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我这儿的人可比你想象中的多,不过得先过一关(1 / 1)

加入書籤

“嗯......“

阿尔西姆的表情不似拒绝,但也没有立刻给周正一个准信,当场答应下来,那模样看上去就像是在深思熟虑什么。

周正也知道,这种“接大盘”的事情急不得。

纵使自己跟阿尔西姆私交甚好,还曾去过他家搞过“家访”。

但坐在自己面前的这斯拉夫大汉,毕竟是个堂堂空降军上校。这种时候要是催的过分就显得不太好,眼下还是先这样等等再说。

也不知具体是过了多久,可能一半分钟,也可能都要不了的十几二十秒。

心里已经基本有了算盘的阿尔西姆终于开口。

“你需要多少人?”

“多少?”

乍一听还一愣的周正紧跟一笑。

“那我能说‘多多益善,有多少要多少’吗?情况你是知道的。”

“我现在正是打仗用人的时候,而且我这边还没有后备兵力池、没有现成的动员体系,抓壮丁那种破事我又干不来更没有意义,那就只能满世界搜罗愿意跟着我打仗的人才。”

“就这情况,注定了我的兵力绝对没有说‘足够’的时候,永远都在追求更多高素质优质兵员的路上。”

“呼——”

尽管料到了周正会这么说,但眼下真听到这话从周正嘴里说出来时,知道这事实际上还是有那么些“不好办”的阿尔西姆长呼一口气。

“既然是你,那我索性就说了吧,换做别人可能还听不到这些。”

“我手中现在有一份名单,上面有整整五百多个人的名字,全部都是要在如今的‘非洲军团’时代被遣散回家的人。”

“五——五百多?嘶,这特么也太——”

太多了。

周正终归是没把这话说出口,但惊讶的表情却是跃然脸上的。

按照周正的预估,阿尔西姆手下这些瓦格纳老牌精锐,按理说应当俄军转隶人员比例很高才是。

这同时意味着这些人,应该有相当多一部分都会回归到俄军战斗序列、重返现役,就像阿尔西姆一样。

明知这一情况的周正,一开始是觉得阿尔西姆这儿,要是能有个两三百号人有机会被自己拉走重新聘用,那就已经算运气好到不得了的烧高香了。

结果没想到阿尔西姆这一上来就给咱哥们整了个“大的”,张口就是五百多人。

这让周正大感意外的同时颇为不解,不禁寻思着你们俄国人这是整啥玩意儿。

明明是从“瓦格纳时代”过渡到“非洲军团”时代啊,怎么现在这一口气有五百多人都要遣散回家,还光是阿尔西姆这一支瓦格纳支队、其它不算。

听上去就好像你们俄国人在非洲不过了,要全面大撤退一样。

也是看出了周正面目表情间的疑惑不解,有心想要解释一番的阿尔西姆随即说道。

“你应该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实际上在普里戈津那次的事件之后,我这边的瓦格纳人员已经轮换过好几次了。”

“为了你那边的作战需要,我趁着普里戈津事件刚结束的混乱功夫,把一批参与过阿尔乔莫夫斯克战役,刚刚退下来休整的瓦格纳人员给轮换过来,然后转手送去了你那边。”

“之后因为涉及普里戈津事件的余波动荡,我这边的人又有一部分被上级点名抽调回国。目的是为了打散瓦格纳非洲分部的基本盘,进行拆散重组,避免非洲这一曾被普里戈津长期重点经验的地方,因他的死再出现什么不可控事件。”

“不该发生的和该发生的都发生了,在这一系列人员调动重组之后,我手底下那批最早的俄军转隶瓦格纳,如今已经不剩下多少了。”

“他们现在大多都在特别军事行动前线奋战,或是回归老部队、或是和国家近卫军重新签订合同,总之也算是有个归宿。”

“而我手下现在这批人,他们才大部分都是俄军退伍老兵,或者是FSB、SVR一类的部门下属武装部队退役人员。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前往各大城市街头的瓦格纳征兵点应征入伍,并非最初那支‘白手套’性质的瓦格纳部队。”

“他们也是经过了政治审查后,被确认和普里戈津事件无关,才被派遣来非洲,作为‘打散普里戈津海外遗留基本盘’的工具,而进行人员轮替的。”

“把战士们形容为‘工具’可能是有些不恰当,但从性质上来说是这样的,在某些决策者眼里也是如此。”

“不管怎么说,在后普里戈津时代的非洲瓦格纳分部,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我讲给你的这些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想听更多的话可以以后跟你慢慢聊,但眼下,你得为‘是否需要这批人’而做出决定。”

要是没有阿尔西姆这一番介绍,周正自己是根本想不到,原来后普里戈津时代的非洲瓦格纳还有这么多故事。

看来俄国防部的官僚集团,对于瓦格纳的忌惮确实已经到了相当程度。

以至于即便普里戈津已经“社会性死亡”,哪怕还活着也跟死了没什么区别,也仍要用快刀斩乱麻的雷霆手段,迅速处置掉普里戈津的海外遗产。

果断击碎重组非洲瓦格纳分部的基本盘,来一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进行大规模人员轮换,借以将二次暴动失控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操作确实是没啥问题,但由此带来的影响,也势必会是显而易见的。

“可——如此大规模还连续不断的人员轮换,难道就不会影响你们的战斗力吗?部队基层骨干和指挥员这样抽调,那不就成了‘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了吗?这样你们还怎么打仗?中非这烂摊子不是还没彻底清理干净呢么?”

