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一个第三代华裔海归的震撼(1 / 1)
当然,如今这个时代,是没有OICQ这个东西的。
所以,龙电科技搞的这个即时通讯软件算是绝对的原创。
张宇航是一名海归。
他不是留学派。
而是属于三代华裔。
他的祖上当年是去巨鹰淘金留在了那里。
到张宇航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代。
华人在巨鹰的血泪史,张宇航其实是听说过很多的。
他的家人也是竭尽全力希望他能记住自己的根。
所以,张宇航对自己的母国是一直相当的向往。
他长大之后,在巨鹰考上了藤校。
他学的是计算机,后来又接触了网络。
毕业之后,他在巨鹰的军队网络中心工作过两年。
他是深刻了解过互联网的相关情况的。
张宇航认为,未来的时代,互联网很有可能会大行其道。
所以,这一定是个创业的风口。
但现在这个时候,互联网创业肯定还不太行。
张宇航在鹰的军队工作的时候,他是深刻地感受到过歧视的,还遭受过不少的霸凌。
这让他非常的愤怒。
他最终决定,要离开巨鹰,回去母国寻找机会。
在他毅然决然地打算回去的时候,他心里其实是没有什么底的。
因为,巨鹰的媒体上,如今铺天盖地全都是对巨龙的抹黑。
说的都是巨龙如何贫穷如何落后。
用的照片简直惨不忍睹,比非洲都要不堪。
张宇航心想,看来回去之后一定要发生生活质量大降级的。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张宇航是个有着远大理想的人。
他希望能够干一点伟大的事业。
张宇航是1984年的7月坐上了去巨龙的飞机。
对他的决定,他的父母都表示不理解。
张宇航乘坐的飞机在降落在了港岛。
港岛的繁华张宇航早有耳闻。
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巨龙,张宇航决定,要在母国先游历一番。
要深入了解一下巨龙的情况。
抵港之后的第二天,他就通过陆地口岸进入了巨龙的深镇特区。
这个深镇特区话说建立的时候其实是为了借光港岛的。
毕竟,在70年代末的时候,港岛已经是世界最繁华的大都会了。
这里还诞生了众多强大的资本。
设立深镇,目的是为了吸引港岛的投资。
但是,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港岛的资本对于北上是没有太多兴趣的。
因为,他们有不安全感。
也就寥寥几个港岛资本家响应了号召。
后来,深镇的发展还是借助了巨龙自己内部的力量。
龙电科技在深镇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工业园区,这算是用以出口的一个生产基地。
这里的产品种类还是比较多的,有芯片产业链,有电脑整机产业链,还有打印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游戏机等生产线。
生产规模相当巨大。
这就需要很多的配套产业链和工厂企业。
于是,围绕着龙电科技工业园区,深镇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了巨龙南边的电子科技生产中心。
这里还建立了汽车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各种型号的柴油卡车。
当然,随着龙电科技强大的研发能力的持续爆发,如今,巨龙的乘用车的发展也是有提速的。
龙电科技同样也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乘用车的生产线,主要生产中华龙、吉利、红旗等品牌的小轿车以及SUV、皮卡等。
而且,这些品牌的车辆在性能、油耗、外观设计等等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
关键的一点,它们都非常的实惠,考虑到了普通民众的需求。
哪怕是一辆几万块的车子,都有漂亮的外形和不错的操控以及经济的油耗。
巨龙的乘用车增长速度也是相当之快的。
张宇航从港岛前往深镇。
他在巨鹰的媒体上看到过关于深镇的不少报道。
那些报道都是怀着很深的恶意的。
都是在唱衰深镇。
都在说深镇设立特区之后,投入巨大,但招商引资不好,基本上还只是个空城。最多也就建了几栋高楼做做样子,其实这座新城的大部分地区都是破破烂烂的,根本还是个大号的贫民窟。
其实,张宇航过口岸之前已经看到了深镇的风景。
隔着一条河可以看到规划整齐的城市风景,那里有不少的高楼,同样是霓虹闪烁的繁华景象。
除此之外,远处还有大片的工厂。
几年的时间,深镇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其实已经是相当的难能可贵了。
张宇航心想,或许,这座城市大部分地区的确还是比较贫穷的吧?
