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长安居不易,买房烦恼贯穿古今(1 / 1)

加入書籤

“这么早过来,你是准备骗吃骗喝啊。”

苏烈嗨嗨一笑,都快中午了说还早也就眼前这位了。

“萧家那边,什么情况?”

“那边已经认可我了,杨家娘子觉得我是可以托付的人,先生为媒,看看吉日吉时。”

毫不意外。

“恭喜,望禾绝对是贤惠持家之女。

“吉日吉时不是问题,问题是你的住处问题,你现在住在永安坊,这地方不行。

“这里胡人众多,住的都是一群逐利的商人,不适合居家。

“再者你家一个人住还行,不过要是成婚的就显得有点窄小了。

“所以,你还是先把住处换了。”

苏烈点点头。

这点确实不行,自己这官职从四品已经算是非常高了,可长安城最不缺的就是官。

早上溜达的佝偻老头都可能是国公,从四品没任何优势。

长安,居不易。

这件事不是从盛唐开始的,现在就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了,自己一没家世二没财产,能在永安坊买套房已经算不错了。

可现在要成婚了,总不能还是住在永安坊,最差也要住在靖安坊才行。

“是,这件事我和杨家娘子谈论过。

“我准备在青龙坊买房,这样也距离先生家近一点。”

王皓给苏烈倒了一杯茶,奶茶。

“是望禾的意思吧。”

苏烈尴尬一笑:“是,杨家娘子知道我刚到长安城时间不长,手中没有积蓄,购不了好地段,所以选了青龙坊。

“青龙坊距离仙宫坊近还价格便宜,所以选择了这里。

“说来惭愧,杨家娘子还想将自己的珠宝首饰拿出来让我去变卖换点钱。

“我已经在青龙坊看好了一座房子,青龙坊最近也涨价很快,我要快点买下。”

青龙坊之前确实便宜,可现在不一样了,仙宫坊旁边的青龙坊,这寓意一下子就变的好起来了。

半死不活的青龙坊涌进了很多人,全都是一掷千金的豪客,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买。

三下两下,青龙坊的房价也在飙升。

这才一个多月的时间都快追上安业坊了,这个飙升速度是非常吓人的。

“你没拿望禾的首饰吧。”

苏烈连忙摆手:“没有没有,我苏磊堂堂丈夫怎么能做这种事,自然是谢绝了。

“买房这件事,我自己来就行。”

“可以,起码没做这丢人的事。

“先别在青龙坊买房了,现在这帮人出手太过于阔绰了,我昨天看到卢豆家花万贯买地。

“这种手笔很快就会让青龙坊不适合正常人居住,实际上青龙坊确实不适合居住。

“仙宫坊之所以能居住,那是因为我在。

“不然靠近芙蓉园的他们怎么有市场价,你先去平康坊看看。

“之前我居住的那套院子,你现在先住着。

“虽然也不是很大,不过用来成婚完全够了,你们就几个人住,那完全够了。

“不管怎么看平康坊都比青龙坊适合居住。

“你那点钱想存着,再把永安坊的房子卖了,手里有点钱还是很有必要的。

“作为媒人我这么支持你,要是以后成婚了让我听到你对望禾不好,我打断你的腿。”

苏烈站起来一抱拳:“先生如此高看于我,苏烈日后但凡对杨家娘子有一点不敬,任凭先生发落。”

“坐,没叫你发誓,搞的好像是我威胁你一样。

“时间上最近不行。

“你那边准备,有合适的时间我通知你,差不多到六月就可以成婚。

“我这边先把学校开起来,然后再商量你们的婚事。

“你要是没事做就来学校做事,也好挣一份钱财,在长安城你没有其他的产出,还是很难的。

“虽然你的俸禄够用,可多一个进项是好的。”

唐初的官员工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月俸年禄,前者和后世的工资差不多,直接发钱,后者是粮食为主。

苏烈是从四,月俸是一万三千钱,也就是月工资十三贯,这算是固定工资。

年禄主要是以粟米为主,苏烈现在能领到三百石。

京官的待遇就是比外地的好,外地的月俸同级别只有京官的一半,禄米就更少了,常常只有十分之一。

因为外官的工资是三部分,还有一部分职田收入,这片地里的收入都是官员工资的一部分。

从四外官也有六顷职田的收入,这一部分就是京官没有的,京城寸土寸金,怎么会有闲田给官员。

这样下来,外官比京官还是少,不过差距就没有那么恐怖。

也就是苏烈现在单单是工资一年就有一百五十六贯的收入,这在京城已经算是非常高收入了。

米朝廷也发,绝对是富贵之家了。

“多谢先生。”

苏烈说着说着开始流泪,王皓已经见怪不怪了,这帮男人不管在历史上多有名,该哭就哭。

和后世男人沉默不善于表达不同,宋之前的男子表达起来都非常肉麻。

后世很多被认为是爱情的诗词,在当时都是表达友谊的,肉麻的比爱情还上头。

苏烈哭的梨花带雨,可太正常了。

李白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种表达才是古代的写实,开头先肉麻麻直接点明主题,然后就是一顿夸。

等苏烈哭完了,王皓拿出一个西瓜切开。

“哭完了,该补充水分了。”

苏烈大大方方接过西瓜,吃的很是豪迈。

苏烈不知道王皓看上自己什么,可确实是对自己高看一眼,这种认可最是动人。

这份恩情,自己可不能忘记。

吃了一牙西瓜,苏定方还是开口了:“先生看中我我非常感激,可我觉得我身上好像没有值得看中的地方啊。”

出身一般,政治身份更是一般,自己有什么地方是值得称颂的么。

“没觉得就对了。

“看人就是这样,顺眼就行了,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我不喜欢魏征,难道是魏征才学不够?

“放在这个时代,他就是一个标杆,放在整个历史时代,他都是文臣的一个标杆。

“结合时代,他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御史台从他开始有了标准。

“可这耽误我不喜欢他么?一点都不耽误不是么。

“世事就是这样,不要万事都要问为什么,到了一定年龄你再回头看就会明白。

“现在,不要想那么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