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高山仰止(1 / 1)

加入書籤

白天打四人麻将,玩的不亦乐乎;晚上引导着王妹妹熟悉两人麻将的精髓,个中滋味就不足为外人道也。

总之是香艳满屋,回味无穷。

经过几天形影不离的陪伴,经过无数次畅快淋漓的辛勤耕耘,算是彻底填补了王组贤内心深处的空虚感,她现在看徐某人的眼神用柔情似水都不为过。

在温柔乡流连忘返多日,徐建军才抽出时间约见李卫东两口子。

他们过来港岛已经有两年多时间,算是彻底走出曾经笼罩在身上的阴霾。

最起码卓海岚见到徐建军还能有说有笑,不再是之前见到那样,用沉默寡言屏蔽与外界的联系。

“建军,你如今在咱们校友圈子算是出名了,大手笔啊,一下子捐了五百万港币,老邓跟我打电话的时候,没少感慨,说上大学的时候,我们都还在懵懵懂懂的时候,你就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

徐建军也懒得掰扯这五百万的构成了,他更在意的是这件事怎么就在京大校友圈子里传播的这么快。

“在能力范围内,给母校捐点款,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怎么就越传越变味儿了?”

“哈哈,本来这事儿学校也是抱着平常心对待,没有必要搞太大阵仗。”

“关键就在你捐给院系那几十台电脑上,要知道,人家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是专门研究这个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申请了有限的几台计算机,别说学生了,老师用都得提前申请。”

“你倒好,直接给你们经济系捐了几十台,一下子炸开了锅,好几个院系都盯上那批电脑,为这事吵的不可开交,甚至有几个年轻老师还因为分配问题差点动手。”

“闹成这样,你这个罪魁祸首当然想低调都难啊。”

徐建军没想到后续还有这些波折,有些无语地双手合十。

“阿弥托福,罪过罪过,我单纯就是看计算机乃是未来发展趋势,给学弟学妹们创造一些便利条件,让他们在未来研究的路上不至于落后外国太多,没想到好心办坏事,老胡他们估计这段时间有够焦头烂额的。”

京大这个时期走向社会的群体,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未来在各行各业属于执牛耳者,徐建军一开始考进京大,也是存着抱大腿的念头。

可后来随着自己越走越顺,那种刻意结交的心思就淡了。

不过在志趣相投的情况下,多结识一些同学,对未来绝对没坏处。

“你们俩港岛身份解决了,老李你又在准备这边的司法考试,将来是打算在这边落地生根了?”

“是有这个准备,相比于大陆,这边不光经济发达,人也更自由自在些,要我说,建军你才最应该到这边生活,不然万一哪天风向变了,你这资本家的身份,少不了吃瓜落。”

前几年确实有不少这样的案例,也不怪李卫东有这种想法。

“我的产业大部分是在外面,在老家,我就是一个奉公守法的普通公民,谁脑子有毛病才会闲着没事找我麻烦。”

“现在政策已经基本趋于稳定,开倒车的情况应该不会再出现,何况我啥时候也不是人人揉捏的软柿子,也不是谁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欺负到头上的。”

李卫东对此倒是挺有感触的,当初卓海岚出事儿,本来他是把希望都寄托在胡兴全身上的,老胡也的确没让他失望,但最后盘点,出力最多,并且帮他们安排后路的,都是徐建军这家伙。

其中细节他从未提起,但那几个人都倒了大霉,这是不争的事实。

就连胡兴全,说起这件事,对徐建军这种走一步看三步的安排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其实港岛离回归也没多长时间了,现在已经在起草港岛基本法,现在身份不同,未来还不是一样。”

“我们只是慢慢适应了这边的环境,不想因为证件问题,隔三差五折腾这事儿。”

李卫东也察觉了徐建军对身份转变这事儿不太热衷,甚至有些抵触,这两句话算是给他们两人的行为做了注解。

“港岛身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有不少好处的,不过我的情况特殊,加上来去自如,就懒得折腾了,别光顾着说,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海岚的工作能力得到一致认可,有没有想过到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才华?利丰集团的小冯总马上回港岛任职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他那边有不少机会。”

卓海岚曾经也是心怀梦想的有志青年,只是在尚未绽放的时候,就迎来了人生的重大挫折,然后才变得心灰意冷。

徐建军帮他们脱离苦海,并且让欺负自己的人得到了应有惩罚,所以卓海岚才会尽心尽力帮他分忧解难。

虽然从未有过感激的话,更没有豪言壮语,但卓海岚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感恩之情。

“其实现在的状况就挺好的,我也没有太多想法,手上的活也能应付的来,机会还是让给有需要的人吧。”

“老徐,谢谢你为我们着想。”

聪明人不需要废话,大家点到为止,得到回复之后,徐建军就不再提这件事了。

“他们这边的饮食,你俩吃的习惯不?”

