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大爆其料(1 / 1)

加入書籤

多年没有上过三尺讲台,来的又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顶尖名校,这也是冯国敬为什么心里没底的原因。

可真正身处这样的环境当中,已经快要遗忘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让他迅速进入亢奋的状态。

看着台下一双双清澈的眼神,透射出来的是对知识的渴望,是对未知探索的冲劲。

他们大多数都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有很强的可塑性。

但也就是因为这个,面对不同价值观冲击,面对优越物质生活的诱惑,有些人容易迷失方向,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材料。

其实这种演讲性质的学术探讨,很难系统地输出有价值的内容,那些受欢迎的教授学者,面对这种情况,一般都会采取一点破面的技巧,迅速切入正题。

然后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鲜活的例子让内容更加有趣和容易接受。

冯国敬无疑是此中高手,用他那略带港味儿的普通话把道理娓娓道来,台下同学们听的是津津有味。

甚至不断有其他院系的学生闻讯赶来。

院系可能提前把老冯的身份和头衔亮出去了。

这个年代,大学生对富豪还没有那么世俗的追捧。

但对那种既是富豪,又在学术领域有着一定成就的儒商,绝对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感。

而且冯国敬还是跟徐建军交流过之后,选的都是时下最热门、学子们最关心的题材。

什么原因造成东西方经济差距,这个属于是老生常谈了,自然没必要旧事重提。

对比国内和那些发达国家的优劣势,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怎么有效弥补劣势,从而快速追赶上去,这才是学生们爱听的,也是让院系领导心情激动的点。

“为了教好西方经济学,我钻研资料算是比较勤快的了,查阅的文献都能堆成山了,可跟人家还是没法相提并论啊,哈佛的教授,果然名不虚传。”

台下第二排,梁先锋心悦诚服地对着徐建军说道。

“梁老师,不用心虚,也无需气馁,只要主义真,铁杵都能磨成针,何况你只是缺了点理论结合实际的经验罢了,我相信你,早晚都会成长为人人敬仰的梁教授的。”

也幸亏今天不是让自己上台,不然在台上看到徐建军这张熟悉的面孔,加上他喜欢搞怪恶作剧的习性,弄不好就会出现笑场这种教学事故。

“你家廖芸长得好看,不管教学水平怎么样,都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我可不同,如果水平太菜,被学生背地里骂都是轻的,当场让你下不来台都有可能。”

这也许就是年轻老师们共有的焦虑吧,认认真真地备课,兢兢业业地教学,还对教完之后的效果没一点自信。

“老梁啊,你这话要是让我家那位听到,估计要跟你理论理论了,什么叫长得好看就不需要水平?你这是根深蒂固的偏见啊。”

两人大学时期就是一个宿舍的,说话随意的很,对徐建军,梁先锋可以直截了当地抨击,但廖芸就不行了。

一下子没注意,意思没表达清楚,就又被徐建军这家伙踩住痛脚了,于是他赶紧撇清道。

“你别胡乱误解别人所要表达的含义,更不能把咱们兄弟之间的交流说给你媳妇儿听,你小子也不是妻管严啊,难道现在变了?”

或许是两人说话声音有些大,被前排领导听到了,老胡扭过头向他们这个方向瞥了一眼,吓的两人立马正襟危坐,乖的跟小学生一样。

梁先锋的表现没什么指摘的,毕竟那是曾经的老师,现在的领导,但徐建军也条件反射地心虚,也许就是学生面对老师时候的本能反应了。

不过两人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讨论了,毕竟院长那一瞥的威力还是很大的。

等到提问交流环节,那可就热闹了。

这个时候的学生,是什么都敢问,角度刁钻的徐建军都为老冯捏一把汗。

其中一个学生,直截了当地问起了像冯国敬这样的港人,对回归国家的态度。

“这位同学问的好,其实就算你没有问,针对这方面我也是要说一说的。”

“港岛是国家的一部分,这是大家的共识,而且现在也有很多港商响应国家号召,到内地来投资建厂,我们利丰更是早在几年前,就在深市投产了一家服装厂,两家制鞋厂,还跟一个朋友合资建了一个玩具厂。”

“未来我们还会建立一个横跨港深的物流配送体系。”

“关于你的问题,我要说的是,观察一个人的态度,不能单看他说什么,毕竟身处今天这样的环境,就算再蠢,也不可能说那些傲慢无礼的话。”

“一个成功的商人,冠冕堂皇,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是必修课。”

“可一个人的行为和动作,是瞒不住人的,在座的都是聪明人,我也没必要说那些漂亮话哄大家开心。”

“我只说一点,就是对祖国的未来充满期望,并且也非常乐意参与其中。”

冯国敬这段话说的斩钉截铁,台下同学们也给出了热烈掌声,特别是那个提问的学生,鼓掌最有劲。

而他这个问题仿佛是吹响了号角,接下来大家简直是百无禁忌,就连前排的领导们,都要让几个年轻老师深入到学生中,告诫他们火力不要太猛。

毕竟是爱国港商,应该多问一些学术方面的问题。

“冯先生,您是经济学博士,家族产业又做到在港岛上市,我想请教一下,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商业领域?”

