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应对之法!航展的邀请?(求订阅)(1 / 1)
王也的语气不带丝毫商量的余地。
“是!王总!我马上去办!”杨田珍的声音发着颤,几乎是带着哭腔应了下来。
“记住,群星文化不搞个人崇拜,公司是所有员工的公司,不是我一个人的。我不需要活在聚光灯下,公司需要。”
“明白了!我彻底明白了!”
“去吧。”王也摆了摆手,“我会跟人事部的李隆打招呼,这个季度的绩效,你评最差。以儆效尤。”
这个处罚,已经是天大的恩典。
杨田珍如蒙大赦,踉蹡着后退两步,转身时几乎是手脚并用地拉开了那扇沉重的办公室门。
门外明亮的灯光刺得她眼睛发酸。
直到办公室的门在她身后“咔哒”一声关上,隔绝了那个让她灵魂都感到战栗的男人,杨田珍才发现自己背后的衬衫早已被冷汗浸透,紧紧地贴在皮肤上,冰凉刺骨。
她扶着墙,双腿软得像两根面条,全凭一股意志力才没瘫倒在走廊上。
王也看着她狼狈离去的背影,手指重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起来,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声响。
一下,又一下。
杨田珍。
确实是个人才。
有能力,有手段,更有不加掩饰的野心。区区两百万年薪,困不住她。
可惜,聪明用错了地方,格局终究是小了。
她把娱乐圈那套吹捧造神的玩法,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却没看懂,这里是群星,是他王也的地盘。
在她眼里,自己可能只是个运气好、有几个臭钱的年轻老板。
所以她才敢自作主张,搞出这种啼笑皆非的“忠心”戏码。
王也的指尖停下。
玉不琢,不成器。今天这盆冷水,这记最差绩效,若是能让她想明白娱乐圈和真正的资本世界有什么不同,那这笔学费,交得不冤。
若是想不明白……
王也眼神一冷,那群星文化庙小,也容不下这尊大佛。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屏幕,但心思却已飘远。
一个杨田珍看错了方向,那公司内部,还有没有第二个,第三个?
这种试图将公司与他个人深度捆绑的歪风,绝不能助长。
他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直接拨了分机号。
“嘟……嘟……”
“王总?”电话那头传来人事总监李隆略带一丝讶异的声音。
“老李,是我。”王也的语气很平淡,“有点事交代你。”
“您吩咐!”李隆立刻正襟危坐。
“杨田珍这个季度的绩效评定,给她打D。”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三秒,李隆的声音透着一股小心翼翼的困惑:“王总……杨总监这个季度带的项目成绩斐然,是公司业务增长的主力,这……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没有误会。”王也淡淡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压力,“她专注艺人方向即可。其他的都错了,搞文化的人需要有文化,她当前的能力和认知并不太适合更强越的职务,需要压一下。你觉得呢?”
群星公司对部门人才的培养是非常人性化的。
比如一些管理岗位,如果几年持续很好,业绩突出,会获得极高的评价,然后迅速上上。
这种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式也是群星文化快速崛起的关键。
但杨田珍这次太不懂得分寸了!
李隆后背瞬间冒出一层白毛汗,哪还敢再多问一句。
“我明白了,王总!”
“另外。”王也话锋一转,“你给我做个方案,我需要听到更多基层公司员工的声音。我不要听谁的赞歌,我要听的事问题,是抱怨,听那些真正干活的人在骂什么。懂我意思吗?”
“懂!我懂!”李隆的声音里透出几分骇然。
这是要……在公司内部搞一场大整风啊!
挂断电话,王也将手机扔回桌面,发出一声轻响。
办公室里重归寂静。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公司这艘船,想要开得远,就必须时刻清理那些附着在船底的藤壶和杂草。
公司里面有人松懈了,就要用鞭子收拾一下?
那些公司的元老如果真认为一直摸鱼混日子,然后欺负新人可仗着资历高枕无忧,那就大错特错了。
除了这个,这次的捧杀不仅是来自外部的阳谋,更是一次对公司内部的压力测试。
看来,有些潜藏的问题,已经借着这把火,提前暴露出来了。
“要处理掉啊!”
王也刚把注意力放回公司内部,自己四人电话就响了。
来电显示是军方号码。
他接起电话,对面传来一道沉稳有力的声音。
“王总,我是总装的,有个事情想和你沟通一下。”
“请讲。”
“明年的珠海航展,我们想邀请群星科技参加。”
“航展?”王也有些意外。
“是的,如今国际形势复杂,网络上有些声音对我们很不利。我们需要向外界,也向我们的人民,展示一些新东西,提振信心。”
电话那头的声音顿了顿,继续说道:“你们的无源动力外骨骼和无人机系统,都很成熟,完全可以把出口型号拿出来亮亮相。”
王也沉吟片刻,“这些东西,让王滔他们去就行了,我就不必亲自参加了吧?”
他一向不喜欢抛头露面。
“主要是可回收火箭。”对方的语气重了几分,“最近网络上,那个马斯克的马叉虫公司,被吹上了天。很多人借着他们的可回收火箭,拼命贬低、甚至唱衰我们的航天事业。我们需要一个有力的回击。”
“我们认为,你们的可回收火箭,就是最好的回击。”
马叉虫……
王也的指尖在桌上停住。
他明白对方的意思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展示,而是舆论场上的阵地战。
“明年,可以。”王也答应得很干脆。
“太好了!那我们等你的好消息!”
电话挂断。
办公室里恢复了安静,王也靠在椅背上,看着天花板。
距离2012年的珠海航展,还有十三个月。
时间,绰绰有余。
既然要把火箭拉到航展上去,那就不能是现在这个小打小闹的试验品。
得玩就玩个大的。
王也的脑中,一个更庞大的火箭构型图纸迅速成型。只要他亲自下场跟进群星航天的项目,半年之内,拿出大家伙的工程样机,绝不是问题。
再经过几次试飞,把一个锃光瓦亮的大号可回收火箭,竖在珠海的展台上。
他几乎能想象到,那些天天在网上摇旗呐喊的精神香蕉人,到时候会是怎样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想到这,王也忍不住笑出声。
既然要亮肌肉,光一根“铁棍”还不够热闹。
他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敲下标题——“珠海航展参展项目”。
第一行:重型可回收火箭。
第二行:无人机蜂群作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