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洪武一朝还有流民?洛阳新都惊现(1 / 1)
各种新奇事物不断涌现,就连那些番邦之人,近几年也时常来到洛阳新都,如今的盛况,比起大唐贞观年间的盛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且,年关将近。
其他藩属国以及就藩的亲王殿下极有可能会陆续返回,还会带着那些蛮夷之人,前来瞻仰大明如今天朝上国的无上风光。
可若是在这万邦来朝、宾朋相聚的重要时刻,这些流民的出现,无疑就像老鼠屎掉进了一锅汤,很容易破坏大明在番外蛮夷和弱国眼中的大国形象。
百姓们只求能够活下去,而这些大人物们要考虑的事情可多了去了。
百姓不过是“躺赢”之人罢了。
他们才是MVP!
所以,此刻!
哪怕只是比普通百姓地位高了一点的锦衣卫百户毛平,也不由微微眯起眼睛,一脸的络腮胡轻轻抖动,眉目间凝聚起一抹杀意。
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挂着的刀刃。
就在他即将动手之时,之前开口提醒的那名锦衣卫小旗又连忙说道:“百户大人,现在可不同以往了。
就连福建那一带的一个锦衣卫千户,之前犯了事儿,不也被陛下惩处了吗?
对百姓动手那可是万万使不得的,万一上面的人追查下来,到时候可就麻烦大了。”
小旗小心翼翼地提醒着动手的后果,“百姓的命或许不重要,可咱们的命难道也不值钱了吗?”
听了这番话,毛平的杀心这才渐渐消散。
他摇了摇头,嘴角微微一撇,“罢了,这些百姓的死活,就交给上面那些大人物去头疼。
要是换作往年,这些人可都能算一份功劳。”
毛平说完,那名锦衣卫小旗和其他下属都默默无语。
时代变了,自然不能再用旧时代的方式行事。
只要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坏事就能得到抑制。
如果坏事层出不穷,那就说明上面出了问题,这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
随着毛平一众锦衣卫离去,官道上的流民神色麻木,只有在偶尔看向远方时,眼中才会闪过一丝生机。
此时的他们,自然不知道自己刚刚在生死边缘徘徊了一番。
而对于此事。
除了锦衣卫将情况禀报给了上头的镇抚司,那些接纳了流民的地方县衙,竟无一人将此事写成奏报呈递给洛阳新都的朝廷。
仿佛所有人都达成了默契,将这件事压了下去。
……
随后!
洛阳新都,锦衣卫北镇抚司内。
毛骧一脚狠狠踹中了毛平的腹部,将他踹得倒地不起,满头大汗。
“毛平,你个王八犊子!洛阳新都内的那些衙门,如工部、户部,还有五城兵马司,一个个都跟傻子似的。
洛阳新都百里之内出现了这种情况。
他们就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毛骧黑着脸,眼神眯起,恨不得直接把毛平的脑袋当球踢。
毛平此时委屈极了,眼中含泪说道:“大人,这事下官刚好碰上了,总不能装作没看见?”
“那你说说,”毛骧蹲下身子,语气冰冷,“蒋瓛,纪纲和他手下的那些百户,还有被派出去的人,怎么就你运气这么好,这么聪明,就你一个人知道要跑来我面前汇报?
你猜猜他们有没有遇到流民,又为什么不来汇报?”
这一刻,毛平瞳孔瞬间瞪大,头上的冷汗不停地往下流。
“哼。”
毛骧眼神冰冷,再次开口,“那是因为他们个个都没你这么蠢!遇到这种事,自然要写成奏报,禀报给上官,从百户、千户乃至指挥使。
可要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其他事情耽搁了,那不就没事了吗?
到最后,就算陛下查起来,跟咱们锦衣卫又有什么关系,顶多也就落个玩忽职守的罪名。
可现在,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吗?”
