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朱高煦的震撼与担忧,大明这是要准备成为什么怪物?(1 / 1)
张辅看着朱高煦,此刻朱高煦的身影,他只觉得是那么的伟岸。
这次在满者伯夷国的所见所闻,张辅有着切身的体会。
如果是在大明,他不会有这样的一些感受,但他都是随着大汉弱小之时一起成长起来的,更加明白如今能够有着这种影响力的不易。
虽然只是短短几年时光,但这几年时间,大汉却是走了大明数十年的路。
一切,都是因为这伟岸的男子,朱高煦。
现在听着朱高煦想要大汉的疆域超过大明,张辅心中没有丝毫觉得不可能,毕竟当初出海,谁又能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大汉就有了如今的疆域?
虽然现在大汉的疆域与人口依旧无法与大明相比,但起码,已经达到了可以和大明碰一碰的程度了。
张辅目光坚定,来到朱高煦身旁更近一步,同样瞭望海面,缓缓开口。
“王爷,臣相信,大汉在王爷的带领,终有一日,会超越大明!”
朱高煦闻言,有些诧异的看向张辅,他是真没有想到,张辅居然会认同他刚才说的话。
关键是看张辅这个样子,明显是有感而发,不是为了附和他而说的。
大汉的疆域超越大明,朱高煦说实话,也就是因为他与这个时代的人都不同,以及如今大汉的发展趋势,他才会对自己有信心。
但对于张辅这些人而言,他刚才说的,其实朱高煦也很清楚,不亚于天方夜谭,但就是这样,张辅居然还真的傻愣愣的信了。
片刻,朱高煦径直笑了。
“文弼啊文弼,你怎么变得这么傻了。”
朱高煦是真的觉得张辅有些傻了,不知道是被他影响太多,张辅的思维都变得和其他人不一样了,还是张辅就是单纯的相信他。
张辅同样看着朱高煦,一脸的笑容。
“王爷,臣可不傻,臣就是相信王爷,若是其他人,臣不信,但王爷说的,臣相信,大明会在将来某一天,疆域会比大明还要大。”
“哈哈,既然都疯了,那就让我们变得更疯狂一些吧,大汉,会更加强大且广阔的!”
舰队继续向前航行,朱高煦与张辅在船上大谈人生理想。
两个月多月的时间,朱高煦终于是回到了王宫,这一路,朱高煦沿途走走停停,经过的地方基本都去看了看,才心满意足的回来。
王玉带着大汉朝廷官员,将朱高煦接回,随即留下王玉一人。
“王玉,我也差不多一年时间了,大汉可有发生什么事?”
这一次出去,朱高煦都没有想到,本以为半年左右就会回来,没想到却是用了一年时间。
王玉闻言,却是神情无比肃然。
“王爷,确实有事,不过不是大汉之事,而是大明。”
朱高煦收起笑意,大明?
他可是记得,在他出兵满刺加之前,大明就已经对瓦剌与鞑靼开始用兵了,现在距离大明出兵,都过去年多的时间了,确实也出结果了。
“大明胜了吧?瓦剌与鞑靼的结局如何?真的被覆灭了吗?”
朱高煦现在就关心这些,大明这次北征,普通人不知道,但他可是很清楚,这一次完全就是赌上大明国运的一战。
若是败了,大明就别想过日子了,天下短时间也不会安稳,原本就不平静的大明天下,会更加风起云涌。
即便是大明胜了,也只会压制住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大明接下来依旧会变得无比的困难。
按照之前他在大明时与朱棣聊的,他很清楚朱棣要做什么,这次的北征,绝对是最消耗大明国力的,可以说朱棣历史上五次亲征蒙古,都未必会有这一次北征消耗的钱粮,动员的人力多。
在这个时代,放眼整个世界,能够做到这种动员出征,也唯有大明可以做到了,其他任何国家与势力,都做不到。
朱高煦紧紧看着王玉,王玉的声音随即传来。
“此次大明胜了,不仅胜了,而且是大胜,不过这次大明动用的大军,远不止五十万,至少达到了七十万以上。
奴儿干都司的大军被罕见的调动,甘肃、陕西等地卫所,以及哈密、罕东之地卫所的明军,全部被调动,甚至是山东的备倭军,都被征调了一部分。
另有兀良哈部、八刺忽部、火里秃麻部等尽皆出兵配合大明,参与覆灭瓦剌与鞑靼之战。
在覆灭鞑靼部后,大明从亦集乃又集结大军进入瓦剌,狩猎瓦剌部。
此次战事,马哈木、阿鲁台、太平、把秃孛罗等人尽数被杀,瓦剌与鞑靼,尽数被灭!”
