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欧洲诸国消息,大汉带去的压迫感而导致的改变(1 / 1)

加入書籤

是否靖难的事情,被朱高煦暂时搁置到一旁。

一日时间过去,朱高煦在殿内等着盛坚与侯海的到来。

当看见盛坚与侯海入殿,朱高煦心头都有一些火热。

毕竟这次两人带回来的欧洲消息,将会直接决定大汉接下来的决策。

而他自己,也很想知道如今欧洲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火器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参见王爷,臣不辱使命,今日归来。”

盛坚与侯海向着朱高煦大礼一拜,神情严肃又很是激动。

朱高煦也来到下方,扶起两人,随即坐在一旁,一脸笑容。

“回来便好,这次出去,用时近五载,辛苦你们了。

听说你们这次归来,所有船只尽皆满载,还比当初出去时多了不少船只,看来你们这次去欧洲,收获不菲啊。”

朱高煦虽然不知道这次出去到底有什么收获,但仅仅凭借满载而归,而且还是比出发时更多的船只归来,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盛坚与侯海闻言,尽皆一喜,最终还是盛坚出声。

“王爷,此次出去,确实收获颇丰,用时这么久,除了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意外,回来的途中也发现了一些意外。”

随着盛坚将苏伊士运河的事情说出来,朱高煦一时也有些尴尬。

他是真的忘了苏伊士运河是后面人工挖掘修建出来的了。

得知舰队将一旁原本的旧运河再次挖通才得以进入地中海,朱高煦也是松了一口气。

能够过去都还好,就怕又得倒回来,从非洲绕一圈才能过去。

“王爷,回来的时候,因为船只尽皆满载,尼罗河那段时间水位也较低,无法直接逆江而上,选择了当初王爷给的另外一条航线,从非洲绕行回来,这才耽搁了不少时间。

沿途经过之地,臣等也看过了,王爷在地图上标注的非洲那里,人口并不多,而且极为贫穷,且极为落后。

臣并没有在沿途耽搁,只是补充一些能喝的水,便返回。”

朱高煦闻言,并没有说什么,非洲如今的情况,岂止是穷,是落后。

那地方,如今还原始得很。

就在这时,盛坚从怀中拿出几封卷轴,当着他的面打开。

“王爷,这是臣率领舰队与奥斯曼帝国、拜占庭帝国、英格兰王国等国签订的条约,还请王爷查阅。”

朱高煦听到这里,猛然一怔,神情顿时变得无比的凝重。

实在是‘条约’这两个字,是真有些刺激他的神经了。

拿过条约一一看完,朱高煦一时都有些愣,这是他的舰队出去一趟,直接将这些人给打服了?

随即神情一喜。

尽管对条约两个字很敏感,但自己是占据优势的一方,是得利的一方,这样的条约,可就只会让人觉得舒心了。

“哈哈,做得不错,这个条约,签订得很好!”

朱高煦直接夸赞着盛坚,他是真没有想到,竟然给他带回来了这样的惊喜。

盛坚与侯海闻言,也是笑了,笑得格外的开心。

“王爷,他们所答应给的金银物资,臣都带回来了。

那些地方,臣都留下了一部分人作为驻军。

这是臣绘画的地图,上面有我大汉驻军的地方,以及归属我大汉的城池。”

朱高煦好奇的拿起看了起来,当看见上面这么多海外军事基地,这么多地方被标注成大汉疆域时,朱高煦都有些懵。

尤其是埃及那个地方,这直接成大汉的一部分了?

奥斯曼帝国那里有几个城池,以及小岛,拜占庭帝国那里也有几个城池,以及小岛,爱尔兰岛也成成了大汉疆土。

朱高煦嘴角一抽,好家伙,盛坚与侯海这次出去,这是直接给大汉整了许多万里之遥的飞地啊。

缓缓放下这份地图,看向盛坚。

“盛坚,你具体说说这次出去都干了什么,所有事情全部说给我听听。”

朱高煦很确定,盛坚与侯海出去肯定是已经干过仗了,起码与大汉签订了这些条约的那几个王国,是肯定打过的。

不然,这个条约别人会就这样签订?

