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浑水摸鱼(1 / 1)

加入書籤

徐建军是听劝的性格,他要是继续待在家里,自己不胜其扰,还弄的家里跟着没办法消停。

于是安排好京城一系列事情之后,火速南下。

只要他人不在京城,很多没必要的拜访跟邀约,廖芸就有充分理由推掉。

早期冒头的这帮享受时代红利的名人,有的时候各方面需要他们这样的典型激励更多人放心大胆地开拓创新,这部分人往往承受了自身难以负担的关注度,有的人能保持清醒,不受干扰。

但大多数都会在不断追捧中迷失自我,然后行差踏错,被淹没在时代洪流之中。

被上面点过名炒瓜子那位,巅峰时期每天都要迎接来自全国各地考察的团队,这中间甚至有很多都是国营企业。

一旦一家企业出了名,就会有一堆人蹦出来参观考察,至于有没有学到精髓,在乎的人真不多。

好在徐建军属于异类,他是直接在外面开花结果,这样就杜绝了大多数纷纷扰扰。

当踏足特区的地界,徐建军这些天积攒的烦躁情绪一扫而空,看哪儿都顺眼了许多。

深市经过这几年马不停蹄的建设,已经差不多有了大城市该有的样子,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便利,水电配套都趋于稳定。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招商引资也卓有成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这里落地生根。

所谓的深市速度,指的可不光是盖楼的快慢,而是特区整体效率的集中体现。

徐建军刚到宏达工业区没多久,都还没来得及听取世嘉前期调研团队的汇报,政府的工作人员已经找上门来,可见他们对这个投资项目的重视程度。

没办法,徐建军只能把人先请到会议室招待着。

这边加快进度先了解最迫切的关键信息,不然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什么议程都无法进行。

“徐总,这段时间除了全面考察他们主推的深市科技园外,我们还跟另一个区也有过接洽,两个地方各有优劣。”

“科技园这边,虽然属于深市政府和中科院联合创办,7月底的时候奠基,已经有企业开始入驻了,这里面积挺大,他们是准备建成一个科技产业集聚区,这点跟您的构想不谋而合。”

“不过园区是统筹管理,现在入驻的企业有限,咱们肯定会被当成座上宾对待,但后期随着更多的企业进来,这种待遇就不一定能够持续下去。”

“而富田那边,是准备给我们一个专属园区,在莲花山边上,厂房设施建成之后,完全由咱们自主管理,美中不足的是,那里村子,还没有完全清退,不过他们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了。”

崔国康准备的很充分,这次难得有在徐建军跟前表现的机会,他自然不会错过。

而且他这个沪上跑去小日子的留学生,对国内政治生态,以及相关措施都不陌生,得出的结论也更全面一些。

“你的建议呢?”

听到徐建军问话,崔国康大喜过望,看来自己的工作已经得到初步认可了,于是开始更详尽的对比,并且给出自己的倾向性意见。

也不怪崔同学这么激动,他和徐建军虽然同属恢复高考得利的幸运儿,但两人之间的差距已经大到他失去了羡慕嫉妒的心思。

按说崔国康出国之前,在自己学校属于名列前茅的佼佼者,不然留学的机会也轮不到他头上。

就算是到了国外,他的专业成绩也是相当耀眼,跟小日子本土学生相比,也不遑多让。

可这些骄傲,在徐建军跟前,不能说毫无价值,但也绝对不值一提。

自己还在为生活费发愁的时候,别人已经开展跨国贸易,把国内的产品变成小日子货架上的爆款畅销品。

等到他毕业之后,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满以为也会像徐建军那样,所向披靡,取得成功轻而易举,可现实却狠狠地给他上了一课。

当初提供给他的选择,首当其冲是回母校任教,把自己在外面学到的知识传达出去。

当然,那不是唯一选择,也就企业向他抛来橄榄枝。

但崔国康自认为辛辛苦苦留学海外,不是为了那个技术员的岗位,他有更远大的抱负。

他也知道一切都得从零做起,但那个时候,是真没有耐心一点点的熬。

于是他走出了一个许多人无法理解的新道路。

虽然备受非议,不过好歹物质上得到了极大满足。

从开始在通力会社历练,到后来加入世嘉。

就算是基层管理,工资待遇也甩国内好几条街。

何况他也是今非昔比,靠着自己努力,在世嘉这个上市企业里找到了自己定位。

这次徐建军打算以世嘉的名义在深市投资建厂,崔国康立马嗅到了更上一层楼的机遇,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到目前为止,一切进行的都还算顺利。

“你的意思是,富田那边更有优势,能为随后的扩展留足空间,也不会面临跟国内企业挤在一起的尴尬场面?”

“这样的话,会议室里坐的那帮人,我该怎么回复人家,毕竟都是诚意满满。”

听着徐建军明显带着考验的疑问,崔国康胸有成竹地道。

“这个恶人不需要咱们去做,刚刚我已经联系那边的负责人过来了,他们离的远一些,不过这时候应该也快到了,要不徐总您先去会议室应付一下他们,我去厂区门口迎接另一波人员的到来。”

其实都不用迎接,这个时候的会议室,两伙人已经撞到一起了。

都是为了工作,你追我赶,只要是良性竞争,没有什么是上不得台面的。

对于崔国康的自作主张,徐建军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

在这个人才紧缺的年代,别说留学生了,就算是普通中专生,都是供不应求,想要收入囊中,简直难如登天。

所以徐建军才愿意给这样一个人机会,如果作为老板是属于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类型,把任何有道德瑕疵的人都给拒之门外,没有兼容并蓄的魄力,那就很难让一家企业发展壮大。

