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三国送美人,大汉的两线扩张规划(1 / 1)

加入書籤

王宫之内,朱高煦并没有再去想陈治平与教育部的事情。

刚才王玉急匆匆的出去,他也知道是做什么去了,要是王玉都劝不动陈治平,他也只能再换一个人来带教育部了。

现在朱高煦对手中的小玩意很是好奇,也有些惊讶。

因为他手里拿的,正是科研院做出来的橡胶。

朱高煦捏着手中的橡胶,有些软,还有些粘手,打量了一会,朱高煦让人拿来一张锦布,特意让人弄脏,随即用橡胶开始在上面搓了起来。

徐幼文伸着脖子,同样目不转睛的看着,只见一会后,锦布上脏的地方,恢复了很多,徐幼文都有些惊奇。

别看橡胶是科研院弄出来的,但他都还不知道能做什么。

朱高煦见状,顿时笑了,果然像他想的那样。

尽管手中的橡胶还没有运用出去,但既然都弄出来了,那些还不是时间问题?

而且现在他也不追求要多好,如今是一个什么水准他门清得很,粗糙一些一样可以用就行了。

然而眼前的橡胶,却是让他想到了另外一个新物件。

朱高煦随即看向徐幼文。

“做得不错,这个橡胶,会有很大的作用,你们今后可以考虑怎么将这个橡胶做得能够把控软硬程度,就基本可以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你要让人专门去研究,研究他的变化,知道其中的原理,现在你们向前迈进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这需要你们自己去观察。

然后还要编撰到书里,供后人所学。”

“王爷放心,臣知道,臣已经安排了擅长的人在负责。”

朱高煦满意的点点头,随即大致说了一些橡胶的运用,至于原理,就靠科研院的人自己去摸索了。

反正方向他已经指出来了,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他也说了,怎么做到他说的,这就是科研院存在的意义。

随后朱高煦继续开口。

“接下来你去研究几个物件,分别是铅笔与钢笔。”

随即朱高煦将铅笔与钢笔的做法告诉徐幼文,铅笔还好,原料也好做,唯一有难度的,就是将笔芯填充进去,还得保持一定的韧性。

他也不奢望能够搞出他前世所见的那种铅笔,大不了弄粗一点,他也是能够接受的,到时这个铅笔再给学院用,亦或者对外售卖,再配合上弄出来的橡皮擦,他敢保证,绝对畅销。

毕竟不是每个读书的人,都是有钱的,穷困的学子也是非常多的,对于读书人而言,墨宝这一块的花销,可是一点也不少。

有了铅笔就不一样了,价格比墨宝又便宜,又方便,用起来也简单,关键是节省纸啊,用了之后不满意,橡皮一擦,又可以用了。

读书人买纸,可也不是一笔小花销。

一直说穷文富武,实际上念书的开销,一点也不比学武少,读书人用的那些,可也是不便宜,关键还得持续需要。

而钢笔,朱高煦就不管现在能不能搞出来了,但先试一试。

朱高煦还记得前世小时候所用的钢笔,做工其实也挺粗糙的,做不出精细的,弄出能用的钢笔,总可以了吧?

只要铅笔与钢笔弄出来,如今的笔墨虽然也不会被淘汰,有钱的人依旧会用笔墨,但铅笔与钢笔肯定也会买,尤其是家境不那么富裕的,更得买。

到时全世界读书的人都得买,这么一个大买卖,还能不赚钱?

一旁的徐幼文拿着笔将朱高煦说的这些全部记下,一阵称奇。

这朱高煦说出来之后,他觉得这个想法也挺简单的,怎么之前就是没有人能够想到呢?

徐幼文敬佩的看向朱高煦。

“王爷,您这想法,神了!臣下去就开始制作。

铅笔与钢笔,难度不大,臣有信心尽快做出来。”

“行了,这事交给你了,你自己看着安排吧,另外之前让你们做的那个眼镜,如何了?”

