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平夏会议(1 / 1)
辽帝口中的太师,正是耶律乙辛。
选择在这个时候征询,显然他的意见至关重要,甚而影响辽帝的决策。
耶律乙辛略一沉吟:“西院大王萧易经略漠北,距离前线最近,想必也是对战局最为了解之人…既然连他都认为眼下是讨伐西夏的绝佳时机,那必然不会有错。
我们就让萧大王返回西北,统帅本部人马,大军压境西夏,以观成败。
若是西夏放弃东征回防,则咱们也退兵,没有一兵一卒的损失;若是西夏执意攻打宋朝,萧大王自然也不必客气,可率军直捣兴庆府,活捉李谅祚。”
耶律洪基听罢连连点头:“有道理…萧卿,看来你进京辅政的事只能暂且放下,还是先替朕‘西北射天狼’罢!”
萧易立刻出列,一脸义正言辞地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如今国家需要,臣责无旁贷。”
“好,传旨。西院大王萧易率本部人马出兵西夏…至于是战是退,便依乙辛所谏,你便宜行事。”
终于得到辽帝的许可,萧易心中一喜,表面依旧云淡风轻地上前拜道:“臣,领命!”
却不知身后的耶律乙辛正微眯双眼看着他,露出一抹不可捉摸的微笑…
萧易领了皇命,随即进宫向萧观音请辞。
经历过堂兄流放,家族中衰的轮番打击,萧观音瞧上去憔悴了不少。
她神色疲惫对萧易道:“四叔的身子终于有所好转了…前些天进宫看我,还对大哥千恩万谢——说多亏你出手,才让耶律乙辛有所忌惮,保住了咱们萧家的根基。
唉,我苦劝陛下,也没有改变他流放阿腊哥的旨意…如今咱们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去,大哥你此行一定万分珍重!”
萧易点了点头:“妹妹你身居后宫,少了咱们萧家在外廷的助力,难免处于孤立无援之境,事事也要小心…尤其提防耶律乙辛!”
萧观音苦笑一声:“我贵为一国之母,谅来他也不敢胡来。”
告辞了萧观音,萧易命部下收拾仪仗,自上京打道回府,返回漠北。
能从惊心动魄的府院之争中全身而退,同时如愿以偿地拿到伐夏的“通行证”,其凶险程度不亚于在战场上明刀明枪地厮杀…连萧易这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人,在离开临潢府的那一刻,也忍不住暗呼一声“好险”。
回到漠北镇州,萧易召来萧远山、萧别里剌等萧家子弟,将回京发生的事告诉了他们,听闻萧阿腊被逐,萧家中落,萧远山等人也是不胜唏嘘。
萧易叹道:“如今不是伤感的时候。远山兄,立刻传令西域——除萧万里留守坐镇外,萧彦、三法王、苏星河、段延庆等将速速回归镇州…咱们尚需商议下一步的攻伐计划!”
不日众人便风尘仆仆地赶到招讨使司后衙。
作战室内,萧易开门见山地道:“西夏在与宋国接壤的和南、保泰等军司兵马调动频繁,似有大军集结的迹象…看来太妃李秋水为巩固统治,转移国内矛盾,不惜调动兵马,准备对宋国出兵了!
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陛下已经许我攻伐西夏之权,咱们随时都可以出手,讨伐西夏。”
萧别里剌听闻有了战事,立刻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摩拳擦掌道:“西夏狗贼自寻死路,那还客气什么?易哥,只需三万铁骑,我便挥军南下西夏,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萧远山却颇有顾虑道:“兄弟稍安勿躁。这西夏立国已近百年,根基稳固,绝非一朝一夕便能灭亡。
如有外敌侵略,西夏上下势必团结一心,支持李秋水,这也正是她想要的结果…依我看不可轻敌妄动,等到宋夏深陷战争泥淖之时,咱们再取渔翁之利,方为上策!”
听罢两方意见萧易不置可否,反而将目光投向了段延庆:“段先生,你怎么看?”
