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我不光要首战大胜,还要吞下所有敌军(1 / 1)
虽然周正在地面战斗打响前的最后一刻,使用预先准备好的大量见证者-136自杀式无人机,精确清除掉了“B镇”上几乎所有的博军辅助作战能力。
使得驻防“B镇”的博军113旅成了字面意思上的“又聋又瞎”,综合战力被大打折扣。
但是,比较恶心人的一点是,仿佛能预料到自己会被远程火力重点关照的博军113旅,居然把旅属火炮、坦克、步兵战车一类高价值技术装备,全都放在了城镇中一些“特点鲜明”的区域。
有些是摆在医院楼下、有些是停到了居民楼后方,还有些甚至干脆就开进了学校里,把体型相对低矮小的BMP-1步兵战车开进了教学楼一楼大厅。
以上这些,都是被事先天基卫星侦察与空基无人机侦察所确认到的情报,而博军之所以这么做的意图也只有显而易见的一个。
抬高安德罗部队击毁这些高价值技战术装备的道义成本,你摧毁我一门火炮、一辆坦克步战车,就得做好附带杀伤平民上百人的准备。
考虑到安德罗的最终目的可不光是夺江山,还要治江山。
而且是以一个真正积极向上的政治实体姿态,带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迈入正轨、还这片饱受殖民战乱已久的土地以希望。
那这就注定了安德罗不可能不管不顾地“打是刚需,先打再说”,打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所谓不忘初心、不能本末倒置的现实意义也就在于此。
而周正作为当今世界上最积极向上、最能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潮流的超级政治实体,所培养出来的合格公民,当然也不会跟各路后现代贵物、锡安魔怔人、爽文图图男一样,无视道义与文明的底线去搞什么战场巨大人道主义灾难。
所以在这一问题上,周正和安德罗的看法观点始终是一致的,即“不能从主观意愿与行动层面上,把胜利建立在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上”。
用接地气的话说,未来科技和博纳特是后现代贵物加魔怔人的“金牌组合”,咱周正和安德罗可不是,人岂能跟狗一路货色、行径一致?
人类千年以前大屠杀,千年以后还是大屠杀,那人类文明岂不白发展了?敌人甘当“千年前的野蛮人”难道咱也当?没这个道理不是?
所以,博军113旅这种专把技战术装备往人堆里丢,主打一个“咋样能制造巨大人道主义灾难就咋样来”的操作,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但也仅限于一些而已。
从军事层面上讲,把高价值技战术装备化整为零、打乱编制、拆散建制地撒芝麻一样撒得城里到处都是,将会无可避免地面临一个重大难题——基层部队的组织度。
就这么理解,你博军一个坦克营28辆坦克,就算装备妥善率100%,28辆车全都满状态随时能动能战。
那你博军又需要多长时间,在已经遭遇到猛烈轰炸且指挥链遭到自上而下斩首的前提下,在混乱无度的指挥中把这些东一辆、西一辆,撒芝麻一般撒的到处都是的坦克步战车集结起来呢?
毕竟真实的战争不是打红警,不是指挥官坐在屏幕前,一拖鼠标拉一个框就能召集全部单位直接汇聚一点的。
“化整为零”还能最大限度发挥战斗力,能保证部队不散架,可是需要超高的军事能力的,这甚至是远比在非洲大陆上已经算高端战术的“步坦协同、步炮协同”更难掌握的军事学奥义之一,不是路边随便拉条狗出来就能玩得转的。
就你博军这匪气横行、山寨习性严重的逼样,你搞化整为零、打乱编制、拆散建制就算能保下来装备,然后呢?一营28辆坦克然后被切成了28份的战斗力,你打算怎么给它拼起来呢?
总不可能指望一辆接一辆上的“葫芦娃救爷爷”添油战术,能打得赢安德罗部队组织严谨、结构紧凑的班排级小型合成战斗群突击吧?
是不是真这么指望的不知道,反正战场上的博军确实有这么干的。
正当刚刚挨了一发RPG的T-72B3M完成反打歼敌,准备继续挂一档掩护步兵匀速向前推进时,对面街口忽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迎面杀出来一辆博军坦克。
正是博军113旅下属坦克营中性能最好的存在,连“接触-1”爆反都没装的老款猴版T-72A。
“敌军坦克,正12点钟方向,对面街口!穿甲弹装填!”
