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截胡九江(1 / 1)

加入書籤

李蘅在旁边说道:“各位听明白了吗?就是如同陛下所言。这群人当初联合起来,看似貌似强大,有一百多万,吓死人了。但是仔细一想,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不敢使出全力。号称一百多万,实际真正能投入战场的,能有五六十万就不错了。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我才能使用纵横捭阖的外交政策,将他们各个击破,分化制之,不费一兵一卒,就退了他们数路大军。就是因为这些势力们,在他们的首领心中,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不会出尽全力。他们一边在联合,一边还要在防止自己的友军,进行互相算计。

所以从自始至终,我们敌人都不是这些人。我们的敌人始终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东突厥颉利可汗,连突利都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最少目前为止,暂时不是。这就是我要说的,尽管现在突利和颉利联合起来,还剩下六十五万大军。但是实际上,我们真正的敌人,只有颉利可汗的那四十五万大军。我之所以现在说这个问题,就是想要提醒陛下和各位一句,我们剩下来的战争策略,一定要明白一点,我们的敌人是颉利。

所以我们要集中力量,去打击颉利,不要节外生枝。对于突利那二十万大军。我们就是要采取拖延和防守的战略,不要跟对方发生正面的大规模冲突,这样的话,只会是让颉利看好戏。等到明年开春,我们要集中全部的力量,对着颉利可汗猛追猛打。一句话就是只打颉利不管别人,我们把颉利打得越惨越狠,周围的人就越不敢参与进来。他们只会看我们跟颉利分出胜负,然后才会下注。

包括现在也是一样的,面对颉利可汗大军的挑衅,我们的回应,一定是要非常的强硬,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对方打我们一拳,我们就一定要还回去两拳,绝对不能显出半分弱势。否则的话,其他的各方势力,说不定又会重新联合起来。但只要我们强势无比,他们就不敢有所动作。甚至,若是在这个途中,颉利露出半分败绩的话,他们会反过来帮助我们。”

听完李蘅的话,房玄龄赞叹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公子考虑的,真是完全正确,确实是这个道理。”

杜如晦出列说道:“陛下!李公子所言,确实是金玉良言。如此看来,我军确实是和东突厥势均力敌,没有敌强我弱,只待来年和他们进行大决战,一决胜负。”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李爱卿分析的确实是有道理。我们的敌人一直都是东突厥,而不是其他势力。这一点。我们确实需要认清楚,我们要做的就是集中实力对付东突厥。”

散朝之后,李世民在后花园散步,对长孙无垢说道:“这个李蘅真的是个人才,他的眼光比别人看得更加的透彻,直指事物的本质,也比别人看的长远。他总是能找到最正确的方法,去处理事情。我能得此人相助,以后必定能把这个大唐,治理得更加繁荣富庶,成为万邦来朝的天朝上国。”

长孙皇后在一边笑道:“是啊!这人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有点懒。对于建功立业,对于权力没什么上进心。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好。他对权力没有什么心思,陛下就可以更加放心大胆的用他,不需要防着他。”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这样的人,让朕放心!但是同样,这样的人也让朕头疼。他对权力没有欲望,所以想要鞭策他就不容易。不像其他的大臣,朕一番赏赐,个个都感恩戴德,欣喜不已。他正好相反,朕要是赐给他什么个官儿,他估计就只会嘴上来句:‘谢皇上!’。然后心里却不以为然。所以爱后能说动他上入朝为官,真的是辛苦了。你是如何说动他的?朕倒是非常好奇。”

长孙皇后笑了笑说道:“说动他很容易啊!这人不好权力。但是好几样东西:钱和美人。另外他最看重的是亲情,是个重感情的人。我只是以杨家杨兮若为突破口,说服他而已。我跟他说,杨兮若一个人在朝廷里边,没有各方面的助力,肯定会非常的困难。尤其是潘家和他们杨家不和,经常会使绊子。当年他们杨家的老祖杨业,就是被潘家使诡计给害死的。若是你不如朝为官,那么以后,有人算计杨兮若的时候,你该怎么办?最终李蘅被我说服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李世民摸着自己的胡子,露出沉思的神色,说道:“不错,原来如此。照爱后的说法,那此人是非常重感情的,以后可以以此来笼络他。看样子,上次朕的说笑,应该想办法让它变成一个事实,应该安排一个公主下嫁给他。让他成为我们皇家的女婿,这样的话才更令人放心。爱后你看诸位公主当中,哪一位适合下嫁于他?”

长孙不够说道:“如今,现在众位公主当中,到了婚嫁年龄又没有出嫁的。就剩下九江公主,和他年龄相仿,比较适合。但是有一点皇上,你切莫用赐婚的方式,让他迎娶一位公主。这样的话只会让他反感,他这个人看重的感情,是他自己跟人相处,自然得来的那种感情。而并不仅仅,是一纸婚姻所维系的那种情感。”

李世民听到这里,有点为难的说道:“那这事情就有点难办了。”

长孙无垢说道:“这事情没有什么难办的,只须要皇上把九江公主调回来,让她经常和李蘅接触接触,日久生情。咱们大唐的公主,个个都美貌如花,只要下点心思,有哪个男人不动心的?到时候,让无荩在旁边再敲敲边鼓,这事成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李世民听到这里,不由得点头说道:“不错,皇后说的对!朕这就立刻下旨,把九江从江江南西道那边调回来,让她回京和李蘅好好相处一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