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跟印度人做生意?很快就有老战友要来(1 / 1)

加入書籤

解决完了接盘瓦格纳遗产这件事,周正出差日程表上的下一件大事,便是去一趟俄罗斯。

重回厨子的老家,自己的“白嫖大豪斯”所在地——圣彼得堡,去把老牙介绍来的新一单生意处理完。

要说这一单生意来得属实有点意外,甚至于连周正自己都没想到,谈生意的目标居然会是印度人,那帮南亚阿三。

众所周知,印度人一直以来,都是俄国人军售榜上名副其实的“榜一大哥”。常年买俄国军火买到“人傻钱多”的大名,搁全世界都人尽皆知。

但有一说一,自诩军事实力“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印度人,那肯定是不甘心这么个不雅名号“可持续性享誉世界”的。

总被俄国人当猪宰,时间长了任谁都会心里不爽,哪怕是以“人傻钱多速来”而闻名的三哥。

凑巧的是,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前的那几年,和俄军工师出同门,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乌人找到了印度人。

本着“我能恶心到俄国人就算赢”的目的,来谈点不那么正经的生意。

简单来说,便是“那些俄国人卖的那些空空导弹太贵,他们家能造的东西,我们也能造。印度大哥快上我们这儿来买,价格比那俄国人优惠的多,量大管饱还能长期供应”,明摆着就是来砸场子抢生意的。

被摆了一道的俄国人肯定不高兴啊,就明摆着跟已经签了长期合同,却要半道毁约跑路的印度人讲:你以后要上他那儿买东西,那就永远别找我了,做生意没有你这么三天两头、东拉西扯的。

怎料那印度人还真就头铁,你俄国人不让我买是吧?我偏要买给你看!让你这斯拉夫蛮子因为威胁大客户而后悔!

实话说,如果剧情正常发展,那印度人这么想保不齐还真没错,真有那么点可能会让俄国人后悔。

但现实往往比小说还不讲逻辑。

印度人是万万没想到,俄国人竟然能从物理层面,把自己刚签了不久的导弹订单给一把全扬了。

一场目标之一,旨在“去军事化”的特别军事行动,炸碎了所有能为印度人生产订单导弹的武器工厂。

且不说俄国人真正想要的“去军事化”目的进度如何、达成了多少,反正这“去军事化”四舍五入,是真的已经去到了三哥头上。

单子都签好了,订金也付过了。

感情和钞票全都打水漂了的印度人,这下那叫一个“既干瞪眼又欲哭无泪”。

全世界目前还能成批量、大规模生产苏系,或者类苏系空空导弹的地方,数来数去也就那寥寥几个。

印度人思来想去又瞅了半天,寻思着“我总不能去找中国人买吧?那他妈脸得丢到马里亚纳海沟里去,以后出门还怎么见人”。

现实层面的导弹需求是明摆着的,印度自行仿制国产化的“争气弹”又造不出来,这不外购压根不行。

没办法,这下只能硬着头皮、拉下老脸,如果真的有脸的话,再去找俄国人谈谈如何“合作愉快”的问题。

但这时候,就不得不提“俄国人当初的严正警告”了。

不遵守契约精神是你印度人,不听警告的是你印度人,单方面撕毁合作合同的是你印度人。

现在反过头来要续签契约的,还是你印度人。

咋?我俄国人难道长得像猴,显得好耍是不是?

这次我要不好好宰你一刀,你是真不懂“斯拉夫军贸学”的魅力所在。

尽管明知这次去谈生意肯定要被俄国人狠宰,但印度人那也是实在没辙,明知是宰都得硬着头皮去,否则印度空军那巨大量的米格-21比斯、苏30MKI就得“有机无弹”。

印度空军先不说战斗力,光体量规模绝对是世界上排的上号的。

搁欧亚大陆上要是一条线拉到头,除开中国空军外,还真就没有体量规模比它更大的,就连俄罗斯空天军规模都不如它。

这样一支体量如庞然巨物般的印度空军,每年的过期报废弹药和演训消耗量都是不小的数字。时不时还偶尔和对面巴巴羊来点小冲突打场空战,一年下来的空空导弹总消耗量自然可想而知。

偏偏印度那稀烂的国产军工业,不能说一点能耐没有,那起码也得是能耐有不了一点,各型号主力空空弹没有一个是能做到可信可靠、满足需要的国产化的。

这就等于是在说,印度人如果不想“死要面子活受罪”,不愿守着现有已经买到手的导弹库存量坐吃山空,那找俄国人去买就是眼下的唯一选择。

事情大概就是这么个事情。

本来这事吧,和周正也关系不大。

就你印度空军需要的那庞大导弹数量,也不是周正能从系统里合理具现化解决得了的。

再有就是印度人做生意,那可是抽象找妈妈——抽象到家了的主。

俄国人那做生意的名声和印度人一比,都显得“誉满天下”。

各种需要忙活的事堆积如山,周正是既没有多少空闲时间、也没有多少雅兴心情,去跟这帮满身咖喱味的南亚抽象佬谈生意的。

不过,负责帮周正联系生意的老牙那边,倒是出于“你赚钱、我分成”的利益绑定关系而颇为上心。

“我觉得这是个机会,你应该去亲自跑一趟看看,会会那些印度鬼佬。”

