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潜移默化(1 / 1)

加入書籤

人类社会形成的那一天,就是有分工的。

有的负责出谋划策,有的专注落地执行。

反正徐建军此时此刻负责的是研究用把柄堵住漏洞的终极奥义,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王姑娘也学会化被动为主动,并且能够通过研究对象的微表情实时转变轻重快慢的节奏。

而另一边的黄佰鸣,拉上几个牛马,通宵达旦地修改完善剧本,同样的劲头十足,精益求精。

当第二天其他几个人来公司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萎靡不振,仿佛被掏空的黄佰鸣。

“老黄,不就是输给嘉禾一次嘛,至于把你打击成这样?”

“对啊,你不会是自暴自弃,晚上跑兰桂坊鬼混了吧,注意身体啊,以为还是二十出头的靓仔儿啊?”

剧本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搞完,本来黄佰鸣是不想这么快就跟这帮目光短浅的家伙们分享的,可此时听着他们胡言乱语,一下子没忍住。

“昨晚上通宵弄出来一个剧本,我感觉还不错,等下你们也给帮忙提提意见。”

之前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明明大家都是一样的心急火燎,一样的不可奈何,麦家可不信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黄佰鸣能放出什么大招。

在他想来,无非还是把去年成功的开心鬼变个花样摆上桌,可是这个题材潜力有限,能为公司赚钱不假,但想要弄成最佳拍档那样的扛鼎之作,显然不太可能。

女皇密令之后,有些无良媒体唱衰他们新艺城,说什么主创人员江郎才尽,折腾不出来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意。

如果是公司初创阶段,大家都没一点心理包袱,自然也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直接干就完了,扑街大不了重头再来。

可接连不断的成功,让他们这帮人心态也跟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影坛大佬邵六叔,被他们挤兑的关门歇业;傲视群雄的邹老板,也在不同场合夸赞过他们这些后起之秀。

如果不是起步就把调子订的太高,其实他们圣诞档期那部打工皇帝,将近两千万的票房,已经算是难得的佳作了;春节虽然嘉禾的福星高照一骑绝尘,但恭喜发财也有一千八百万的票房成绩。

可在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下,他们新艺城好像已经成了江河日下的二流公司,让这帮心高气傲的家伙如何平静。

只是他们开业之初定的发展策略,就是低成本加奇思妙想的故事结构。

这种模式确实能够以小博大,对演员也没有那么强的依赖性,但弊病也同样明显,不能像嘉禾那样,用一样的演员一样的故事,简单做些变动,比如说打斗的方式,打斗的场景,就能吸引观众心甘情愿掏钱买票进电影院。

许关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演最佳拍档,无数人冲进电影院捧场,打工皇帝就直接腰斩。

不错,一两千万的票房成绩,在王组贤看来已经是天花板一样的存在,秒杀邵氏一大堆辛苦制作的电影,但在麦家这帮人看来,就有些差强人意。

抱着批判的精神,麦家拿着黄佰鸣递过来的剧本,斜倚着办公桌端随意地扫了下名字,喋血双雄,什么鬼玩意儿。

但是随着一点点深入进剧情,他开始沉浸其中,就连麦家自己都没察觉,他保持这个姿势将近一个小时。

等粗略把情节过完,稍微活动一下筋骨,可真是腰酸背疼腿抽筋,眼冒金星直晃悠。

认真算起来,他比黄佰鸣还大两岁呢,调侃人家身体不行,自己何尝不是同样进入男人的瓶颈期。

“黄sir,不错啊,这个剧本有搞头。”

“那当然,没搞头我也不会提这么大劲头,好久没有熬通宵了,的确是有些顶不住。”

“前两天你也跟我们一样毫无头绪,怎么想出来的创意?”

