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朱元璋有意微服私访(1 / 1)
在这巷子内,街坊邻居得知这婚事定了下来,个个再度前来恭喜。
马家老母和兄长马学祥同他们面带微笑应酬,不曾得罪。
将所有人都应付完后,马家院门才缓缓关上。
但从这一刻起,这马家院门好似镀了金一般,在众多街坊邻居眼里,日后便是他们再也高攀不起、结交不起的贵人了。
不少人齐齐感慨。
“这马家真是天大的福运。”
“尤其是这马家姑娘,之前那么多踏破门坎想要迎娶的人家,如今怕是更要神伤了。”
此刻,马家的小院之内。
马家老母教训起这个不懂事的女儿,毫不留情:“你这姑娘家家,连事情都没打探好,差点可就错过这么一门上好的姻缘了。”
旁边的马学祥见了,平日里他该出来打圆场的,可一想到差点就没了那锦绣前程,最终也难得地吐槽起来:“青苗青苗,你让哥怎么说你?人家姚大人当和尚又怎么了?不就是没有头发吗?”
“他长得怎么样,在督察院里同其他大人们相处得如何,脾气秉性跟你比起来又是如何?”
一开始马学祥还带着教训的意味,可说着说着,话语就变了味道,也带着八卦的色彩,问起了他这未来妹夫的具体情况。
“长得还可以,挺英武的,面露威严。”
“有时在督察院里,不用大喊大嚷,只需一个眼神过去,就能把许多大人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不过他对我,还有对督察院里的寻常下人,还是不错的。”
马青苗强忍着心中的羞赧,细声细气地缓缓说道。
渐渐的,马家的气氛才变得越发融洽。
再说姚家这边,洛阳新都东边的地界,也算是个富贵之处。
虽比不上国公府、陆羽那等富宅,但也绝对算得上第二梯度。
如果跟后世相比,怎么着也都是在三环之内,而且是绝对靠前的那种,说是四合院绝对没问题,还是那种大气的,和小门小户根本不沾边。
只是此刻姚家里面的众人,也都在商讨着他们兄长姚广孝的婚事。
不过大多数人也就只是探讨探讨。
他们可没什么决定权,这姚家的事,自是姚广孝做主。
“听说,兄长他看中的,不过只是个平民老百姓家的姑娘……”
“怎么?难不成你还不服?莫忘了,我们姚家如今的富贵是怎么来的。还有兄长如今的地位,娶个什么高官之女,反倒还会害了兄长。”
“行了,这事就听广孝的。他说如何便如何。”
“我们姚家能有今日这般显赫,当今天下,恐怕除了先生之外,便找不出第二人能比得上兄长的功劳了,莫要太过贪心。”
姚家迁入洛阳新都,本该是穷人乍富、一副暴发户心态的,可洛阳新都之内,朝堂官员往来密集,还有各种各样的实学规矩齐齐落实,连那些权贵勋贵的二代子弟们都要夹起尾巴做人,更何况是他们这些暴发户。
再加上姚广孝提前敲打:若谁敢做出欺男霸女之事,便直接从姚家族谱中剔除,自此便无人再敢有这般大胆子了。
再加上姚广孝也的确杀鸡儆猴过,所以这姚家如今安分得很。
陆羽还未见到姚广孝的时候,姚广孝便已先行一步回到了家中。
那三进三出的大宅子,占地足有一个小庄园那么大,在如今这寸土寸金的洛阳新都之内,绝对算得上豪宅,怎么着也能价值近八千两白银。
跟家人们打了招呼,姚广孝迈步回到了自己的宅院,几乎前后脚的功夫,陆羽也就循着他的踪迹来到了姚家。
受到姚家众人的热情款待后,陆羽便来到了姚广孝面前,施施然坐下。
此刻的陆羽,俨然一副大爷的气势,斜着目光看着面前的姚广孝,妥妥的狂妄至极。
“此次你这家伙,欠了我一个人情。”
陆羽开口说道,“那马家姑娘,也是被你家先生我这三寸不烂之舌给说服了,如今已是应了下来。
此时此刻,你这和尚要是敢辜负人家姑娘,别说我不放过你,人家姑娘下半生恐怕就要落得个人憎狗厌的地步,往后再嫁不了其他人了。”
陆羽抖着二郎腿,裤脚微微晃动,看着面前的姚广孝,便是这般说道。
姚广孝苦笑一声,对此事并不惊讶,毕竟陆羽这大明实学圣贤出手,少有办不成的事情:“陆施主又何必非逼我至此?