“你说得对,这的确是事实。”

周正话音未落,阿尔西姆果断回应,直截了当地承认了周正所言不虚。

旋即给自己点上根烟,与周正同坐在一张沙发上低垂着脑袋、捏着眉心,显得有些头疼。

嘬了口烟舒缓神经后这才继续说道。

“但这种事有一个前提,一切以优先保障政治目的为导向,其它的都可以为此让位乃至忽略不计。”

“理论转化成实际,就是不论这么做之后的瓦格纳非洲分部,会有多少战斗力下降、会在实战中面临怎样的困难、会付出多少本可以避免的不必要伤亡,这些相对而言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普里戈津余毒必须彻底清除’的政治目的,哪怕是潜在的风险,也要视其为绝对风险彻底根除,不能抱有丝毫的侥幸心理。”

“国防部的将军们认为,上一次之所以被普里戈津搞成那样,让所有人都难堪到下不来台。就是因为他们遭了‘侥幸心理’的道,指望普里戈津自己草包怂蛋、半途而废,没胆把事情搞太大、太过难看,事实证明他们大错特错了。”

“所以他们自认为‘必须吸取教训’,断然不能再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必须不遗余力地铲除掉所有普里戈津时代遗产、重塑一切。”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其余所有,也就都显得不重要了。只要能保证瓦格纳时代遗留的最大战果,自西往东横亘整个非洲大陆的‘复兴阵线’不失,那就只管放手去做。”

“......”

只管放手去做.....

这他妈说起来轻巧,就轻飘飘的一句话。

代价是“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一时间被打乱了套的瓦格纳非洲分部,战斗力肉眼可见地下滑了一大截。

周正前阵子刷非洲本地的社交网络,还看见有一伙“中非魔怔人”,搁网上炫耀偷袭瓦格纳巡逻队得手后的战果。

把瓦格纳战士的尸体扒得只剩条裤衩,倒挂在路边电线杆上晾肉,武器装具、弹药行囊全部打包带走,临了还搁倒挂的尸体边摆拍、洋洋得意。

虽然这帮“魔怔人”最后必然不会有啥好下场,被瓦格纳接踵而至的打击报复,连人带老窝一并扬了。

但这并不能改变此类瓦格纳的伤亡,是某种“政治代价”的血淋淋事实。

毕竟上周还在东欧战场,这周就在俩眼一抹黑、压根不熟悉也从没来过的非洲,跟一帮互不相识的完全陌生队友巡逻乱逛,连指挥巡逻的队长也是个“人生地不熟”的没有本地经验之人。

这种情况下你要说被偷袭得手,那除了“正常情况”外还能再说什么呢?

“呼——”

脑子里过了一遍情况的周正,在捋清了思绪后也只剩一声叹气。

“好吧,过去的事就过去了,咱俩搁这儿继续长吁短叹也没啥用。”

“有件事我想再确认一下,按你刚才的意思,你手下现在这些人,实际上也都是有实战经验、具备正规军事素养,从特别军事行动战场上调过来的瓦格纳老兵。”

“只不过因为被完全拆散重组,加上不熟悉本地情况、没有经验,才导致部队战斗力大幅下滑的,对吗?”

阿尔西姆的回答很干脆,不假思索地朝周正点头回应。

如此一来,摆在面前的这盘菜虽然没有预想中那么香、那么可口,但也不是不能吃,更没到无法下咽程度的周正,也就有了最终答案。

“好,只要能保证这些,那这批人就是可塑之才。”

“假以时日进行适应性训练和重新编组,我相信他们会有不错的战斗力,可能比起你原来那支老部队也差不了多少,你觉得呢?”

“你这么说我是认可的,只是——”

话到一半的阿尔西姆摆了摆手,转而又伸手朝烟灰缸里弹了弹烟灰,接着说道。

“只是这就涉及很多额外成本了,训练的时间成本、因此而支付的费用成本、还有期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其它问题,这些你都能接受并解决吗?”

“那你说我还有的选吗?放弃这一批人不要,再去费神费事地找比他们更好的人?哪儿有这么现成的人供我找,我倒是想找来着。”

“......这倒也是,看来我得多从你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

兀自点头的阿尔西姆缓缓说着,旋即又话锋一转、郑重发问。

“所以,你是打算要走这清单上的人,是这意思吗?”

“有这个意向,但我这儿也不是垃圾回收场,不是什么人都要。我也有自己的标准和审核制度,合适而且愿意来的人我会签合同、给高薪,剩下的那些,还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为好。”

“明白了......”