“你先别着急拒绝,听我跟你分析。”

“首先,印度人的‘人傻钱多速来’是出了名的,而且多年以来,他们一直都是俄联邦军售榜上的第一大客户。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前,印度人的军费开支可是一直都在俄联邦之上,手里多有钱是明摆着的。”

“且不说这次的生意能不能正经做成,你哪怕只是去和他们认识一下、搞个面熟,将来也肯定会有大生意可做,相信我。我在这方面的预感很强烈,一定靠谱。”

“其它的话——”

“好吧,我大概能猜到,你眼里肯定是看不上这帮脑子多少沾点的印度人的。他们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在你们中国人面前上蹿下跳,就算被收拾了也还不长记性,还在大搞行为艺术表演。”

“但你换个角度去想,手里挥舞着大把钞票买武器的印度人,到最后无论如何都是要把这钱花出去的。”

“现在全球经济下行,多少人都眼红能赚钱的大生意,这钱就算你不赚也有的是人赚。”

“与其落到别人手里,这钱还不如让咱们给挣了,起码挣来的钱能爽到你我、能用到正道上。这不比被那些北约狗赚去,再拿来霍霍咱们要强吗?”

得说老牙这厮耍起嘴皮子来的本事,那是真不比周正差多少,某些时候甚至还犹有过之。

周正一开始也不是非说不行、彻底拒绝,现在眼看老牙这厮的意愿这么强烈,还特意“善解人意”地劝说了一通。

稍一寻思也觉得“是这么个理儿”的周正,索性就在电话里点头答应。

周正这趟去圣彼得堡,那就是在老牙的专程安排下,要去亲自会一会这些“上门求购导弹”的印度人,看看有没有机会把这些印度人狠宰一刀的。

哦,还有那场顺路参加的同学聚会。

据宋哲那边反馈来的事后消息来看,当年狗眼看人低、仗着有钱有势给周正好一通欺负的张天硕,在得知宋哲居然真能联系上周正,周正也没有如其所愿的那般,因为贩毒而被弄进去或是判死刑之后。

整个人立刻就乐呵了起来,在电话那头连说“好好好”,并特意叮嘱宋哲一定要把周正邀请来同学会上做客。

老实说,周正不是个特别记仇的人。

尤其对上学时候那些事,不存在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说。

但张天硕这厮一看就狂的要命,在电话里都止不住、且毫不遮掩的“做坏事兴奋劲”,还是令原本不想跟这二逼纠缠太多的周正计上心头。

“自己作死怨不得别人,既然你想‘好好好’,那我就成全你,让你这辈子都忘不了的‘好好好’上一次。”

临行之前还有最后一件事仍未解决,周正必须要在启程飞往圣彼得堡前,把这件事彻底办妥下来——关于克劳泽的事。

这位与阿尔西姆一样,都是俄德混血后裔的瓦格纳精英、海军步兵前中尉。

眼下,可还没就“是要重返俄军现役、回归军籍,还是继续跟着周正干大事”的问题,做出最终决定呢。

在中非的这两天,周正尽量不去打扰克劳泽,好留给其充分的好好考虑时间。

另一边,阿尔西姆这边也如承诺的那样,找克劳泽好好谈了谈心。

聊了聊有关于“男人这辈子都图点啥”、“军人的荣誉与信仰”,以及未来该作何选择的事。

具体都说了些啥话,那周正是不知道,也没去过多过问打听的,不过想来阿尔西姆也没必要坑害自己便是。

现在,两天过后到了临行前的最后关头。

确实也已经做出了决定的克劳泽,终于再度来到了周正的面前。

“我想好了,指挥员同志。”

“我不会再回到俄军当中,不会再回到我过去一直心心念念想回去的海军步兵。”

“哪怕这意味着我和那些荣耀无缘,会失去一些可能本该属于我、应该会补偿给我的东西,我想我的选择也不会因此改变,我选择继续跟随你直至最终的胜利。”

虽然吧,有阿尔西姆的帮忙说话,周正事先能预料到大概率会是这样的结果,不算意外。

但究竟是什么,促使克劳泽最终做出了这一影响后半生的重大决定,不是回归俄军、而是跟随自己。

这是周正真心好奇想要知道的。

“你确定要这么做吗?将来的某天不会因此而后悔?现在做改变还来得及。”

站在风声凌冽的机场跑道边,等待着不久后,就将起飞前往圣彼得堡返程的伊尔-76运输机准备妥当。

周正说得对,克劳泽确实还有时间再好好想想,甚至于改变决定。

但也就在克劳泽几乎不做多想,正打算态度坚决地继续开口之时,一道不速之客的身影忽然在此时到来。

“你瞧瞧你,明明很希望克劳泽能继续跟着你干,偏偏到了这种时候还要说这种话。”