不过只是动了几分心思,或许过段时日便好了。
陆先生还是怕我姚广孝成了之前那疯魔之人吗?”
陆羽大大方方地承认:“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更何况只是一个女子罢了。反正事情就这么办了,你爱娶不娶。”
陆羽拿捏住了姚广孝的脉,所以此刻很是嚣张。
陆羽准备起身离开,姚广孝忽然叫住了他:“陆施主,不对,应该是陆兄,可否明言告知,那马姑娘之前明明不愿,如今又为何应了?”
这是姚广孝心生疑虑的地方。
他也不认为陆羽会做出什么类似西南大女之事。
闻言,陆羽哈哈大笑,转身看向姚广孝时,快步走到他身前,使出二指禅,往他头顶的方帽上轻轻一弹。
方帽顿时落在一边,姚广孝那颗锃亮锃亮的大光头也顿时映入眼帘。
“人家姑娘还以为你还是和尚,顶着这么个脑袋,也难怪人家姑娘误会了。她是觉得你这花和尚打算吃干抹净就不认账,人家姑娘当然要躲着你了。”
陆羽毫不客气地嘲讽着姚广孝。
姚广孝只觉头顶微微发凉,下意识地摸了摸,面上也露出几分淡淡的苦笑。
陆羽调侃完,又准备离开,姚广孝再次把他叫住,目光灼灼地看向陆羽,眼神之中似是有所求。
“不知先生可有什么办法?”
姚广孝明言问道。
陆羽心领神会,看了看姚广孝这颗光不溜秋的脑袋,也大概明白了他的意图。
对方应该不是刻意保持光头,而是真的生不出头发了。
毕竟和尚是受了戒的。
不过对陆羽而言应该不算太难,大不了还可以戴假发嘛。
凭借姚广孝的综合实力,戴个假发不算什么大问题。
陆羽应下了此事,这才离开了姚家。
也就在陆羽离开的当日,姚府之内,姚广孝下了令,府上的管家,还有姚家的女眷长辈,便领着聘礼来到了马家。
该有的仪式要走起来,该有的婚礼流程也不能少。
姚广孝明白。
若他这婚事一拖再拖,恐怕洛阳新都之内,会有许多人掺和进来。
当然是要越快越好,才能避免婚事被人当成利益权衡的筹码,唯有兵贵神速,才能把这件事真正落实下来。
姚家的婚礼虽非十里红妆,但也算得上是高门显贵的排场,聘礼之中不乏情意千金、价值连城之物。
这些东西与姚家的家财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
可放到马家,依旧让马家众人个个再次惊呆。
“这些可是你妹妹的嫁妆,你这当兄长的可别打什么主意。”
马家老母并未重男轻女,提前给一旁的马学祥打了预防针。
马学祥尴尬一笑,梗着脖子挺直胸膛,大声说道:“娘,儿子我是这样的人吗?无非也就是些许银钱罢了,日后咱马家也能有的。”
可马学祥话虽这么说,眼神却时不时看向那些聘礼——上好的云锦,在江南之地就价值不菲,放到这洛阳新都,一匹都得十两银子。
若是成色更好的,价钱更贵;还有旁边的各种布置点缀,有琉璃灯盏,还有其他精美之物,文房四宝、女儿家的婚嫁之物样样俱全。
在他看来,这些聘礼至少价值近两千两银子,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着他这妹夫可真是大手笔。
不过,接下来马学祥一阵肉疼,人家姚家给出这般厚重的聘礼。
他们马家自然也要准备相应价值的嫁妆,就算力有不逮,也得全力筹备,这下他这做大哥的要出出血了。
很快,姚广孝娶妻一事已然板上钉钉。
可在这洛阳新都,各种达官显贵、权贵之家依旧想把女儿塞进来。
不过在姚广孝的博弈之下,甚至付出了些利益,最终也只允了两三个名额,而且全都是旁系之女入姚家,且都只是妾室的身份。
不然若是嫡系之女,仰仗娘家势力。
他姚广孝日后的后宅恐怕也别想安宁了。
姚广孝的婚事并未大办特办,即便他想略微低调些,可朝堂重臣虽来的不多,但个个分量极重,当日在姚家送上的贺礼也绝对不轻,没有任何一件是低于三百两纹银的。
