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自己做的药膏(1 / 1)

加入書籤

这粗犷的嗓门赶上过年杀猪了。

陈平嘴角一抽,直接抬脚跨进了院里。

才刚进去,就看见正呲牙咧嘴抹药油的张大山。

陈平剑眉一挑,“咋了这是?”

张婶正在炕头无奈的叹着气,“我就说不让他频繁的上山,现在倒好,把腿脚给冻了。”

“来,平子喝点水。”

陈平接过来,笑着说道:“谢谢婶子。”

冒着热乎气的开水瞬间驱散了寒意。

随后,他看了眼张大山的腿脚。

黢黑皮肤上泛着不正常的青紫色,而且那一片皮肉冰凉,好似不过血似的。

陈平抬手摁了摁。

还没用几分力气,就听见一道嚎叫,“哎呦,平哥你可轻着点啊!我现在这又疼又痒的,抹了家里的药油也不好使。”

“城里医院开药贵的很,不行待会儿我去隔壁村找个赤脚大夫看看吧。”

张大山被熬的受不住了,钻心挖骨似的难受。

陈平眯了眯眼,这种冻伤要是不及时治,很容易留下病根。

他转头放下搪瓷缸子,“你等我会。“

说完,他快步回了家里,从自己那屋的柜中翻出了一小瓶黑膏,泛着浓郁的苦味。

上次抓了蛇之后,他用蛇油和山里挖的苦根做成了这黑膏。

以前没退伍的时候,少不了在雪山极地执行任务。

那时候,大家都抹这个。

他二话不说就给张大山用上了。

漆黑药膏在青紫交错的皮肤上抹开,隐约可见绿褐色的苦根碎屑。

张大山只觉得自己腿脚处冰冰凉凉,还带着点儿酥麻。

“嘶……居然这么有效果?抹上就不疼不痒了!”

“神奇的嘞!”

他脸上全然都是震惊之色。

到底还有啥是陈平不会的?做个药膏都效果奇好!

陈平被他夸张的表情弄无语了,“祖传的,便宜你小子了。”

他随便胡邹了个借口,就把这事遮掩过去。

毕竟张大山有把子力气,如果腿脚受损,也会耽误上山打猎。

人数一降,他打到的猎物自然不能成群绞杀。

他正打算跟张大山借用他家猎狗的时候,突然一阵刺耳的电流声传彻在村里。

不远处,电线杆上的那喇叭扩出混乱不清的声音。

“村里的老少爷们现在立刻到大队部来开会,尤其是青壮年。”

“再重复一遍,马上到大队部开会!”

声音粗狂,中气十足,一听就是石建国的嗓门。

喇叭响了几声就又闭了。

而整个村子却都沸腾起来,毕竟能值得开会的一般都是大事儿。

张大山跳下炕头就穿靴子,“走走走,咱俩也去凑凑热闹。”

陈平嘴角一抽,狐疑的视线看向他脚腕,“你别走到一半瘸了,我还得背你回来。”

瞧着张大山嬉皮笑脸的模样,看来是没啥事了。

两人直接朝着大队部走去。

等陈平到的时候,前面已经聚满了人。

石建国手里还拿着笔本,抬高了声量说道:“上头给咱村里发了文件,下来了伐木任务!老少爷们儿都要积极参加。”

“这次上山总共需要15个人,分成三个小队。”

“冬天农活都不忙,大家踊跃报名啊!每人每天补贴7个工分,等到伐木任务圆满结束后,每人再发十斤的粮票!”

浑厚的嗓音响彻在这一小片空地。

周围乡亲们顿时炸开了锅,纷纷高声议论着。

虽然又给粮食又补贴工分,可上山伐木是极为艰辛的任务。

天不亮就得上山砍树,弯把锯十分的沉,常年下地干活的小伙子都受不了。

更何况还有巡查组,偷懒的话,可是要挨处分的!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

陈平站在人后,不动声色的眯起了眼。

现在不论哪处,木材需求量都大增。

而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尤其是他们这深山岭子,伐木任务更多。

但冬天伐木,难就难在山里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天气。

寒风夹杂着冰雪割在脸上,可比刀割还不如。

手脚冻的更是痒痛,稍不注意就起浑身冻疮。

石建国拧着粗黑的眉头,敲了敲手里铜锣,“大家伙都积极点,尤其是村里的年轻人,都支棱起来啊!”

话音落下,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上前报名。

毕竟条件艰苦,每天干的活多,吃的就得多,哪有那么多粮食。

现在家家户户都啃黑面窝头,地瓜干都要省着吃。

陈平在后面站的稳当,面不改色地瞧着前面这些人。

他并不打算去。

有这时间还不如上山打猎。

积分点远远不够,他恨不得天天泡在山上,哪有空伐木……

“村长,我跟平哥报名!”

正当他要走的时候,一道嗓门就如炸雷似的响起。

陈平一脸问号。

他直接气笑了,黑着脸看向旁边雀跃的张大山,“你有毛病?要去你自己去。”

张大山则是拉着他,低声耳语道:“你不知道现在村里的情形,不知道多少人眼馋咱打到肉呢。”

“要是这时候再融不进村集体,以后日子还咋过?而且大家伙都上山,任务应该也不会太重,咱跟着赚点工分,家里兑的粮食就能更多……”

闻言,陈平刚想说些什么,却见前头石建国已经把自己名字记上了。

额角青筋突突猛跳,没好气的给了张大山一脚。

跟他们同行的,还有些村里的年轻人。

差不多都是同龄,年轻力壮。

收拾收拾,明天一早就上山伐木!

因着张大山腿脚还没好利索,陈平直接把药膏都给他了。

“我去农具库领把锯子和斧头,你回家等着吧,待会儿我给你送去。”

说完,陈平就直奔农具库。

顺着积雪的黑泥小道往前走了几百米,径直看见一个大棚厂房。

正是村里放各种农具和停放拖拉机的地方。

这些都是村集体珍贵的财产,平时有专人看守。

如果要借用农具,都需要登记。

陈平上前扫了一眼,“我是伐木队的,拿两把锄头,两把锯子。”

坐在桌子后面低头记账的王成全,听见声音才抬头,眼睛逐渐眯起,“呵,你说借就借?谁知道你拿着干什么去。”

“拿村里的批条来,不然批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