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喜气洋洋(1 / 1)
徐建军回到家中跟廖芸说起这个的时候,廖老师还沾沾自喜,自鸣得意。
“看来二姐还是挺有眼光的,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不像某些人,我穿着新衣服在他身边晃几圈了,都没发现。”
“哼哼,你还有脸说,不就是织了件新毛衣嘛,就等着我贤惠的媳妇儿把给我织的那件拿出来呢,她却一个劲儿地在我跟前秀身材,成何体统,还敢倒打一耙。”
徐建军说着,作势就要探出少林龙爪手,吓得廖芸立马闪避到一边。
等发现徐建军只是做做样子,廖芸嘻嘻哈哈地冲着他后背捶了一拳。
“嘻嘻,我给你也织了件红色的,就是不知道某些人敢不敢穿。”
“你男人又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老古板,红的怎么了,以本帅哥的身材,穿上照样的整条街最靓的仔。”
坐在旁边默默喝茶的廖荃,听了徐建军自吹自擂的话,差点把口中的茶水喷出来。
这两个人,闺女都能满院子跑了,有的时候还甜蜜的跟刚谈恋爱一样,而有的时候却比自己这个中学生都幼稚。
“姐夫,你这次去港岛,问学校的事儿没有啊?”
“问啦问啦,板上钉钉,安心过年,熬过开春那几个月,保准让你拿到港大的录取通知书。”
说话间,廖芸已经把早就准备好的毛衣给拿了出来,徐建军直接脱掉外套跟羊毛衫,把这件大红的毛衣给套上。
你还别说,刚好合身,紧贴着里面的秋衣,只是徐建军低头看毛衣上的图案,就忍不住吐槽起来。
“你给自己走飞针织的是月季花,怎么给我就弄了几只小绵羊啊?难道我在你心目中还不够穷装威武?最起码也得弄个猛虎下山啊。”
看徐建军嫌弃的样子,廖芸却没有一点悔改的意思。
“小绵羊简单啊,弄个大致图案就行,老虎下山那多难,你太高看我织毛衣的水平了,弄不了。”
一直站在徐建军腿边的小莱莱,这个时候盯着徐建军毛衣上的小绵羊数了起来。
“一只小绵羊,两只小绵羊,嗯,三只.....”
数到三之后,徐莱小朋友已经感觉到双眼皮开始打架了,小脑袋变得迷迷糊糊,可爱的样子把徐建军这个老父亲逗得乐开了花。
把闺女抱在怀中使劲晃了晃。
“没想到小绵羊还有这奇效,等晚上哄娃睡觉可以试着让她数这个,看在有这个意外收获的份儿上,暂时原谅你妈妈了。”
徐建军后半句是冲着徐莱说的,小丫头还像个小大人一样,装模作样地点了点头。
正在一家人其乐融融地感受此刻的温馨时,外面大黄象征性的叫了两声,接着外面就响起了拍门声。
徐建军下意识地想把怀中的徐莱放下,再去开门,可小丫头却拽着他毛衣不撒手,于是徐建军干脆就抱着她向院子走去。
他刚回来休整,家人朋友一般不会在这个时候跑过来打扰,于是下意识地问了声是谁。
却听到外面一个怯怯的男孩子喊了声姐夫。
自己小舅子什么德性徐建军再清楚不过,他在自己跟前,可不会这么生分,外面显然不是廖辉。
等徐建军怀着疑惑打开大门之后,才认出来是廖荃弟弟廖胜,他喊自己姐夫也没错,等察觉后面的廖荃爸妈,徐建军赶紧礼貌地打招呼。
“二叔二婶来了,快进屋,外面冷的很。”
屋里的廖荃听到徐建军的吆喝,立马跑出来迎接。
“爸、妈,我不是说了这两天就回去,你们怎么还跑过来了?”
