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被伏击的朱高燧与朱瞻基,朱棣染风寒(1 / 1)

加入書籤

马哈木一脸狠厉,如今到了这个时候,他深知,坚决不能退,就这样退了,那就真的会被明军掩杀到底了。

大军的损失都还是其中一个原因,重要的是这一战就这样败了,哪怕他们想逃,都没有办法回去组织部落里的人了。

阿鲁台几人闻言,尽皆震惊的看向马哈木。

几人不由自主的看了看明军的攻势,不断落下的炮弹,再看向马哈木,几人尽皆咽了咽口水,神情凝重。

马哈木在这一刻展现出来的,让几人心头都无比的复杂,因为别看他们如今在一起抱团取暖,但实际上,他们之前还是敌人。

瓦剌与鞑靼,本就是两个部落之间的不和,而哪怕是在瓦剌内部,马哈木与太平、把秃孛罗之间依旧还是有不和的。

可以说这里的几个人,平日里可是没有少产生将对方兼并的心思与想法,这差不多都已经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几方势力,身后都有各自的贵族支持,为不同的人在争取利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和睦过。

现在马哈木越是优秀,虽然抵抗明军的把握越大,但几人越是不安。

几人都开始担心,在击退明军的进攻后,在明军退回去后,马哈木会对他们动手。

马哈木看着几人的神情,哪里不知道这几人在想什么,心中更为气愤。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想那些,有用吗!

这次若是不能挡住朱棣的明军撤离,部落都将会是朱棣的,我们都会死!都会死啊!明白了吗!”

马哈木无比的疯狂,这几个猪队友,让他深感无奈。

如今都到了生死攸关的关头,还在想着内斗,他是真的想直接砍了这几人。

马哈木的疯狂,也让阿鲁台几人快速回过神来,纷纷神情一狠。

“好,那就听你的,打回去!既然要打回去,我们亲自领军,谁也不许跑!击退明军的进攻后,立即后撤!”

阿鲁台话音落下,太平与把秃孛罗纷纷应下,几人当即开始召集大军组织反攻。

是的,反攻,几人对防守都不擅长,而且地势之利已经被明军的火炮填平,唯有反攻击退明军的进攻,他们才有希望。

下方,朱棣用千里眼看着战场上的动静,看着朱高燧与朱瞻基率领的大军直接冲入瓦剌与鞑靼军中,三峡口的瓦剌与鞑靼军被火炮打得四窜而逃,嘴角已经露出了笑容。

当看见瓦剌与鞑靼竟然开始在组织大军时,朱棣当即放下手中的千里眼。

“樊忠!率领中军,给朕顶上去!记住,许进不许退,退一步,朕砍了你!”

“诺!”

樊忠没有丝毫惧怕,一脸战意的下去率领大军向前冲锋而去。

朱棣随即继续开口。

“传令康旺、兀良哈,给朕尽快攻破两翼,两个时辰内若是无法突破,提头来见!”

“是!”

