大汉国反过来养大明?

开玩笑的吧!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是,朱棣最迟后年就会动兵,最早就是过年之后,那么朱棣一旦用兵,他是不是得留下来帮忙?

他一旦留下来帮忙,就直接回不去了,起码在征伐瓦剌的大战结束之前,是想都不用想了。

所以朱高煦才想着朱棣鸡贼啊,一句话,就把他们几个人全拿捏了。

而这时,朱高燧率先出声。

“爹,你是知道儿子的,爹您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不就是打鞑子嘛,如今有了老二的火绳枪,我建议,明年就打!

老二,你说句话,既然回来了,正好,明年跟着爹一起先把鞑子收拾再说。”

朱棣看着朱高燧,目光无比的满意,是真的满意至极,朱高燧就这点好,他说什么,朱高燧都会去做,而且还会配合着他的意思来做。

朱高煦见朱棣将目光看向自己,此刻他是真想把朱高燧这张嘴给撕烂了。

朱高燧这是显得自己很能是吧?

明知道他有自己的大汉国,如今偏偏就是要把他给拉上。

朱高煦顶着朱棣的目光思考片刻,当即一咬牙。

“好,不就是打鞑子嘛,那就打!明年就开打!”

朱高煦也不怕事,这一次出征瓦剌,历史上也不过是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解决了,如今怎么也要更快一些吧?

哪怕就按一年时间算,也不过一年罢了,正好,他都留下来帮忙了,这次他非得让朱棣好好帮他大忙才行。

朱棣听着朱高煦应下,神情顿时松了下来,然而还没有来得及笑,朱高炽的声音就传来了。

“爹,如今国库真没有多少钱,明年就用兵,是不是太着急了些?要不再缓缓,后年出兵吧。

后年出兵,也能有更多的准备,让大军更有保障,而且之前爹您可答应过的,让大明喘口气,休息休息啊。”

朱棣一听,顿时就急眼了,他可是好不容易将朱高煦给留下,他还准备打朱高煦火绳枪的主意,结果朱高炽是一点都不上道。

正要开口,朱高燧直接出声了。

“老大,你也不想想爹刚才说的话,瓦剌崛起了,我们大明派去的使者他都敢羞辱,一旦任由其吞并鞑靼,统一其他部落,到时纵然准备好了又有什么用?

你是太子,做好监国就是了,现在要打仗,你的任务就是配合大军!”

“老三,我什么时候说不打了?我说再等一年,如今大明的治理刚开始,天下百姓都过得正苦,缓一年再打。”

朱高炽哪里不知道朱棣打的什么主意,他更知道朱高燧完全就是在气他,凡是他反对的,朱高燧都同意。

但大明天下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朱高炽更加清楚,他很明白,一直大规模的用兵,大明真的会崩溃的。

朱高煦也不出声,就这样看着,反正打与不打,都是朱棣说了算的。

朱棣此刻看向朱高炽,目光顿时一软。

“老大,你再让咱打一次,等这次收拾了瓦剌,制衡蒙古诸部,咱答应你,一定停下兵戈,让大明休养生息,如何?”

朱棣很清楚,他一旦亲征,必须要朱高炽来监国,维持大明的稳定,随时为大军提供后勤补给。

若是不用朱高炽,其他人他真没有发现有谁能够做到朱高炽这么让他放心后方了。

朱高炽见状,心头满是无奈,最终只能应下。

其实朱棣说的,他都很清楚,他其实已经在提前准备物资了,他知道大明必然会出征瓦剌。

他虽然不如朱棣、朱高煦那么懂得军略,但他知道局势所带来的影响。

草原,决不能统一,无论谁想统一草原,大明都必须要制止,这样才最为符合大明的利益。

这个准备与眼光,朱高炽是有的。

而如今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让朱棣知道大明不易,不能让朱棣轻易生出征战的念头,除非是必要之战,不得不打之战,不然不打。

也是为了遏制朝中好战之人,有了现在所说的,后面再要起兵戈,他的说辞不就来了吗?

“爹,孩儿可以同意打,但规模一定要控制,不可超过二十万军规模,且不能耗时过长,不然国力难以为继。”

朱高炽说完,径直跪了在朱棣身前,他为这个大明,也是操碎了心。

朱高煦看着跪在地上的朱高炽,同样满是感慨,其实大明永乐一朝有朱棣这个皇帝,朱高炽这个太子是最完美的。

朱棣负责打,牢牢把控着军权,为大明创造安稳的发展环境,震慑四方。

朱高炽负责对内治理,没有军权的朱高炽,哪怕有文官支撑,都翻不了天,却能保证大明的治理发展。

朱棣看着朱高炽,也是欣慰的笑了。

“你只管监国,处理国事,战场之事,无需你说,咱自会安排。”

朱棣这会心情很好,他盼着朱高煦回来就是为了这一刻呢,他就是想要提前出兵,如今正好遂他意了。

然而这时朱高煦的声音却是传来。

“爹,孩儿可还有问题需要爹您来解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