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大明仿周,天下诸侯(1 / 1)

加入書籤

这要若非是自家人,恐怕此刻大秦帝国已然是要出征讨伐了去。

即便没有如此。

此时此刻,在这天皇大殿之内,几位辅政大臣,还有下方的百官也是纷纷开口:“殿下,如今燕王、楚王、周王、代王、鲁王……一众封王全部都出发,对于我朝威胁盛大。”

“没错,殿下。”

“哪怕这几位王爷出海最快也都要近三月的时光,才能够抵达美洲之处,但对于我大秦帝国依旧是个极大的威胁。”

“如今南美洲也是在我大秦的控制范围之内,可在更远之处还有着大片大片的土壤等着我们去征服。”

大臣们破天荒地站在了同一阵营里面。

朱樉此时也很头疼,踱步走在这大殿之内,摇晃着脑袋开口说道:“那你们说该如何?难不成本王还真就一直拦下去,让本王的那些兄弟个个不去?

他们听我的话嘛?

更别提此次连大明境内,本王的太子大哥可也安排了福建、浙江、两广一带的水师开始出发,难不成连大明也都是要命令一番?”

朱樉一顿反驳,顿时将下方这些朝臣、侍卫、辅政大臣的嘴全都是给堵上了。

对于其他的藩王之地,如今已然膨胀了的大秦帝国,赫然间是想要碰一碰的打算,可对于大明,众人鸦雀无声。

“行了。”

朱樉也知道指望不上这些人,眼珠子瞪得老大,“一个个的还不赶快先去大明境内拉拢更多的人,招收到更多的百姓。

如今我们的前期优势还在,一步快步步快。

假以时日就算拿不下一整个美洲,南美洲也是我大明境内,燕王、周王还有鲁王、楚王他们到了那里也不可能攻打的。

他们能攻打的只有如今空缺的中美洲还有南美洲之处,也是我们接下来同样要争抢的地盘,明白了没有?

还不快去。”

说到最后秦王朱樉就差直接上脚,把这些人全都给踹飞了。

四位辅政大臣认清了现实之后,也赶忙去做起了此事来。

埋怨是没有用处的,只有将这雪球滚得越来越大。

他们才能收获的更多。

一众人全然退了下去,秦王朱樉呵呵一笑。

此刻在这天皇大殿之内的他,脸上却是并没有半分的忧虑之色,反而还带着几分淡淡的笑意,似乎对于当下的这一幕早就有所预料了。

别忘了,昔日那航线的航行图可是他亲自交出去的。

而这航线的航行图可是连陆羽都没有的。

若是他朱樉不将此物拿出来,即便如今他的那些好兄弟,老四、老六等人想要出海,恐怕一个个的也全都是猫捉耗子——两眼一摸黑,没用。

而他朱樉既然拿了出来,又怎么可能没有考虑得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日子?

“这天下再如何大,也都该是我朱家的这锅肉,就算是要烂也应该烂到我朱家的碗里,什么时候轮到你们这些世家大族着急上火?

哪怕吃的少一点,只要本王的大秦帝国能够立得住,一整个南美洲其实就已经够了,剩下来的多多益善,多了是好事,少了本王也不在意。

天下如此之大,若只有本王的一个大秦帝国,恐怕父皇那边都要担心。

而若是在这一整个美洲之处,还有了老四的大燕帝国、老六的大楚帝国、老五的大周帝国,诸国并列,才能够让父皇安心。

本王才不会成为这最大的靶子。”

这一刻,秦王朱樉面露笑意,踱步行走在这大殿之内,这才是他真正的帝王心术。

毕竟哪怕是打下了大片大片的土地又如何?

他朱樉再怎么能耐,也就欺负欺负那些蛮夷之人。

朱樉可是听说。

最近一段时间,大明境内蒸汽轮船居然也都开始造了,而且蒸汽轮船岂不是要比他们大秦的航行巨舰要来的利害得多?