朱高煦听着这些,心头大为震撼,他是真的没有想到,朱棣竟然这么果断,并且朱高炽这么配合,至少正儿八经的七十万以上的大军,这已经是集中了大明总兵力的绝大部分了吧?
这个时候但凡有一个只要不是弱太多的势力出手攻打大明,只要不是从北地发起进攻,其余任何一个方向,恐怕大明都要遭重。
这个魄力,朱高煦都挺佩服朱棣的,做出这个决定,他很清楚,需要极大的毅力。
因为一旦这样做,那就是真的在赌了,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达成目的,不然,大明将会直接在朱棣手中衰落,甚至覆灭。
大明的常备军账面上有上百万,但其实朱高煦无比清楚,哪有什么真正的百万啊,即便是将奴儿干都司的那十多万人不计算在内,那么此次大明也是动用六十万左右的大军。
这个数量,已经可以算得上朱棣这次是倾全国之力北征了。
尤其是按照正常规划,朱棣后面要将瓦剌与鞑靼彻底纳入大明疆域,朝廷直接控制,那么必然要投入大量钱财以及人力,朱棣这样做,已经完全是在透支大明的国力来进行了。
朱棣的这次北征,朱高煦是真的佩服,也不愧是朱棣,不愧是以藩王身份靖难成功的人,这个决定,即便是将任何有名的皇帝叫来,恐怕都没有几个人敢做出这个抉择。
反正他知道朱元璋肯定是做不出这样疯狂的决定的。
而如今的结果也确实够吓人,瓦剌与鞑靼,从大明立国以来就有的北方威胁,被彻底铲除,草原真的成了大明的牧场。
这不是像大唐那样的虚控,如今朱棣所在做的,是实打实的,由朝廷直接控制,归属大明中央。
但随后朱高煦也替朱棣担心,军事上的战果确实大得吓人,让人震撼,让人头皮发麻,然而大明内部,大明天下,百姓民生,恐怕已经千疮百孔了吧?
想着这些事都是朱高炽在负责,朱高煦都替朱高炽头大,这事真的是谁摊上谁遭罪,大明内部的事情一个处理不好,直接会激起民怨,一旦民怨沸腾,天下顿时处处都在造反。
大明这次北征需要那么多钱粮、人力、物力,这些都从哪里来?
朱高煦可是门清得很,官绅肯定要被朝廷解决一部分,因为朝廷需要钱粮,锦衣卫在这期间肯定是忙到飞起,然后大明的百姓还得担负一部分。
想着这些,朱高煦又有些想笑,恐怕朱高炽头发都愁白了吧?而且还是长时间没法休息了吧?
