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想要对大汉动手的大明文官集团,朱高煦的无惧!(1 / 1)

加入書籤

朱高煦听着韦清婉的话,顿时眼前一亮。

“婉妹,你说得是啊,让于谦他们自己来选择。”

朱高煦是真的当局者迷了,王玉与许柴佬想要将难题丢给他?他才不会上当。

要是几人的选择不如他的意,他还可以再提醒,两全其美。

韦清婉在一旁也是笑了,随即缓缓说道:“王爷,我听闻这次参加科举的学子都到京城了,如今王爷征战归来,要不要去看一看?”

“嗯?全部学子都已经到了?如此难得,那得去看看了。

走,婉妹随我同去。”

朱高煦是真的感兴趣了,毕竟是大汉的第一次盛世,这样的机会可不多。

虽然这次参加科举的人其实并没有多少,但象征性意义而言,是无比巨大的,代表着大汉的教育、科举制度正式成型。

韦清婉看着朱高煦说走就走,也是无奈,只得换好衣物,跟着朱高煦一起出宫。

而压力最大的,反而是韦达。

他本以为回来之后可以好好休息一番,结果没有想到又被朱高煦拉出来了,一想到如今京城人比往常多了许多,压力山大。

因为他是真的担心朱高煦出现一点意外。

尤其是这种说出去就出去,他都没办法让豚卫提前在外面准备,朱高煦出行的路线更是丝毫不知,真是愁死人。

就在一行人出宫时,大批豚卫纷纷出动,换好便装,装扮成各种各样的人,待朱高煦出宫后,总会有人豚卫的人在周边。

朱高煦带着韦清婉来到城中,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放眼望去尽皆是烟火气,朱高煦格外的高兴。

眼前的一幕幕,哪怕是在大明,都只有京城的繁华,可以与之相比了。

“婉妹,你看那是什么,走,我们去买一个。”

顺着朱高煦指的地方看去,好吧,是一个卖糖葫芦的。

韦清婉一脸笑容跟着朱高煦,韦达则是在一旁负责掏钱。

吃了一颗糖葫芦,朱高煦看向韦达。

“豚卫的人也太不专业了,眼光一直往我们这里看,与其他摊贩和往来的人相比,认真看就能看出来。”

韦达脸一黑,虽然豚卫的情报以及抓捕、审问板块交给陈宏在负责,但负责朱高煦安危,出行的事还是他在负责。

结果训练有素的豚卫,这才刚出来,直接就被朱高煦抓了个现行,韦达此刻的心情很不好。

他有没有事不知道,但他可以保证,回去之后一定要把这些人练到哭。

“王..姐夫,我知道了,回去之后我一定严加管教。”

朱高煦笑了笑没有说话,对于韦达这声姐夫,他很喜欢。

随后朱高煦带着韦清婉开始了买买买模式,一条街逛下来,来京赶考的学子没有注意去看,但韦达带着的几个人,每个人手中都拿了不少东西。

最后又叫来一驾马车,将东西放车上,才得以解放双手。

但很快,手中又逐渐开始出现买的东西,付钱的韦达,人都麻了。

按照朱高煦这个买法,他怕自己带出来的钱不够,当即让人回去取钱来。

朱高煦也是看见了韦达的举动,心中却是突然有了想法,这个银子,这样用,好像确实不太方便。

要是有银票什么的,在外有钱庄,是不是就方便许多?

朱高煦将这事记在心里,也没有再去想,继续带着韦清婉游逛着。

“夫君你看,这是谁。”

朱高煦抬头望去,只见他的雕塑高大的矗立在这汉安广场,朱高煦顿时遮住脸。

“走,这里的人肯定会认出我来,被认出来就麻烦了。”

朱高煦都没有想到逛到了汉安广场,这座广场,是当初百姓强烈建议修建的,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瞻仰朱高煦。

广场之上,也是最为热闹的,各地的学子,都在周边逛着,时不时的发出惊叹。

但朱高煦没心情在意这些,拉着韦清婉就离开了。

哪怕是离开了,朱高煦都又让韦清婉给他画了画妆,以防被人给认出来。

“夫君,只要不是真正见过的人,是认不出来的,而且只要不承认就好了,王爷怎么可能像夫君这样在外面这样买买买呢。”

朱高煦一时有些无言以对,回想刚才,他似乎真有点暴发户进了大城,看见一切都想买的样子了。

就这幅样子,谁相信他是朱高煦?