黄佰鸣很想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可他真那样做了的话,绝对会得不偿失,于是吐露实情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对电影方面也有涉猎,我们聚会的时候顺便聊起最近的创作困境,于是这部喋血双雄就诞生了。”

“咦,港岛还有这样的人物?干脆直接把他拉到我们公司一起赚钱多好。”

“电影只是他闲暇之余的爱好,而且他也不是港岛人,对加入咱们自然没什么兴趣,剧本你如果也感觉还行的话,等我修改完,就可以筹备接下来的事宜了。”

麦家有些心痒,但他自己形象跟剧本中主角差距太大,于是就想着在导演这个身份上做文章。

只不过他现在跟黄佰鸣关系有些微妙,老黄如今在新艺城的地位越来越稳固,那帮编辑对他唯命是从,小高也对这个师傅敬重有加。

新艺城三巨头中,黄佰鸣占的比重最轻,但现在干的活却越来越出色,这种状况时间久了自然是矛盾重重。

麦家作为拿最多那个,坐享其成他认为也是理所当然,让他从自己口袋里拿出利益搞平衡,显然他还没那种格局。

就这么维持下去,才符合麦家的期望,所以他也不敢过分刺激黄佰鸣,万一这家伙一拍两散不干了,损失最大的还是他自己。

于是就算想在导演上占到主导,他也没法直接提出来。

“黄Sir觉得谁当导演最合适?小高掌镜喜剧片问题不大,但这种江湖气的东西,对他还有些难度。”

高知森师出黄佰鸣,麦家否定了徒弟,其实某种意义上连他这个师傅也一起Pass了。

什么心思,那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但黄佰鸣怎么可能为他人做嫁衣,也跟麦家打起了太极。

“咱们新艺城基本上都是玩喜剧出身的,其他题材的确实尝试的不够,麦秃子你难道就有把握掌控这种新类型的剧本?”

双方明争暗斗,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其实折中的办法就摆在那儿,由徐可主导其实最合适。

但黄佰鸣心有不甘,最后把一心求变,甚至跑去湾湾试水的吴玉森搬了出来,这家伙急着证明自己,利用好这点,总体还是自己说了算。

事实也验证了黄佰鸣的猜测,他把吴玉森召回来,这家伙看到剧本就挪不动脚步。

如果是徐建军看到这种场景,估计表情会很精彩。

拿着人家成熟期的巅峰作品,摆到还没修炼出逼格的放鸽子达人跟前,那种完美契合,抓耳挠腮的舒爽,可想而知了。

“黄Sir,这剧本是真不错,枪战如果拍出效果,一定会很过瘾,如果把几方大战的场景放到教堂里,再配一群白鸽飞过,是不是就能把那种暴力与平和完美地结合到一起?”

“阿ohn,你还别说,是挺有搞头的,就这么来。”

“男主角你说定了周润发?他外形勉强符合要求,这个警察选谁合适?”

“李修显怎么样?警匪片对他来说驾驭起来太轻松了,就是不知道他有档期没有。”

“我去联系他,肯定把他忽悠过来,女主角戏份少,演技无所谓,但一定得漂亮,去年那个港姐就不错。”

中澳混血的高丽红,没有跟洪大胖子学武打动作的时候,真的是能把男人迷得神魂颠倒。

吴玉森已经畅想着跟大美女的合作了。

“女主角也定了,没得商量。”

黄佰鸣看了看笑的异常灿烂的John仔,开玩笑,这部电影就算是把你这个导演换了,女主角的人选都不可能动。

那位徐老板可是跟做贸易的冯家,还是搞地产的新鸿基李家都有生意往来,上次洪胖子跟潘公子只是态度上有些无礼,就被人家中途狙击,多花了一千万才初步谈定邵氏院线的收购。

前车之鉴,黄佰鸣可不希望跟这样的人物有什么误会。

“谁啊?”