朱高煦并没有去打击徐幼文,有热情有自信,这是好事,如今说的这些,他也并没有当真。

眼镜的事情,这是朱高煦早就让科研院的人在做了,毕竟望远镜都有了,做个眼镜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有了基础,总没有那么难了吧?

不过至于根据度数配眼镜是不要想了,只要能弄出老花眼镜,朱高煦都觉得可以了。

“王爷,那个眼镜目前还没有做出来,主要难度还是在镜片,臣已经挑选了十个老者进行试验,要么还是有些看不清,要么看了一会就有些头晕。

不过臣等已经差不多知道了问题所在,再有一些时间,应该就可以做出来了。”

朱高煦闻言一叹,也没有再说什么,科研院的人还没有搞出来,他也没办法。

就在这时,徐幼文的声音再度传来。

“王爷,另外科研院还有一事,之前王爷所给的名为电磁感应与蒸汽机,臣等已经按照王爷所说的做出来了,并且试验成功。

如今臣亲自带头,正在对电磁感应与蒸汽机进行其他试验,以尽早达到王爷当初所说盛况。

同时其中原理,臣也已经让人记载下来,接下来臣会顺着如今所获得的原理进行延伸。

不过这些都需要时间,还请王爷再等待些时日。”

徐幼文说得无比的激动,电磁感应与蒸汽机试验的成功,可以说彻底颠覆了他们所有人对以往的认知,他们没有想到还这样用。

现在科研院的重心,除了编撰书籍供后人学习外,就是在研究这两个技术,所有人都是在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一边研究。

朱高煦闻言,却是一愣。

“你们只是将那两个原理的试验做出来了?”

“是,王爷。”

朱高煦一时都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无奈了,那两个技术的基础原理实验,他是亲手交给科研院的啊,结果科研院只是将他给的做了出来,这个进度,他是真高兴不起来。

但现在徐幼文又已经在开始进行运用实验了,这也又算是一个好消息。

“这两项技术,你下去后带着科研院的人好好去做,能不能在我们手中出现跨越时代的科技,就看你们科研院了。

我给你们说的那些,都要尽快去做出来,基本都已经给你们了,进度不能太慢了。”

朱高煦开始催促着科研院,这是他第一次这样催促,如今该上压力的,他也需要开始给了。

徐幼文当即肃然应下:“王爷,臣下去后就开始着手,定尽快将其运用出来。”

朱高煦点点头,随即就让徐幼文下去了。

随后五日的时间,徐幼文再次到来,总算是把老花眼镜做了出来。

朱高煦拿着手中的眼镜,感受着这个镜片,他只能说做工有些粗糙了,但他也不在意,现在这个时候,有才是最重要的,做工粗糙?

做工这玩意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必然是会越来越好的,现在只需要做出来能用,那就可以了。

朱高煦亲自戴上试了试,片刻就取了下来,只觉得头晕脑胀。

“这眼镜得有多少度啊,戴上去一看就受不了。”

朱高煦随即也不再去管,当即叫来韦达。

“将这个给皇帝送过去,速度要快一些,尽量衔接上之前发出去的书信。”

“是,王爷。”

在韦达下去后,王玉这时走了进来。

“王爷,琉球三国的使者臣已经见过了。”

“嗯,然后呢?”

朱高煦面色疑惑的看着王玉,这个人说到这里就一直笑,偏偏不说话了,朱高煦很是不能理解,这见了琉球三国的使者就这样?

王玉笑了一会,看着朱高煦越发有些无法忍耐,当即开口。

“王爷,北山国送来十个妙龄女子,中山国送来八个,皆有闭月羞花之色,以供大王所用。”

朱高煦看着正经的王玉开始挤眉弄眼,一时都愣了愣,居然给他送美人来了?

朱高煦嘴角逐渐开始上翘,这可是他第一次收到他国送来的美人,看来这是琉球三国被他派去的大军给吓到了啊。

还一个个闭月羞花之色?朱高煦都开始有些好奇了。

但随即,朱高煦面色一正。

“王玉,说这些做什么,那北山国与中山国明显心术不正,这些女子,本王岂能要?

