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朱棣对朱高炽的失望;银子宁愿用于边防,也决不能用来赔偿!(1 / 1)
大明,皇宫大殿之内。
“太子,你好好看看,这就是你们之前不曾重视的瓦剌,多国联军,竟然打不过脱欢的儿子也先,瓦剌的崛起,如何能挡?!”
朱棣将军报直接扔到朱高炽的脚下,对朱高炽的不满,到达了顶峰。
朱棣是真的触目惊心啊,多国联合巴林、火力秃麻部等部族的大军,足足八万军,被瓦剌五万军打得溃不成军,而且对面还不是脱欢领军,还是也先。
朱棣觉得自己已经足够重视瓦剌了,完全否定了朱高炽以及杨士奇等人以防守为主的提议,派出使者联合诸国出兵,又派了刘忠前去刺杀脱欢。
现在他才赫然发现,他还是轻视了,没有真正的重视。
其实这次朱棣并没有去怎么在意也先,因为瓦剌大军所展现出来的战力,完全碾压诸国联军。
在朱棣眼中,也先不过是因为脱欢不在,被拉出来统筹大局的人,战场上的表现,也先也不怎么出彩。
真正让朱棣震惊的,是瓦剌大军现在竟然也开始使用起了火器!
瓦剌本不懂火器铸造技术,但如今瓦剌的火器,却是只比之前大明的火器较差。
是的,哪怕比之前大明的火器都要较差,但朱棣依旧足够警惕。
因为火器铸造,只要懂了之后,逐渐是会进步的,现在的瓦剌比不上大明,但以后呢?万一哪天瓦剌的火器技术成长了呢?
最让朱棣无法释怀的,就是那里的地方都缺铁,瓦剌如今却是有了精锐的铁甲骑兵,还有铁来铸造火器,这就让他很是深思与警惕了。
这次他对朱高炽发的这个火,就是要让朱高炽明白,不能对这些突然崛起的势力有任何的掉以轻心。
这次如果他也没有处理,那么瓦剌只会越来越强大,并且大明还不知情,这才是最为致命的。
而这次的事情,也让朱棣更加的警觉,大明在强大确实没有错,瓦剌与鞑靼也被他覆灭也没错,但瓦剌的余孽,同样不可轻视,外面的敌人,如今也在成长了。
朱棣看着朱高炽,继续开口。
“你看看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你监国做的事情,大明在西北的通道,已经彻底被瓦剌堵死,白帐国已经被灭,周边诸国、部落,都被瓦剌打了个遍。
然而你在西北那里传回来的情报,是什么样子的?
如今大明才开始崛起,才开始变得强大,你就已经膨胀到轻视周边之敌了吗?
看看老二的大汉,如今都已经发展成这般强大了,但他依旧没有轻视周边,对周边的情报获取,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去进行。
这次监国,对内的治理,我对你很满意,遭灾之地的百姓以及流民的安置,对一些地方重新组织春耕,减免赋税等等,确实做得好。
但对外,你让我很是失望。”
这点,是朱棣对朱高炽失望的另外一个点。
大明在西北的通道已经完全被脱欢给遏制了,大明却是依旧不知道,尤其是先前掌握的消息,朱棣想想都觉得可笑。
原本他还准备将哈密卫提升为哈密都司,重新加强西北方向守卫,但朱高炽却是似乎不懂在他在周边的部署一般。
他制定的东、西蒙古都司、奴儿干都司、准备升级哈密卫的哈密都司,西边的乌斯藏都司,西南的交趾布政使司等等,全部都是用来巩固大明内部的。
只要这些地方还在,大明除了海上会遭遇到威胁,将不会遭遇任何一方的威胁。
只要不是朱高煦从海上对大明发起进攻,可以说敌人从任何一方来攻大明,这些地方都完全足够给大明留下充足的时间来应敌,并且不会被敌人轻易突入到大明腹地。
这些,原先他都与朱瞻基特意聊过的,他本以为这些部署朱高炽是能够明白的,现在他忽然发现,朱高炽也没有明白。
朱元璋有洪武亲王塞边,有塞王拱卫大明边境,如今他设立的各大都司,何尝不是在拱卫大明,并且比朱元璋的更加有效。
尽管这些地方朝廷需要支出不少银子,但支出这些银子可以确保大明永世基业。
东、西蒙古都司更北,人烟稀少,天寒地冻,仅存的那几个部落,哪个部落有实力对大明有妄想?