看看之前的火车,就知道彼此间的差距有多大。

如此一来,要是他出手的吃相太难看,把太子朱标,还有陆羽这些人给逼急了,到时候一旦翻脸。

一整个大秦,包括大秦帝国的所有土地,恐怕全都要成了大明的。

铁路、蒸汽轮船,鬼知道这家伙以后还能够拿出来个什么样的物件来。

他出手自然是要未雨绸缪的。

“可惜了咱的大秦,本来能拿下大片大片的土地的,不过咱也算是知足了,这真的知足了。”

朱樉喃喃自语。

话是这么说的,可心里俨然有了几分,给自己搞一个传国玉玺的打算了。

大秦帝国都快要立国了,怎么能够没有玉玺?

“可惜了不能够把太子大哥的那个玉玺给拿过来,不然咱的大秦也就更正统。”

朱樉一声长长的叹息,虽然他已成了这即将大秦帝国的天子,可打从心眼里面,还是认为他是大明人、华夏人、中原的子民。

毫无疑问的。

数个藩王的消息被锦衣卫迅速传回到了那大明境内,但凡经手此事的人,个个都是面目一僵,随后又不由的昂首挺胸。

面带自豪之色。

旷古烁今,恐怕天下之大,也就只有他们大明,才能做到这个地步。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当这份情报报到了洛阳新都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的跟前。

洛阳新都锦衣卫衙门,政通人和,官清吏廉,百官少有贪污,个个都兢兢业业。

再加上还有陆羽这个厉害角色盯着,还有之前各个地方豪族世家大族,全都是夹起了尾巴做人,想要再做那上下其手之势。

难度不仅增高,而且惩罚力度也是空前绝后。

能够光明正大地吃,何必还非要小心谨慎地吃?

哪怕还有一些不知死活的人,同如今这金銮殿之上的朝堂重臣的关系却是绝对不大了。

所以使得锦衣卫在大明日报的宣扬下,没有了文官的刻意针对,这把原本专干脏事的刀,如今似乎也微微转变。

就连毛骧也都开始畅想起来他未来的退休日子。

根据大明对于官员的任职要求,哪怕是朝堂重臣,到了一定的年岁,也都必须退居二线;二线之后,再到一定的年岁也就必须养老。

不可能让你继续手握实权的。

所以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也当然是同样的道理。

不过毛骧对于此事,并非有什么权力的执念,反而乐于所见。

因为他原本虽然大权在握,可遍观史书,像他这样大权在握的人,自古以来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现在娶妻生子,甚至还能够展望一下他毛家的前程。

何乐而不为?

此时当下的权力消长,长远发展才是他毛骧如今更为在意的。

“再等一等,等本指挥使卸任了,这个位子就是你们两个的。”

毛骧一脸欣慰的看着他提拔上来的纪刚还有蒋瓛,悠然微微点头,摆了摆手道。

纪刚和蒋瓛互相看了一眼,纷纷面露苦笑:“大人,此事真的很急的,你能不能够快点,我们两人都快迫不及待了。”

“没错大人,你要是再不急的话,我们两人可都快要动刀子了。”

“胆子还挺大的嘛。”

毛骧听了这话白了他们两人一眼,随后这才慢悠悠的从这厕所里面走了出来,也就是原本的茅房。

下一刻两人就开始冲上前去,最后蒋瓛取得了胜利,纪刚一咬牙,只能够选择体育场那边的公共厕所了,迅速飞奔了过去。

也不知中午这顿饭,锦衣卫里面的厨子到底是怎么做的,吃了之后锦衣卫竟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开始拉肚子。

使得这茅房就变成了紧俏品,一个个的迫不及待。

幸好毛骧这堂堂的指挥使不仅是官职高,反应力也快,第一时间就占据了位置,才能够有眼下的这份身轻如燕。

而当军情要报到了他的手里,毛骧看了一眼,不是造反那就不是大事,如今他们锦衣卫也算是清闲。

世界在变好,大明在变好。

他们锦衣卫也在变好。

提了提裤腰带,毛骧洗了洗手,然后又用香皂抹了抹,再擦了一遍,放到鼻尖闻了一闻,没有了异味,这才是擦了擦手朝他的衙门走去。

紧接着便将此物交给了宫里面的人,交到了朱元璋的跟前。

显然。

随着朱元璋退居朝堂,连同毛骧这个堂堂的锦衣卫指挥使,也不用日日去报备了。

就算是报备,多数时候也都是报给太子朱标罢了。

朝野上下,人人都知晓了朱元璋的心思。

“大秦帝国、大周帝国、大楚帝国……他们一个个的还真准备效法西周之时,当这天下的诸侯了吗?