毛骧再次厉声喝道。
毛平身子瑟瑟发抖,头贴在地上,感受着地面传来的冰凉,却一个字都不敢说,只能等着发落。
毛骧冷哼一声,拿起奏章,转身往宫里走去,“毛平,你这次就等着好好受罚,做人怎么能蠢成这样,真不知道你这百户是怎么当上的。”
……
当毛骧来到武英殿门前,看到工部侍郎刘琏、户部尚书徐铎以及其他几位朝堂官员也在此处时。
他原本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心逐渐平静下来,甚至还闪过一丝喜色,事情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几位大人,这是……?”
毛骧忙上前,面色凝重地好奇追问。
“毛大人居然也来了。”
户部尚书徐铎挺直腰杆,虽神色凝重,但不见半分慌乱。
刘琏浅浅一笑,却没有说话。
先锋官,也就是地方卫所中最先发现这伙流民的常森。
他出身于郑国公府,是如今郑国公常茂的三弟。
此时。
他咧着嘴,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一双浓眉大眼满是笑意,“不愧是毛大人,别人都没动静的时候,您居然也来了。
对陛下果然是忠心耿耿,一片赤胆忠心!”
常森说话带着武将的粗豪口吻,对着毛骧竖起了大拇指,一脸赞扬。
闻言,毛骧顿时挺起胸膛,刚才来时的阴霾一扫而空,脸上满是得意之色。
“锦衣卫乃是陛下亲卫,只听陛下一人号令。
发现任何事宜,必当第一时间通报,岂敢有半分欺上瞒下之意!”
毛骧说完,连忙走到殿门外的云奇身前,让他进去通报一声。
云奇面露无奈,但还是照做了。
锦衣卫作为天子亲军,与朝堂上的国家部门相比,确实有着一定的区别。
云奇刚进去没多久,朱元璋怒火中烧的声音就从殿内传来:“毛骧,还不赶快滚进来见咱!要是再晚来一会儿,咱可就要拿你的脑袋了!”
毛骧略微整理了一下衣衫,看到云奇在门口示意,便龙行虎步,步伐坚定地迈入殿内。
一进殿。
他便迅速将手上毛平递上来的折子,放到了大太监云奇的身前,由云奇亲自呈递给朱元璋。
折子展开,朱元璋浓眉一皱,匆匆扫了一眼,便大概了解了奏章的内容。
而这些情况,户部尚书徐铎、工部侍郎刘琏以及最先来到此处的先锋官常森,早就已经向他汇报过了。
“这就是你们锦衣卫干的事儿?”
朱元璋忽然不再发怒,将奏章轻轻放在一旁,一对龙目不怒自威,紧紧盯着不远处的毛骧。
毛骧双膝一弯,赶忙行礼,将下属毛平从洛阳新都不远处太平县执行完任务返回途中所遇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锦衣卫拥有监察百官、缉拿罪犯的权力,同时也是情报机构之一。
但不得不说。
与本就在洛阳新都附近的那些卫所相比,获取情报的便捷程度还是差了一些。
毕竟,锦衣卫最重要的职责是监察百官,其情报机构的职能自然会有所侧重。
而毛骧今天前来禀报此事,这份“忠心”才是他此行的关键。
朱元璋冷哼一声,拿起奏折往前一丢,奏折在空中划过一道完美的抛物线,正好砸中了毛骧的脑门。
“此事你们锦衣卫不用管了,好好去探查一下,这些流民在前往洛阳新都的一路上,到底有哪些官员碌碌无为,又有哪些官员积极救助。
把其中的情况全部查清,再呈报到咱的面前。
要是这件事再办不好。
毛骧,咱可就对你失望了。”
有些事情朱元璋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有些事情绝对不行。
如果锦衣卫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办不好,要么换人,要么就得有人为此付出代价。
毛骧连忙领命,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离开武英殿后。
他看了看身旁的几位官员,心中又是一紧。
这几位,除了突然冒出来的先锋官常森,另外两位,户部尚书徐铎自不必说,能在大清洗之后依旧身居高位,且是为数不多的几人之一。
老谋深算,根基深厚;
江西布政使刘琏。
如今的工部侍郎,未来几乎板上钉钉会成为工部尚书,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两人几乎可以代表如今朝堂上新兴的官员势力派系。