东北处除了一个朝鲜,各部都在被他逐渐融合,尤其是人数较多的女真,现在还不是大明的贴心拥护者?
在东北更远的地方,同样天寒地冻,人烟罕迹,基本不可能出现敌人。
而为了防范着奴儿干都司的各部族,他在辽东还保持着辽东都司,并没有因为奴儿干都司他就撤销辽东都司。
西边有着乌斯藏指挥使司,吐蕃之地又有朵干都司,在更西的地方,同样都是些小国,且这两个地方,依靠地势就已经可以完全阻隔敌人进攻的意图。
西南有交趾与云南,哪怕没有朱高煦,就凭借西南诸国,谁能跨过云南与交趾攻入大明?
唯独就是西北,如今大明在西北的力量相对薄弱,这也是他要建设哈密都司的原因。
只要哈密都司完成,确保大明丝绸之路通道的顺畅,同时可以有效抵御西北荒漠可能出现的敌人。
可以说哈密都司只要成型,他的七都司与两布政使司拱卫大明大明的战略就能彻底形成。
这七个地方,就是大明的前哨站,是大明的纵深线,是大明遭遇敌人时自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应对的战线。
正是因为他知道朱高炽是守成之君,朱瞻基的开拓之心也不强烈,他才打造出这些都司来护卫大明,但朱瞻基不明白,需要他说出来,如今朱高炽同样还是不明白。
支出银子确保大明边防,总比被敌人直接攻入腹地,遭受更大的损失来得强。
前宋的耻辱,朱棣深深刻在脑子里,他若是不做这些,一旦这些方向真的出现了强大的敌人,没有这几个地方,敌人就可以直接深入大明,到时大明的损失,将会是不可估量的。
更为重要的是,那时大明将很难再有时间与空间来调整战略,集结大军,应对敌人。
在朱棣眼中,只要大明腹地不受影响,哪怕在这些地方大明全部战败了,依旧还可以依靠强大的国力发动二次国战,确保大明的江山社稷。
只要这些地方还在,大明就将拥有更大的容错率,哪怕就是败得全军覆没,大明都还能再度崛起,重新组织与布局。
他宁愿将银子用于边防与大军建设,也决不能如同前宋一般,用来赔偿给敌人,这是朱棣在前宋身上找到的深刻教训。
一赔再赔,一让再让,汉人的骨气与尊严,也被彻底赔完、让完,最终依旧还是被灭国,简直就是耻辱!
这也是他不遗余力建设东、西蒙古都司的原因,哪怕这两个都司的花销超过其他地方,朝中有着反对的声音,他都依旧不愿意停下。
朱高炽捡起地上的军报,看着军报上的内容,手都在颤抖。
此刻他也意识到了之前他的思想有多错误,这次若是朱棣也没有重视,那么这些消息,何时才能被大明得到?待到他重视时,那时的瓦剌,又将会如何强大?
大明的强大,火器发展的突飞猛进,朱棣又灭瓦剌与鞑靼,虽然与大汉相比有差距,但对周边的小国,朱高炽这时才发现,他好像确实轻视了。
准确来说,他压根就没有放在心上。
想着当时自己与杨士奇等人的应对方案,以及朱高燧提出来的建议,此刻猛然惊觉,文人空谈误国,他自己也是这样的啊。
朱高炽一脸的苦涩,此刻他才恍然惊觉,原来,他与朱棣的差距是这么的巨大。
想着当时杨士奇等人没有一人料到这个局面,没有一人重视,朱高炽也才发现,这些人,真的只适合治国。
军略方针,这些人真的不适合。
面对朱棣的批判,朱高炽没有任何的辩解,径直跪在地上。
“爹,是我错了,我也知道错哪里了,以后,定不再犯!”
