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倭国,亡!(1 / 1)
时光荏苒,转眼便至岁末,大唐幼儿园也放假了,小公主她们虽然因为不能去幼儿园和朋友们一起玩,而有些不开心,但有几个小阿姐在,她们在皇宫的儿童乐园也同样玩得很开心。
长安城银装素裹,空气中弥漫着辞旧迎新的气息,虽然天气寒冷,但坊市间人头攒动,采买年货的百姓脸上都带着期盼的笑容,皇宫之内,也在为元月大朝会及一系列庆典做着准备。
然而,一份前所未有的、震动朝野乃至整个天下的捷报,比新年更早一步,以雷霆万钧之势传回了长安——远征倭国的大军,在主帅李𪟝的率领下,凯旋归来了!
消息最初是通过官方八百里加急快马传回兵部,旋即如同插上了翅膀,瞬间席卷了全城。
捷报文书上言辞简练却重若千钧:“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倭国负隅顽抗,终至天罚临头,举国倾覆,其土崩解,其族星散,王师不日将携俘获、图籍还朝。”
细节是后来才逐渐补充和传开的,人们惊骇又兴奋地得知,李𪟝大将军此次征讨倭国,竟动用了一种闻所未闻、犹如神罚的武器,将倭国军队杀得片甲不留,心惊胆寒,最后成了大军归途中微不足道的俘虏和贡品。
倭国,这个时而臣服、时而桀骜,屡屡冒犯大唐海疆、并对新罗百济心怀叵测的岛国,自此彻底灭亡,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大军班师之日,旌旗蔽日,甲胄生辉,尽管将士们面带风霜,却难掩胜利的豪情与骄傲,队伍中那些稀稀拉拉、面如土色的俘虏,以及装载着倭国最后一点文化遗产和图籍的车辆,无声地诉说着这场战争的彻底性。
太极宫内,李𪟝一身戎装,单膝跪地,声音洪亮道:“陛下!臣幸不辱命!倭国己平,自此东海靖晏,永绝后患!”
李世民龙颜大悦,亲自起身扶起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朗声大笑道:“将军辛苦了!”
想到如今倭国已经彻底灭亡,以后的华夏不会再遭受那样的苦难,他心里就一阵高兴。
“全奈陛下天威,还有那飞雷炮,如同神助,直接把那群倭人吓得投降,不然恐怕微臣还要再打上一段日子呢!”李𪟝不敢居功,连忙说道。
“哦!你快说说,那飞雷炮在战场上如何?”闻言,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连忙询问道,其他武将也同样如此,虽然试过炮,但是飞雷炮在战场上的表现,他们却不知道。
当即,李𪟝绘声绘色的描绘了征战过程,特别是飞雷炮如何如何,让在场大臣一个个眼光亮晶晶的,特别是那些武将,这简直是立功之神兵利器呀!
夜晚,现代房间客厅内,李世民畅饮了一杯苏云倒的庆功酒,脸上泛着红光,既有酒意,更多的是兴奋,道:“倭国已灭,我华夏日后再也不会有此一劫了,真是畅快呀!”
“是的,不过大姨父,那些倭人,你打算怎么办呢?”苏云也同样很是高兴,随即问道。
“你有什么好想法吗?”看苏云这样子,李世民就知道他心里早就有了主意。
“大唐有那么多男子娶不上老婆,可以把倭女赐给他们,而倭国那些男子则可以帮着挖矿,毕竟挖矿有风险,总不能让唐人去承担,而且大姨父可以让人宣告下去,挖矿满十年,便能入大唐户籍,想来那些倭人挖起矿来肯定会更加的卖力的。”
“十年,啧啧!你可真敢想呀?”李世民承认自己不如苏云这小子狠,挖矿这工作,挖满十年,想得美?
“这也是给他们个机会,万一真的有倭人能够挖满十年呢!”苏云一脸无辜的说道。
“你小子!”李世民哑然失笑,没有说什么,随即想到一件事对着苏云道:“对了,这次元月大朝会,你可要参加!”
“我参加大朝会做什么?”苏云好奇的询问道。
“当然是封赏啦!这次征讨倭国,飞雷炮可是立下了大功,而且之前的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如此多的功劳,若是不赏,我这个皇帝岂不是赏罚不公了。”
“大姨父,你应该知道,我对当官并没有任何兴趣,这封赏还是算了吧!”苏云挥了挥手道。
“放心,不会让你上朝的,只是有了这个身份,以后在长安城内,你做事这些也更方便些!”
“那行吧!”最终,苏云同意了下来。
这一年的元日大朝会,意义非凡,太极殿内,百官肃立,万国使臣屏息,气氛庄严肃穆又充满力量感。
御座之上,李世民身着衮服,威严无比,他的目光扫过殿内群臣与使节,声音洪亮而沉毅,回荡在巨大的宫殿之中:
“东海跳梁,屡侵我疆,虐我百姓,其行悖逆,人神共愤,朕,受命于天,抚育万方,岂容宵小猖獗?故遣天兵,东征不庭!”
“今,赖将士用命,上天庇佑,元凶授首,丑类荡平!倭国之名,自此除籍!此非唯大唐之胜,更是天道昭彰,仁德之师必胜!”
“朕在此告诫四方:顺大唐者,恩泽共沐;逆大唐者,虽远必诛!望尔等谨守臣节,共保太平!”
字字千钧,如洪钟大吕,敲在每个人的心头,诸国使臣更是战战兢兢,深深俯首,将大唐的威严与皇帝的意志,刻入灵魂深处。
叙功行赏,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主帅李𪟝居功至伟,封英国公,增食邑千户,金银绸缎、珍宝古玩赏赐无数,恩宠荣耀已达人臣之极,其余将士,也按功勋大小,各有丰厚封赏,阵亡者厚恤,天下同沐皇恩。
而就在这封赏的最高潮,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身影出列了——那个神秘的小郎君苏云。
“朕闻璇枢协度,寰宇廓清;坤舆载物,嘉生允殖。唯天辅德,必应之以贤良;唯国承休,必锡之以荣宠。咨尔苏云,秉性贞亮,器识宏深,夙彰奇巧之思,实乃社稷之瑞。
尔虽年少,然天纵奇才,于国有大功,献神物以强军,献嘉种以富国,此乃匡扶社稷、泽被苍生之伟业!
如此殊勋,非重典不足以酬其劳,非崇爵不足以彰其德。
兹依山川形便,取长治久安、乐业丰稔之意,特封尔为:安乐郡王!
赐金册金宝,食邑万户,丹书铁券,永传后世。”
郡王!
非李姓而封郡王,在本朝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殊荣,殿中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之声,但无人提出异议。
苏云面色平静,上前谢恩,对他而言,王位只是虚名罢了,若不是为了方便,他都懒得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