你现在去给他们说,之前给倭寇提供便利的事情,还没有解决,些许女子,岂能动摇本王之心!”

朱高煦说得大义凛然,他才想起韦清婉给他张罗了庶妃,其中还有王玉之妹,他现在算是知道王玉那个笑是为什么了。

这货简直是其心可诛,韦清婉给他找庶妃,他都觉得已经够可以了,这人还想用这些美色来吸引他?

虽然他确实也有些想法,但这事他可绝对不会认。

王玉闻言,脸上的笑容更加莫名了。

“王爷,可是北山国与中山国送来的美人中,王后各自留下了两人,其余女子,王后言由王爷做主。”

朱高煦这次又愣住了,韦清婉竟然给他留下了四个人,其余的还让他做主?

朱高煦不再去想,这事他得和韦清婉好好说说才行了。

“行了,你要是再笑,可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王玉听着朱高煦的威胁,当即脸色一正,显得无比严肃。

“王爷,北山国与中山国派来使者是为了之前刘化林率军前去之事,不过他们也并没有说是大汉之军,此来是为商谈向大汉朝贡一事。

另外倭国的足利义持也送来了十个美人,不过倭国的美人王后并没有做任何安排,等待王爷处置。”

朱高煦很清楚,因为他对倭国的态度,韦清婉也知道一些,没有做什么安排是怕影响他对倭国的决策。

朱高煦沉思片刻,缓缓开口。

“朝贡的事情先拖着,这件事进行搁置,暂时不要去管。

张辅他们已经攻下了帝汶国,已经开始对麻那里与罗娑斯用兵,预计到明年,大军差不多就会陆续回返。

接下来你准备好扩充五万军所需的军械与物资,秋收后开启征兵,大汉的下一个阶段目标就是琉球三国与倭国。

同时你要再准备一批物资,就是对满刺加国的用兵。

大明如今的重心在大明北境,若是两线作战,最重要得看郑和那支舰队能不能返回。

且这期间,大汉要优先将原先定下各省,还不是大汉疆域的那些小国要拿下,彻底完善大汉的疆域。

届时至少都会是两线出兵,相应的钱粮物资,以及军械,你这里要提前做好准备。”

这次大汉的扩张,起码要达到原本预定的规划,朱高煦才能满意。

各省的建立,本就是大汉接下来的扩张规划,之前的休养生息与发展,就是为了如今接连的出征。

现在已然完成,他也要放开膀子开始干了。

王玉闻言,尽管心头有些沉重,但也没有说什么,大汉的扩张,这是一件好事,他也希望大汉的疆域增大。

“王爷放心,臣下去后就开始准备,到时绝对满足大军所需,足以保证大军的持续作战。

不过如今扩充的五万军,需要在各省同时开启招募,还是只在汉京省进行?”

“就在各省开始招募吧,各省的招募名额,你下去后会同兵部、户部做出一个规划,然后交给我。

五万是最低标准,你若是还能从其他地方省下一笔银子,也可以多招募一些,至多可招募扩充至十万。”

朱高煦心头是火热的,如今大汉的发展已经是无法掩盖了,现在快速将实力提升上去,也能防止大明对大汉有什么想法。

他可不想将精力浪费在与大明的争斗上,有这个时间与钱粮,他还不如出去开疆扩土。

但朱高煦同样清楚一点,那就是这件事绝不是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强大的大明身边出现了另外一个大国,这不是大明想要看见的。

本身相隔不远,只能有一个大国,再增加一个大汉,不仅大明百官有想法,朱棣恐怕都会开始有想法了。

王玉听后,只是将这些记了下来,他也并没有应下,如今他首要做的,还是以扩充五万军为主,其次才能看能否再度增加。

与王玉商谈完成,朱高煦随即来到后宫。

如今收了这么些美人,该安排的,也得安排下去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