“这位同学很有前途,将来就算是不能做一个造福一方的官员,也能在商业领域大展拳脚。”

“刚刚他问完这个问题,有同学议论他目的不单纯,我要为这个同学辩解一下,其实学以致用,升官发财,不是上不得台面的功利,而是人之常情。”

“这点国内的同学还是有些保守了,要是放在港岛,估计已经有同学该什么时候买股票,什么时候抛售。”

冯国敬略微思索一番,才继续说道。

“论到理论联系实际,其实我做的不够好,刚刚接手家里生意的时候,犯了不少低级错误,没少被家里长辈和老员工骂,我也是在骂声中慢慢找到正确方向的。”

“就这还是家族生意不可能真的把我开除的情况下。”

“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学习我,自认为一身的学问没处施展,找到机会就大刀阔斧想要折腾出花样来,结果碰的一头包。”

“理论研究,有很多情况都过于理想化,可实际经营,却有太多情况根本无法套用到学过理论的突发状况,如果什么都要在书本中找到答案,什么事情你都做不成。”

冯国敬说到这里,目光扫过第二排的徐建军,突发奇想说道。

“其实论到这方面的能力和成就,你们的学长比我强的多,有些情况我甚至都要向他请教。”

听了老冯的话,在场所有人陷入短暂的沉寂,他们都在想,冯大教授说的这位学长是哪个。

有的同学甚至已经在脑海中搜寻曾经呼风唤雨的老前辈们了。

只有徐建军隐隐觉得有些不妙,老冯这是准备把自己架到火上烤啊。

“我在台上也讲了一个多小时了,让我喝口水润润喉咙,接下来有请你们徐建军学长接替我上台回答同学们的问题。”

“特别是金融方面的知识,有什么你们尽管问,他在这方面绝对属于权威级别的。”

前排几个教过徐建军的教授和院系领导,扭头看他的眼神,真的让他如坐针毡,想窝在那里装孙子显然是没可能了。

只能硬着头皮走上讲台。

徐建军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但今天还真有些不一样,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该讲些什么。

而台下的学弟学妹们已经开始窃窃私语了。

看到讲台下同学,以及院系老师们的反应,冯国敬心说,你们对徐建军这个曾经在这儿读书的学子,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啊。

于是在徐建军开讲之前,他先来个开场介绍。

“你们这位徐学长,一向低调,我估计包括熟悉他的人,都不一定对他取得的成就有什么了解,我在这里就先简单介绍一下吧。”

“他在港岛,与我们利丰集团以及新鸿基地产合作开发了一栋商业写字楼,这栋楼有五十层,国际知名设计师参与设计,历时三年建成,以目前的估计,超过十亿港币。”

冯国敬话音刚落,台下窃窃私语的声音已经变成嗡嗡声了。

而徐建军真想上去给老冯一个脑瓜蹦,喊一句我谢谢你哦。

可这还没完,冯国敬见大家议论纷纷的样子,似乎挺满意这个结果的,接着就来个更劲爆的。

“小日子世嘉科技集团,你们的徐学长目前是董事长,可能这里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家公司,不过也没关系,我帮你们介绍,它是家电子游戏软硬件供应商,前段时间刚刚在东京交易所上市,目前的市值超过十五亿,美元。”

得了,自己闷声发大财的愿望彻底泡汤。

徐建军是真没想到,冯国敬这个浓眉大眼的老大哥,是个大嘴巴,早知道就离他家远点了。

要说台下最不可置信的,当属曾经跟徐建军住一个宿舍的梁先锋。

虽然上学的时候就知道徐建军这家伙点子多,主意大,并且他们还在为一日三餐发愁的时候,徐建军已经搞起了小型印刷厂,后来还开了家生意火爆的饭店。

但听冯教授介绍的这些,已经远超普通生意的范畴了,一时半会很难让人接受。

毕竟刚刚坐在台下的时候,两个聊天打屁,徐建军这小子还是没一点架子。

眼看冯国敬还准备继续放大招,徐建军很是干脆地接过话茬。

“好了,同学们也不用继续议论了,有什么想问的,只管问,作为你们的学长,我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徐学长,请问您是哪一届的学生?”

“我是78年入的学,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二届学生,第一排在座的很多老师教授都教过我,他们可以帮我作证,当然,我上学的时候老是不遵守纪律,他们要是不想认我这个学生,你们也不要见笑啊。”

“那应该是82年毕业,参加工作才三年,冯教授说的那些成就,对我们来说,就像天方夜谭,请问这些都是真的吗?”

徐建军无奈地苦笑,老冯看看你做的好事,抖搂出这么多,肯定会让很多学生怀疑人生的,他只能尽量降低影响了,希望冯国敬不要继续添乱了。

“冯教授提到的港岛商业大厦,他说估价超过十亿,你们权当一乐呵,其实土地以及建造成本,要低的多。”

“还有世嘉董事长的事儿,我是任职这个职务没错,可上市公司的市值,就像是泡沫,做不得准,这个时候十亿,也许明年就会跌到姥姥家,甚至变得一文不值都有可能。”

“咱们在这个问题上也不必过于纠缠,我还是希望学弟学妹们,把精力放在专业知识方面。”

徐建军的劝导起不到半点作用,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就连前排的老师教授们都好奇自己曾经的学生,是如何做到闷声不响地做到那种地步的。

“我们想知道,徐学长是如何积累第一桶金的,都说资本的第一桶金,往往充斥着肮脏和血腥,不知道徐学长是不是例外。”

就知道是这样,华夏的传统,对不熟悉或者外人取得的成就,还能做到恭喜和祝福,一旦身边跟自己差不多的人一飞冲天,就要面临诸多的质疑和刁难。

甚至不惜拿显微镜斟酌你的一言一行。

“大家都听说过小日子的漫画和动画片吧?”

得到肯定的回复之后,徐建军斟词酌句地说道。

“我上大学之前,当过一段时间的知青,相信很多我们那两届的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那时候干活苦,吃不饱穿不暖,精神食粮也很有限。”

“所以闲着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写写画画,众所周知,艰苦的条件容易催生灵感,好多诗人作家,经受苦难的时候作品质量最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