“起来吧,地上凉,注意身子。”
朱棣看着朱高炽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没有再说什么。
他说那些,其实不是真的为了数落朱高炽,哪怕他心中真的对朱高炽失望,但如今也没有任何办法更改了。
尤其是朱高炽的身子在上次监国被掏空,或许比他走得还要早,朱高炽的付出,他都是看在眼中的。
朱棣的心中,对朱高炽也有着亏欠。
其实他本可以早点退休,进位太上皇,让朱高炽在死前坐上他如今的位置,但大明现如今的情况,他退不了幕后,他只能在前台,继续为朱高炽与朱瞻基遮风挡雨。
他其实并没有其他许多皇帝那样的权力欲,以前他不过是想做出功绩,用来洗刷自己篡位登基的罪名。
而要做到那些,手中就需要权力。
如今他也做到了,他功绩,放眼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足以排在前列了,但如今为了大明新政,朱高炽与朱瞻基都挑不起这个担子,他只能继续挑着。
但凡朱高炽能够像朱高煦那般,他又何必这么累啊。
朱高炽闻言,颤抖着身子起身,他这是感动的,他已经明白了朱棣的良苦用心。
尽管刚才对他的打击有些大,朱高炽也很快回过神来,开始说起了正事。
“爹,如今脱欢崛起,瓦剌势大,周边诸国、部落尽皆拿其没有任何办法,我们是不是需要出兵了?”
朱棣看着朱高炽主动提出了出兵补救,欣慰的笑了。
这才是应该有的思想,既然大明周边出现了强敌,那就要将这个强敌彻底消灭。
但朱棣却是摇头。
“消灭这些瓦剌余孽,大明确实要出兵,但不是现在。”
看着朱高炽沉思,朱棣等了许久,才继续开口。
“我已经让刘忠过去处理脱欢了,若是刘忠那里顺利,可以再晚一些时间出兵。
至于原因,就是先让周边诸国继续消耗瓦剌实力,不过还是如同之前,已经无用,后续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火器的支持,并且再派大将为他们操练大军,提供战术。
不过这些都是有偿的,需要他们出银子的,并且只是让他们可以应对瓦剌,不至于兵败如山倒。
而哪怕是这样,他们依旧不会压制瓦剌,毕竟诸国组成的大军,谁也不想真正将自己的实力损耗在这里。
这样做,只不过是限制瓦剌的发展罢了,同时将哈密卫提为哈密都司,向哈密增派兵力,给诸国信心,且腾出大明在西北的通道。
而没有了脱欢的瓦剌余孽,虽然依旧还有实力,但已经不足为惧。
接下来我们只需要待新政完成,待新政完成,我也可以彻底放心了。
到时我这把老骨头再亲自领军,彻底将这股瓦剌消灭,永绝后患。”
在朱棣眼中,真正值得警惕的,还是脱欢。
狼群没有了这头智慧的首领,其余的狼,掀不起什么风浪。
没有了脱欢的瓦剌,没有大明的新政重要。
而若是刘忠没有成功,那他真的得第一时间率军前往了,必须要将脱欢彻底铲除,哪怕搁置新政。
朱高炽听着朱棣又要亲征,心中极为不愿,朱棣的年纪太大了,他是真怕出现任何闪失。
但他也知道朱棣对战场的眷念,且朱棣做下的决定,他改变不了。
朱棣看着神情落寞的朱高炽,却是拍着朱高炽的肩膀笑了。
“行了,不说这个,接下来你要盯紧浙江清丈田亩的事情,务必要尽快。
我给你一年的时间,若是一年内无法完成,到时我便派大军进驻各地,直接强行丈量了。
若是遇到抵抗的,该杀的就杀了,身为太子,一味的仁德,是不行的。
他们敢违抗朝廷的新政推行,那说明这些人,就已经有了问题,不要有所顾忌。
我接下来要开始宗室开销的削减,各大亲王府、郡王府,也得开始变一变了。”
朱高炽心头沉重,其实当朱棣定下只在浙江优先开始时,他们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天下各地同时开始进行确实极难,他们可以通过拖来解决,但如今朱棣的态势,明显拖已经无用了。
而且有了脱欢这次事情的教训,朱高炽心中也有些向朱棣靠拢。
尤其是只在浙江一地先实行,正好他也看看这个摊丁入亩,是否真的适合在大明推行。
若是因为这件事真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那他说什么也会反对。
但只要最终落实下去了,也确实有利于朝廷,阻力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时,他也不介意顺势推行天下。
“爹,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