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科技大发展!阻碍!(求订阅)(1 / 1)

加入書籤

王也的野心,从不止于小小的娱乐圈。

就在整个东大娱乐圈还在为群星文化的滔天手笔而震动时,另一场足以撼动国之根基的变革,正在另一个领域悄然上演。

航天部门,一场高级别的闭门会议正在进行。

气氛有些凝重。

“我还是那句话,群星科技那边,关于可回收火箭的项目,半年时间,验证火箭已经成功飞行了十几次,零失误。我们制式提供一些资源罢了!”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颇为开明的中年干部推了推眼镜,率先开口,语气中难掩惊叹。

“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对面,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专家猛地一拍桌子,吹胡子瞪眼,“他们采购我们成熟的3.35米箭体生产线可不行,咱们的任务太繁重了。”

“对的,给他们造不锈钢的壳子?胡闹!简直是胡闹!不锈钢那玩意儿死沉死沉的,能飞起来吗?”

“老张,别激动。”旁边有人劝道,“太空叉公司的猎鹰不就是不锈钢吗?人家不仅飞起来了,还能回收呢。”

“太空叉是太空叉!人家有老美的技术家底,我们能一样吗?”老专家张工依旧不服气,“我们稳扎稳打这么多年,才有了今天的局面,不能让一个民营公司乱来!”

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不少人都面露难色。

群星航天提出的要求,的确有些挑战他们的固有认知。

更重要的是,一旦放开这个口子,让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到核心产业链中,势必会对现有的官方体系造成巨大冲击。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在坐的各位,部分人员的背后可是有一些蛛网关系的!

“咳。”

主位上,一直沉默不语的航天局负责人终于清了清嗓子,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他环视一圈,缓缓开口:“群星的验证报告,以及相关的技术数据,上级已经看过了。”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吹胡子瞪眼的老专家身上。

“评价是,技术先进,思路大胆,值得尝试。”

一句话,给事情定了性。

张工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只是脸色憋得通红。

“所以,我的意见是,先批复一部分产能给群星航天。”负责人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就当是给我们自己的队伍增加一点鲶鱼效应,免得有些人总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会议室里,不少人闻言都悄悄低下了头。

这道命令,对于会议室里的中高层来说,或许意味着权力的稀释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压力山大。

但消息传到下面的生产单位,却又是另一番光景。

“听说了吗?要给群星航天代工了!”

“真的假的?那可是个大金主啊!出手阔绰得很!”

群星航天的技术很强,这段时间试飞可回收小火箭的事情在业内不是秘密。大家都知道对方!

听说对方给技术员开的公司很高,不少三十来岁的技术员都被挖了过去。

“管他造的是不锈钢还是不锈铁,只要钱给到位,咱们让他飞上月球都行!”

“哈哈哈,年底的奖金这下有盼头了!我儿子的新手机稳了!”

基层的技术员和工人们奔走相告,一个个喜上眉梢。对他们而言,谁来领导、什么路线之争都太遥远,群星航天给出的丰厚报酬,才是最实实在在的好处。

双赢?

或许吧。

只是没人知道,当那份盖着鲜红印章的合作文件送到王也的办公桌上时,这个男人想要的,从来就不是小小的双赢。

他要的,是整个天空。

…………

当航天部门的会议室里还在为几条生产线的归属吵得脸红脖子粗时,王也早已结束了庆功宴,正站在一具巨大的发动机前。

“这里,”王也的手指轻轻点在发动机中段的一个微小部件上,“涡轮泵的进气歧管,设计角度偏了些。我认为全功率运转时会产生气穴现象,影响燃料输送效率,严重了还会炸。”

跟在他身后的技术负责人,一位从体制内挖来的中年专家,额头瞬间冒出了一层细汗。

他赶紧拿出平板电脑,调出三维结构图,飞快地计算起来。

几秒后,他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随即看向王也的目光,也转为狂热的崇拜。

“王总技术真高!”

没错,又是这样。

王总总能在他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一针见血地指出连团队用超算模拟几十遍都未必能发现的致命缺陷。

对外界来说,群星航天是技术黑马,是天才汇聚之地。

只有他们这些核心成员才知道,公司真正的外挂,是眼前这个对科研兴趣缺缺、却拥有神明般洞察力的年轻人。

那些困扰了国家队的技术壁垒,在王也的脑中,或许只是一道道清晰明了的数学题和工程应用题。

王也太厉害了,太天才了!

他只需要需要从那个深不可测的大脑中分析一下,便可以找出可行的方案!

看着众多技术员如此崇拜的看着自己,王也微微叹气。

真不想来这里的,自从搞了火箭,他好多时间都浪费在这里。

就是很烦!

王也懒得亲自动手搞科研,只想当个指点江山的甩手掌柜。

他对策马奔腾,对寻找红颜知己更加感兴趣。

参与科研很累,而且时刻对接工程,一般很难分开身来。

如果他真的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东大的很多科技树怕是早被他点亮了。

搞定了实验性的火箭发动机后,王也指了指前面。

王也没搭理技术专家的崇拜,思绪已经跳到了下一个项目,“铯原子钟的进度怎么回事?卡住了?”

负责人连忙回答:“王总,主要是Peltier效应半导体制冷片的技术不稳定,导致铯原子喷泉的冷却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了钟的长期频率稳定度。友商单位正在想办法。”

“多催促一下友商!”王也摆了摆手。

王也不会参与原子钟的研制工作。

按照现有进度继续,不用强求突破。明年,最迟后年,新一代的热电制冷材料就会问世。

到时候群星航天完全可以采购成品,没必要在这种地方浪费时间和金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