虽然这几天带着王组贤把哥哥张果荣介绍的美食清单给吃了个遍,这中间也的确有惊喜,可总体来说还是有一点差强人意。

李卫东和卓海岚两个都是典型的北方人,食量跟饮食习惯跟这边都大相径庭,是没有那么容易适应的。

果然,听到徐建军问话,两人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

“我们早晚餐都是在家自己做着吃,只有中午才吃工作餐对付一下。”

“老陆把他媳妇孩子接过来之后,我们也没少去他家蹭饭吃,嫂子做饭比我跟海岚强多了。”

看他们俩都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徐建军也为他们高兴,于是没忍住对李卫东未来的努力方向给出了建议。

“港岛这边,一切讲究法律,律师的确是个挺让人尊敬的职业,不过当一个刑辩律师,对于你来说有些屈才了,我觉得你可以适当拓展一下思维,把目光放长远。”

“港岛当初咱们之所以没有顺手拿下,就是为了留一个与西方国家对话的窗口,随着内地的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这里的贸易地位,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愈发重要。”

“将来不管是内地通过港岛跟其他国家打交道,还是其他跨国公司通过这里跟内地建立连接,都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法律条文的不同,都将对沟通合作带来不小的困难。”

“如果有人能够熟知国内外的各项法规,并且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合理合法的建议,相信会有不少人愿意为知识付费。”

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海外业务,因为对一些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熟悉,从而犯一些低级错误的事情屡见不鲜,如果有人能够提供专业性意见,帮这些企业少走弯路,也能为国家减少很大的损失。

李卫东之前的所作所为,主要是不想自己学过的知识荒废,其实他自己也没有个准确的方向,现在好了,徐建军给他指出了一个康庄大道,根本不需要犹豫,他就给出了答案。

“不怪你徐老板能发大财,换成是别人,肯定没有你这种眼界,我以后努力总算是有方向了,不再跟之前那样,跟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

“去,你老李拍马屁也没有一点诚意,话说的虚头巴脑的,来,先喝杯酒,提前祝你心想事成,万事顺遂。”

两人嘻嘻哈哈连喝了几杯,李卫东也打开话匣子了。

“我有关注港岛那些名人富豪关于港岛基本法的起草建议,有些是真的无法无天,完全是照着自己量身定做的,你说国家能同意不?”

“只要能顺利拿回丢失一百多年的土地,在原则问题上跟国家保持一致,剩下的都是可以谈的。”

“他们之所以那么在意来去自由,财产受到保护,也是基于以往经验带来的恐惧,算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回想前面若干年一些光怪陆离的经历,李卫东对这个深表赞同。

“这边什么都好,经济发达,物质供应充足,精神食粮丰富,机会也多,可就是社团闲散人员到处都是,有的时候挺让人头疼的。”

徐建军对社团的态度,一直都是能彻底清除最好,如果没办法,那就要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和平共处,有的时候甚至破财消灾都在所不惜。

“社团是港岛特殊的环境下滋生的生态,就算将来回归了,也未必能全面杜绝,不过肯定会对他们的一些行为进行限制,你们只要平时不主动招惹他们,应该对生活不会有太大影响。”

“实在躲不过去,又应付不来,可以找老陆,最开始的时候,我让冯家带着他拜会过一些可能打交道的社团头目,多少能起到一些作用。”

“还有他之前一个保安兄弟,被拉过去混社团,听说现在混的还不错,是个远近闻名的狠角色。”

李卫东当然清楚徐建军说的是谁,那个范师傅他有印象,人狠话不多,有次遇到不长眼的混混在商场闹事,他一个人打的一群人抱头鼠窜。

只是他有些不理解别人的选择,明明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在港岛挣钱,回去内地花,绝对是无数人羡慕嫉妒的状态,可他却非要过刀口舔血的日子。

听说一开始跟着他过去那两个人,其中一个没过多久就被人打成残废,不得不拿了一笔钱送回老家了。

“放心,我们工作之余,那些乱糟糟的场合一般不去,碰到烂崽也会主动避让,麻烦应该找不到我们头上。”

“平时休息就没带海岚四处逛逛?”

“她平时喜欢待在家里看电视,一开始听粤语不方便,现在也适应了,这边电视台节目挺丰富的,电影拍的也比内地有意思多了。”

一九八五年,内地开始全面引进港岛的电视剧,上海滩、射雕英雄传,可是一代人的青春印记。

每逢电视剧播放时段,万人空巷都是家常便饭。

就算自己家里没有电视机,也会跑去左邻右舍蹭着看。

亚视跟TVB竞争最激烈的这段时间,双方你追我赶,可是诞生不少经典名作。

卓海岚他们两个喜欢看也没什么稀奇的。

“国内电影也逐渐褪去了主旋律的色彩,当然,这个时候有资格拍摄的都是一些老牌制片厂,让他们解放思想,跟上世界潮流,可能就没有那么快了,你们都喜欢看些什么电影啊?”

“什么类型的都看一点,不过还是喜剧片跟功夫片最受欢迎,海岚喜欢陈龙的武打片,师弟出马这种好几年前的老片,看录像带都津津有味的。”

一个女孩子喜欢武打片,可能卓海岚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见徐建军向自己看来,她下意识地扭过头躲避。

“在电影行业,咱们华人最有机会受到国际认可的,就是武打功夫片,之前的李晓龙就是例子,未来最先走出国门的,大概率也是同样的类型。”

“是啊,当初的少林寺,可不光在国内人尽皆知,港岛的票房也很不错,东南亚更是一路破纪录,主旋律的片子可拿不到这样的成绩,高山下的花环,月初的时候上映,这边的票房才几百万,跟港岛本土的影片完全没有可比性。”

老李提到这部影片,徐建军对之印象挺好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这边待的时间久了,李卫东的观点明显比他在学校时候偏激的多。

不过徐建军也没有过分干涉纠正,他和卓海岚两个,可以说是带着失望跑到这边的,有点情绪也不是什么坏事,随着时间流逝,早晚有消退的那一天。

硬拽着他们接受自己观点,反而会适得其反。

“排队看少林寺那时候,咱们都还没有毕业,一转眼三年多就过去,时间过的可真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