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欢迎来到地下城,无人机量大管饱(1 / 1)
出了城区后沿着交通公路一路前行,车队在伊朗人的带领下很快来到了目的地,代号“鹰巢-47”的地下基地入口处。
和通常所有的军事基地一样,来到基地的地上设施部分大门前,先是各种过关检查和查验证件。
这一切不需要周正和苏洛维琴科经手去管,车队前面打头的伊朗人头车自会处理。
那大胡子中将穆萨拉赫就坐在车队靠前的车里,在向基地大门口的卫兵出示证件做过关检查,并抬手报以一记回礼后,基地大门口的路障随即缓缓降下、收入地面以下。
车队驶入基地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停放在地面设施,诸如机场跑道、停机棚内的各种战机。
数量一看还不少,粗略一算光地面设施上停放的战机就有十好几架,看得出来这是个有相当驻扎规模的基地,仅地表设施上的这些物件玩意儿就足见其冰山一角。
“唔......F4鬼怪?伊朗人早些年间陆陆续续买了200多架这玩意儿,倒也是一代经典。”
在停机棚里停放着的,是几架使用了沙漠迷彩涂装的美制F-4“鬼怪”式战斗机。
如果说伊朗人当年引进F-14“雄猫”是当做精锐的话,那么这些F-4“鬼怪”毫无疑问就是挑大梁的主力,是和F-14形成高低搭配的重要战力。
想当年伊朗人采购的鬼怪之多足有两百多架,经过两伊战争的战损和使用损耗,现如今还能飞的数量已经大不如前。
按照毛子那边提供的谈判参考资料里提到的情况,现如今伊朗人手里还能飞的鬼怪大约有50-60架左右。
这是具备飞行能力的机队总规模,而考虑到机队妥善率的问题,实际处在战备值班状态、随时能挂弹起飞执行任务的鬼怪估计只有6成上下,就这还是比较乐观的预估。
相对于F-14来说,技术水平更老的鬼怪相对易于展开逆向工程仿制,伊朗人这些年来也断断续续搓出来了不少品相还行的零部件。
至少替代原厂零件安装上机之后能飞能用不至于拍地板摔飞机,这就比印度人的斯坦航空强了不止一星半点,后者那可是连攒零件都攒不到一块去的神级存在。
车子开到跟前定睛一瞅的周正这才发现,原来伊朗人的鬼怪和波斯猫的情况差不多,机翼下和机腹的挂点上挂载的,也是自行仿制的AIM-9P响尾蛇与AIM-7D麻雀类似物空空导弹。
空军长久以来一直都是伊朗人的软肋,被誉为现代工业顶上明珠的高精尖军事航空工业没那么容易搞定。
几乎没有系统性、多方位的外援支持,全靠闭门造车自己琢磨的伊朗人能捣鼓仿制出这些东西,以其国家体量而言应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果了。
至少还能造,还能解决有无问题,但以目前的现状来看也就仅限于此。
而了解了伊朗人欠缺的是主力弹种的技术水平更新后,周正接下来要办的事也就相对容易得多了。
“嗯......格斗弹这块他们应当会很感兴趣,9L和9P的技术水平年代相差也不大,自己捣鼓钻研两年应该能仿制的出来。”
“中距弹的话......嗯,还是先进去瞅瞅再说,看看伊朗人手里有没有更好的弹再做决定也不迟。”
周正估摸着伊朗人这趟应该会展示啥更新更好的玩意儿,要不然也不至于把人领到这种一看就级别很高的地下军事基地里来。
所以摆在地面上的这些玩意儿不是重点,地下才是。
而等到车队真正开到地下设施的入口处,在一座连贯山脉的山脚下停止前进时。
开门下车、驻足仰视的周正还真得感叹一下这工程的浩荡,连绵不绝至少十几公里出去,消失在地平线尽头的山脉有着相当程度的规模。
再抬头一看面前的山脉高度至少也得七八十米,就这还不一定是最高的主峰。
真要足够能力开凿深挖的话,在这种地方修建地下军事基地确实相当合适。
“话说你之前来过这种地方吗?有没有经验给咱提示一下。”
周正此言出口用的是俄语,对着听这话的人自然是带队随行而来,负责具体安保的苏洛维琴科中校。
却是见得这位满世界到处乱跑,有过多次海外特战任务成功经验的毛子特战中校闻言,也是不清楚其中细节地摇了摇头。
“不知道,之前也从没来过这种地方。只知道伊朗人对这种地方的保密和安保级别非常高,托你的福我也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上眼。”
“......呃。”
听闻如此回答的周正正寻思着接下来说什么,却听带队参访的穆萨拉赫中将已经转过身来、悄然开口。
“请随我来吧,但是只能带贴身安保进入,和我们事先说好的一样。”
苏洛维琴科此行带来的格鲁乌特战算上他自己总共21人,2个小组的规模,余下的则留守酒店做好必要的安保防卫和远程信息支援任务。