“小胜放假了没事,又说想姐姐了,我跟你妈也很长时间没来京城了,大家一商量,就统一意见跑过来了,建军、廖芸,没打扰你们吧。”
廖芸笑嘻嘻地看着二叔。
“都是自家人,说什么打扰不打扰,二叔你什么时候学会跟我客气了,快进里边,屋里有火炉子。”
二婶看着徐建军怀中的徐莱,由衷地夸赞道。
“看看小丫头长得,比廖芸小时候还招人稀罕。”
她说着就想抱一抱徐莱,结果小丫头却很不给面子地趴在徐建军怀里,直接留个小屁屁以示抗议。
廖荃赶紧打圆场。
“妈,只要姐夫在家,她谁都不认,连我姐都是这待遇。”
“哈哈,闺女是爸爸的贴身小棉袄,看来是一点不错,这还没到过年呢,你们穿的就这么喜庆了?”
二婶说着指了指都穿着大红毛衣的徐建军和廖芸,就连自己闺女身上也是一个崭新的天蓝色毛衣。
“我课余闲暇的时候织的,刚好今天都试试大小,小胜,这里有巧克力跟坚果,喜欢什么自己拿,别客气啊。”
廖芸看堂弟有些拘谨,于是直接把桌上的果盘推到他跟前。
结果廖胜反而更紧张了,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了,不过这小子也很机智,使出了三十六计中的溜之大吉。
“姐,我想去北海公园逛逛,你带我去瞅瞅吧?”
大冷天的逛公园,绝对是给自己找罪受,毕竟如今京城的室外温度,都到零下十度了,廖荃明显有些不情愿,不过看弟弟期待的眼神,她又不忍拒绝,于是穿上棉衣外套,裹上围巾,舍命陪弟弟。
不过他俩出门之前,徐建军交代了一句。
“把大黄带出去溜一圈,还有,虽然结冰了,可也别往水边上靠近。”
廖荃从善如流,冲大黄招呼一声,它就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等出门后,更是撒欢似的冲锋在前,廖荃喊一声,大黄又乖乖地回到她跟前,尾巴都快摇晃成直升机了,显然被带出来溜达,很合它心意。
“你们都出来了,奶奶一个人在家怎么办?”
“不用做我们的饭,还能帮奶奶减轻些负担,她乐得逍遥自在,姐,你是不是在这儿住习惯了,就不想回咱那个破家了?奶奶总说,金家银家都不如自己的穷家,她老人家说过的话你难道忘了吗?”
廖荃听了弟弟的话,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什么叫咱那个破家,我看是你自己嫌弃吧?我是等姐夫回来,问问他安排学校的事儿,你们不来,最多后天我也要回去的。”
廖荃说完,顺手就在弟弟脑门上敲了一下。
“还有,什么时候轮到你教训我了,没大没小。”
“大表哥说的,他说你在大城市待久了,都快忘了曾经生活过的穷乡僻壤,放假回家也足不出户,跟人说话都是敷衍了事。”
听廖胜传达的是表哥姜建华的话,廖荃不屑地撇了撇嘴。
“他倒挺会拽词儿的,把生平能记住的成语都用完了吧?自己不学无术,还对别人品头论足,你以后可别跟着他学,那么大人了,还吊儿郎当,大舅好不容易给他安排的工作,他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还有,廖小胜,不管是谁,他背后说你姐姐的坏话,你竟然没有据理力争,反而跟着附和,平时我都白疼你了。”
“上次回家你拿我随身听,还有好几盘磁带,我都没跟你计较,看来回家得要回来了。”
廖胜被抓住软肋,立马认怂。
“姐,我肯定跟你站在一起,现在不就是给你传递消息嘛,我跟你说,表哥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想让咱妈给他在京城找个轻松点的活儿,最好在京城物色一个家庭条件好点的媳妇儿,他说厂里那些姐姐都是庸脂俗粉。”
“咱妈要是开口,最后肯定还会求到姐夫头上,到时候你跟姐夫说点表哥坏话,这事儿保准就泡汤了。”
看弟弟把表哥卖的这么彻底,廖荃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你跟表哥不是恨不得穿一条裤子,说是狼狈为奸都不为过,怎么现在划清界限了?”