盛坚随即将这一次所发生的事情说来,包括发生的大战。

朱高煦仔细的听着,从盛坚说的,心头也松了一口气。

看来欧洲诸国的火器,比起之前大明的火器技术,都还要落后一些。

欧洲诸国主要还是依靠冷兵器,火器基本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运用。

而战船这些,也赶不上大明,可以说落后于之前的大明。

是的,之前的大明,还不是如今的大明。

如今大明的火器,可以说直接和欧洲诸国拉开了不少差距。

尽管松了一口气,但也没有太过放松。

朱高煦很清楚,欧洲那边火器最先有突破的,还是葡萄牙王国,至于英格兰与法兰西,他不怎么清楚,这也是他让盛坚必须去的原因。

而盛坚此刻也已经说到了葡萄牙王国。

“王爷,臣此次去往欧洲,见了诸国王国,唯独这个葡萄牙王国,他们的火器领先于其他各国。

火绳枪在那里已经有了,而且那些人似乎知道了我们火枪的击发装置,他们正在研究燧发枪。

只不过他们枪膛没有膛线,射程比起我们的也不如。

另外他们的火炮,有两种,一种是重量相对较轻的,也是装备数量最多,甚至战船上都有装备,是通过尾部换装弹药,可以做到快速连发。

这种炮的射程在两千米左右。

对比我们所装备的轻型火炮,他们的装填弹药速度会快一些,但精准度、射程、威力,都要全面落后我们。

还有一种则是重炮,但因为过于重大,如同我们的超重型岸防炮一般,只在一些城池,以及海岸之地有。

不过他们的重型火炮远不及我们的岸防炮,射程与威力都相差很远,他们的重型火炮射程只有三千五百米。

据臣了解到的消息,装备并不多,只有十多门。

不过这些消息都是通过与葡萄牙王国的人交谈所了解到的,具体是否为真,臣虽不知晓,但臣见过他们的火枪火炮。

数量无法考究真假,但性能是真的。”

朱高煦听着葡萄牙王国的消息,心头一时有些沉重。

那种可以快速更换弹药,达到速发的轻型火炮,应该就是弗朗机炮了。

但这个射程,似乎比历史上的弗朗机炮远了一点?

朱高煦有些记不清了,但起码说明,葡萄牙王国的火器发展,似乎不差。

至于重型火炮,也无法引起他的重视,毕竟这个射程,别说和大汉的岸防炮媲美了,就是一般的火炮,这葡萄牙王国的重型火炮都别想碰瓷。

哪怕是葡萄牙王国正在研究的燧发枪,朱高煦也没有多上心,毕竟大汉如今都已经在开始批量生产击发枪了。

但有一点让他不得不在意,那就是他可以确定,历史上这个时期,葡萄牙王国的火器发展,绝对没有这么快,绝对还没有在这个时期达到燧发枪的地步。

燧发枪的出现,那都在明末时期了。

欧洲出现了燧发枪,明末时期的大明其实也研发出来了燧发枪,只不过大明还没有来得及重视,满清更是直接丢了罢了。

朱高煦就想不通了,相隔了两百年,这个时候葡萄牙王国研制的燧发枪,到底是怎么弄的?

这时,盛坚的话音再度传来。

“王爷,臣在那边得知,欧洲诸国,都听说过我们大汉的一些事情,皆把我们大汉当做东方的海上强国。

尤其是火器领先的事情,让他们格外重视,他们是在数年前就开始全面重视火器的发展,其中以葡萄牙王国发展最好,其次则是卡斯蒂利亚王国。”

听到这里,朱高煦终于明白了,原来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归根结底还是他的大汉引起的。

欧洲诸国迫于大汉的压迫感,一个个的都开始加快了火器的研发。

这就说得通了。

“另外英格兰与法兰西那里呢?他们的火器如何?”