“王组贤。”

“就是跟许关杰在打工皇帝演对手戏的那个小姑娘,她也不错。”

“她当然不错,不过名花有主,你可千万别有乱七八糟的想法。”

“怎么可能,我可不是那样的人。”

新艺城这边马不停蹄地为新项目招兵买马之时,徐大善人已经踏上了前往大洋彼岸的行程。

王姑娘虽然盛情挽留,使出了浑身解数,让徐建军享受到了极致的快乐,但分别却是永恒的主旋律。

上次稀里糊涂被徐建军偷得芳心,那时候的王组贤还不觉得如何,毕竟两人的进展实在快的有些离谱,分开的时候她刚好有空间反思这份感情的缘起。

但这回短短数天,这个来去如风的家伙却在她身上和心灵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徐建军走了之后,连着两天王组贤都是无精打采的,窝在家里不出门。

可看到徐建军在房间里重新布置的几个全身镜,王组贤总是忍不住站在镜子前审视自我,放纵了两天,她就不由自主地开始形体上的锻炼。

徐建军明明没有对王组贤身材有什么要求,可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更厉害,这可比追在屁股后面监督有效果多了。

一直到黄佰鸣通知,王组贤才结束了略显无聊的宅家生活。

喋血双雄这个电影剧本是在王组贤的见证下诞生的,而且还是出自徐建军之手,这让王组贤从一开始就认真对待自己的表演,她不想徐建军的心血被糟蹋。

而她这种敬业的状态也赢得了对手演员的好感,导演更是不吝赞誉之词。

吴白鸽经过黄佰鸣特意嘱咐,自然晓得分寸,可以说王组贤在剧组享受的是一线大牌的待遇。

这跟她在邵氏那边的时候简直是天差地别。

相比王组贤这种随时能调动起来的好状态,未来的发财周却是一直找不准感觉。

周闰发这两年可谓是霉运连连,先是跟谈了几年恋爱的女友分离,接着就是赌气性质的闪婚闪离。

感情上遭受磨难,事业也是一落千丈。

票房毒药的称号,一旦被扣到头上,想摘掉可就难了。

他现在不敢放过一丝机会,别说主角了,就算是让他演配角,都甘之如饴。

好不容易通过演员的身份逆天改命,哪怕就此烂下去,也要把钱挣足了,以后的生活才会有保障。

底层混上来的这些人,机会不多,选择有限,他们就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救命稻草就死不松手。

所以不管导演是故意刁难,还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只要别人要求,周闰发态度都是出奇地好,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再来一次。

总之导演的指令,他是从来不会违背。

这让吴白鸽对他这个票房毒药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观。

剧组气氛也变得融洽顺畅许多,闲暇之余大家还会一起到附近的餐厅吃个饭。

王组贤在这群人当中绝对是后辈加新人,基本没有她说话的余地,但这天不知道大家怎么就把话题扯到各自的片酬上。

周闰发因为接连不断的票房扑街,根本叫不上价,他这个主演定的都不高,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小贤,我怎么听有人说,你跟我是一样的片酬?是不是真的啊?”

这个时期,女演员的片酬是要低男演员一大截的,何况这部戏中,王组贤这个女主角的戏份也不算太多,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很容易引起大家不满。

王组贤就算再不懂事,也不会大嘴巴四处炫耀。

得了实惠偷偷开心就行。

只是没想到被周闰发这么当众问出来,一时弄的她有些不知道如何应对。

“没有的事儿,发仔是从哪儿听到这种谣言的?”

见王组贤低着头没有回应,吴白鸽先下场帮她解围。

而听到导演直接定性为谣言,老于世故的周闰发立马解释道。

“我也忘了是什么时候,好像是哪个工作人员谈及,既然导演说不是,那肯定就是我听错了。”

“应该是听错了,底下这些人最喜欢胡说八道。”

港片鼎盛的九十年代,演员片酬几乎是公开透明的,而且那几个头部演员也乐于公布出来,增加热度,但八十年代中期,信息公开就完全看电影公司的态度了。

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但吴白鸽把这事儿跟黄佰鸣提起的时候,这位却大动肝火,借机清理了一个财务人员,两个道具组的幕后人员。

如果不是王组贤对黄佰鸣态度一般般,甚至私下开玩笑调侃老黄长相的时候,她都是跟着起哄,吴玉森都要怀疑这俩人关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