他进了深镇之后,坐车走马观花了一下。
他就发现,也就四五年的时间,这座城市基本上已经发展得相当可观。
就算是原本的农村,也都已经建成了连成片的小楼。
而给张宇航留下深刻印象的,还要属龙电科技了。
龙电科技在这座新城简直无处不在,它还占据了很大一块区域成立了工业园区。
它的工业园区的面积已经在至少一百平方公里以上。
它的工业园区里有家属区有商业区,有各种配套的工厂和生产线。
张宇航都没在巨鹰发现过有如此巨大的工厂。
这实在是有点儿太了不起了吧?
张宇航心想,我应该加入龙电科技做点事情。
虽然巨鹰的媒体在不断地抹黑巨龙抹黑龙电科技,但张宇航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他在自己使用的IBM电脑上发现了端倪。
他早就发现,IBM电脑上用的一系列的芯片包括CPU以及操作系统,还有几乎所有的应用软件,都是龙电科技的产品。
所以,龙电科技如今应该是主导着全世界的电子科技的发展。
张宇航有时候都有点儿心虚,自己在巨鹰学的计算机技术在龙电科技是不是落伍的。
自己的这点知识,会不会不够用。
自己够不够格进入龙电科技。
这都是他担心的。
张宇航在深镇逗留了两天,随即他就选择乘坐火车北上。
此时,京广铁路已经经过了大规模的整改,进行了技术升级和提速。
铁路机车已经进行了全面的更换。
原本,巨龙的火车时速大概最快也就时速60来公里了。
那个时候,若是坐火车长途旅行的话,从南到北,需要乘坐几天几夜的火车。
若是没有座位的话,那可是相当的煎熬。
但现在,京广铁路已经进行了大提速。
虽然还远远赶不上后世的速度,但是,时速最快已经可以达到130公里左右。
平均的速度也可以达到100公里以上。
这个速度已经算是相当可观。
张宇航发现,巨龙的火车车厢里很整洁,而且,火车车厢里是有暖气的,非常的温暖舒适。
乘坐火车旅行,还可以观看车窗外的风景。
这一路从南到北,火车外面的景象一览无余。
张宇航发现,两千多公里的行程,铁路两侧远处的村庄、田野,竟然相当的漂亮。
村庄的房子大多都已经是青砖瓦房还有小洋楼。
路面也都已经是石板路或者水泥路了。
张宇航是有点儿怀疑的。
他怀疑,这是不是形象工程。
毕竟,巨鹰的媒体可是经常报道嘲笑巨龙喜欢用光鲜的外表掩盖贫穷和破旧。
抵达京城之后,张宇航先浏览当地的报纸,然后他给龙电科技打去了求职电话,说明了一下自己的情况。
对方要求他先搞一份个人资料证明材料啥的邮寄过去。
龙电科技会对这些进行审查。
一旦资料审查没有问题,然后才会打电话或者回信邀请面试。
张宇航就先准备了一份资料邮寄了过去。
他就住在了龙电科技附近的一个招待所里。
招待所一天住宿费用最便宜只需要15元软妹币。
这个低廉的价格让张宇航感到震惊。
因为,在巨鹰,最廉价的旅馆一天也需要二三十刀。
可现在,巨鹰的美刀按市场汇率,可是一刀相当于4块多软妹币了。
张宇航把资料邮寄过去之后,他就开始在京城到处游逛。
他是想看看巨龙京城的发展情况。
这一看,他就发现,这座古老的大都会如今可谓是生机勃勃,发展太迅猛了。
到处都是在搞建设,到处都在建工厂盖高楼。
就算是偏远一点的农村,绝大部分人家也都盖了新房子,村里的道路也都规划过了,铺的都是水泥路面。
张宇航心想,看来,巨鹰的媒体上果然全都是抹黑和谎言啊。
真实的巨龙发展得是相当的好啊。
这哪像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俨然已经是富足的先进工业国了啊!
