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潘仁美抢功劳(1 / 1)
潘仁美二话不说,披挂上马,带着他的骑兵部队,就先行一步的冲了出去。后方步卒也是稀稀拉拉,慌慌张张的就往敌军冲去。像这种阵型,要是在正常打仗当中,简直就是找死。
但是现在,整个突厥都已经是被打的半死不活,军营火海一片。对面八万大军,在李蘅的炮火洗礼上,直接就已经死了四万多,剩下的四万多,还有一半是带伤带残的。再剩下的两万,都是惊魂未定,被那如同天雷犁地一般的打击,被打的已经惊慌失措,神魂出窍。此时,突厥一方,根本就已经不知道了还击。所有人想的,都只有一条就是逃命,军营中乱成一团。还活着的人,完好的人,不断的抢着战马,想要早一点逃离这人间地狱。
杨兮若、耿金花已经带着杨家军,冲入了突厥的中军。这里被打击的最惨,燃烧弹之下几乎是没有活人。连突厥的中军元帅,都已经被烧成炭。在这种空旷没有遮掩的军营当中,简直就是燃烧弹最好的使用环境。杨兮若和耿金花的军队冲到这里,根本就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他们就像是来旅游一般,顺便接收这已经是躺在地上的军功。
这时就看见潘仁美的军队,也匆匆忙忙的赶来。潘仁美把自己的军队分成几股,同时向着突厥和薛延陀的前军、中军、侧翼、后军,一起发起“进攻”。尽最大的努力收获战果。
对于这种情形,杨兮若、耿金花也没有说什么,毕竟潘仁美这也算是配合友军作战。作为一个军队主帅,发现了敌军的情况,能够实时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对敌军发起进攻。在他们看来,这也是非常正常的行为,最起码证明,对方也算是个有三分本事的将领。
潘仁美看到杨兮若和耿金花笑着问道:“两位将军,可知道这天上飞火是由何而来?简直犹如神助,助我军获得胜利。”
杨兮若和耿金花都齐齐摇头说道:“不知道!”
耿金花是真不知道,但是杨兮若隐隐约约,能猜到这些是从何而来。但是这事情,涉及到李家最大的秘密,她却是不能说的,只能装作不知道。
潘仁美说道:“看样子是这上天,都看不惯突厥人的暴行,保佑我大唐!这真是陛下的鸿福,才获得上天庇佑。让我等,轻轻松松的,就能击破这突厥的八万大军。”
耿金花也想不通,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也只能归结于神迹,归结于神的庇佑。对于古人来说,对于不理解的事物,也只能是这么去解释。而且今天这事,也确实透露着神一般的痕迹。漫天如同流星一般的飞火,降落敌人,将敌人打击的死伤殆尽。他们不会吹灰之力,就获得了战斗的胜利,怎么想都怎么觉得是不可思议。然而这一切就是发生在眼前。现在他们的军队还正在不断的追杀,那已经慌乱无比,惊慌失措到极点的突厥残军。
远处李蘅用望远镜远远的看着,很满意自己这一顿火箭炮的远程打击效果。此时运输直升机已经到达,指挥自己的军队将火炮搬运上运输直升机,李蘅带着自己的一千多军队,快速的撤离了战场。自始至终,都没有人知道李蘅参与过这场战争。
杨兮若和潘仁美联军,联合击破八万突厥和薛延陀联军,这样的战绩战果上报之后,让李靖都为之震惊。这自然是大功一件,层层上报朝廷为两人请功。
只是让李蘅想不到的是,本来他只是想要帮自己媳妇解决点麻烦。却没想到,功劳被潘仁美给抢了一大半。因为当时杨家军总共才六千人,而潘仁美拥有两万多军队。突厥早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两家只不过是在接收功劳而已。看谁的军队跑得快,谁接收的功劳多。潘仁美的军队多,自然是接收的更多。
突厥薛延陀的军队,不管是前军、后军、中军、左军、右军全部都是被击垮了,只需要上去插个旗帜,就算是自己这方军队打败的。潘仁美的军队更多,所以说他接受胜利的果实就更多,战后有七成左右的战功。都成了他潘仁美的了。
对此李蘅也只能撇撇嘴,让对方占这个便宜。因为李蘅也不能跑出来,对李世民来说:“陛下!潘仁美抢我老婆的功劳。那满天的飞火是老子放的。”
咱先不说,这件事情要做实了以后,那以后大唐王朝要是有任何战争,就让李蘅去拿火箭炮轰一排。这样大量的使用现代化武器,会不会对历史和战场造成什么影响?就说你拥有这么强大的武器,作为一个帝王,李世民还有底下的大臣们,他们不会进行各种猜忌吗?
毕竟火箭炮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这一通乱轰下去,哪个军队罩得住?别说十万八万大军,只要炮弹足够,你就是八十万、一百万、两百万,那都是菜。你一个家族,掌握这么强大的实力,李世民就算是一代英明圣主。,就算是胸襟再开阔,他也不会放心的。除非是让李家把这些都交出来,但是李蘅肯定是不会交的。那到时候只有一个结果,李蘅造反把李世民赶下台。
可是李蘅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感兴趣。因为我国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一件事情,所有的王朝兴衰,都超不过三百年。三百年一过,这曾经左右国家的皇族就会没落。李蘅可不希望,自己的家族陷入这种境地。但是一旦站到前台,成为众矢之的的话,李蘅也没有把握自己的家族,能够跳出这种死循环。这些皇族之所以没落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曾经站在最顶端,没有了任何敌人,失去了进取之心,敬畏之心,最终导致他们在灭亡的时候,都不知道该如何保存自己的家族。
所以,李蘅认为一个家族,要想长期的兴盛的话,最好是站在幕后,而不是站在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