几十万大军的展开,可不仅仅只是在这一面战场,两翼战场上,朱棣也投入二十万军,主力则是康旺率领的十二万奴儿干都司混合大军。

前方战场,朱高燧与朱瞻基两人一左一右,不断向前突进,哪怕是马哈木等人亲自组织大军亲自杀来,明军依旧并未退却半步。

相反,在神机营的强大火力掩护下,明军骑兵不断深入瓦剌与鞑靼中军。

瓦剌与鞑靼军在火绳枪的齐射之下,伤亡惨重,原本就溃散的军心,更加没有什么抵挡意志。

也就是马哈木几人亲身在前,不然瓦剌与鞑靼军都已经开始了溃败。

双方不断厮杀,最先冲入战场的明军骑兵以少打多,却是依旧艰难推进着。

朱高燧与朱瞻基更是浑身是血,两人尽管没有当初朱高煦的勇武,身上也已负伤,但向前的步伐,依旧没有停下。

此刻不是两人想冲,而是朱棣没有下达撤退的军令,按照定下的军令,从朱棣自下,怯战、惧战、后退者皆斩,两人一个是大明赵王,一个是长孙,都不想亲身去试验这个军法。

尤其是身为朱家人,他们很清楚,自己真要是退了,朱棣含着泪也会真的砍了他们。

两炷香时间过去,本就第一次经历这么残酷厮杀的朱瞻基,直接被打下马来,也是周边的明军拼死护卫,朱瞻基只是受伤,再度翻身上马持续厮杀。

惨烈厮杀半个时辰,樊忠率领大军杀来,让暂时优势的瓦剌与鞑靼军顿时陷入劣势。

马哈木几人依旧在苦苦坚持,现在的局势,已经不是几人想逃就能逃的了,全部都已经交织在了一起,根本没法率领大军退。

一个多时辰的厮杀,马哈木几人的中军大军艰难的抵挡着,就在这时,两侧明军攻破瓦剌鞑靼军侧翼,向着中军围拢,漫天的旗帜,看得马哈木几人无比胆寒。

“撤!”

马哈木最先反应过来,大军也没有去管,只带着身边的数千近卫开始向后撤离。

马哈木的撤离很快引起了瓦剌军的恐慌,纷纷开始四处逃窜。

阿鲁台、太平、把秃孛罗三人看着这一幕,顿时气疯了。

“马哈木!”

几人哪里不知道,自己瞬间成了为马哈木争取逃跑时间的人,几人纷纷开始往后撤离,只是此刻再走,已经晚了。

明军看着军功想要跑,更是不顾一切的向前冲杀,又是半个时辰的混战,最终明军大获全胜,太平、把秃孛罗被朱高燧与樊忠所斩。

即便获胜,朱棣趁着瓦剌与鞑靼大军损失惨重,当即派出五万混合骑兵,负伤的朱瞻基执意跟着前往,简单包扎后加入追击之中。

朱棣率领大军紧随其后跟进,后方早已准备好的人力与物资随后纷纷开始进场,用于建设卫所与城池。

收降的瓦剌与鞑靼俘虏,全部被朱棣用于筑城。

随后数月时间,明军全面展开追击,不断收降鞑靼在草原上的部落,鞑靼部的地盘,几乎被明军占据。

又两月后,哈密卫、罕东卫、沙洲卫、赤斤蒙古卫、亦集乃卫等卫所明军纷纷出动,留下三万军继续驻守,集结周边诸多卫所八万军,开始进入瓦剌之地。

东察合台汗国为此更是往大明边地紧急增兵五万,同时派出使者带着朝贡品前往大明。

这一次被打的虽然是瓦剌与鞑靼,但周边诸国、各部,都被朱棣的这个阵仗给吓到了。

原本中立不出兵的八刺忽部与火力秃麻部,当即派出大军配合大明对瓦剌与鞑靼残兵出击,两部首领更是亲身带着大量贡品前去觐见朱棣,以寻求大明的原谅。

这些部落,全部都被朱棣给吓到了,一想到接下来就是和大明做邻居,心中无比的恐惧,再想着自己之前拒绝了朱棣出兵,两部首领甚至都已经选好了继承人,安排好了后事。

如果原先他们敢在大明蹦跶,现在他们只希望朱棣不要迁怒他们的部族。

尽管大明如今恐怕也是强弩之末,这么庞大的补给会耗尽大明的国力,但没有一个人敢赌。

君不见敢赌的瓦剌与鞑靼,鞑靼都已经没了,瓦剌也快没了吗?

而从奴儿干都司过来的混合大军,各族人更是比明军还要卖命的追杀着瓦剌与鞑靼,这一次,也是让他们彻底见识到了大明的强大,一个个的变得异常无比的老实。

只想通过卖命,想让朱棣知道,他们这一族的人才是对大明最忠诚的。

其中的女真更是卖命的佼佼者,凡遇战事,几乎是第一个冲阵,不在乎任何伤亡,只为表现给朱棣看。

朱棣这段时间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此刻的空气,朱棣呼吸都感觉是那么的畅快。

瓦剌与鞑靼,一直是大明边患的重点,如今即将要被他给拔除了,他哪怕是死了,也可以正大光明且自豪的去见朱元璋,告诉朱元璋,他将大明的北患问题,给彻底解决了。

洪武时期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大明每年都得支出大笔钱粮用于北地的防范,如今,被他朱棣给解决了。

这份功绩,不说功在千秋,利在万代,起码所有的皇帝里面,他朱棣也无人可以相比了。

就在这时,一军士匆忙走了进来。

“报!禀皇上,长孙殿下率军追击阿鲁台至赤苦河,阿鲁台整军伏击,长孙殿下血战斩杀阿鲁台,阿鲁台残部向西逃窜!”