刚刚对着敌军反坦克步兵来完一炮,正要装填下一发的炮手听闻车长命令,当即在自己还没有确认到敌目标的前提下按动选弹按钮,在轮盘式装弹机的咔咔作响机械声中,将一枚二次分装的3BM60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推送入膛。
也就在此时,提前将炮塔指向摆到了侧面,并以“战列舰抢T头”形式横着车身从街口开出来的博军T-72A,已经充分利用先手优势、当头一炮。
轰——
呼啸而来的穿甲弹眨眼即至,不偏不倚一发打在了T-72B3M的首上临近中心部分。
看得出来,对面的博军车组多少也是有些水平的,起码知道T-72系列一贯的正面弱点,在于被掏空了一块装甲的驾驶员观察窗区域,不至于自己开着T-72还不知道T-72的弱点何在。
只可惜,过分追求制敌机先的博军T-72A根本没来得及精确瞄准,属于“套上就打”有些着急了。
这发细钨芯早期型穿甲弹没能精确命中T-72B3M的首上三角区,反倒是一炮砸中出厂原装自带的“化石”重爆反,直接被抛板横切两半炸飞了出去。
半分钟之内连吃两击,先吃一发RPG再来一发钢针弹。
被打得火气上头的叙利亚志愿者炮手是一边瞄准、一边骂娘,同时保持着冷静稳健的操作不带一点手抖,直到将横向摇摆过来的炮口对准了只隔小半条街距离的敌军T-72A首上。
“呼,愿主保佑!”
咔哒——
轰——
作为俄军现役主力弹种的3BM60穿甲弹挣脱炮口束缚直冲而去。
根本来不及倒车,或者说以T-72A那“老汉过马路”级龟速倒车倒也没用的博军坦克,在毫无反应的前提下遭到正面直击、正中靶心。
3BM60对付早期猴版T-72A的首上装甲,就属于“烧红的剃刀切黄油”同款的压根不可能存在无法击穿一说。
在3BM60的穿甲体前,装甲板形同虚设的博军T-72A遭到瞬间洞穿。
高温高速的穿甲体击破装甲,连带着掀起大片的装甲碎片在车内四散横飞,自身也在击穿装甲后开始断裂的穿甲体一并加入了这场“炽热金属风暴”。
驾驶员、车长、炮手,三名博军车组成员没有一人是能逃过一劫的。
最倒霉的驾驶员因为拦在了穿甲体行进的弹道轨迹上,遭到当场爆头。
倒霉程度次之的炮手,则是被击穿装甲引发断裂,并改变了弹道轨迹后横向砸来的半截穿甲体瞬间“腰斩”。
没错,就是字面意思上的腰斩。
整个腹部被横切而来的半截穿甲体,开出了一道至少得有35公分长的大口子,连带着脊柱也被瞬间斩断,属于是“从腹部打进、从后背打出”。
同样没能幸免但起码死状不那么惨的车长,则是被装甲碎片、弹体残片洗了个满身满脸。
从头到脚被插了十好几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尖锐金属片,真正成了“人形刺猬”。
虽然没当场毙命,但也是出的气多、进的气少,瘫坐在车长椅上血流如注连话都说不出来,更别提自主弃车逃生,已在弥留之际眼看是活不成了。
外表看上去只是被钻了个眼而已,既没冒烟起火也没弹药殉爆的T-72A就此完蛋,因车组成员被杀伤殆尽而强制移出了战斗序列、退出战场。
透过面前的车长镜确认敌军坦克在被击中后已经毫无反应,对自己手中穿甲弹的性能足够自信的T-72B3M车长当即下令。
“目标解决,干掉敌坦克一辆,记账上!我们继续前进,驾驶员挂一档!”