专程前来为周正送行,阿尔西姆这下来的可以说正是时候。

凑巧三人都在场,阿尔西姆索性也就趁此机会,把话给说明白了。

“我说过,一个真正的斯拉夫汉子知晓自己为何而战,这很重要。”

“克劳泽就是深谙这一点的人,他自始至终都怀揣着坚定未曾动摇过的信仰,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有意义的,他的意志就像钢铁一般不可动摇。”

“即便是在海军步兵,又或者是在瓦格纳,他都是我所认识的最出色战士之一。”

“所以,在通晓了一切之后,他依然选择追随你。不止是因为对你的认可,还因你所做的事是正确的,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要通过我们这双手的努力,把那群所谓的‘黄金10亿人’,彻底送进历史的垃圾桶里去。”

“那些吃人肉、喝人血,还企图万世一系的后现代怪物们,逍遥的实在太久了。我们要做的就是齐心协力,彻底终结这个令人作呕的血腥轮回。”

“为了这一目标的最终达成,克劳泽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

“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我们都一样,我们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行走在这条终点一致的道路上。能达成共识协作绝非是偶然,而是理所当然的。”

道理也正如阿尔西姆所说的这般简单。

趋于一致的目标和强烈的共识,是促成克劳泽做出如此决定的最终原因。

男人之间不需要说太多煽情的话,心领神会的“一切尽在不言中”是多数情况。

既然话已至此,那周正也没什么其它好说了。

随即朝面前的克劳泽,报以了一个既感激又肯定的眼神,同时开口。

“该出发了,等我这趟回来以后,就是向博纳特和未来科技发动战略反攻之时。”

“希望你到时候能做好准备,送敌人上路的派对可不会等你太久。”

闻言的阿尔西姆当即点头、以示知晓。

未来科技犯下的各种罪行罄竹难书,单是俄军目前已经掌握到确凿证据的部分,就已经足够对其宣战、正面较量。

非洲军团目前之所以还忍着,既不出手、也不宣战。

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行动收效最大化”的突然性,在判断出最佳时刻后突然宣战、突然动手,甚至不宣而战地打未来科技一个措手不及,这都是可以的。

反正公理和大义现在站在俄国人这边,就算不宣而战突袭你未来科技又能怎样?

就算“不讲武德”,那也不比你未来科技的“泯灭人性”强千百万倍?

到底是谁不占理、谁不是人,公理大义自在人心无需多说。

阿尔西姆这边是计划着,等到周正真正开始北进的战略反攻之后,自己的非洲军团所属近卫空降兵,再以辅助打配合的方式,在周正最需要、对敌打击收效最大化的时候突然出击。

尽可能一鼓作气地去帮周正扩大战果,尽最大限度地予敌以重创。

这么做在军事角度上来讲完全没问题,甚至称得上是当下情况的最佳选择,周正对此也是报以认可并达成了共识的。

只是还有一事,同样是刚刚收到最新消息的阿尔西姆觉得,是有必要跟周正现在就提一嘴的。

“叙利亚那边的目前情况,你都知道了吗?”

“叙利亚?”

脑筋一转也没想到啥特别之处,周正索性就实回答。

“伊德利卜行动结束后,杜克那队人就被我下令休整了。之前又是叙东部行动、然后又是红海行动,现在又来了伊德利卜这么一出,是时候让他们好好休息一阵子了。”

“毕竟再强大的战士也是肉长的,只要是人就总需要好好休息。”

“嗯,这倒是没错。”

点头附和表示认可之余,重点尚未说到的阿尔西姆接着补充道。

“看来你还不知道这方面的事,否则你不会不提,那我就直说了吧。”

“非洲军团的正式组建,意味着军团所属特战力量的部署,也需要同期提上日程,任何海外部署的俄军集群都避免不了这点。”

“目前我听到的消息是,上级有意从驻叙集群抽调出一部分特战力量,调遣至非洲军团来再行部署。”

“毕竟叙利亚那边,在可预见到的短期内,不会有太大规模的战事。”

“之前驻叙集群那相对超编部署的特战部队,一方面是为了培训叙军的特战力量、保护叙方要员,另一方面是为了战役级的敌后特战行动,以及引导空天军空袭。非大规模战事的常态下,其实是用不着这么多特战力量的。”

“现在把驻叙集群的特战部队抽调过来,一方面是不影响到驻叙集群现阶段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不影响到特别军事行动战区。那里才是目前最需要大量特战部队的地方,从国内专门抽调是不太现实的。”

阿尔西姆说这些,那肯定不是给周正报新闻,只为了说明情况而已。

几乎能猜到以上这些话意味着什么,周正这边还没来得及开口,只听阿尔西姆的最终答案已经道来。

“你大概已经想到了,没错,最优先被抽调来非洲军团部署的首批特战部队,正是苏洛维琴科中校和他的那些格鲁乌精英们,这意味着我们很快就能一起并肩作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