伸手将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转而又拿起面前茶几上一份早已整理好的文件夹,放手里拍了两下后转而递给了周正。

“基本情况和人员名单都在这里了,你先过目,自己看着挑挑。”

“决定要哪些人了跟我说,我这儿可以先给你做准备,约谈你想要走的这些人。”

“不过,还有一道关是你必须要闯过去的,只有他点头同意说行,我这儿才能过关让你把人领走。”

“......那人是谁?”

“非洲军团现任司令、空天军前司令员、特别军事行动上一任总指挥,苏洛维金大将,就是那个点名要见你的人。”

果然。

早有心理准备的周正,听到阿尔西姆这番回答,其实一点都不意外。

要说这个苏洛维金,那可是“凶名赫赫”牛逼大了。

在经历了特别军事行动初期,居然没有统一的军事总指挥,纯属各军区各打各的、各自为战,近似于“全俄军实战大比武”式的“斯拉夫抽象艺术”后。

想要“速战速决速胜”却惨遭失败,痛定思痛的俄军开始严肃起来,准备打拉开架势的认真仗。

这就需要有一位能力足够的军事总指挥挺身而出,带领刚刚吃下初期失败的俄军重夺优势、力挽狂澜,此番重担最终就落在了那个名叫苏洛维金的大光头身上。

论出身,此人是俄联邦“开国功勋部队”的近坦四师出身,绝对的“根红苗蓝缝点白”,拼起来就是俄联邦国旗。

论资历,苏洛维金不止是俄空天军时任司令员,还是驻叙俄军前任司令员,“图160炸村级匪窝”的绝世狠活儿就是在他手里搞出来的。

论实战经验和大兵团指挥作战经验,带过驻叙俄军集群、协调指挥叙军,给叙利亚内战来了手大翻盘的苏洛维金。倒也算“一堆不怎么合适的人里最合适的那个”,哪怕是矮子里面拔高个,他也是最高的那个。

看来看去也没别的什么人可选了,组织上已经决定了,就由你来担任特别军事行动的首任总指挥。

在俄军内部绰号“食人魔”,被西方称之为“末日将军”的苏洛维金,上任后的第一个大狠活儿就是“给老子炸”。

管他妈什么影响民生、影响战后统战、在舆论上陷入不利境地,统统不管了,仗打不赢管这些还有屁用?先给老子炸了再说!

于是乎,满天“口径”巡航导弹乱飞,“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四处乱窜的特别军事行动大炸逼时代,由此正式开始。

让那些雇佣兵一想起来就“PTSD犯了”的梦魇岁月,其始作俑者正是“食人魔”苏洛维金。

此种打法的效果当然是有的,而且还很好。

哪怕是苏洛维金已经“被退休”,不再担任总指挥的当下,俄军也依然在用此套打法继续狂轰滥炸,而且力度有增无减。

足以见得不论总指挥是谁,对这套打法的肯定程度还是相当高的。

至于苏洛维金这样一位指挥部队稳住了阵脚,任期内接连打出多场漂亮仗,表面上来看属于“有功之臣”的大佬。

却不但“被退休”,甚至还给赶到了非洲来担任“非洲军团”司令员,明摆着就是有意打压的原因。

那说来也搞笑,甚至还很讽刺,直接原因就一个——在普里戈津整活儿时站错了队。

苏洛维金身为前线总指挥,却没有第一时间出重拳把人给挡住拦下。加之又和厨子私交甚密、关系忒好,理所应当地就被当做“普里戈津余毒”给处理了。

这事讽刺就讽刺在“你不是和厨子关系好吗?成,那就把你派去非洲处理厨子的遗产。由你来接盘,想必厨子在地狱里也会欣慰”。

有一说一,周正每每想到这事儿,觉得毛子这腹黑程度也是真有水平。

而眼下,从阿尔西姆的口中,得知自己要办的大事,无论如何都绕不过这位“被流放边疆的落魄大佬”的坎。

周正不禁琢磨着该用怎样的话术,怎样的套路,才能过得了这看上去就不好过的一关。

“在担心苏洛维金大将给你难堪,故意刁难你?”

“嗯?”

方才还陷入沉思的周正一怔,倒也是不加隐瞒地点头回道。

“是有这个顾虑,但顾虑也没用啊,总该是要面对的。”

“倒是你,不如给兄弟我出出招,这可是大将,你们俄国人的现役最高军衔。这么牛逼的大佬我还是从没碰见过,你得给我来点建议,到时候该怎么跟他掰扯。”

对此早有准备的阿尔西姆,当然不可能“有难不帮”,甚至还轻松惬意地朝周正“会心一笑”。

“不要想太多,苏洛维金大将没你想的那么难对付。我这边和我家老头子已经帮你打过招呼了,他知道你的故事而且很感兴趣。不妨抱着‘交朋友’的心态去,相信会有意外收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