现在听到地主方这么开口,确实也收到过提前通报的苏洛维琴科没多想,随即便下令大部分人员留守地表,仅自己一人和与周正一道前来的老张随行,至于随行翻译则由伊朗人那边提供译员。
等到周正跟苏洛维琴科以及老张一起,真正进到这庞大复杂军事设施的地下部分时,大开眼界的时刻这才刚刚开始。
“妈的,这地方可真够大的!这通道空间足够重型战斗机通过了,看来是真把这地方当地下机库用。”
行走在这两辆坦克并行通过都显宽敞,三辆坦克并行通过也不紧凑的地下通道里抬头仰望穹顶,发现距地面高度至少得有十米以上的周正不免心生感叹。
没有足够先进的现代化工程设备加持,要修建这样隐藏在山体内的地下工程设施,还不知道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多少时间,单就这一点上来讲还是挺佩服这些伊朗人的。
“欢迎来到“鹰巢-47”基地的地下设施部分,这里足够抵挡潜在敌人的任何常规轰炸以及重型钻地航弹的攻击。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军事工程杰作,就算放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的。”
兀自点头的周正确信至少这点上没吹牛,此等浩荡的地下军事工程就是放在上三常家里,那也是有,但并不多见,何况还是伊朗人这有限的财力物力技术实力下修建出来的。
确实值得给予小小的夸赞一下。
“感谢您的邀请参观以及介绍,将军。这的确非常宏伟,请允许我向贵方表达应有的钦佩以及赞叹。”
听到面前这“高级毛子”这么说,大胡子中将明显露出了满意的微笑,随即也废话不多说地伸手向着这宽阔地下隧道的深处指去。
“来吧,我带你们看看其它部分,还有更多值得大开眼界的东西。”
周正不搭话,只是笑着回了个“请”的手势,随即便跟在这位中将先生及其随行人员的身后继续前进。
再往前走不大一会儿,照明设施相当完善,照耀地几乎不留阴暗死角的地下隧道左手边位置,赫然出现了一整排整齐摆放正处在整备状态的各类型无人机。
这不是什么展品模型,而是实实在在的具备任务飞行能力的现役机。
光看那些地勤人员围着这些无人机,不断调试设备、整理挂架、以及进行零部件更换的工作内容就能看得出来。
料想到既然是来地下设施部分看看,基本上就脱离不开参观无人机这可能性的周正,随即便迈开步伐走上前去。
“见证者-129,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如何?感觉熟悉吗?”
周正挑了一架距离自己最近的无人机上手摸了摸,同行的伊朗人当然也没有反对和阻止,摸摸也掉不了块皮没啥大不了的。
而听到周正话出此言的苏洛维琴科,接下来的表情也是如周正所料的那样不但认识此物,而且并不意外。
“知道,但我的人没用过也没跟这玩意儿配合过,倒是听说过性能还挺不错的,比海鹰-10要好用得多。”
正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要说俄军可用的中高端无人机那实在是少得可怜,连猎户座这种并不具备多强技术指标的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俄军手头现有的数量都稀少到不比苏57的现役数量多。
连苏洛维琴科这样的特战中校都是没得比了,只能拿自家那装备数量最多,但连察打一体能力都不具备的“手搓攒机”海鹰-10出来,跟面前这见证者-129相比。
也确实如其所说,至少在战场侦察和态势感知能力上,伊朗人这见证者-129属实是把俄军的海鹰-10爆出了10条大街。
最起码这还是一款能外接卫星通信,作战半径可以拓展到上千公里的东西,可不比还在拿民用数码相机当光学探头的海鹰-10要强么?
“嗯......也许等我们的生意谈成之后,你们就有更多见证者-129可用了,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周正这话一说出口,端是耐人寻味。
不论是苏洛维琴科亦或是一旁的穆萨拉赫中将,都露出了一副“我懂”的表情,但却又同时笑着的谁也不多说什么,只能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紧接着便往隧道更前端走去,而在穿过这一排无人机之后接下来所看见的东西,则是瞬间令周正目光一凝、来了精神。
只因那枚被摆在支架上的远程空空导弹,实在是太有标志性的外观识别特征,足以让人一眼就将其认出。
“果然,这里还真有伊朗人仿制的不死鸟。倒也无妨,只要不影响他们依旧对原版青睐有加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