“就你话多,回去再惩罚你。

走,先去找个地方吃饭,逛了这么久,也有些饿了。”

朱高煦直接往前走去,韦清婉遮挡着鼻梁以下,笑着跟了上去。

来到一间酒楼,朱高煦与韦清婉来到二楼,看着下方各地的学子在里面畅意的聊着,朱高煦也听得认真,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

“婉妹,你听见没有,他们都在夸我呢。

还有京城的繁华,他们都在夸,说是大明的京师都不如这里呢。”

朱高煦是真的高兴,夸赞的话,谁不想听,尤其是在这里听见的,都是真话,没有人会这样拍他马屁。

韦清婉也在一旁笑得格外的开心。

“夫君为国为民而虑,天下人自然称赞,夫君当得。”

朱高煦闻言笑得更加高兴,作为大汉的王,大汉越来越好,下面的子民对他这个王由衷的称赞,这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朱高煦与韦清婉两人都看得听得入迷,就在这时,又是一道声音传来。

“这大汉明明是大明属国,如今我等大明漂洋过海而来的学子,竟然不被允许参加科举。

我等能够从大明过来,这是大汉之福,看看其他人,谁瞧得起大汉。

汉王这恐怕是有反心啊,如此脱离大明!”

此言一出,整个酒楼瞬间寂静下来,哪怕是说这个话那一桌的人,只有一个留下,其他人都悄然离开。

剩下那个,也顿时急了眼。

“哥,求你不要说了!汉王怎么会有反心,不可乱言,祸从口出啊!”

留下的这人是刚才说大话的亲弟弟,如今他恨不得刀了自己的哥。

这些话,是能够在这样的公共场合说的吗?他们为什么来大汉,难道心里就没有一点数吗?

然而此刻,哪怕说话的男子已经意识到了不对,也已经晚了,包括那些想要偷偷离开的人,都被酒楼的人堵了回来。

“你竟然公然污蔑大王,你可知,此乃死罪!

大王以及大汉朝廷,早已发布文书,告知各地,不管是哪里而来的学子,无论是谁,都必须进入省学后才可参与科举,非大汉与大明籍者,不可入学。

大汉从未排挤大明,但你等却是连省学都考不进,有何资格参与科举?

今天如此败坏大王名声,你这样的人,大汉也不需要!”

大汉的学子义愤填膺,哪怕是吃饭的食客,只是大汉的人,纷纷围着这几个从大明而来的学子。

其余来大汉行商或者游玩的人,则是在一旁饶有兴致的看着,但眼中,对刚才那大放厥词的人依旧不满。

这时,酒楼的掌柜也一脸阴沉的走了出来,还带着酒楼内所有小厮。

“哼,敢这样凭白污蔑大王,等着吧,我们已经有人去官府报官了,在官府的人没来之前,谁也不许走!”

酒楼掌柜此刻都恨不得砍了这个人,他们这里的人,哪个不是因为朱高煦才有如今的,他能在这里开酒楼,就是当初跟随朱高煦而来的那一批人的其中一个。

他可以说见证了大汉的崛起,知道大汉能有如今的不易。

他更是不允许任何人这样败坏朱高煦以及大汉的名声。

哪怕他没有进学,但他也在家中学习,无比清楚这次科举的重要性。

他这个酒楼为什么这么多从大汉各地而来的学子?

就是因为在这个酒楼,只要是被授予了参加科举证明的学子,第一次来他都会请客,不用学子掏一分钱,后面每次也都会半价,直到科举结束。

不仅是他,京城之内,许多人都在这样做,他们都在以这样的方式支持大汉的第一次科举盛事,支持朱高煦,支持大汉。

而哪怕这样做,他们这些人都已经私下商议过的,全部都是以朱高煦让他们照顾各地学子,朝廷会有补贴。

其实根本就没有,他们只想帮朱高煦的名声更好,声望更高,让这些学子更加感恩,对朱高煦更加忠心。

能在京城内城有房的,基本都是当初的原居民,或者当初跟随朱高煦过来的那批人,他们对朱高煦忠心,对大汉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这幅架势,直接让那五个从大明过来的学子慌了,哪怕不断求饶,但周边大汉的学子与百姓依旧无比的愤怒。

官府的人很快到来,在问清原因后,领头的衙役直接将几人全部抓铺。

“尔等污蔑大王,蓄意破坏大王名声,挑拨大明与大汉之间的关系,现将你们带回衙门,待公审后定罪!”

