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长安风向标,学校风情动京城(1 / 1)
王皓在全城找老师!
这又成了一个大家关注的点,能被王皓认可邀请那立马名声大噪。
高策,从一个普通的打井人很快就成了长安城的大名人。
就这职业,都能算是人才?
曹国公举荐,王神仙亲自让曹国公来问,这排面那叫一个拉的满。
这消息刚爆出来,为高策两儿一女说媒的人就踏破了门槛,而且都不是小门小户,这放在之前高策想都不敢想。
虽然祖传的手艺很重要,可能成为王神仙学校的教师,后代成为文化人,那这手艺也就不怎么重要了。
高策经过不怎么痛苦的挣扎就同意了,王皓也派人许诺他已经成为了老师。
等学校开学的时候会专门派人来邀请,正式成为老师。
这下好了,高策一家成了香饽饽。
王皓去了太史局,听说用尽了各种手段才让将仕郎李淳风邀请成为老师。
这李淳风虽然官职低,出身也一般,可现在不一般了。
二十九岁的年纪虽然可以当爷爷了,但如果一直没有成婚,那完全可以是良婿。
经过隋末大乱动,多少十几岁的姑娘嫁给了五六十的老头子,多少三四十的寡妇嫁给了十几岁的少年郎。
二十九,不大!
乌泱泱一群人又去冲击李淳风,李淳风不是高策,被这群人一冲击,抱着自己的东西东躲西藏。
成婚可以,但是这哪是成婚,这简直就是大劫!
剩下的人都在盯着王皓,看看这次邀请谁,邀请了就直接冲,绝对不能犹豫。
不过等了三天,好像没动静了!
这下不止说媒的坐不住了,很多有名的也坐不住了,不是招老师么,为什么没有自己的份?
很多清流都希望这次能成为教师。
因为听说是只看能力不看出身和师承,有真本事就会被认可。
这可太符合清流的自我认知了!
有学识,不同流合污。
只要自己当教师,那世人就会知道自己的与众不同,也不至于自己的学问被埋没。
可惜等了很久,没下文了!
不是找真才实学的么,自己就是啊,为什么不要?
一个打井的都能是人才,自己居然不是?
这还了得,这谁受得了。
于是长安城出现了诡谲一幕,每条街上都有人拉人展现自己的学识。
那场面,比地推还恐怖。
甚至有的人直接来到仙宫坊开始毛遂自荐,自认为自己确实个人才。
这还是民间,还有官员也是这样。
他们都是小官,所处位置都和太史局的人一样,有用但是不怎么受重视。
现在机会来了,不能放弃。
这帮人比较聪明,直接去找皇帝。
理由嘛,那就得好点。
为国培养人才,想要把自己所知道的学识全都传播出去,希望朝廷能出面说说情。
精舍的老板也不干了!
学校这个行当竞争是不怎么激烈,可是你这么搞明显是不正常竞争。
你是神仙,神仙开什么精舍啊。
虽然名字叫学校,可这不就是来抢精舍的生意么。
开珠宝店,说是教训波斯人,这也就算了,那开学校是准备教训谁?
这些人闹事的方式也很特别。
放假!
不是放寒暑假,而是彻底放假,让学生回家。
这帮人的策略就是让学生去闹,能上起精舍的人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
能入学,那说明家族对其寄予厚望。
现在不开学,那这些学子和家长受不了,受不了他们自然会去闹。
这样闹事的目的达到,自己还不需要出面。
当然,更多的是打听入学标准。
毕竟是神仙开的学校,毕业可以说是神仙弟子,这不管干什么都有BUFF在身上。
聪明的家长自然明白,学什么不重要,进这个学校很重要。
单单因为这,杨南归现在基本上不着家。
京城勋贵之家都想要邀请她去做客,要说能套出点有用的消息,又有谁能比得过枕边人。
这边还没到家,那边小娘子勋夫人又来邀请,现在真是三过家门而不入。
比如现在,人就在后宫。
“怎么看上去这么不精神。”
杨南归叹息一声:“精神不起来,一大早我已经去了四家了,三家王爷家一家国公家。
“要应付那么多热情的人,我现在就想好好休息一下。”
杨淑妃递给杨南归一杯水:“那就休息一下,我一猜就知道你现在没时间休息。
“进宫躲躲,先休息一下。”
杨南归点点头,还得是姐姐。
“现在不管郎君做什么事京城都能掀起风暴,只是开一个学校至于么。”
杨淑妃笑着道:“那是自然,那可是王神仙开的。
“谁不想当神仙弟子呢,没有直接上门已经算是非常克制了,等学校修建起来啊,他们会更疯狂。”
“那他们失望了。
“我听郎君的意思,这学校收弟子很严苛呢,可不是说有权有势有钱就能入学呢。
“他们就算是激动也没用,得有才才行。”
杨淑妃小声谨慎道:“这些话,能说么?”
这可是王神仙的事,万一说错话那会遭受天谴,还是要谨言慎行才行。
“能啊。
“这不是什么秘密,郎君还念叨这学校要赔钱经营了,有才的不一定有钱。
“收弟子严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毕竟郎君不是为了赚钱嘛,估计很多人都要失望了,要读书很难的。”
杨淑妃点点头。
毕竟是神仙开的学校,那要求严格一点很正常。
“那。。。恪儿不知道能不能合格。”
“恪儿和政道躲不掉的。
“郎君说了他们两个都要去学校研学,不能有成果就不能毕业,在这之前成家立业什么的就别想了。”
杨淑妃喜忧参半。
能入学自然是非常好的,这样的学校谁又能拒绝,自己儿子能破格入学,那就是荣耀。
可不毕业不能成家可不行啊,儿子都已经十一岁了。
现在就能成家了,要是延迟那谁家好女儿能等儿子,要是十七八岁还不毕业那不完蛋了么。
学习虽然重要,但是成家也非常重要。
只有成家,才能就藩。
不成家,难道一直在长安城待着么,那这日子还能有什么盼头。
杨淑妃还在担心李恪的未来,李世民那边已经准备将自己的孩子和一堆未成年弟弟全都打包,集体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