段延庆逃难这些年久居西夏,对其国情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眼见萧易问起,便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谈道:
“西夏国小而兵强,能在宋辽两大国之间始终屹立不倒,究其原因,无非三点:
第一,是宋辽的制衡。
辽国绝不允许宋朝吞并西夏;同样的,宋朝也不会坐视大辽入侵西夏。宋辽任何一方与夏交战,另一方势必会出兵威胁宋辽边境,令其投鼠忌器,不敢全力征服;暗地给予西夏支持,使其有喘息之机,得以存续国祚…
不过此刻西夏不自量力,竟然妄想攻打宋朝,这倒给了咱们不小的机遇…此刻出兵助宋攻夏,宋朝不但不会干涉,反而能在南方牵制西夏。
第二,是大军深入,军粮辎重难以维持。
西夏凭借山川之险,每次的攻打都举步维艰。就算一路攻营拔寨,勉强进入其腹地,也会因山路崎岖或敌兵截粮,而使大军的粮草难以为继,不得不退回原来的边境线。
这第三嘛,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西夏国全民皆兵,战斗意志极强。
一个不到二百万人口的国家,居然有三十多万的常备军,可见其人力压榨快至极限,几乎‘二丁抽一’,动员能力极为恐怖。
同时,西夏还拥有三大王牌部队:泼喜军、铁鹞子与步跋子。
泼喜军纵横于河西一带,党项人创造性地将小型投石机搬到了驼峰上,以此打造骆驼炮,纵石如拳,故而也被称为‘旋风炮’。
步跋子出自横山的羌族部落,因其族人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被西夏收编、组建成为山地部队。当年宋夏拉锯战时,宋朝部队陷于野岭之中,没少吃他们的苦头。
这两支部队虽然难缠,但咱们凭借火药之利和天道军的兵锋,想必也足以破敌…最可怕的,是第三支部队。
铁鹞子,是西夏最精锐的一支重甲骑兵!
其总数不过三千,分为十队,皆由党项羌贵族豪酋子弟和亲信组成。人马具着铁甲,刺斫不入;同时用钩索绞联于马上,虽死不坠于地,驰骋于平原旷野…西夏就是靠着这支铁血部队,多次大败宋军于城下。
想要击败西夏,必须先击破这三支部队;而解决了粮草问题,才是我们彻底吞灭西夏的基本!”
萧易闻言,不由感叹道:“多亏有段先生在,否则不知我要折损多少兵马,也未必能拿下西夏一座军州…
粮草的问题,我自有办法解决,无须忧虑;至于如何对付铁鹞子,各位为将一方,计将安出?”
段延庆这一番分析鞭辟入里,众将也纷纷点头,均觉有理;只是想要战胜西夏手下的王牌军,一时间谁也拿不出主意来…那“铁鹞子”重骑兵,在这个时代如同“钢铁洪流”,几乎无懈可击。
这时,苏星河忽然开口道:“我在中原闯荡江湖时,曾听闻武林中有个叫徐荣的枪法高手,诨号唤作“钩镰枪”,后来投了宋廷,在东京禁军中作金枪班教习。
其枪法自有独到之处,最擅长对抗铁甲骑兵…或许,他能有办法解决这支铁鹞子!”
钩镰枪?难道说是“金枪手”徐宁的父辈?要不然怎么会这般巧,偏偏都是姓徐。话说“金庸宇宙”的确融合了“水浒”的世界观,郭靖郭大侠便是“赛仁贵”郭盛的后人…
萧易先是一喜,但随即又皱起眉来:“主意倒是不错…只是他身在宋朝,又是朝廷中人,想要将其收为己用,恐怕还需费些周章。”
苏星河主动请缨道:“是我献计,自然由我出雁门关去一趟东京汴梁,想办法把请他回来。”
萧易思索片刻,摇了摇头:“这一趟,说不得要我亲自出手了…苏先生你熟悉中原风土,便和我一起南下。咱们去会一会这位徐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