“哈哈!好!不愧是咱的大孙,干得好啊!”

朱棣仰天大笑,朱瞻基这次可真的是给他涨脸了,被阿鲁台伏击,却是将阿鲁台反杀,这才是他的长孙,大明的太孙啊!

朱高煦的离开虽然让他少了一员猛将,但在朱瞻基身上,朱棣又看见了朱高煦曾经的身影,这才是他朱家人,上马能征善战,下马能够治理国家。

朱棣随即收起笑容,看向报信的军士。

“咱的太孙可有受伤?”

朱棣称呼的变化,让帐内的几个将领心头都是一凛,之前朱瞻基才从太孙变为长孙,如今又从长孙变为了太孙,不过这次北征,朱瞻基的表现,这些人也都是认可。

这军士顿时将头埋得更低了,这让朱棣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禀皇上,太孙重伤,头部遭到重击!

不过太孙并没有生命危险,军医言静养可以恢复!”

这军士是丝毫不断断句,一口气的全部说完,他是真的怕说完上半句缓口气的功夫就被朱棣给砍了。

朱棣心中本来一惊,听到朱瞻基最终无事,一颗心才放了下来。

朱瞻基在他众多孙子中,无疑是最为优秀的,他是真不希望朱瞻基出事。

这次带着朱瞻基来的本意,就是想要历练朱瞻基,朱瞻基也确实争气,已经历练出来来了,朱棣可是在乎他这个宝贝长孙的。

随即朱棣赫然出声道:“立即去,将咱的太孙平安送回来,送到咱的身边来!”

“遵旨!”

随着军令传达下去,朱棣依旧还有些许放心不下,唯有亲眼看到朱瞻基无事,他才能彻底放心。

时间过去不过两日,又一军士匆匆走入帐内。

“禀皇上,赵王殿下率军追击马哈木,在唐麓岭(唐努山)东部乌斯河被马哈木伏击,樊忠将军率军及时赶到,马哈木于乱军中被斩,赵王殿下重伤昏迷!”

朱棣瞳孔一缩,完全没有击杀马哈木的高兴。

“你说什么?!赵王重伤昏迷?!”

“来人!速去将行营内的医者派去赵王那里,给朕尽快去,必须救下赵王!”

朱棣心头大恨,此刻朱棣有些恨自己为什么追击得那么着急,但凡他没有再三催促朱高燧,朱高燧是不是就不会被伏击重伤了?

心头虽有些许对自己的恨意,但朱棣并不后悔,如今瓦剌与鞑靼的各部首领都被杀,别说朱高燧重伤昏迷,哪怕就是朱高燧战死,在他看来都是值得的。

这几个人的死,在朱棣看来才算是真正灭了瓦剌与鞑靼。

哪怕朱高燧重伤,朱棣依旧下令樊忠继续率军追击,而自己则是部署后方的人力物力在草原建城。

又是一个月的时间,朱瞻基回到朱棣身旁,如今朱瞻基已经没有了大碍,只是脸色依旧有些不太好,还需要持续静养,朱棣让人将朱瞻基护送回后方。

而留在草原的大军,已经逐渐开始更换冬季作战装备,确保冬季的持续作战。

这一日,在得到朱高燧也脱离危险的消息,朱棣心情大好。

而也是这一日,朱高煦送来的书信,也正式来到朱棣面前。

朱棣将朱高煦信中的内容看后,没有丝毫的凝重,反而带着些许笑意。

“泰西人?给咱等着吧,等咱安置了东、西蒙古都司,等大明休养十数年,咱倒要看看,这泰西之地,究竟有什么不同!”

之前听着泰西人的消息,朱棣是凝重的,但现在灭了瓦剌与鞑靼的他,可谓是膨胀得很。

什么泰西人?什么工艺与火器都不输大明?

真要有那个实力,那么过后碰一碰就知道了。

现在的朱棣,在他眼中,大明举世无敌,解决了瓦剌与鞑靼后,他再也没有任何顾忌了。

时间又是过去两月,朱高燧康复了不少,然而不知是草原的寒冬是否过于寒冷,朱棣感染风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