甚至到了最后,当今皇上朱标也送来了一份重礼,还亲自为这对新人赐了字,于是他们这场婚礼也算是有了皇家认可的体面。
而这马家姑娘的背后,除了陆羽这么一个实学靠山,又多了一个当今圣上。
陆羽之前所担心的,也正是朱家人所担心的:实学两大圣人,其中一人同朱家联系颇深,早已是一家人;
而另外一个圣人姚广孝,之前孤身一人,还知晓实学诸多隐秘,对方若是有了什么不轨心思,国朝动荡、国本不安,可不是朱家人愿意看到的。
当然,姚广孝有着陆羽的压制,不太可能做出这种事,但对于帝王而言,在乎的从来不是你有没有造反的想法,而是你有没有造反的能力。
放在姚广孝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的个姑奶奶,连陛下都知道了!”
马学祥在婚宴大堂之内,看着宫里的天使前来宣读圣旨,大堂之内所有宾客齐齐跪倒趴下,这一幕实在太震撼他这小人物的心了。
“我妹子,还有我这妹夫,可真的是要飞起了。”
事实也正如他猜测的那般。
自这场婚事过后,不过区区半月时光。
他马学祥便在京都府衙之中,连升几级,从一个小小的衙役先是转成吏员,然后又提高了一级,赫然成为了当下洛阳京都府衙的主库。
虽不算什么达官显贵,但同他原本的身份地位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同样的,一批又一批人踏破了马家的门槛,想要和他马学祥结为连理。
先是寻常百姓家开了头,下一刻,洛阳新都内的一些小势力、小家族也都闻讯而来。
姚广孝那般大人物。
他们没资格攀附,可这隔了一层的马家、马学祥,便可以试一试了。
一时间,马学祥在家中跟老母看着那一个个送上门来的官家小姐,个个气质华贵、身姿窈窕、面容清丽,好似画里面的仙女一般。
哪是他们马家、是他马学祥之前能够妄想的。
“该选哪一个?”
马学祥犯了选择困难症。
马家老母也不敢随便做主,毕竟她人老心却不糊涂,知道这些人看中的不是马家,而是马家的好姑爷,于是说道:“此事还是得空问问你妹妹,让青苗问问姑爷,可不能因我们马家耽搁了姑爷的事。”
“知道了。”
马学祥连连点头,俨然此刻他的婚嫁大事都要为姚家让步了,不过他乐在其中,毕竟无论选哪一个,都能让他开心得三天三夜睡不着觉。
姚广孝的婚姻大事解决,只要他再生下子嗣,实学一派最后的重大隐患,便算是全然消失、彻底解决了。
所以如今在皇宫之内,朱家人安心之后,太上皇朱元璋在宫里待了这么久,也有些腻了。
虽说他现在身子骨依旧强健。
可年岁终究是上来了,于是便有了想要出去走走看看的想法。
“这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看看那诗还有那远方。”
朱元璋说出这个念头,马皇后双手赞成,直接答应。
他们这对老夫妻,如今也不再干涉朝中政事,国朝又正值繁盛,出去走走倒也无妨。
可即便如此,这事衍生出来的影响却半点儿也不少,甚至还被放到了奉天大殿的朝会之上,专门作为一案来探讨。
对此,群臣百官之中激烈反对的人亦不在少数。
“不可!陛下,万万不可!”
“太上皇如今已年迈,且太上皇于我大明意义重大,怎能随意出行?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还请陛下明鉴!”
“太上皇还有娘娘,如今已是耄耋之年,自当休养生息、以养天年才对。我大明以忠孝治国,孝道为先,此事万不得出现半分差池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