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陛下牛逼,陛下圣明(1 / 1)

加入書籤

这几张纸上面写的,当然就是今日李世民和王辰,在王家府宅中所谈的那些要点。

只不过李世民有意识的,忽略了其中一些点没有写上去,只说明了其中几条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如何削弱中原世家。

因为李二陛下心里记得清楚,王兄弟对他说的可是平衡所有世家之间的势力,而并非单单指削弱中原世家。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中原那些千年家族被削弱了,那关陇之地的世家自然要冒头,到时候又得想法子削弱关陇地区。

因此其中一些关键要点,李世民并没有写得那么明白,就是为了防着关陇贵族一手。

当然在李世民看来,最起码自己活着乃至他儿子那一辈,整个关陇贵族都必须依靠皇帝而兴旺,脱离了皇权,就是一个衰败的结果。

毕竟现在的关陇贵族,早已经不是原先的关陇贵族了。

当年威风凛凛,天下闻名的八大柱国,什么宇文世家,独孤世家,早已经威风不再,基本上脱离了头等世家的名号。

现在的长孙氏家等家族,都是新近兴起的,还并不能够成得了什么大气候,所以李世民不是特别担心。

而这边长孙无忌,在阅览了一番纸上的内容之后。

脸上的神色从迷惑到震惊,再到震撼,然后整个人头皮发麻,面部表情异常夸张,显然是看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让他心绪激荡。

这下可把其他几位大臣给好奇的心里痒痒,恨不得把那几张纸从长孙无忌手里夺过来,然后自己先阅读一番。

只不过天子当前,众人只能先忍耐着了。

好在长孙无忌速度还挺快,详细的看了一遍之后,就默默的把这几张纸递给了下一位。

然后带愣愣的坐在椅子上,脑海里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又或许是已经乱成了一团浆糊。

随着这几张纸在众人之间传阅,整个书房中是越来越安静,所有人的表情开始和第一个看的长孙无忌趋于同步。

众位大臣个个都是震撼不已,眼中全是惊诧莫名的神色。

等到所有人都看完了之后,接下来书房中彻底是安静一片了,在场十几位大臣,再也没有一个说得出一句话。

过了好半天之后,还是李世民主动问到。

“诸位,对此事你们有什么看法,如果通过科举考试来实行这个目的的话,计划可行否?”

李世民一句话问出来,众人思索了半天,紧接着长孙无忌才苦笑着摇了摇头。

“陛下高见,以微臣之见,此法无懈可击。”

“此乃明晃晃的阳谋,只要科举考试施展初期,这些个世家大族反应不过来,那等到后期他们即便反应过来,也不会有反对的意志和能力了。”

“这把刀子一递出去,恐怕直接就能扎在他们的心上。”

房玄龄也挠了挠头,罕见的摆出一副心服口服的敬佩模样。

“用如此换水之计,一点一点的往世家当中掺沙子,又同时给世家遍布天下的势力里面掺水,逐渐稀释他们的影响力。”

“而且还不会引起他们的怀疑,一切都通过科举制得到实现,陛下真可谓高瞻远瞩,目光长远非常人所能及。”

在场中人有一个算一个,个个对这个计划佩服的要死。

震撼,敬佩,感慨,这些情绪完全充斥在他们内心。

本来在他们看来,恢复科举考试就只是一个选拔人才的渠道和方式,了不起的也就是规模大一点,选的人才种类多一点,至于其他的他们从来都没想过。

然而现在事实摆在他们眼前的,却是这个科举考试,居然成为了强大无比的政治手段。

天晓得的陛下是怎么想出这个奇谋诡策的,看来天子还是天子,陛下果然还是有一套。

他们这些个当臣子的,在这方面就是玩不太转。

……

而坐在书桌前椅子上的李世民,默默的观察着所有人的表情,见众人都是一副张着嘴巴,吃惊的不得了的模样,有些心中暗喜。

王兄弟果然牛逼,随随便便拿个东西出来,就能够惊掉满朝文武的下巴。

这果然是个树立自己帝王威信的好办法,简直百试百灵。

跑到王兄弟那去学习一波,然后回来在大臣面前装一波,自己这个天子的形象就越来越高大,越来越牛逼。

如此良性循环,他可不就成了圣天子了吗?

这么想想,简直是美滋滋。

不过暗喜归暗喜,李世民还是在一一询问了众人的意见,没有得到任何反对的观点之后。

这才站起来,背负双手,悠然的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的话,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决定了,明日朕便会召开朝会,当朝宣布重新开办科举考试的事情。”

“要做些什么,应该给些什么反应,想必你们心里应该有数。”

“总之记住一点,科举考试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又能够起到哪些作用,你们最好懂得配合。”

“同时今日发生的所有事情,务必守口如瓶,绝不可传于外人者。”

“要不然被中原世家察觉了,首当其冲倒霉的就是你们几个,到时候可别说朕事先没提醒过!”

李世民的话说的直白,这些人也听得清楚。

房玄龄等人还好,但长孙无忌等人,那是个个心中一凛。

真要有谁泄密的话,世家绝对调转头来跟他们长孙等家族干仗,这又不关陛下什么事。

相反,中原世家的势力削弱了,得好处的也是他们,这种事当然人人上心。

……

再行商定了一些细枝末节之后,群臣这才依次从李世民的书房告退离开。

长孙无忌等人有心思,所以也没有别的想法,直接提着灯笼,就快步往宫门而去。

反倒是魏征,却故意走慢了一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