以朱高炽那个身体,哪里能够承受得住这么高强度的监国,恐怕朱高炽的寿命会比历史上更短。
而王玉的声音还没有停下,随着王玉全部说完,随即又将详细的军报递给他,朱高煦一一仔细看完,心头更加凝重了。
他想的,也果然没错,大明天下,如今隐隐有些乱象了,造反开始增多,也就是朱棣彻底平定了瓦剌与鞑靼,这股大胜之势在,大明的精锐尚在,别有用心的野心家还没有下场,都是一些真的活不下去的百姓在造反。
而在战报里,朱高煦额外看到一个信息,那就是奴儿干都司的兵马,在这次追击瓦剌与鞑靼的途中,居然成为了主力,打起仗来完全就是玩命的架势,各族都丝毫没有在乎伤亡。
“看来大明在奴儿干都司的掌控,接下来会更加的深了,各族恐怕会彻底依附于大明,只要大明不再主动放弃奴儿干都司,这些人最后都将会成为大明真正的子民。”
朱高煦看得明白,这次北征的大胜,彻底奠定了朱棣的威望,只要朱棣尚在,大明天下是出不了什么大问题的了。
看完军报,朱高煦丢在桌上,一时神情复杂,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如今的大明,他都有些不敢想象,究竟成为了什么样的怪物,瓦剌与鞑靼被解决,兀良哈部、八刺忽部、火里秃麻部也基本会依附大明了,也就是说大明的影响力已经越过了北海,也就是他前世的贝加尔湖。
北海,这是古人对贝加尔湖的称呼。
朱高煦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只要朱棣在,或者以后大明的帝王沿用朱棣的政策,相当于大毛的东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将是大明疆域。
就这样的大明,这是要准备成为什么怪物?疆域大得简直吓人,影响力更是大到没边。
一旦让大明休养生息二十来年,若是朱棣还没死,大明的疆域还会扩大,朱高煦想想都头皮发麻。
而朱高煦也只能想想了,因为朱棣也没有二十年可活了。
尤其是这次朱棣在草原居然染疾了,以朱棣那个身体强度,之前又在北平就藩,草原的天气,应该早就适应的,居然会染上风寒,朱高煦一时都有些不信。
而且信中还有一点最为让他在意,这点既不是朱高燧被伏击重伤,也不是朱瞻基又被朱棣重新立为太孙,而是马哈木之子脱欢,不仅没死,反而带着瓦剌残兵逃了。
别看瓦剌打不过大明,但瓦剌打欧亚的那些人,真是爹打儿子。
而朱高煦之所以在意脱欢,甚至不是也先,就是因为脱欢,也有枭雄之能。
历史上瓦剌的崛起,一统草原各部,其实真正奠定基础,真正让瓦剌起势的,是脱欢,并不是也先。
脱欢的能力,比起马哈木可优秀太多了,尤其是如今在马哈木身死的情况下,朱棣并没有再去继续追击脱欢,朱高煦心中隐隐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那种感觉是脱欢会在外面发育起来,然后又打回原本的瓦剌之地。
按照正常而言,朱棣还能活十年,十年时间,正好足够脱欢完全壮大,如今朱高炽的身子会比历史上更差,这次朱棣的北征,肯定会让朱高炽进一步透支身体,那么到时恐怕就是朱瞻基直接上位了。
一个能够放弃奴儿干都司、交趾,甚至以及哈密等地的人,又面对一个需要朝廷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兵力的草原,朱瞻基会不会也放弃?
而且现在朱棣偏偏染了风寒,还能不能坚持十年,朱高煦也没有把握了。
一旦脱欢打回来,朱瞻基但凡没有那种魄力,今天朱棣所做的一切,大明所有的付出,都将会付之一炬。
朱高煦揉着额头,虽然大明确实赢了,经过了最初的高兴与震撼,此刻朱高煦只有担忧。
但他也只能担忧了,因为这些事,他都插不上手啊。
至于期待朱棣会不会对欧洲动手的事情,现在他是没有一点期待了,因为接下来直到朱棣死,大明都不可能动兵一次了。
透支国力的代价,就是需要接下来十数年,甚至更多时间的休养生息,才能逐渐恢复过来。
想也无用,朱高煦不再去想,看向王玉。
“大明这次大胜固然值得庆贺,但大明内部的麻烦,要比外部还要多啊。
接下来大明的百姓,需要过更苦的日子了,原本就吃不起什么饭,今后更难了。
大明的事情,与我们的关联并不大,知道就可以了,大明疆域虽然增大,但国力其实下降了,起码需要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才能恢复得过来。
前提还得是大明的皇帝一直贤明,但凡不贤明,恐怕给再多的时间也很难恢复了。
接下来的大明,必然是文官当道,武勋在这次大战后已经来到巅峰,后面只会逐渐沉寂下去。
文官当道的大明,我们需要注意了,他们恐怕会目光放到我们身上,这点,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