“哼,他明明跟红梅姐谈对象,还跟我炫耀亲过人家,可现在又翻脸不认账,简直是混蛋加三级,他要不是我表哥,揍他都是轻的了,还让我跟他站在统一立场,门都没有。”
这个劲爆的消息,廖荃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看弟弟愤愤不平的样子,她狐疑地问道。
“你这么生气干什么?不要告诉我你偷偷暗恋孙红梅吧?”
“没有的事儿,姐你别胡说,我们差着好几岁呢。”
廖荃单手扶额,对自己弟弟已经无话可说了,这小子真是一点心事儿都藏不住啊。
“什么亲嘴,这事儿可不能随便传,万一坏了人家名声,亲事又没成,他姜建华不疼不痒,女孩子可能就遭殃了。”
“我知道,除了你,就连咱爸妈我都没说过,就是不知道表哥有没有跟别人说过。”
廖荃本来就对这个表哥印象不好,现在更是嫌弃的要命。
“就他这样的还想来京城丢人现眼,姐夫最烦的就是他这种屁本事没有,还管不住自己嘴的人了。”
“姐,听咱爸妈私下聊天提到姐夫,说他生意都做到外国去了,是不是真的啊?”
“当然是真的啦,港岛那边我还去过呢,不过你可别瞎传,不然那些亲戚同事,有家里孩子没安排工作的,都来烦咱爸妈,岂不是烦死人。”
廖胜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那当然,奶奶老早就交代过,他们就知道姐夫是做生意的,问咱爸他就说是个体户,嘿嘿,一下子就把有些人到嘴边的话给堵回去了。”
漫步于湖畔,虽然因为天冷,公园里没几个人,但还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这里跟廖胜从小生活的厂区完全是两个世界。
“姐夫选的这套房子真有眼光,出门就能看到如此风景,我上学要是也能住这里就好了。”
“我住这里是帮咱姐照顾小莱莱,你能吗?就算想来这边上学,估计也是把你安排住大伯家里。”
廖胜被姐姐说的有些失落,但接下来才是一击必杀的重击。
“还有你自己学习怎么样,难道心里没一点数?我以前年年第一,刚到这边还跟不上,就你这样的,到这边上学还有什么意义?是在这边垫底心里更舒服吗?”
“姐,我有你说的那么不堪吗?”
廖荃瞥了眼自己弟弟,不屑地道。
“你自己不争气,还不让人说吗?你要是就这么不学无术地继续下去,以后比起表哥也强不到哪儿去。”
天底下弟弟看姐姐,不管多漂亮,都跟母老虎差不多;而在姐姐眼中,弟弟们大多数也都是满身缺点的小趴菜。
特别是跟徐建军这种满级人类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廖荃的眼光被无限拔高,此时看弟弟的眼光,饱含怜悯之色。
“我看你还是别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地混到毕业,看将来能不能接咱爸的班,最起码有个正儿八经的工作当保障,以你不算难看的长相,不至于连媳妇儿都娶不到。”
其实厂里很多子弟都是这种命运,一辈子围着那个厂区转,娶妻生子,生老病死,如果放在以前,廖胜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但姐姐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希望,于是心里难免就会有更高的期待。
“姐,难道除了上学,就没有其他途径改变现状了吗?”
见弟弟不再是嬉皮笑脸的样子,廖荃也认认真真地给出自己的答案。
“其他途径当然也有,但运气、机遇还有自身的努力,缺一不可,难度可比考个好学校大多了,你连最容易的那条路都走不好,其他的就更别提了。”
“姐你不是说,姐夫帮你安排去港岛的大学读书嘛,你将来要是出息了,可不能忘了我这个弟弟啊。”
绕了半天原来是在这里等着自己啊,廖荃有些无语地扭住弟弟耳朵。
“你男子汉大丈夫,就不能自力更生,还指望我一个女孩子提携?”
“读书太难了,我又不是没努力过,实在是在这方面不灵啊,要是能像姐夫那样考到京大,风风光光的,就是让我天天熬夜到三更,我都愿意,可学习这玩意,又不是死磕就能变好的。”
他们这代人,出生的时候,正是最混乱的时期,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氛围,便利的学习环境,光顾着瞎胡闹了,等长大之后,就算条件再好,也无济于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