“解决了?我以为需要再补一炮来着。”
左右手始终摸在档杆上的驾驶员立刻照做,口中还不忘道出疑惑。
与车长一样同在其身后炮塔战斗室内的炮手径直回道。
“你以为我刚打出去的是什么?弹弓打小石子吗?那是俄军现役同款的主力穿甲弹,对付这种上世纪老破车足够了,等仗打完你拿着铁锨回来进车里铲肉就行,我保证。”
类似这样的战斗并非个例,就像前面提到的。
博军这种“化整为零,分散装备,拿平民当挡箭牌藏到各处”的行为,只能保证装备幸存而根本无法保证部队战斗力。
战斗是突然爆发的,指挥链是被开战就斩断的,成了没头苍蝇的博军坦克营甚至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集结与调动命令,下面的连长一头雾水问营长,营长也是俩眼一黑的根本不知道现在该不该集结部队又往哪儿去。
从营长那儿得不到个准信的连长,也只能先试着按连一级集结部队来做。
可结果却是前线上驻防已久、稀松散漫的博军坦克兵们,有些还在一大早睡懒觉刚被空袭爆炸吵醒,连裤子都还没来得及提呢,有些则干脆忘了给对讲机充电早没电了,这会儿正处在“呼无此人”的离线状态压根联系不上。
那没办法,谁让你博军把坦克营打散撒得城里到处都是的?车组们没有一个统一的营地,为了离各自车近、方便快速响应,只能就近在民房里住下,缺乏自上而下的统一监管。
那以博军那普遍的匪气横行、山寨习性严重情况,就一定会出现这种“没有长官来视察,我连对讲机都忘充电”的情况,毕竟你不能指望一波“武装悍匪”有多自律自强。
现在空袭轰炸密集落地了,爆炸声在小镇里络绎不绝了,提起裤子从床上匆匆滚下来的博军坦克兵们,这下想起来给对讲机充电了。
哎?电呢?怎么全屋子所有电器和插孔都没电了?
没电充那我用手机联系上级吧。
哎我草,怎么手机信号直接清零了?不是哥们这到底啥情况,怎么以前从没同时遇见过?
就这么个能把人笑死的情况,你可想而知博军想把坦克营集结起来有多困难,事情发展到最后已经成了博军坦克营各连排长亲自驱车,去四处叫人集结部队了。
然后下面联系不上上级的博军车组们也在出发找长官,结果就是上下级之间互相找对方以至于擦肩而过,最后两边都扑了个空。
人都找不见,你指望部队能集结起来,对已经成建制攻入城内的敌军高度协同化合成战斗群,发起有效阻击乃至反扑,这是既不现实更完全没可能的。
就这种单车出战,起码还能给安德罗部队打上一炮才原地去世的情况,都已经算博军坦克营里表现相当优异的佼佼者了。
没有重装备助战,更缺少高效能的反装甲武器,单靠反应速度还算快的113旅警卫连,根本抵挡不住阿基尔旅这种重型合成攻势,被刀切豆腐式的快速平推只能说合情合理、意料之内。
很快,攻速最快、进展最顺利的一个排级战斗群,已经以“T-72B3M在前,BMP-2M伴随,大批下车后的机械化步兵紧跟在后”的姿态,攻击到了地图上被标注出来的敌旅部所在地。
望着面前这堆还在着火冒烟中的瓦砾废墟,周围街道上遍地都是刚刚被打死,以及之前空袭中就已经被当街消灭的博军尸体,压根没来得及收容处理。
又瞅了一眼不远处刚刚成建制集体投降的一个博军步兵班,负责指挥战斗群进攻的带队排长这就拨通别在战术背心上的无线电台,将所见情况如实上报。
很快,在足够效率的信息化指挥链层层向上传递之下,已经带着自己的指挥型“台风”六轮装甲车与警卫部队,前进到了被攻占后城郊敌军阵地上的阿基尔,便接到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喜讯啊,旅长!博军113旅可以宣告覆灭了,突击部队已经占领了他们的旅部所在地,报告说那里只有满地的尸体、冒烟的废墟、还有成片的已投降俘虏。”
“其它各单位反馈上来的情况也基本类似,城里现在到处都是失去了指挥、没有完整建制还缺乏战斗意志的溃兵,部队正在加紧扫清最后的战斗。而且,居然还有俘虏自述说‘我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没人告诉我,我猜是你们要赢了所以打算投降,希望你们能接受’。”
虽然参谋长汇报的这一情况属实且好到不能再好,最接近于完美的胜利也不过如此了。
但一进入战斗状态就绷起扑克脸的阿基尔依旧面不改色,哪怕面对如此捷报,也只是轻嗯一声地稍作点头。
“知道了,但还不够。”
“联系二营,让他们包抄迂回加快节奏,我要在10分钟内听到他们赶到预设合围点的消息。”
“城里的敌军残兵肯定不是全部,必然会有弃城而逃往北走的,让他们放心大胆地往前冲,无人机侦察和炮兵支援都已就位,这次务必要把博军113旅整个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