“来人!带走!”

衙役没有丝毫废话,动手的时候甚至暗中动了点劲道,让几人痛得苦不堪言。

“你们不能抓我,我是大明的人,我是大明户籍,你们大汉无权审我!我要状告大明皇帝,大汉不尊大明!”

没有人理会,其中一个衙役不经意用手触碰,这人当即说不出一点声音。

朱高煦无比平静的看着这一幕发生,没有丝毫插手,看向那几人的目光,只是很冷。

而这次的事情,他知道,恐怕过后终究会传到大明,传到朱棣龙案前,但朱高煦没有丝毫惧怕。

他还是那句话,到了大汉,不守大汉的规矩,就该被处罚,无论来自哪里,就算是来自大明,也一样!

“夫君,过后需要注意一下,此事还是尽量不要传回大明的好。

不然大明朝中定然会有人借着对夫君以及大汉不利,到时难免会引起老爷子的不满,恐生事端。”

听着韦清婉担忧的话语,朱高煦摇摇头,却是笑了。

“不用担心,这些我都知道,无碍。

有人要传回去,那就传回去吧,哪怕控制,这个消息就传不回去了吗?

这世上应该没有这么蠢的人,公然说这些,恐怕是大明有人,看到大汉越发富庶与强大,眼红了。

不过如今的大汉,也非昔日的大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

朱高煦看到的更多,世上真的有这么蠢的读书人吗?

他不这么觉得,在这样一个关口,若这个人真的是这样的人,其家中的人也不会让这样的人出来惹是生非,为家中带来祸端。

他还是更加倾向于,这是大明的那些文官,想要对大汉动手了啊。

朱高煦也能够理解,如今的大明,风头正盛,当世第一大国、强国,灭了大明一直以来的大敌瓦剌部与鞑靼部,放眼周边,没有一个能够匹敌大明之国。

而唯有大汉,才能威胁大明,加上他的身份,文官又是天然支持朱高炽的,哪怕朱高炽不想搞这些,但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朱高炽能够控制的了。

朱高煦心头冷笑,大明那些文官士大夫现在想起对他动手了?现在不觉得海外贫瘠了?看见大汉眼红了?

可惜啊,晚了!

如今的大汉,不惧大明!

韦清婉看着朱高煦面容坚定,也不再说这些,只是心中,还是有些担忧。

毕竟大明现在突然要开始对大汉动手,没有丝毫征兆,怎么能让人不担心。

朱高煦与韦清婉继续吃着饭,看着韦清婉有些走神,主动给韦清婉夹菜,又宽慰一番,才让韦清婉再次绽放笑容。

吃完饭,朱高煦看向韦达。

“让豚卫查一查那几个人,明日日出之前,我要得到消息。”

说完,朱高煦起身离开。

又在外面四处逛了逛,又买了不少东西,让韦清婉彻底没有了担心,才开始回到宫内。

当朱高煦回来之时,韦达就拿着那几人的消息走来了。

朱高煦看后,果然如同他所料想的一般,大放厥词那人,其家室根本没有来到大汉,只有他们两兄弟,从浙东特意赶过来的。

另外几人,则是从福建、广东之地到来,举家往来经商,同时想要试一试在大汉科举入仕,因为他们在大明,参加了两次科举,均落榜。

与那人也是中途相识,因为都来自大明,目的也一样,才越发熟悉。

朱高煦将这些丢在身前案桌。

“浙东的人吗?呵呵,你们如今能有什么招呢?本王接着!”

朱高煦是真的想看看,这些人会想出什么样的法子来针对大汉。

如今的大汉,哪怕是大明,都已经无法针对了,相反,他想要针对大明,可就容易很多了。

尤其是如今大明的情况,他知道肯定不好,前面从交趾以西诸国购买了不少粮食,就如今这样的大明,又能对大汉做什么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