“回王爷,臣带着舰队过去的时候,英格兰与法兰西正在爆发战事,法兰西大部分疆土皆被英格兰占据,只不过战场之上,法兰西反而占据了上风。

在去往英格兰之时,英格兰将大汉的舰队当成了法兰西的援军,在海上与其爆发海战,臣率舰队取胜,才得以与英格兰签订条约。

英格兰与法兰西的火器发展都要差一些,比起葡萄牙王国与卡斯蒂利亚王国差了许多,他们的火器水平普遍低下。”

听到这里,朱高煦却是笑了。

英格兰与法兰西所进行的大战,在他看来就是那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了。

朱高煦并没有丝毫同情,他巴不得这两国再打狠一点。

现在听下来,真正能够勉强对大汉产生威胁的,目前还是葡萄牙王国,以及那个之前在班卒听到的卡斯蒂利亚王国。

思索一会,朱高煦问道:“在你离开时,英格兰与法兰西还有没有继续交战?欧洲诸国有没有什么改变?”

朱高煦问到这里,盛坚的神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

“王爷,这正是臣接下来要说的。

英格兰主动与法兰西停战,法兰西也竟然也主动停止继续进攻。

正常而言,他们已经打了几十年,却是在这个时候选择停战,臣认为恐怕是因为看见了我大汉强大的实力,迫于压力开始交涉。

在臣离开英格兰与法兰西时,英格兰已经从原本侵占的法兰西之地退出。

另外还有卡斯蒂利亚王国、阿拉贡王国、格拉纳达王国三国,也在开始进行商议合并之事,主要是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占据主导,意图成立西班牙王国。

期间还联系了葡萄牙王国,不过葡萄牙王国并没有回应。

而葡萄牙王国已经在开始向非常扩张,臣将直布陀罗海峡南侧的丹吉尔占据,作为大汉在那里的一个海军基地。

另外在阿拉贡王国的阿尔梅里亚,也有驻军。

从地中海返回之时,臣听闻匈牙利等诸多王国也在商议着要事,似乎在寻求联合一般。

不过臣虽然在欧洲诸多地方留有驻军,不过却是并不多,加起来四千人不到,舰船二十艘。

臣回来所携带的舰船,都是在这期间,在原本占据的苏伊士所留下人手建造的。

后面又从当地挑选青壮为劳力,再次留下一千军在地中海沿海,才带着舰队返回。”

朱高煦听得神情凝重,按照盛坚所说的这些消息,朱高煦有一种预感,那就是欧洲诸国在见到大汉的强大实力后,正在相互试图结盟,共同对抗大汉在那里的影响。

就如同当初东南亚诸国与南亚诸国搞出来的‘反汉联盟’、‘抗汉联盟’一样。

除了这个解释,不然他真想不通那些王国怎么会突然间握手言和,相互开始加强联系。

尤其是英格兰与法兰西,打了几十年,这个仇恨可不是一般的深了,但偏偏就这样结束了。

卡斯蒂利亚王国、阿拉贡王国、格拉纳达王国这三个王国,融合也是通过战争才融合成为西班牙王国的。

尽管这个趋势很是明显,但朱高煦很是不信。

欧洲那块地方,因为罗马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遗留问题,还有信奉教会的不同,讲道理是不可能联合在一起的才是。

不再去想,朱高煦看向盛坚,又了解一会之后,就让盛坚与侯海下去休息。

至于带回来的那些金银物资,朱高煦反而没有那么看重了。

因为那些,大汉这里本就不少,多出来的只能算作锦上添花。

如今的大汉,已经不是盛坚与侯海刚出去那时候的样子了。

剩下自己一个人,朱高煦还在思考着。

如今欧洲的消息已经知道了,并且盛坚已经在那里留下了诸多军事基地,得到了不少地方,那靖难的事情,也得先放在一边了。

和大明内战,哪有出去打欧洲来得有意思?

欧洲也算是大汉最后的敌人了,也是实力最容易靠近大汉的敌人。

如今既然还有着很大的差距,那必须要在这个差距缩小之前,解决欧洲诸国!

但想要远征欧洲,动员的兵力绝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欧洲的总人口,那可是一点也不少的。

“必须得找个机会,在出征之前,先减少欧洲人口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