张宇航两天后接到了邀请面试的来信。
他就去龙电科技面试。
面试他的是一名年轻人。
这年轻人问了他一些问题,给他出了一个编程的题目。
张宇航还算顺利地搞定了。
随后,他就通过了面试,进入了龙电科技工作。
而他的工作则是一个软件项目组的成员,负责编写一个即时通讯软件的一个功能。
张宇航在龙电科技的工作还是很愉快的。
他原本以为,自己的薪水一定会大打折扣。
但是,实际上,他得到的薪水就算是按汇率折算,也跟他在巨鹰那里差不多。
可是,巨龙这边的物价就要低了太多。
如果按照物价水平来折算,张宇航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比在巨鹰的时候要高了至少三倍。
这么一比较,张宇航有点儿大吃一惊了。
因为,他本人在龙电科技也就是个普通的程序员而已。
他的收入水平基本上只能达到龙电科技平均薪资水平。
这么一算,只是龙电科技一家企业就有数十万比巨鹰的人均收入高个两三倍的员工。
巨鹰号称世界上最为发达最为强大的国家,经常宣扬自己富得流油,是全世界其他国家向往的地方。
那巨龙这样的,又算什么?
张宇航在巨龙待得越久,他就越是发现,这个国家有着强大的底蕴和实力。
比巨鹰都要有前景得多。
尤其是到了84年底,当龙电科技的内部互联网开通之后,就更是震撼到了张宇航。
他曾经在巨鹰的军队电子计算机中心待过。
他当然知道,巨鹰军队体系内也是有内部互联网的。
巨鹰的很多高科技其实都是最先在军队系统发展,最后再转为民用。
像是计算机、互联网都是如此。
尤其是互联网这一块,最早的一套体系都是在鹰军给搞出来的。
等到张宇航离开的时候,鹰军的互联网已经开始转为民用,开始悄然发展。
当然啦,巨鹰家的民用互联网科技如今其实还在缓慢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也只有简单的BBS等而已。
可现在,龙电科技的内部互联网已经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了。
各种互联网应用软件、各种网站,论坛啊聊天室啊、互联网小游戏啊,即时通讯工具啊、搜索引擎啊电子商务啊,统统都已经有了。
而且,还非常的好用。
就拿即时通讯工具这一块来说吧,聊天甚至还可以发图片打视频发语音,统统没有问题。
即时通讯软件还可以给好友分组,还可以开群聊。
公司内部各部门还可以在即时通讯软件上开在线会议,根本就不需要坐在会议室里正襟危坐。
张宇航心想,这套互联网体系直接向全国推广的话,估计很快就可以形成全国性的互联网大网了。
而互联网可以将整个国家团结得更加紧密,资讯传播将更加的快。
这对于经济的发展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所以,再不要说巨鹰一直在引领最尖端的科技发展了。
巨龙在整个电子科技领域和IT领域都是领先巨鹰太多太多了。
关键是,让张宇航有点儿困惑不解的是:巨龙为何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有一大半时间科技都处于落后的状态,然后就突然走到了最前沿呢?
这是令人有点儿百思不得其解的。
唯一的可能的解释就是:有一个天才纵横的人物出现,在原有的积累的基础上,让科技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龙电科技的创始人张红卫。
话说,张红卫其实一直都在为互联网推广到全国,领先全球主导全球互联网发展而做着不懈的努力。
龙电科技成立的庞大的研究院,其中,关于互联网这一块的科研人员就有足足一万多人。
这一万多都是精英,都是他从全国各大院校精挑细选出来的。
这些人进了龙电科技之后,还要接受张红卫的亲自培训。
张红卫还着手亲自编写了一系列的培训手册。
经过系统的培训的人才就被分为了不同的事业部,每个事业部主导一大块的互联网业务。
这几年来,大家在不断地编写研制完善着一系列的互联网产品,什么论坛、信息流软件、即时通讯软件等等,都是这样积累下来的。
龙电科技内部互联网联通上线之后,张红卫也是在密切地观察着这个体系的运行情况。