要不要再齐齐围攻咱这个周天子?

朱元璋咧着嘴角,听上去虽是责怪,但此时此刻他脸上的笑容却是特别的灿烂。

只因这样一来。

他朱家的大明,还有着中原之地的江山,哪怕有朝一日真的没落了,可在这海外之处,朱家人自然还能将其重新夺回来的。

朱家的血脉枝繁叶茂,一代传十代,十代传百代。

就算有其中一个王国庸碌无能,其他的王国自然会撑起来;就算有一个王国被灭,其他的王国也依旧能够传承他朱家的血脉。

若是彼此之间还能互帮互助,这天下便会一直都是他姓朱的人在做主,这赫然是让朱元璋开心无比的一件大事。

用朱元璋的小农思维来形容当今的这世界天下,就一句话。

“咱的,咱的,全部都是咱的。”

“就是这老四,性子还是如同往常那般毛毛躁躁,君子之威不利于垂拱而治……”

朱元璋万千心绪长叹了一口气,随后也就将这事放在了脑后,不再关心。

反正在朱元璋的眼里。

在他这一代、在朱标这一代,甚至在朱允炆这皇长孙一代,一百多年之内,大明的实学技术必定是能够一直领先于世界全球的。

至于之后?

朱元璋如今连面都未见的后人。

他绝不可能会对一个未曾谋面的人有什么期望和太多的期待。

马皇后听了也是莞尔一笑,没有多言。

“陆羽那混小子,近几日还在工部吗?汝阳、怀庆如何?

眼下除了汝阳怀了孕,咱老朱家的两个女儿都没怀上,要不然把这几个送过去……”

朱元璋兴致一开,又是难得地开了口。

“寿春和崇宁她们两人也有兴趣,不过得再寻上一个比较合适的机会。”

马皇后也破天荒地没有拒绝,而是认真考虑起了此事来。

朱元璋想了一想,微微点头:“那就再等等。”

随着如今大明天下乃至世界全球的局势,还有他们朱家的进一步变化,陆羽在朱元璋、马皇后以及朱家所有人的心目中,地位无疑再次拔高。

也只有进一步的联姻,才能够让朱家人继续安心。

“他陆家,眼下都快赶上咱朱家了。

不过以后都是一家人,姓陆也姓朱,都是陆家和朱家的血脉。”

被陆羽“熏陶”过一番之后,朱元璋也就看开了许多。

“陛下说是什么便是什么。”

马皇后浅浅一笑。

这段时日,陆羽依旧在工部之内将养着身子。

怀庆是个女儿家,还是少女。

哪怕心急如焚,可终究是保持着女儿家的矜持,抹不开这层面皮,所以陆羽还能继续休养生息上一段时间。

而此刻。

无尽的汪洋大海,带着咸味的海风吹到了燕王朱棣那满是粗糙的面颊之上。

他一脸的生无可恋,四十五度角看着那不知看了多少遍、还是一模一样的湛蓝天空,打了一个嗝,嘴巴里都是浓浓的鱼腥味。

从西域之处出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之久。

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到眼下,整整三个月,就这短短的三个月,不仅是朱棣。

他麾下的各位大将,比如樊忠,当然也全都是如同烂鱼一般,趴在这甲板之上——无聊,无聊,还是无聊。

在这汪洋大海的轮船之上,哪怕活动的空间够大。

他们也只是跟秦王朱樉一开始那帮人一样,带了近一千五百的人马。

而且行军的大夫,包括朱樉此前的经验也全都传授了,病死的人寥寥无几,病的人也不过屈指可数,更没有什么大隐患。

毕竟一开始就全都准备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