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从你王辰的身上,便能看到大唐辉煌的未来(1 / 1)

加入書籤

用极其短暂的时间,理清了一下脑海中的思绪之后,王辰脸上立马摆出一副略有些急促的神情,然后对着李世民躬身行了个礼。

“承蒙陛下夸奖,王辰不敢居功!”

李世民立马哈哈一笑,对王辰摆了摆手。

“不必谦虚,朕这双眼睛看人还是看得很准的,相信在场所有人也都是有目共睹。”

“我大唐往后百年,能够涌现出什么样的人才,又有多少人才,这个问题朕不知道答案。”

“但我知道一点,那就是往后最少五十年之内,你都将是我大唐无可替代,独一无二的人才!”

“我们都已经老了,包括我本人在内。在场所有人都可以算得上是上了年纪。”

“或许有的卿家不服老,但这也属实情,我们这些个人,还能再看大唐几十年,那都算是老寿星了。”

“所以朕可以断言,往后最少五十年,我大唐王朝能否长盛不衰,拥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全看你王辰的了。”

李世民再度给出了一个极为高度的评价,全场尽皆哗然。

往后五十年,大唐的未来和兴盛,全都压在这个名叫王辰的年轻人身上,陛下对他是何等看重。

当然,李世民前面半段说的话,也让在场不少大臣心有戚戚然。

大家都是经历过大唐开国的老人了,而且几乎都是从前朝过来的,谁要没有个三十来岁的年纪,都显得不太正常。

在古代这种条件之下,高寿那只是存在于极为个别个体的情况之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自信自己能够活到多长的寿命,有六十来岁都算是相当可以了。

意思也就是说,把时间线往后拨转三十年,在场众人恐怕都已经凋零的差不多了。

那大唐王朝的未来由谁保证,还不就是年轻人,以及新一代的官场主政者。

那这么说的话,要论年轻人,目前普天之下还有比眼前这个人更优秀的吗?

所以这么换位思考一下,陛下这番评价那真是十分契合。

只要这个名叫王辰的年轻人,在接下来的官场的仕途中不犯什么错误,可以预料到的是。

等他们这些老一批的挂了之后,不论是比较各自的优劣,又或者是玩政治玩手段,满朝将不会有人是王辰的对手。

因此陛下这么说,是一点毛病都没有,五十年之内,必将是王辰主宰朝政的辉煌时刻。

王辰再度躬身行了个礼,非常谦虚的说道:“多谢陛下夸奖,臣诚惶诚恐,不敢轻易接受如此赞誉。”

李世民面带微笑,背负双手,又溜达回了自己的桌案之前。

“人之一生也不过匆匆数十年,没有谁能够料定百年之后的事情,即便是朕,也不敢说这样的大话。”

“但今日看到你的出现,让朕放心了,朕敢拍着胸膛夸下海口,我大唐的未来是辉煌的。”

“因为既然能够孕育出你这样的人才,那在你的带领之下,就能够有无数其他各行各业,擅长百家学说的各种有才之士涌现出来。”

“你王辰的存在,便意味着我大唐辉煌盛世的长存!”

……

李世民这番话,直接把全场的气氛推向了顶峰,满朝文武顿时像炸了锅一样。

原本安静的太极殿中,轰然一声爆发了大讨论,所有人都久久不能平静。

牛逼!

属实是太牛逼了!

什么叫看到了王辰,就意味着看到了大唐往后近百年的辉煌未来,陛下这个评价太高了!

就仿佛是帝王托孤,任命某位大臣为托孤辅政大臣,并且对他说有他辅佐朝政,朝廷往后百年将兴盛不衰。

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能够从帝王嘴巴里吐出来的最高评价了。

此时此刻,这样的高度赞誉,就这么被安在了一位初入官场的年轻人头上。

牛逼,运气爆棚!

不,准确的说应该是气运爆棚!

这话要传出去,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王辰?

说句有些失礼的话。

等到陛下百年之后,后代史官编撰史书之时,对王辰的这句评语,那都是要着重加到王辰的个人传记之中。

这将会是大唐史册中极为浓重的一笔,用青史留名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在满朝文武轰然的讨论声中,王辰整个人也是大脑当机了几秒钟。

卧槽,李二陛下这番话是他绝没有想到的。

为他造势也造得太凶猛了!

老李这个兄弟,交的那叫一个硬气,果真该厚待王辰的时候,那是一点也不亏待。

对于李世民这番举动,王辰说实话是真的有一些感动。

毕竟即便是帝王,有时候一句话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从嘴巴里蹦出来,他也得承担一定的影响。

万一王辰往后没玩好,那李世民就得背负一个识人不明的评价。

老李之所以敢如此毫无保留的给出,这等评价就因为他是无条件的相信王辰,相信自己的王兄弟未来表现不会令他失望,能够缔造一个属于大唐的神话。

这波兄弟之情,那是结实到位,老李也不负性情中人的性子。

……

在感动的情绪弥漫了半分钟之后,王辰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想法,随即把浑身演技给展示了出来。

王辰立马双手向前合拱,给李世民行了一个直角鞠躬礼。

然后语气中略带几分哭腔的高声喊道。

“承蒙陛下不弃,有您的这番话,臣愿意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这波啊,这波是奥斯卡满分演技!

王辰那哭腔喊的,搞得没听太清的人以为他真哭了,都还在感慨赤子之心。

也就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暗自感到好笑,王兄弟这演技属实可以,配合的那叫一个完美。

……

在这番赞扬过后,接下来李二陛下就要转入正题了。

国子监的正式成立,以及对王辰的官职提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