小聪明只要用对地方,照样能有一番作为。

崔国康这招就用得很好,把水搅浑,压力扔给对方,都不用徐建军表态,轻松自在地化解了尴尬的局面。

选址本来就需要经过综合考虑,不可能一蹴而就。

就算对崔国康的分析比较认可,徐建军在做出决定之前,也必定需要实地考察一番。

科技园的项目,只要在深市打拼过的应该都知道,徐建军毕业之后当过几年的深漂,对那里自然是如雷贯耳,这里未来会有无数知名企业驻扎,一开始跟菊厂并驾齐驱的华兴,此时应该已经在那里有自己地盘了。

国内会相继诞生无数所谓的科技园区,虽然有一部分的确是创作了一时的辉煌,可这样的园区,也容易滋生各式各样的问题和矛盾。

以徐建军的性格,自然会对这样的安排敬而远之。

蛇口这边其实也遍布着各行各业的港商,但基本没有直接竞争对手做邻居的尴尬处境。

同行是冤家,就算是同属国营单位,尚且存在争强好胜的处处针对,更何况外企或者私企了。

只能说产业聚集化的构想是好的,但实现起来却有重重困难。

富田那边给的选址,徐建军看过实地之后,就有些纳闷起来,按照他的了解,那个地方未来是给赛格这个亲儿子留着的,没想到因为他煽动的蝴蝶翅膀,提前给霸占了。

老板负责拍板做决定,剩下的工作自然有底下人负责洽谈。

当崔国康他们跟政府的工作人员一点点地抠细节的时候,徐建军则是悠闲地逗小外甥玩呢。

这小子还没满周岁,走不会走,说不会说,但是能够简单听懂一些指令。

徐建军像是逗小狗一样,让小家伙爬来爬去,杨跃也非常给面子。

“老二比杨烁那个小色批好玩多了,你看我说啥他都能听话地执行。”

“你说在这儿造谣,烁烁多乖了,什么小色皮,再胡说八道,我打电话跟咱娘告状。”

按说徐淑香以往的风格,看弟弟不爽,早就上手拧耳朵了。

只是现在她有点下不去手,一直以为她这个弟弟够厉害了,没想到自己了解的,只是这家伙事业冰山的一角。

之前厂子被授权生产世嘉的电子游戏机,徐淑香还以为那是徐建军跑的关系,跟世嘉接上头。

结果现在才知道,世嘉本身就是他买下的企业。

他们两口子私下里粗略估算过,徐建军这个老弟的资产,就光他们了解到的,都已经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规模。

放到前些年,绝对要被划到万恶的大资本家行列。

所以徐淑香也不敢声张,就是怕万一开倒车,自己弟弟会遭殃。

此时看徐建军没心没肺地在那儿逗小儿子玩,很难把他跟亿万富翁联系到一起。

“军子,你这次直接以世嘉老板的身份参与投资,会不会被人惦记上啊?要我说还跟之前那样多好,绕几圈,谁也摸不清底细,就算有人想找麻烦,都无济于事。”

“二姐,现在已经没必要瞒了,前几年之所以谨小慎微,是因为政策不稳定,咱没有必要冲到前面当开路先锋,这样的角色,往往没有什么好下场。”

“现在改革的成效显著,上层也已经达成共识,谁再唱反调,注定是要被时代所淘汰的。”

“关键是这次因为某个意外,世嘉的事儿在京城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再遮遮掩掩,就显得小家子气了。”

徐建军把近段时间在京城的遭遇跟二姐简单说了下。

她有些气恼地咒骂道。

“那个姓冯的还真是大嘴巴,这样的人以后还是少打交道为妙。”

“其实这属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的观念不同,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以后我还准备在港岛折腾呢,没有个本土势力帮衬,很多事情办起来就费劲的多,我自有分寸,姐你就别操心了。”

他们姐弟俩刚提起冯家人,没过一会儿冯国伦就不请自来,还真经不起念叨。

其实徐建军从头到尾接触最多的,一直都是冯老二,两人可以说是臭味相投。

见面也没有虚伪的客套,往往都是直奔主题。

“走,我发现一家客家菜做的很地道的馆子,今天带你去品尝一下。”

“京城那件事,老大也是过后才发觉自己行为有些孟浪了,当面道歉他又不好意思,就求我帮着说项,这个面子必须得给啊,从小到大,他可很少求到我头上。”

坐到冯国伦开来的车里,徐建军浑不在意地说道。

“本来就不是什么要紧事儿,而且我也当场坑了你哥一把,裹挟着他捐给京大几百万港币,他不会肉疼吧?”

“就那点钱,他哪会放在心上,何况老大一贯的沽名钓誉,在这之前就没少在教育方面捐钱,与其扔给老外的学校,还不如捐给内地的学府来的实在。”

这兄弟俩都有留学哈佛的经历,但两人不管是对学术的专注度上,还是对生活的态度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如此性格迥异的兄弟俩,没有走传统的豪门争斗戏码,反而能够和睦相处,就连徐建军对此都叹为观止。

单从这点,就让徐建军对他们家老爷子产生无限崇敬之情。

“你家老爷子最近身体可好?”

“好的不得了,前段时间他还跟我念叨,说小徐有日子没上门啦,跟你品茗论道,比教训我们有意思多了,搞得像是跟你平辈论金,我们矮了一辈一样。”

“哈哈,我跟冯老爷子本来就是忘年交,你要是非喊我一声叔叔,那也没错。”

听徐建军大言不惭妄图当自己长辈,冯国伦哪里能忍。

“说你胖你还真喘上了,我发现人不能太熟,以前你小子多有礼貌,说是大有可为的有志青年都不为过,现在越来越没大没小了。”

“本来还想拉着你去港岛潇洒几天,权当是补偿了,现在看还是算了,长辈哪有跟小辈计较的道理,你说是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