就连他们两人在发现流民后,都第一时间来到武英殿禀报情况,由此可见,官场上往日那种遮遮掩掩、报喜不报忧的潜规则,似乎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若他毛骧今天没有前来禀报,恐怕就算没有受到严惩,日后锦衣卫也会陷入困境,而他自己,恐怕更是要告老还乡了。
这还只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情况。
收起心中的惊恐,毛骧快步赶回锦衣卫镇抚司。
……
在毛骧的书房内,毛平早已等候在此。
自毛骧离去后。
他脑袋贴在地板上,身子匍匐着,一动不动,静静地等待着自己的最终结局。
心中则把那名提醒他的小旗骂了个狗血淋头,连带对方的祖宗都问候了一遍。
可随着书房门再次打开,毛骧回来了。
他一把将毛平扶起,勾着他的肩膀,看上去亲热得如同一家人。
“毛百户,此次你做得不错。
身为我锦衣卫,就应当秉公执法,遇到不平之事,就该出手相助。
这次多亏了你,不然我锦衣卫可就要大祸临头了。
现在起,本指挥使交给你一个任务,要是这事办成了,日后你可就是千户大人了!”
毛平一脸懵逼,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毛骧连哄带骗地接下了朱元璋交给他的任务。
毛平二话不说,直接应下,甚至差点立下军令状。
毛骧对此很是满意,欣慰地点了点头,还说等他回来,专门为他办一场接风酒。
……
几个时辰后,流民最终还是抵达了洛阳新都。
洛阳新都的府尹可不敢继续隐瞒。
他手下的辅兵探查到情况后,第一时间前去收容,随后以工代赈,将流民暂时安置在新都之内。
洛阳新都如今容纳的人口足有百万之巨,而且实学新政推行后,各个行业都需要大量人口,市场需求庞大。
因此将这第一批到达的流民暂时容纳下来,还是轻而易举的。
洛阳新都在陆羽规划修建时,面积一开始就比应天府的皇宫整整大了一圈,如今正好派上了用场。
不过,流民的出现还是给洛阳新都原本的繁华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霾。
下午时分,新都内许多百姓都在纷纷谈论此事,一向热闹的东市和西市,买卖生意也因此冷淡了许多。
“流民?新都内怎么忽然来了这些人?”
“这谁能清楚?不是天灾就是人祸,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这才好过几天啊?”
“那些人看上去可真可怜,托儿带母的,能帮还是帮点吧,朝廷还有陛下,太子殿下,陆先生他们不会不管的。”
“大家伙,快来!有钱的出个钱场,有力的也帮帮忙,日子都不容易。”
……
洛阳新都之内的百姓,好日子也才过了没几年。
所以一个个的,也还没忘了之前的那些苦楚,还是很愿意有这么一份善心的。
虽是富了,可性子却没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新都之内社会风气依旧如前,忠孝仁义,不可忘本
性子依旧淳朴。
然后,流民们加入洛阳新都之内的过程效率,也是变得飞快起来。
新都内,不少世家大族还有权贵看着踊跃而来的流民,一个个心里发痒,可无奈于私奴制度已废。
那些认为义子义女的手段,天高皇帝远,在其他万里之外可以用上一用。
但是在这洛阳新都,天子脚下,却是万万不行的。
方才他们可是才探查清楚,宫里的那位对于这流民一事雷霆大怒,一时半会绝对没人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直到——
陆府!
“老爷这是要出门吗?”
小鼻涕弯腰,恭敬行礼,语气比之往日却带了点急促。
小鼻涕早早被陆羽给收入府中,昔日的小乞丐能够有今时今日,俗话宰相门前四品官,已是天大的福气了。
现代化来说,阶级跨越得飞起。
衣食无忧,往来高官也是知晓他同陆羽的往日情分,自是不会做什么为难之事。
连同这府上的主母徐妙云,还有从魏国公府那儿带来的大管家,平日对他也是多有善待,从未半分苛责过。
极为不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